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药"连黄"对耐药沙门氏菌抑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连黄"对耐药沙门氏菌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琼脂平板点种培养法和药敏纸片法,研究复方中药"连黄"对耐药沙门氏茵的体外抑制作用,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判断其抑制耐药性的作用效果.结果:经中药"连黄"作用后的耐药沙门氏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的敏感性明显提高.从而表明中药复方"连黄"可有效降低沙门氏茵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我国禽源沙门氏茵血清型的分布情况和耐药情况,选取江西、辽宁和广东3个省的部分养殖场进行用药调查和采样,分离到25株沙门氏茵,进行血清型鉴定和对24种抗菌药物的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株的血清型主要为O1、O2、O9和O12,分离细菌对阿米卡星和头孢曲松均敏感,但对萘啶酸、阿莫西林、氨苄西林、链霉素、四环素、磺胺、复方新诺明和部分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都大于50%.  相似文献   

3.
沙门氏菌是一类对人类和动物健康构成极大危害的革兰氏阴性致病茵.是食品、水源及畜产品的重要污染菌,可引起人食物中毒、急性肠胃炎和动物腹泻等疾病。因此沙门氏菌的检测对公共卫生、食品卫生、畜牧兽医和口岸检疫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仅对沙门氏茵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简单的综合性概述,以期为预防食源性沙门氏茼感染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Red同源重组系统和高效自杀性载体系统都能对革兰氏阴性茵染色体直接进行修饰,本试验利用上述2种系统敲除不同来源肠炎沙门氏茵菌株SEF14茵毛操纵子亚单位sefD或sefA基因,并对构建肠炎沙门氏茵突变株方法进行比较.本研究成功构建了国际、国内标准株,鸡源和人源国内分离株sefD和sefA缺失株各4株.Red同源重组系统中能将PCR产物一步法直接转化肠炎沙门氏茵,通过同源重组序列发生同源重组交换.但对PCR产物和感受态细胞的质量要求很高,一次重组效率很低,而二次重组过程则相对简单、高效.自杀性载体系统若将构建好的合同源DNA片段的重组质粒转化宿主茵,其一次重组效率高,二次重组也只需蔗糖筛选传代丢失抗性质粒.Red同源重组系统将在染色体中残留FRT位点;而自杀性栽体系统在染色体中可不留任何痕迹.所以2个系统都能对不同源肠炎沙门氏茵染色体进行直接修饰,而且易删除抗性选择标志,与传统的高效自杀性载体系统比较,Red同源重组系统更方便快捷,省时省力.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主要对山东、河南及安徽共5个养禽场分离的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茵进行耐药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所有分离菌株对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都非常高,并且多重耐药情况严重,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对磺胺类药的耐药性几乎达到100%,对氨苄西林、四环素、氟喹诺酮类的耐药性也非常严重.  相似文献   

6.
对大通县某鸡场孵化21d的42枚死亡鸡胚无菌采集肝脏,进行常规的细菌分离与培养,分离出9株沙门氏茵,阳性率为21.43%,并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细菌学鉴定、血清型鉴定和动物试验.结果显示,此批死鸡胚中沙门氏茵的带菌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摘要无菌操作采集江苏省新沂市唐店镇一养殖场部分10日龄病死雏鸡组织病料,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与血清型鉴定。结果表明,分离菌株为鸡白痢沙门氏茵,结合雏鸡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等确诊雏鸡死于鸡白痢沙门氏茵感染。对分离茵株进行药敏试验,发现该分离茵对丁胺卡那、庆大霉素和呋喃妥因敏感。  相似文献   

8.
沙门氏菌病是由沙门菌属不同茵株引起不同动物沙门氏菌病的总称,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动物沙门氏茵可通过食物感染人类,是导致人类食物中毒的主要细菌之一。目前,已发现的沙门氏菌的血清型共有2500多种,抗生素在控制和预防沙门氏菌病方面虽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随着抗生索的滥用和不当使用,沙门氏菌病的耐药性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9.
鸭沙门氏菌是一种常见的致病沙门氏菌,也是马属动物的重要致病菌,最严重可发展为无症状的败血症。在马群中,最常见的临床疾病是伴有严重腹泻急性小肠结肠炎和败血症,这与应激、抗菌素疗法、外科手术等风险因子有关。鼠伤寒沙门菌是分离自马的最常见的血清型,其它常见血清型包括阿哥拉沙门(氏)菌、鸭沙门(氏)菌、克雷菲尔德沙门(氏)菌、纽波特沙门(氏)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1991年春季,威斯康辛州兽医教学医院(UWVMTH)从2头败血病驹分离了多重耐药(MDR)鸭沙门(氏)菌。后来,威斯康辛州兽医  相似文献   

10.
沙门菌是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原菌.由于在食用动物中使用抗生素造成沙门菌多重耐药性增加,耐药菌可通过被污染的食品或直接与动物接触而使人感染.细菌多重耐药机制十分复杂,目前认为主要方式是通过细菌之间的基因水平传播从环境中获得耐药基因,并已证实整合子是耐药基因储存和转移的重要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