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龙眼品种(系)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的AFLP分析   总被引:38,自引:6,他引:38  
 选用两对引物组合EcoRⅠ ACT+MseⅠ CTT和 EcoRⅠ ACT+MseⅠ CTC对46份龙眼材料进行AFLP分析,共得到扩增位点111个,其中多态性位点103个,多态性比例达92.69%,区分率达100%。对AFLP扩增结果进行聚类分析,根据相似系数0.76的水平可将46份龙眼品种(系)分为11个品种群。供试各品种多态性比例介于0.2703和0.4955间。福建东壁与广东东壁应为不同品系;早熟一号为一个新的品系。  相似文献   

2.
杧果主要品种遗传多态性的AFLP标记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标记对国内外31个杧果主要品种进行分类与亲缘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筛选出的14对引物组合在31份杧果种质中共扩增出了1 761条带, 其中多态性带的比例为97%。平均每对引物产生125.8条带和121.6条多态性带, 总的多态性带率为97%; 基于AFLP标记, 以0.48的相似系数为阈值, 所有供试 果材料被分为7大组群, 第一组群内以0.52为阈值, 又可分为6组。与形态标记相比, 基于AFLP标记的杧果分类体系更能反映杧果品种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3.
苹果属部分观赏品种与中国野生种的亲缘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47种苹果属植物进行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其中24个为国外引进的观赏海棠品种。结果表明,筛选出的10对分辨率强的引物共扩增出589条带,其中多态性带534条,多态位点百分率达90.66%。观赏海棠品种在DNA分子水平上表现出极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基于Jaccard系数对AFLP扩增结果进行UPGMA (Unweighted Pair Group Method with Arithmetic Mean)聚类,以相似系数0.60为标准,将供试材料分为8组,以相似系数0.59为标准,将观赏海棠品种分为4组。分析认为,供试的24个观赏海棠品种中有22个品种与我国原产的苹果属植物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4.
梨新品种及其亲本的AFLP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荧光AFLP技术, 对20个梨新品种及其23个亲本(共43个品种) 进行研究。从64对引物组合中筛选出7对用于扩增, 共获得784条带, 其中多态性带699条, 多态性为89.2%。扩增结果显示, 7对引物组合在29个品种中扩增出特征带, 每对引物组合均能将所有品种鉴别开, 表明荧光AFLP技术用于梨品种鉴定的效率很高。通过聚类, 从分子水平对梨新品种及其亲本的遗传关系进行分析, 并对20个梨新品种进行分类, 为梨杂交育种的亲本选配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变叶海棠起源的AFLP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4对AFLP引物组合( EcoRⅠAAC +M seⅠCAC, EcoRⅠACG +M seⅠCAG, EcoRⅠACC + MseⅠCTA, EcoRⅠACT +MseⅠCAG) 对花叶海棠、陇东海棠和变叶海棠不同的变异类型进行分析, 共得到扩增位点231个, 其中多态性位点211个, 多态性比例为91.34% , 区分率达100%; 利用AFLP标记对变叶海棠、陇东海棠、花叶海棠的亲缘关系进行分析, 结果与形态学、细胞学和同工酶的结果一致, AFLP数据表明变叶海棠是花叶海棠和陇东海棠的杂交种, 从而在分子水平上揭示了变叶海棠的杂种起源。变叶海棠的变异类型是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变叶海棠与花叶海棠和陇东海棠产生渗入杂交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萱草部分野生种和栽培品种亲缘关系的AFLP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黎海利  董丽 《园艺学报》2009,36(8):1203-1208
 借助AFLP标记对35份萱草野生种和栽培品种进行亲缘关系研究, 结果表明, 7对引物组合对萱草共扩增出条带380条, 其中多态性条带357条, 平均多态性达到93.39% , 单对引物扩增条带19~85条, 平均每对引物组合扩增多态性条带51条。7对引物扩增出的多态性条带均超过90.0%。种质资源相似系数为0.3822~0.9656, 平均相似系数为0.7039。UPGMA聚类结果将供试材料分为3类, 即早花、中花和晚花类, 同一产地的品种基本能聚在一起。AFLP标记技术能较好地从分子水平揭示萱草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7.
利用AFLP技术对市场上主栽的10个青菜主要品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最终筛选出的5对引物共扩增出多态性位点454个,多态性位点占总扩增位点的比例平均为57.5%,系统聚类分析将供试材料分为4组,基于分子标记的分类与材料的表现基本吻合,为以后品种的鉴定和分子辅助育种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菠萝种质鉴定及亲缘关系的AFLP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FISH-AFLP试剂盒(PSTI/MseI型)64对引物中,筛选出8对AFLP选择性引物P-GAA/M-CTA、P-GAC/M-CTG、P-GAC/M-CTT、P-GAG/M-CAT、P-GAG/M-CTA、P-GAT/M-CAT、P-GAT/M-CTA、P-GAT/M-CTC,对39份菠萝种质进行了AFLP分析,都得到了清晰的多态性指纹图谱。8对引物共获得454个遗传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332个,多态性比例平均为73.1%。UPGMA聚类表明,各种质间的相似系数为0.73~0.98,说明39份菠萝种质遗传关系相对较近。依相似系数0.80的水平,将供试的39份菠萝种质分为4类。研究结果可以作为菠萝分类的理论依据和基础。  相似文献   

9.
菊花品种资源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韩洁  胡楠  李玉阁  尚富德 《园艺学报》2007,34(4):1041-1046
以AFLP—银染分子标记技术, 对45个菊花品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选用10个多态性高、分辨力强的E + 3 /M + 3引物组合分别对供试材料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 共获得486条清晰可辨的条带, 其中多态性带451条, 平均每个引物组合可检测出4511个多态性位点, 多态性位点百分率高达92.80% , 这表明供试品种资源在DNA水平上酶切位点的分布存在广泛的变异。应用DPS软件计算供试品种遗传距离界于0.36000~0.86237之间, 平均为0.611185; UPGMA分析将45份资源分成6个类群,从相异性系数分析了各品种资源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0.
利用AFLP鉴定柑橘变异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利用AFLP分析鉴定了7个柑橘变异类型,从64对引物组合中筛选了8对引物组合,共得到334个扩增位点2099条带数据。7个变异类型与亲本品种之间多态性带为36至92条,变异类型的多态性带数与亲本品种总带数的比例为0.1721至0.4182。说明变异类型的遗传基础已经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7个柑橘变异类型应是芽变,具备了成为新品种的遗传基础,特别是红皮冰糖脐橙选育成功将填补高糖脐橙空白。研究同时表明,AFLP具有扩增谱带多,谱带清晰,扩增信息量大的特点。根据谱带位点差异即可鉴定柑橘变异是否遗传,多态性位点数也反映了性状变异程度。AFLP方法1次可同时鉴定多个变异类型,是柑橘新品种选育早期鉴定灵敏、可靠、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以我国香蕉主栽品种之一巴西蕉(Musa AAA Giant Cavendish cv Brazil)幼苗为试验材料,经叶片喷施药剂进行预处理后转入人工气候箱进行模拟高温胁迫,研究大豆多肽(Soybean Peptide)对高温胁迫下香蕉幼苗生长的影响,从中筛选出高效的大豆多肽处理浓度。  相似文献   

12.
香蕉果实高质量总蛋白的提取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比较了三氯乙酸/丙酮沉淀法、酚抽法、丙酮沉淀法3种方法对香蕉(M.AAA Group Cavendish)果实总蛋白的提取效果。结果显示酚抽法所得图谱条带完整清晰;TCA法所得图谱条带间模糊不清,存在拖尾现象;而丙酮沉淀法提取的蛋白得率不高,蛋白带谱不完整。说明酚抽法适合香蕉果实总蛋白提取。同时为满足不同激素处理及采后不同成熟度香蕉果实高质量蛋白质提取的需要,在酚抽法基础上对提取缓冲液进行了改良,获得了良好的效果。为以后研究香蕉果实蛋白质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结合生根培养苗龄、假植基质等因素,研究了不同假植基质对不同苗龄香蕉组培生根苗假植成活率以及对假植苗假茎高度、叶片数、根系数、根系长度等生长指标的影响;同时研究了不同苗龄的瓶苗于不同季节在椰糠+珍珠岩中假植成活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相同苗龄的香蕉组培生根苗在不同基质中假植成活率有显著差异,在椰糠+珍珠岩的混合基质中假植成活率最高;不同苗龄也是如此;结合假茎高度、叶片数、根系数、根系长度等生长指标认为椰糠+珍珠岩为最优假植基质,在这一基质中假植成活率可达92%~99%,能够满足不同苗龄香蕉组培生根苗在不同季节对假植基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荔枝品种亲缘关系的AFLP分析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21  
 应用AFLP技术,对39个荔枝品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及分类研究。筛选出适于荔枝AFLP分析的最佳引物组合3对,分别为EcoRI AAC+MseI CTG,EcoPd AGC+MseI CAT,EcoRI ACC+Msel CAT。在分子水平上,荔枝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并非形态学性状所体现的那样丰富。AFLP分析将39个荔枝品种分成了6组,与传统的以果皮龟裂片隆起类型为分类标准的分类没有一致性。初步建立起荔枝主要栽培品种的分子标记标准图谱。应用AFLP技术对来自两个不同地方的两个荔枝品种(桂味、妃子笑)进行了鉴别。  相似文献   

15.
茉莉酸甲酯对低温胁迫下香蕉幼苗的生理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品种威廉斯香蕉幼苗为试验材料,叶面喷施0.0(CK)、0.2、0.5、1 mmol.L-1 4个浓度的茉莉酸甲酯(MeJA),然后进行低温胁迫,研究茉莉酸甲酯对香蕉幼苗耐寒性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茉莉酸甲酯可以提高香蕉幼苗在低温胁迫下POD活性、降低超氧阴离子的产生速率与细胞膜电解质外渗率,提高了叶片脯氨酸与可溶性糖含量,对提高香蕉幼苗的耐寒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实验的各个浓度处理中,以浓度为0.2 mmol.L-1的MeJA处理其诱导香蕉幼苗的抗寒效应最佳。  相似文献   

16.
在人工降温过程中,大蕉和香蕉叶片中甘油、可溶性总糖和还原糖的含量均随着温度的降低而上升,且在整个降温过程中,抗冷性较强的大蕉叶片中甘油、可溶性总糖和还原糖的含量一直高于抗冷性相对较弱的香蕉。低温胁迫下淀粉与糖之间的转化,大蕉和香蕉分别发生在不同的温度点。低温胁迫下,植物叶片中甘油等物质的含量及淀粉与糖之间的转化与植物的抗冷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To investigate the mode of action of UV-C to alleviate CI in banana. Banana [Musa (AAA group), Cavendish subgroup cv. Cavendish] fruits were treated with UV-C at dosages of 0.03 kJ m−2 prior to storage at 8 or 25 °C. UV-C treatment reduced both the incidence and severity of banana fruits stored under low temperature. UV-C treatment reduced membrane damage indicated by lower activity of lipoxygenase (LOX) and malondialdehyde (MDA) content. In additions, the in vitro polyphenol oxidase (PPO) activity was activated when fruits were stored at CI temperature and UV-C treatment could inhibit the PPO activity. UV-C treatment also delayed yellowing and chlorophyll (Chl) degradation due to the inhibition of chlorophyllase and chl-degrading peroxidase activities. Furthermore, the reduction of ethylene production and respiration rate by UV-C treatment results in extended postharvest shelf life of banana. These finding suggest that the loss of cellular compartments in consequence of membrane degradation, combined with the increase of PPO activity, might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CI in banana peel. UV-C treatment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maintained membrane integrity and inhibited PPO activity, reducing the severity of CI symptom and delayed ripening in banana. This novel technique may offer an advance in postharvest handling of bananas and other chilling-sensitive commodities in order to reduce postharvest losses resulting from CI.  相似文献   

18.
低温和多效唑对香蕉及大蕉超氧物歧化酶和脱落酸的影响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周碧燕  梁立峰 《园艺学报》1995,22(4):331-335
低温胁迫处理引起香蕉和大蕉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的下降,香蕉下降的幅度比大蕉大。大蕉在低温胁迫下脱落酸(ABA)含量增加,而香蕉ABA含量明显低于大蕉,并在低温胁迫过程中出现波动。多效唑处理可以提高香蕉的抗冷性,低温胁迫条件下处理香蕉比对照的香蕉具有较高SOD活性和内源ABA含量。香蕉和大蕉SOD同工酶谱带组成在低温前后没有变化,但香蕉谱带中多数强度有所改变,其中同工酶V强度明显加强,大蕉SOD同工酶则相对较稳定。  相似文献   

19.
香蕉和大蕉果实在不同温度下催熟后的色泽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香蕉和大蕉在20℃和30℃条件下果实催熟期间果皮色泽及几种色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 在20℃下香蕉、大蕉具有正常的呼吸和乙烯释放高峰, 果皮色泽由绿转黄, 叶绿素含量逐渐降低, 类胡萝卜素含量逐渐上升; 但在30℃下, 香蕉果实虽然出现了正常的呼吸和乙烯释放的高峰, 但叶绿素的降解受到了一定的抑制, 果皮不能正常褪绿, 出现了青皮熟现象, 而大蕉却能正常褪绿转黄。  相似文献   

20.
香蕉愈伤组织及体细胞胚诱导过程中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将巴西蕉(Musa AAA Cavendish)的未成熟雄花接种在MI培养基(MS+4mg/L2,4-D+1mg/L生物素+1mg/LIAA+1mg/LNAA+100mg/L谷胺酰氨+100mg/L麦芽抽提物+30g/L蔗糖+7.5g/L琼脂粉)上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对愈伤组织诱导过程中的各个阶段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未成熟雄花外植体脱分化的起始部位是表皮下层的维管组织细胞,启动时间为外植体接种后4~5周;外植体接种8周后获得分生小球体;胚性愈伤组织形成于分生小球体的表面,主要由具有细胞核和核仁比大、细胞质丰富的胚性细胞组成。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胚性愈伤组织的表面形成一些由多细胞组成的体细胞原胚,有时还可观察到二分体的存在,这表明香蕉体细胞胚可能是单细胞起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