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1丰润区玉米生长异常的主要表现玉米空秆、香蕉穗、苞叶过短(露顶)、缺粒、秕穗等玉米生长异常现象,严重威胁玉米产量。2019年丰润区7~8月份干旱高温、多云寡照天气较多,对玉米雌穗分化影响较大,容易造成生长异常现象。丰润区农业农村局对丰润区大部分夏播玉米田和部分春播玉米田进行了现场勘查,发现以下问题:1.1夏播玉米生长异常现象发生较为普遍,几乎每个乡镇都有发生。尤其是沙流河镇、杨官林镇、七树庄镇和李钊庄镇发生地块相对较多。发生生长异常的夏  相似文献   

2.
<正>1 2022年盐山县玉米褐斑病重发生的表现玉米褐斑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2022年在盐山县发生偏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1发生时间比往年偏早。一般年份,玉米褐斑病始发期在夏播玉米7~8叶期以后,至10~12片基本停止侵染,感病叶片部分出现黄化,主要集中在雌穗下部叶片。2022年褐斑病初发期在7月15日左右,夏播玉米植株6~7片叶便开始发病,发病程度加重。  相似文献   

3.
正2017年夏季,山东德州、聊城、济宁、菏泽等地区夏播玉米由于7、8月份高温干旱叠加,部分出现了玉米雌穗发育异常现象,对后期产量形成影响较大,具体症状表现及防治措施探讨如下。1田间症状表现1.1雌穗苞叶畸形主要表现为果穗苞叶短小,苞叶占果穗长度的1/5~4/5不等,苞叶不能包裹果穗。1.2籽粒不正常一是秃尖。从穗尖向下3~5 cm  相似文献   

4.
正玉米穗虫是指玉米穗期,为害玉米雌穗的多种害虫的总称,有棉铃虫、玉米螟、桃蛀螟、高粱条螟、黏虫、秋毛虫等。尤其是棉铃虫,近几年在玉米上为害加重,已成为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的一种重要害虫。一、发生为害特点棉铃虫又称钻心虫、棉桃虫、辣椒虫,属鳞翅目,夜蛾科。棉铃虫发生的代数因年份和地区而异。在山东省每年发生4代,翌春气温回升至15℃以上时开始羽化,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为羽  相似文献   

5.
<正>玉米是黑龙江垦区主要种植作物,整个生长期间会遇到很多病虫害,玉米棉铃虫是玉米主要病虫害的一种,近几年,各地玉米种植区复种面积扩大和栽培改制,导致棉铃虫对玉米的为害呈明显加重趋势,造成受害果穗不结实,减产严重,严重地块减产20%以上。玉米棉铃虫除造成玉米直接产量损失外,还加重玉米穗腐病发生,此虫已成为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害虫。1关于玉米棉铃虫玉米棉铃虫属鳞翅科、夜蛾科,又名玉米穗虫、钻心虫、棉  相似文献   

6.
为确定‘郑单958’玉米品种在晋南盆地夏播的合理种植密度,充分发挥该品种的增产效能,在山西临汾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方法研究了种植密度对产量及其相关性状变异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降雨正常年份,籽粒产量、千粒重、穗长、穗粗和单穗重在不同种植密度间存在差异,而出粒率、穗行数和收获指数不存在差异;种植密度对相关性状的变异系数影响序列为单穗重>籽粒产量>千粒重>穗长>穗粗>穗行数>出粒率>收获指数;穗长、穗粗和穗轴重对单穗重(籽粒)的贡献大小为:穗长>穗粗>穗轴重。晋南盆地夏播玉米增加种植密度可显著提高籽粒产量,其籽粒产量是随干物质积累的增加而协同提高,对收获指数性状影响较小。该项研究为晋南盆地夏播玉米增加种植密度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玉米大斑病的流行与综合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大斑病又叫煤纹病,主要为害作物的叶片,严重时也为害叶鞘和苞叶。植株感病后,先从底部叶片表现症状,逐渐向上扩展蔓延。病斑呈青灰色梭形大斑,边缘界限不明显。病斑多时常相互连接成不规则形,长度可达50~60厘米。病害流行的年份,可使叶片迅速青枯、植株早死,导致玉米雌穗秃尖、子粒发黑、千粒重下降,其产量、品质和效益都会受到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为确定‘郑单958’玉米品种在晋南盆地夏播的合理种植密度,充分发挥该品种的增产效能,在山西临汾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方法研究了种植密度对产量及其相关性状变异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降雨正常年份,籽粒产量、千粒重、穗长、穗粗和单稳重在不同种植密度间存在差异,而出粒率、稳行数和收获指数不存在差异;种植密度对相关性状的变异系数影响序列为单稳重〉籽粒产量〉千粒重〉穗长〉穗粗〉穗行数〉出粒率〉收获指数;穗长、穗粗和穗轴重对单穗重(籽粒)的贡献大小为:穗长〉穗粗〉穗轴重。晋南盆地夏播玉米增加种植密度可显著提高籽粒产量,其籽粒产量是随干物质积累的增加而协同提高,对收获指数性状影响较小。该项研究为晋南盆地夏播玉米增加种植密度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干旱胁迫是影响玉米雌雄穗开花间隔时间(ASI)的主要因素之一,对玉米开花期的生殖生长影响较大,导致玉米不能正常授粉,进而影响到玉米产量。本研究在玉米开花期,干旱胁迫条件下对120份玉米自交系进行研究,玉米雌雄穗开花间隔时间(ASI)增大,雌穗生长减缓,吐丝期延迟,雄穗发育不良,花粉量减少。结穗率和籽粒产量严重下降,其中ASI、结穗率与籽粒产量均呈极显著相关。因此,在选择抗旱玉米种质资源时,可利用ASI作为重要的筛选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玉米螟(又名钻心虫、钻茎虫)主要危害玉米,兼害谷子、高梁、水稻、棉花、向日葵、辣椒及麻类等作物,以玉米穗期和花粒期受害最重,近年来在我省大面积发生,因玉米螟为害造成的春玉米产量损失每年达10%,夏玉米高达20%-30%,严重年份甚至损失30%以上。玉米螟危害还可使玉米品质下降,部分籽粒被害后常常发生霉变,引起牲畜食后中毒死亡。  相似文献   

11.
<正>玉米空秆是在玉米种植中常遇到的一个棘手问题,它较大地影响了玉米的产量和经济效益,为了提高玉米产量,降低空秆率,提高玉米产量,现将玉米空秆的主要原因和防治措施介绍如下:1形成玉米空秆的主要原因1.1品种问题由品种的遗传因素造成的,致使某些品种空秆率高。1.2雄穗对雌穗的抑制玉米的雄穗是由顶芽发育而成,生长势强,雄穗分化比雌穗分化早7-10天,而雌穗是由腋芽发育而成,发育较晚,生长  相似文献   

12.
玉米蚜虫属同翅目.蚜科.苗期蚜虫群集于叶片背部和心叶造成危害。轻者造成玉米生长不良,严重受害时,植株生长停滞,甚至死苗。此外还能传播玉米矮花叶病毒病.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随着植株生长集中在新生的叶片为害。孕穗期多密集在剑叶内和叶鞘上为害,边吸食玉米汁液.边排泄大量蜜露,覆盖叶面上的蜜露影响光合作用.易引起霉菌寄生.被害植株长势衰弱.发育不良.产量下降。玉米蚜虫为害高峰期是在玉米孕穗期,喷药防治比较困难.影响光合作用和授粉率.造成空秆.干旱年份危害损失更大.  相似文献   

13.
特早熟玉米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冯伟  李卫东 《山西农业科学》2010,38(11):13-16,25
通过对9个特早熟玉米杂交组合的产量及11个产量因素进行的灰色关联分析,对供试品种(系)进行综合评价,以期找出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和表现较好的品种。结果表明,穗粒质量、穗质量、株高、穗粗4个农艺性状是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综合考察发现,品系新4-3×农1是产量和综合农艺性状最佳的组合,适于夏播。  相似文献   

14.
玉米是山西省临猗县的主要农作物之一,玉米病虫害的发生程度直接影响玉米的安全生产。玉米螟,又称玉米钻心虫、箭杆虫,属鳞翅目,螟蛾科,是一种为害性较大的世界性玉米害虫,在我国主要以亚洲玉米螟为害为主,常造成玉米品质下降和严重减产。玉米螟是本县玉米病虫害中发生面积最大、防治最难、为害损失最重的害虫,一般发生年份减产10%左右.严重发生年份减产30%以上,特别是近几年来玉米螟在本县的发生为害呈逐年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5.
如何防治春玉米丝黑穗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症状玉米丝黑穗病,又称乌米、哑玉米。侵害部位主要为玉米雌穗和雄穗,苗期症状表现为:秆矮,下边粗,上边细,叶子密,叶子暗,颜色绿;玉米抽雄时的症状:雄穗全部或部分小穗变成菌瘿,菌瘿破裂后,散出大量的块状黑粉,病株雌穗短小,基部膨大,多不抽花丝,苞叶提早枯黄并向一侧开裂,内部除穗轴外全部变成黑粉。2发生规律玉米丝黑穗病在早播玉米田发生重,晚春播及夏播玉米为害较轻;玉米连作时间长发病较重;沙壤地、旱地墒情好的发病轻,墒情差的发病重。玉米丝黑穗病已成为影响玉米的主要病害,一般减产20%~40%,严重时个别地块甚至达到60%以上。3防治措…  相似文献   

16.
研究两个玉米品种春播、复播条件下的生长表现,结果表明:与春播相比,玉米夏播苗期阶段缩幅较大,达13天,穗期阶段基本不变,花粒期阶段有所延长5天,株高增加31~55 cm,穗位增加20~25.8 cm;不同玉米品种在不同季节栽培时,产量表现不同,栽培优势也不同。新玉7号夏播、鲁丰1号春播产量较高,分别达1 538.8 kg/667m~2和1 340.9 kg/667m~2,生产中应根据时令选用品种。  相似文献   

17.
以新玉15号、新饲玉10号为试验材料,在新疆天山以北地区进行夏播和麦后复播青贮玉米光温特性和产量的对比。结果表明,夏播青贮玉米整个生育期在温光资源占用率上好,产量高。复播青贮玉米生殖生长阶段在9月份之后,光热资源减少,青贮玉米的生长发育速度明显减慢,产量低。复播新玉15号干物质产量比夏播减产18.3%,复播新饲玉10号干物质产量比复播减产53.8%。青贮玉米复播和夏播相比,降低最明显的是鲜百粒重、穗干重和株高。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玉米锈病的发生为害呈加重趋势,已成为玉米生长中后期的重要病害,常造成玉米叶片提前枯死,粒重下降,对玉米产量影响较大,一般减产10%~20%,严重地块达30%以上。该病主要为害叶片,发病初期叶  相似文献   

19.
玉米空秆是在玉米种植中常遇到的一个棘手问题,它较大地影响了玉米的产量和经济效益,为提高玉米产量,降低空杆率,提高玉米产量,现将玉米空杆的主要原因和防止措施介绍如下:一、形成玉米空杆的主要原因1、品种问题由品种的遗传因素造成的,致使某些品种空秆率高。2、雄穗对雌穗的抑制玉米的雄穗是由顶芽发育而成,生长势强,雄穗分化比雌穗分化早7~10天,而雌穗是由腋芽发育而成,发育较晚,生长势较弱,当外界条件不适合的时候,雄穗会对雌穗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如营养不良时,雄穗就利用顶端生长优势,将大量养分吸收到  相似文献   

20.
玉米钻心虫(玉米螟),食性很杂,主要为害玉米,其次是高粱、谷子,也为害棉、麻、向日葵、豆类、花生等多种作物。对玉米来说,除根部外,其他各部均能被害,心叶期被害使伸出的叶片出现排孔;厷穗被害造成折厷;茎杆被害(蛀)迂风倒折;雌穗被害一是整个棒子折断,二是子粒被咬坏,致使霉烂,对玉米的产量和质量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