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生漆中加入聚合桐油,名曰广漆,广泛用于漆筷和家具涂装,是我国生漆利用的一种古老方法.本研究以传统制作工艺为基础,在生漆与聚合桐油的混合阶段,引入了高速分散搅拌和研磨两种方法,从而使生漆与聚合桐油的偶连更加紧密,分散更加均匀,从而达到干燥时间短,界面涂层均匀.通过实验得出:在春秋季节,生漆与桐油的最佳配比是4:6,在夏冬季节,生漆与桐油的最佳配比应选择6:4.  相似文献   

2.
通过生物质桐油与天然生漆混合偶联反应,制备生漆-桐油树脂,再加入石墨、催干剂、酒精,经高速搅拌分散得到均匀的改性复合涂料。研究了桐油、石墨、烘干温度对复合涂料性能的影响,并利用红外光谱仪(IR)、同步热分析仪(TG-DSC)对生漆-桐油树脂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石墨质量分数为25%时,复合涂料附着力达到最大值6.9MPa,同时表面电阻率降到10~7Ω,达到抗静电的要求。通过加入聚合桐油,复合涂料的铅笔硬度、柔韧性、耐冲击性部得到了提升。而加入催干剂与酒精后,复合涂料的黏度和表干时间分别降为29s、50min。当复合涂料需要加热干燥时,烘干温度为140℃时,综合性能最好。经过耐酸、耐碱、耐盐、耐汽油性检测,复合涂料表现优异。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黑色高光生漆涂料的各项性能,本试验选取5个产地天然生漆与调制黑料按不同比例混合和调制,以搭配比例、干燥温度与湿度为变量,对生漆涂料的干燥时间、物理机械性能、耐温及耐化学腐蚀性能进行测定,通过正交优化和多因素方差分析,各因素的影响程度为湿度≥温度≥含量≥搭配比例,在1 kg含量为71%的生漆搭配50%的黑料和2.02的助剂,调制出的黑色高光生漆涂料在温度为25℃、湿度85%时干燥时间最短为22.6h.与传统推光漆的性能进行比较,干燥时间变短,性能更加优越.  相似文献   

4.
利用桐油在空气中氧化自聚的特性,不但引发自身的聚合,还带动与苯乙烯的共聚,合成了天然产物与人工单体的共聚物。采用现代分析手段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探讨了这种特殊的自由基聚合反应机理。此外,还对产物的降解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桐油在空气中氧的作用下,产生过氧化物(1,4-环过氧化或过氧化氢),然后引发桐油-苯乙烯共聚。加聚方式主要以1,4加成为主。共聚物具有潜在的降解性能,而且桐油与苯乙烯的质量比为1∶3~1∶4时的降解性能较佳。综合降解和合成两方面因素,质量比1∶4时最好。  相似文献   

5.
植物油基油墨连结料是以大豆油和桐油为原料,蒽醌和氧化锌为催化剂进行制备的,研究大豆油和桐油的比例、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植物油基连结料酸值和粘度的影响以及连结料性能的测试。桐油和大豆油质量比为9∶1,蒽醌和Zn O的质量比1∶1,催化剂的用量为4%,在310℃反应2 h条件下制备的植物油基油墨连结料粘度达到10.85 Pa·s,酸值为13.3 KOH mg·g-1。结果表明,以大豆油和桐油组成的混合油制备的植物油基油墨连结料能够用于油墨的生产,具有良好的油墨性能。  相似文献   

6.
环氧树脂改性生漆是将提取出的漆酚与甲醛缩聚后再与环氧树脂交联反应后调制的一种改性生漆,与原生漆相比,其性能有了很大提高,如光泽度、硬度、耐磨性、附着力、耐腐蚀性、干燥时间、致敏性等。但其涂饰工艺复杂且效率低,因此将传统工艺与新技术结合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以UV树脂油墨为主体材料,采用研磨分散法处理环氧树脂改性生漆,且辅以其他助剂配制出可用于数码喷印技术的UV生漆油墨,并通过测试UV生漆油墨的漆膜性能,探讨了环氧树脂改性生漆与UV油墨的调制比例对UV生漆油墨漆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此种方法配制的UV生漆油墨漆膜性能良好,其中当环氧树脂改性生漆与UV油墨的质量比为0.10~0.15时,体系分散性较好,漆膜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7.
围绕水性聚氨酯木器涂料(WPU),以纳米碳化硼(B_4C)为改性剂,采用物理共混的方法制备改性水性聚氨酯木器涂料,利用磁力搅拌和超声处理的方式提高B_4C的分散性,从而改善WPU的硬度、耐磨性和附着力等,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不同添加量下纳米B_4C在涂层中的分散性。结果表明:纳米B_4C的添加显著增强了固化后水性聚氨酯涂层的硬度、耐磨性和附着力,但光泽度和涂料黏度有所下降。当B_4C添加量为3%时,涂层表面B_4C分散均匀,漆膜表面没有产生明显粗糙感,没有明显团聚现象产生;改性水性聚氨酯的涂层力学性能达到最佳,涂层硬度由2H提高至4H;涂层耐磨性与未改性涂层相比明显提高,磨耗量降低50%,最佳磨耗量为0.042 g;涂层附着力没有明显变化,在B_4C各添加量配比下均保持1级;涂层的光泽度随着B_4C的添加逐渐降低,由18.6%变为8.3%。碳化硼改性水性聚氨酯涂料的制备原理简单、实验过程易操作且绿色无污染,为纳米改性功能型水性涂料的制备提供了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以稀土化合物氯化铈和漆酚为原料,在无引发剂的条件下利用紫外光(UV)辐照法制备漆酚铈聚合物涂层。采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热重分析(TG)等测试方法对涂层的结构和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考察了氯化铈用量对涂层的物理机械性能和耐化学介质性能的影响,并对制备的漆酚铈涂层进行电化学阻抗测试(EIS),结果表明:在UV辐照条件下,漆酚羟基与铈离子发生配位作用,同时侧链不饱和键发生交联聚合反应从而固化;掺杂氯化铈可显著改善天然生漆(RL)固化膜的热稳定性和耐碱性;随着氯化铈掺杂量的增加,涂层的附着力、硬度、耐腐蚀性能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氯化铈用量为18%的漆酚铈聚合物复合涂层的硬度和附着力分别达到6H和1级,且其耐腐蚀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9.
考察了4种催干剂异辛酸稀土(REI)、异辛酸钴(CI)、高效催干剂M2203和CQ-150B单独或配合使用时对桐油和聚合桐油催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0℃时聚合桐油黏度为15 520 mPa·s,比桐油黏度(160 mPa·s)有明显增加;20℃时聚合桐油的干燥时间为72 h,较桐油干燥时间(168 h)明显缩短。异辛酸稀土和异辛酸钴单独使用时,催干效果明显低于M2203和CQ-150B;0.6%的异辛酸稀土与0.010%的异辛酸钴复配的复合催干剂,催干桐油的表干时间、实干时间分别为2和2.5 h,硬度等级为4H,附着力等级为1级;催干聚合桐油的表干时间、实干时间分别为0.67和1 h,硬度等级为5H,附着力为1级。与高效催干剂M2203和CQ-150B相比,复合催干剂色泽浅,与桐油相容性好。FT-IR和TG表征分析表明:复合催干剂催干制备的桐油漆膜交联度高、热稳定性好,该复合催干剂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桐油催干剂。  相似文献   

10.
漆酚作为常见的植物来源多酚之一,是漆树分泌物生漆经分离纯化得到的,结构中含有苯环、邻/间位双酚羟基和长(不)饱和烷烃侧链(C15~C20)等活性基团。近年来,漆酚在膜功能材料技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迅速,特别是通过化学聚合固化技术制备漆酚功能聚合物,在膜表面/界面工程、胶黏剂、止血剂等领域应用较广,是实现生漆资源化和提质增效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综述了近期国内外关于漆酚聚合固化机理,以及加热固化、紫外光固化、漆酶仿生催化、金属配位螯合、有机共混交联、溶胶-凝胶反应、静电纺丝等漆酚固化聚合技术;总结了漆酚功能聚合物在防腐涂层、疏水涂层、止血抑菌涂层等功能材料应用中取得的研究进展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为生漆漆酚功能材料商业化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选用35%吡虫啉悬浮剂、3%噻虫啉微囊悬浮剂、1.2%烟碱·苦参碱乳油、8%氯氰菊酯微胶囊剂、20%灭幼脲Ⅲ号悬浮剂5种环保型农药与废机油分别按1∶20、1∶30、1∶40比例混合,通过点涂法测定对杨干象幼虫的防治效果,其结果表明:5种农药与废机油的混配制剂均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对杨干象的致死率均大于88%;35%吡虫啉与废机油混配制剂(1∶30)防治效果最佳,校正致死率达96.2%;同种农药与废机油不同配比后,防治效果差异不显著;考虑到环保、高效、经济及防治效果等因素,筛选出的最优方案为:20%吡虫啉悬浮剂与废机油按1∶40混配。  相似文献   

12.
Conventional chemical wood preservatives have been banned or restricted in some applications due to human and animal toxicity and their adverse impact on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New, low-environmental-impact wood treatments that still provide effective protection systems are needed to protect wood. Thermal modification of wood could reduce hygroscopicity, improve dimensional stability and enhance resistance to mold attack.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if these properties enhanced in thermally modified (TM) wood through treatments with oils. In this study, TM European aspen (Populus tremula) and downy birch (Betula pubescens) wood were impregnated with three different types of oil: water-miscible commercial Elit Träskydd (Beckers oil with propiconazole and 3-iodo-2-propynyl butylcarbamate, IPBC), a pine tar formulation and 100% tung oil. The properties of oil-impregnated wood investigated were water repellency, dimensional stability and mold susceptibility. The treated wood, especially with pine tar and tung oil, showed an increase in water repellency and dimensional stability. However, Beckers oil which contains biocides like propiconazole and IPBC showed better protection against mold compared with pine tar and tung oil. To enhance the dimensional stability of the wood, pine tar and tung oil can be used, but these oil treatments did not significantly improve mold resistance rather sometimes enhanced the mold growth, whereas a significant anti-mold effect was observed on Beckers oil treated samples.  相似文献   

13.
苯乙烯改性桐油基醇酸树脂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采用酮油和苯乙烯为原料,合成苯乙烯改性酮油基醇酸树脂。研究了桐油和苯忆烯含量对改性醇酸树脂性能的影响,并对改性树脂的分子质量、涂膜性能和红外光谱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苯乙烯改性桐油基醇酸树脂涂膜具有快干、高硬度和耐水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本文作者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约60个单株生漆样品的漆酚组成;同时用涂料标准方法测定了这些样品的漆膜的表干时间、光泽值、冲击强度、附着力、柔韧性等。研究结果指出,双烯漆酚的含量与漆膜性能有关,是决定生漆质量的重要因素,这是生漆认识史上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15.
对经过砂磨的黑槭薄木贴面家具板件的表面粗糙度进行测量后,喷涂2遍水性涂料,测试其漆膜厚度和附着力、耐水性及硬度.结果表明:表面粗糙度(Ra)对漆膜附着力影响显著,对耐水性、硬度的影响不显著.Ra为5.20 um时,漆膜剥落率最小,附着力最大,耐水性最好,硬度适中,具有较佳的漆膜质量.  相似文献   

16.
不同形态氮素配比对马大杂种相思无性系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温室内采用不同氮形态配比的营养液,水培研究9个马大杂种相思(Acacia mangium×A.au-riculiformis Cunn.ex Bench)无性系幼苗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NO3^-∶NH4+值对马大相思生长及生物量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当NO3^-∶NH4^+为25∶75时,马大相思幼苗的苗高、生物量干质量及生物量鲜重积累均达到最大。而NO3^-∶NH4^+为75∶25时,根长净生长量最大,但抑制了苗高的生长;在供氮总量不变的条件下,NO3^-∶NH4^+为25∶75时最有利于马大杂种相思幼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17.
探讨利用废旧刨花板循环制造刨花板的技术.采用高压水煮、水煮、汽蒸和直接粉碎4种方法制备刨花,通过比较刨花的筛分值和压制刨花板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能,得出最佳的处理方法为水煮.试验压制的一次循环水煮和二次循环水煮刨花板的性能,可分别达到GB/T 4897.5-2003和GB/T 4897.3-2003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以漆籽油为原料,酪蛋白酸钠为乳化剂,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漆籽油纳米乳液,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制备工艺条件,考察漆籽油纳米乳液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贮藏稳定性,并评价其抗氧化活性,采用体外细胞法考察其抗紫外辐射活性.实验结果表明:漆籽油纳米乳液较佳制备工艺条件为乳化剂质量分数为2.5%,漆籽油质量分数为6%,均质压力为100 M...  相似文献   

19.
在相同条件下,对相同规格、砂光处理后的稻草刨花板,分别进行仿贝母、仿大理石饰、闪光、仿木纹、裂纹等特种涂饰工艺试验,测定漆膜的光泽度、硬度、附着力、耐黄变性和手感等性能。结果表明:稻草刨花板表面5种漆膜的性能略有差异,但基本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可根据漆膜的特性和装饰效果,进行稻草刨花板家具的涂饰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