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食用菌制种过程中,污染率的高低,直接影响成本的高低和质量的好坏,如果污染率过高,不但提高了成本,还会恶化环境,影响后续生产,影响菌种的整体质量。因此,在菌种生产过程中,如何提高成品率,降低污染率,把握好接种、培菌过程中的每一环节,至关重要。笔者从事食用菌菌种生产十余年,并且主要从事食用菌菌种生产中的接种、培菌工作,  相似文献   

2.
<正>平菇熟料栽培接种时,容易存在菌种上半部易老化、下半部菌种活力强的问题,如不及时解决易出现萌发差甚至不萌发。若将接种方法稍加改进,就可使成活率提高到90%以上。具体做法是:扒菌种时,从菌种瓶或菌种袋一侧扒开一个缺口,这样底部菌种与上部菌种可充分混合。常规方法是先扒上层再扒下层,是横向接种;改进后是接种钩从下到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食用菌液体菌种生产过程中接种效率低、耗时长、易污染等问题,设计出了一种操作简便、可连续接种、可调节接菌量、能降低劳动强度、可实现农村高效生产食用菌的食用菌液体菌种定点定量式接种器。现对该接种器的总体结构、工作原理、设计要点和相关参数进行总结介绍。同时,以茶树菇液体菌种为测试对象,检验了该接种器的实用效果。结果表明,该接种器的实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正>食用菌组织分离培养母种是食用菌种生产的重要技术,组织分离属于无性繁殖,从理论上讲,所获得的菌种不发生遗传重组变异,在生产上广泛应用,特别是种植户反季、错季生产中,为保证菌种质量、保证菌种活力广泛使用组织分离培养食用菌母种。食用菌种生产中,组织分离培养食用菌种杂菌感染比较严重,一般成功率不到20%,有时全部感染,经观察,感染杂菌以细菌为主,占感染率的80%以  相似文献   

5.
食用菌多为木屑真菌,其栽培种采用木屑培养基,在长期菌种生产实践中发现木屑菌种保管期短,接种后易萎缩,杂菌滋生等很多难题。后经辽阳食用菌研究所和恒仁县几年来对木粒菌种工艺探索,研究出采用木粒生产菌种,木粒菌种培养基(菌株载体)在保管时间,抗逆(旱、水)抗杂菌污染、保持耳木寿命,提高木耳的产量和质量等方面,都优越于木屑种。  相似文献   

6.
食用菌的开放式接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用菌的开放式接种技术王浩张云峰杜适普刘小奎(三门峡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三门峡472000)近年来,随着我国食用菌生产的迅速发展,菌种的需求量日益增大,改革传统的菌种生产方式,实现菌种生产的工厂化、现代化,减轻劳动强度,保证菌种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已成为...  相似文献   

7.
广州地区草菇菌种生产技术规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引用国家相关标准,规定了草菇菌种生产的环境和具体的生产技术,包括草菇母种、原种和栽培种的培养基(料)配方、配制、分装、灭菌、消毒及接种、培养、保藏和菌种的性状指标等,使草菇菌种生产实现标准化。  相似文献   

8.
<正> 食用菌常规接种有药物接种、蒸气接种等方法。为使接种方法简便、快捷、灵活,使食用菌制种家庭化,以及接种人员、菌种不受药物刺激,发菌快和提高菌种成活率。多年来笔者采用“食用菌三级菌种火接法”对食用菌母种转管,母种转原种,原种转生产种实施接种,就地取材,不用接种箱,节省药物,连续操作,工效较常规接种快5倍,成活率在99%以上。现将其方法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菌种种龄和接种量的协同作用对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为生产纤维素酶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分别对单菌种(DQ1)和混合菌种(DQ1+DQ2)不同种龄和接种量进行发酵培养试验,测定各处理的纤维素酶活力,分析不同处理纤维素的变化趋势及差异。[结果]在培养过程中,不同种龄的纤维素酶活力都在第8天达到最大;单菌种接种量为1%和2%时种龄4的纤维素酶活力最高,分别达到19.57和20.50 IU/mL;混合菌种接种量为1%和2%时种龄1的纤维素酶活力最高,分别为21.21和20.82 IU/mL。在第8天时,相同菌种和接种量的不同种龄的纤维素酶活力有一定差异。[结论]采用该研究的单菌或混合菌生产纤维素酶时,最优接种条件是种龄4、接种量2%,可以获得较高的纤维素酶活力,并且生产成本较低。  相似文献   

10.
, 《新农村》2012,(11):56
最近,"食用菌菌种液化新工艺研究"在金针菇工厂化生产上试验成功。这标志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食用菌新型菌种生产技术取得重大进展。以前,浙江省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和菌种生产主要采用传统的三级固体菌种繁育工艺和人工接种法,菌种退化、错种等生产事故严重制约了食用菌集约化、工厂化生产的发展。为此,浙江省农业厅联合浙江大学食用菌研究中心、开化县农科所等单位开展科  相似文献   

11.
随着食用茵生产的发展,食用茵制种方法在传统固体制作的基础上在不断的改进和提高,其中液体菌种的制作便是其中之一。液体菌种具有茵丝纯度高、活力强、繁殖快、接种到培养料内流动性好、萌发点多,发茵迅速、周期短、茵龄一致等特点。2008年对已经用面体种在我所栽培成功的12个菌种进行了液体菌种在摇床上培养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随着食用菌市场需求的日益高标准和多样化,传统的一家一户分散土法栽培模式已远不能适应消费需要,工厂化大规模生产正在逐步得到发展.工厂化生产除大规模和人为控制栽培条件外,还需以连续的接种保证连续的出菇,较之传统的固体培养基制种方式,食用菌液体菌种生产技术具有生产周期短、菌丝体菌龄一致、生命力旺盛,接种方便、用种量少,接种后恢复生产迅速等优点,十分适宜作为配套技术应用于工厂化生产.本试验以加快发菌速度、提高制种效率、改善菌种质量为目的,进行了秀珍菇、平菇、香菇的液体菌种培养液配方与培养方式试验.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3.
本法能免除传统制种所需系列昂贵用品,节省投资近1000元。生产的菌种抗性特强,能耐40℃高温和-25℃低温,用于扩繁接种和栽培成功率100%,制种周期缩短20~30天。  相似文献   

14.
李俊 《陕西农业科学》2012,58(3):272-273
食用茵液体菌种具有活力强、纯度高,接种后发茵快,缩短茵种发茵时间等特点,经多年在生产中应用,效果显著.为提高食用茵液体菌种生产技术,结合我们多年的生产实践经验,将食用茵液体菌种生产技术规程作以介绍,以广大食用菌液体菌种生产者.  相似文献   

15.
榨菜人工接种发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明确榨菜后熟机制、质量控制和工艺改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人工接种发酵菌株试验,采用感官评定和理化指标比较方法确定榨菜腌制过程中较为理想的发酵剂组合。[结果]不同因素对榨菜产品品质影响顺序为:菌种比例〉含盐量〉接种量。榨菜腌制过程中较为理想的发酵剂组合:接种量4%,菌种比例为肠膜明串珠菌∶植物乳杆菌∶乳酸乳杆菌3∶1∶1,含盐量6%。该发酵条件在保证榨菜产品品质的同时,有效降低了榨菜生产过程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并使榨菜发酵周期大大缩短。[结论]该研究为榨菜微生物发酵剂的研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酵素菌发酵中药渣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中药渣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微生物接种剂对发酵温度、水分、p H值、碳氮比、白菜发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微生物菌种可以显著加快发酵进程,提高发酵效果,而以接种酵素菌总体发酵效果最佳。因此,酵素菌是一种发酵中药渣生产有机肥料的优良微生物菌种。  相似文献   

17.
袋栽食用菌枝条菌种自动接种机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食用菌生产过程中接种环节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针对袋式栽培技术锥形枝条菌种设计了一种自动化接种机械。该机械采用槽轮及复合双滑块等机构,能够将事先准备好的锥形枝条菌种沿菌袋直径方向打入菌袋中,具有自动完成上料、打穴接种和下料等功能,其结构紧凑,接种效率高,无杂菌污染且可不间断自动连续作业,亦可与上游锥形种木机、粉碎机、混料机、装袋机及下游菌袋打孔机、注水机等机械一起组成食用菌生产线,适用于食用菌袋式栽培技术的规模化生产。  相似文献   

18.
为了了解不同接种位点和菌种分散度对食用菌发菌速度的影响,以白金针菇FV093为试验菌种,以棉籽壳、麸皮为培养料,采用端接、心接、分散接的接种方法进行发菌试验,以期探讨耗时短、发菌快、低污染的接种方法.结果证明:改变接种位点和提高分散度确实能收到缩短发菌时间的效果,所以提高菌种分散度应成为今后接种技术改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金针菇工厂化栽培在各地迅速发展。在福建,采用再生法栽培模式,厂家都实行自行制作菌种。菌种生产程序通常分为母种、原种、栽培种3个层次,其制作过程包括培养基配制、接种、菌丝培养等。在制种过程中,培养基灭菌和接种操作等不规范都容易造成污染,掌握好菌种制作技术是控制污染的关键。笔者从事金针菇菌种生产已有多年,其污染率控制在2%以内,现将制作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技术简介:本成果介绍了蛹虫草的一种高效培育方法,运用液体发酵技术结合通气培养设施,极大地提高蛹虫草菌种的培养效率:菌种培养效率提高数十倍,生产周期比固体培养缩短3-5天;所生产的菌种菌丝体含量高、培养规模大,适合规模化蛹虫草栽培生产。利用该菌种接种到蚕蛹或大米培养基上,在合适的温度、湿度和光照下,蛹虫草子实体生产快,比常规固体菌种快10天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