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旨在探索收获期对玉米籽粒湿贮品质及真菌毒素(呕吐毒素)的影响.试验选用京农科728(JNK728)玉米品种,分别在20%~30%、30%~40%和40%~50%含水量下收获玉米籽粒进行湿贮,测定其呕吐毒素变化、营养价值和发酵品质.结果表明:①随着收获期推迟,霉菌数量增加;20%~30%含水量下呕吐毒素含量显著高于...  相似文献   

2.
北方地区玉米收获后的水分多在25%~30%左右,脱粒时间一般在11月份。这样高水分的玉米必须进行干燥处理,否则不易贮藏或销售。通常的干燥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玉米果穗仓贮干燥玉米果穗收获后,由于水分含量大,籽粒难脱且破碎严重,所以北方地区普遍地采用果穗仓贮干燥。这种玉米干燥方法的优点是利用自然风和太阳能,节能效果明显,干燥质量好,成本低。但是,这种玉米干燥方式需要的仓容较大(果穗的比容是谷粒比容的1倍以  相似文献   

3.
试验旨在利用康奈尔净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体系(CNCPS)对同一地区6个不同牧场的高水分湿贮玉米营养价值展开评估。结果表明,不同牧场之间湿贮玉米的干物质、粗灰分、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及淀粉等常规营养指标、CNCPS体系中的蛋白质组分和碳水化合物组分均呈现极显著差异(P<0.01);从湿贮玉米的核心营养指标干物质和淀粉看,极差指标分别有19.45和9.39个百分点的变异;各指标变化呈现无规律变异。  相似文献   

4.
三空栽培技术对玉米籽粒含水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玉米生产中籽粒水分高的问题,对玉米乳熟期、蜡熟期、完熟期籽粒含水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在玉米乳熟期及蜡熟期,玉米三空栽培模式与对照处理组水分含量无显著差异,2015年在完熟期玉米三空栽培模式下玉米籽粒含水量为22.43%,对照处理籽粒含水量为31.18%。2016在完熟期玉米三空栽培模式下玉米籽粒含水量为22.64%,对照处理籽粒含水量为33.41%。玉米三空栽培模式下能有效降低玉米果穗不同部位籽粒含水量,果穗基部含水量降低最显著,2015年降低12.54百分点,2016年降低15.21百分点。三空模式不仅能够降低倒伏率和增加玉米产量,同时还能有效降低玉米籽粒含水量,加快脱水速度。玉米三空栽培模式是适宜黑龙江省玉米生产的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5.
高淀粉玉米(High Starch Corn)是指籽粒粗淀粉含量大于72%(农业部标准NY/T597-2002)以上的专用型玉米。根据其籽粒中所含淀粉的比例和结构分为高支链淀粉玉米、混合型高淀粉玉米和高直链淀粉玉米。胚乳中直链淀粉含量在50%以上的玉米叫高直链淀粉玉米;将玉米籽粒胚乳中支链淀粉含量占总淀粉的95%以上的类型叫作高支链淀粉玉米(糯玉米或蜡质玉米)。  相似文献   

6.
以2018-2019年度种植于河南省开封祥符区八里湾镇试验基地的133份自育高代品系和2份栽培品种为材料,利用近红外测定仪对小麦籽粒水分、粗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水分含量平均值为10.1%,变幅为9.2%~11.2%;蛋白质含量平均值为13.9%,变幅为26.4%~34.7%;湿面筋含量平均值为29.8%,变幅为26.4%~34.7%。  相似文献   

7.
对2009-2010年度种植于安徽省阜南县许堂乡试验基地内的87份自育高代品系和3份栽培品种,利用FOSS 1241型近红外谷物分析仪测定其硬度、水分、粗蛋白含量、Zeleny沉降值及湿面筋含量,结果表明:测试样品平均籽粒硬度为59.5,水分含量为12%,蛋白质含量为14.5%,Zeleny沉降值为56.9 mL,湿面筋含量为34.1%。  相似文献   

8.
为了评价高赖氨酸玉米近等基因系的品质,以便为其遗传与应用研究奠定基础,用近红外分析仪分析了玉米高赖氨酸突变奥帕克-2(o2)和奥帕克-16(o16)近等基因系BC5F3种子的营养品质。结果表明:普通玉米自交系QCL2179和QCL2180籽粒的赖氨酸、油分、蛋白质和淀粉平均含量分别为0.33%、6.26%、13.51%和65.94%。其o2近等基因系籽粒的赖氨酸、油分、蛋白质和淀粉平均含量分别提高了22%、15%、16%和1.7%。其o16近等基因系不透明和带修饰基因胚乳籽粒的赖氨酸、油分、蛋白质和淀粉平均含量分别提高了21%、18%、-16%和1.5%。其o16近等基因系半不透明(透明度较低)胚乳籽粒的赖氨酸、油分、蛋白质和淀粉平均含量分别提高了3%、-3.5%、-5%和1.5%。可见,o2近等基因系、o16不透明和带修饰基因胚乳近等基因系可作为o2和o16两基因遗传研究和应用的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在覆膜滴灌条件下玉米品系(种)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应用DPS软件对15个玉米杂交品系(种)的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进行相关性、灰色关联度等分析,结果表明:籽粒重、穗重、产量的变异系数较大;玉米产量与生育期、籽粒水分含量、穗重、籽粒重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聚类分析可将参试的15个品系(种)划分为3类,第Ⅲ类表现良好,值得进行推广种植。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玉米籽粒重、穗重、生育期、籽粒水分含量等性状是影响玉米产量的主导因素,在玉米高产育种中,应以其为主攻目标,提高玉米后代的有效选择,加速高产育种进程。  相似文献   

10.
以9个高赖氨酸玉米和2个普通玉米杂交种籽粒样品为材料,用日立L-8900型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对高赖氨酸玉米和普通玉米籽粒中赖氨酸含量进行定量测定。了解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的检测效果是否可以很好的比较普通玉米与高赖氨酸玉米籽粒中的赖氨酸含量。结果表明高赖氨酸玉米籽粒赖氨酸含量介于0.34%~0.42%之间,普通玉米赖氨酸含量介于0.24%~0.25%,存在显著差异。日立L-8900型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法测定玉米籽粒中赖氨酸含量与其它传统方法相比较,该方法快速、简便、灵敏度高、重现性好、样品需求量少,可以较好的在玉米育种中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为优化玉米覆盖和灌溉制度并为其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在河西绿洲灌区,通过田间试验研究玉米各生育时期内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_r)、气孔导度(G_s)、叶水势(W_p)等水分生理指标对覆膜比例(70%覆盖和100%覆盖)与灌水水平(低、中、高)的响应特征及其与籽粒产量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2种覆盖比例对玉米水分生理指标和籽粒产量的影响不显著,但灌水水平影响显著,两者的互作效应显著。70%覆盖条件下,中灌水水平处理玉米生育期平均P_n、G_s、叶片水分利用效率(WUE)较低灌水处理分别提高22.5%、21.1%和56.1%,较高灌水分处理别提高44.5%、4.5%和18.5%;生育期内平均T_r为高灌水水平最大,比中、低灌水水平分别增大21.1%和43.2%;生育期平均Wp则为中灌水水平最高,在大喇叭口期比低灌水提高19.6%,在灌浆期比高灌水提高12.1%。此外,70%覆盖结合中灌水处理的玉米籽粒产量最高,比相同覆膜比例下低、高灌水处理分别提高13.1%和9.1%,但收获指数较100%覆盖中灌水处理显著降低。玉米P_n、WUE及G_s与玉米籽粒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因而,70%覆盖结合中灌水水平能优化玉米生育期内各项水分生理指标,可作为该区玉米生产的推荐模式,从而实现节水与增产。  相似文献   

12.
利用自主研制的5种有机垃圾颗粒肥料(OF1、OF2、OF3、OF4、OF5)进行土壤盆栽玉米试验,测定玉米生物量,并分析玉米籽粒、穗轴和茎秆中的氮、磷含量。结果表明,与化肥(CF)相比,OF对玉米生物量和氮、磷含量具有显著影响。适当配方的OF能促进玉米生物量的增加,其中,OF4和OF5生物量较CF分别增加11.0%和12.9%。OF4的玉米籽粒含氮量比CF高17.4%,而施用OF的玉米茎秆和穗轴的含氮量分别比CF低13.9%~26.6%和9.9%~34.3%,玉米籽粒的磷含量比CF高3.8%~24.4%,而穗轴含磷量比CF低13.2%~22.1%。各处理氮、磷含量均呈籽粒>茎秆>穗轴的分布规律,但OF的籽粒与穗轴、籽粒与茎秆的氮、磷含量的比值均显著大于CF。总之,施用适当配方的OF可增加玉米生物量和籽粒氮、磷含量,通过促进茎秆和穗轴的氮、磷向籽粒转化而提高玉米对氮、磷养分的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13.
玉米收获时籽粒含水量高低是影响籽粒机收的重要因素。本试验选用8个在黄淮海地区具有代表性的玉米品种,进行籽粒含水量、籽粒脱水速率、产量等性状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收获时含水量、不同品种籽粒平均脱水速率差异均极显著;对8个品种收获时籽粒含水量进行水分高低分类,华美1号、宇玉30为低水分含量品种,先玉335、迪卡517、安玉308为中间类型品种,迪卡516、郑单958、联创808为高水分含量品种;从产量方面综合比较,中间脱水类型品种(先玉335)其脱水速率较快,产量最高,目前来讲先玉335为比较适宜机收品种。  相似文献   

14.
玉米/大豆间作的镉累积规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镉污染农田高效种植结构调整模式,通过在镉污染严格管控区农田(土壤全镉含量1.98 mg·kg~(-1))开展不同镉积累特性的玉米和大豆间作试验,系统研究了单作和间作下玉米和大豆的镉吸收积累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生育进程推进,玉米秸秆镉含量呈总体降低的变化趋势,大豆秸秆镉含量呈逐渐升高再降低的趋势,玉米苗期秸秆镉含量最高,而大豆鼓粒期秸秆镉含量最高;大豆成熟期籽粒镉含量高于鼓粒期,玉米灌浆期籽粒镉含量高于成熟期;间作降低了成熟期镉低积累玉米籽粒镉含量,提高了镉高积累玉米籽粒镉含量,间作模式下镉高积累和低积累玉米品种籽粒镉含量平均值分别为0.139 mg·kg~(-1)和0.003 mg·kg~(-1),分别较单作降低了-14.88%和88.46%;秸秆和籽粒的富集系数大豆分别为2.567~3.329和0.667~0.764,玉米分别为0.729~3.339和0.001~0.079,间作玉米秸秆富集系数较单作增加0.15%~46.22%,低镉积累玉米籽粒富集系数较单作降低84.62%~92.31%;间作处理土地当量比为1.46~1.77。因此,间作大豆可以保证低镉积累玉米籽粒在镉污染土壤的安全生产,为土地合理利用提供有效的参考途径。  相似文献   

15.
覆膜及氮磷施用量对春玉米主要品质的调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研究了覆膜、不同氮磷肥施用量对不同玉米品种籽粒主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籽粒品质品种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氮肥主要调控玉米籽粒的蛋白质、淀粉含量,磷肥的作用较小;增施氮肥,玉米籽粒中蛋白质含量增加 0.63 %~0.87 %(覆膜)、0.71 %~0.75 %(露地),淀粉含量减少 0.78 %~1.74 %(覆膜)、0.54 %~1.02 %(露地);覆膜栽培不仅具有增大玉米籽粒容重的作用,而且能使玉米籽粒淀粉含量增加 0.32 %~2.69 %,蛋白质、脂肪的含量分别降低 0.29 %~1.63 %、0.17 %~0.72 %;施肥对玉米籽粒容重和赖氨酸含量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6.
渭单6000是陕西省第1个用于夏玉米机械收获籽粒的新品种,夏玉米籽粒机械化收获,育种和栽培技术严重滞后已成为当前的主要矛盾,主要是种植密度上不去、倒伏严重、收获时水分含量高、鲜籽破碎率高。  相似文献   

17.
在黄土高原旱农耕作地上以春玉米为试验作物进行大田试验,研究不同覆膜模式即全膜双垄沟播(SL)、条膜起垄覆盖(TL)、条膜平铺覆盖(TP)全膜平铺覆盖(QP)和不覆膜的大田(CK)对土壤含水量、春玉米经济性状及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膜覆盖能够增加播种行的土壤含水量,改善作物的经济性状,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显著增加籽粒及地上部分的生物量,其中SL集雨保墒效果最好.地膜覆盖播种的玉米产量均高于不覆膜播种,其中SL产量最高,达6 129.0kg.hm-2,籽粒产量从高到低依次为SLQPTLTPCK.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大幅度提高了玉米的水分利用效率,使玉米的水分利用效率达到28.95kg.hm-2.mm-1(以籽粒计算)和135.00kg.hm-2.mm-1(以地上生物量计算),比CK各增加915.8%和156.4%,比QP各增加44.03%和42.41%,比TL各增加73.87%和24.48%,比TP各增加42.96%和22.45%.覆膜(尤其是SL)改变了作物生长中后期的能量分配情况,使其将更多的能量用于生殖生长,从而获得较高的籽粒产量,籽粒相对产量(Gn/Bs)从高到低依次是SLQPTPTLCK,其中SL比CK高288.2%.  相似文献   

18.
一、主要类型及品种(一)高赖氨酸玉米玉米籽粒中赖氨酸含量在0.4%以上,普通玉米在0.3%左右,用高赖氨酸玉米喂猪、鸡,比喂普通玉米的日增重提高30%以上。主要推广品种有中单9409、农大81、农大107。其中中单9409是主导品种。(二)高淀粉玉米高淀粉玉米的淀粉含量在75%以上,普通玉米的淀粉含量在70%左右。  相似文献   

19.
1种植高淀粉玉米的意义 高淀粉玉米是特用玉米中的一个类型.是指籽粒淀粉含量达74%以上的专用型玉米.而普通玉米的籽粒淀粉含量只有65%~70%.玉米淀粉是各种作物中化学成分最佳的淀粉之一,有纯度高(达99.5%)、提取率高(达93%~96%)和用途广等特点.淀粉组分中的直链淀粉是重要的工业原料,用途很广,涉及到30多个领域,如食品、医疗、纺织、造纸、包装、石油、环保、光纤、高精度印刷线路板、电子芯片等行业,还用于食品业的增厚剂、固定剂,炸薯条中阻止过度吸收油分的包衣剂,也是生产光解塑料的最佳原料.籽粒中的淀粉总量高,除直接利用外,还可能分离出较多的直链淀粉.  相似文献   

20.
水稻生长过程中籽粒水分状态和横向弛豫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基于低场核磁共振(LF-NMR)技术观察水稻抽穗到成熟过程中籽粒水分状态的变化,探讨淀粉、蛋白质的积累效应对前者的影响,为水稻品质形成规律提供数据参考。【方法】对抽穗后63 d内的"越光"有机稻间隔采样,测定籽粒的百粒重、硬度、水分含量、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比较水稻在抽穗后不同生长时期的整体品质变化,通过LF-NMR测定的横向弛豫参数定性和定量地分析籽粒中的水分动态,探讨水稻品质形成过程与水分状态的相关联系。【结果】在抽穗后7—14 d百粒重和淀粉含量增长速率最快,两者表现极显著正相关(P0.01)。籽粒硬度分别与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都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水分含量极显著负相关(P0.01)。水分含量在抽穗后7—56 d从57.16%呈指数型下降到22.39%。淀粉含量在抽穗后42 d内呈"S"型曲线增长至50.47 g/100 g湿基。蛋白质含量在抽穗后7—49 d线性地增长至峰值6.56 g/100 g湿基。总体而言,水稻籽粒在抽穗后49 d左右整体品质已经形成。LF-NMR反演图谱表明在抽穗后7 d内籽粒部分水分往高自由度方向移动。抽穗后7—21 d,反演曲线整体向左迁移,表征流动性最弱"结合水"的T2b峰出现,表征束缚水的T_(22)峰发生峰的分化现象。4种横向弛豫时间T_(2b)、T_(21)、T_(22)和T_(23)随生长时期而减小,水稻籽粒中的整体氢质子自由度在逐渐降低。抽穗后21 d左右,"结合水"的峰比例超过束缚水和自由水的峰比例总和。籽粒内的水分含量和横向弛豫参数(T_(2b)、T_(21)、T_(22)、T_(23)、A_(2b)、A_(22)和A_(23))都随生长时期极显著地变化(P0.01),而且淀粉和蛋白质积累与前者变化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P0.01)。尤其是淀粉充实胚乳细胞,水分子被淀粉颗粒包围或与其中的亲水基团氢键作用,使得整体水分状态向"结合水"的方向迁移。基于对横向弛豫信号的主成分分析,发现抽穗后42 d内不同生长时期的籽粒水分状态差异显著,42 d后整体趋于稳定。【结论】水稻灌浆期间,籽粒内部水分状态与淀粉和蛋白质的积累显著相关;"结合水"的比例逐渐上升,束缚水和自由水的比例显著下降;利用LF-NMR技术可以有效分析抽穗后不同生长时期籽粒的整体水分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