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日前从海南省国土厅获悉,海南省今年计划建设58万亩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据介绍,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就是以提高基本农田质量为主线,统筹规划,实施土地连片综合整治,对耕作条件较差的土地实施田、园、路、林、渠综合整治,完善田间灌溉、道路等配套设施,建设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  相似文献   

2.
<正>高标准基本农田是定时期内,通过土地整治建设形成的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基本农田。包括经过整治的原有基本农田和经整治后划入的基本农田。  相似文献   

3.
《农家顾问》2011,(11):7-7
9月底国土资源部出台《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范(试行)》,该《规范》首次从国家层面规范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明确了建设目标、任务、原则、内容与技术要求、程序等。《规范》明确,高标准基本农田是一定时期内,通过土地整治建设形成的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  相似文献   

4.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20):112-112
据《安徽日报》报道,我省今年将建设40万hm2高标准基本农田。该项工作自6月份启动以来,截至8月底,已竣工验收高标准基本农田项目27个,面积1.59万hm2;完工高标准基本农田项目175个,面积13.29万hm2,完成年度计划任务的33.9%。高标准基本农田,是指通过土地整治建设形成的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  相似文献   

5.
徐搏  李淑杰  王雨虹  张帅  李宏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3,(25):10528-10530,10535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范围、位置的选择是落实土地整治规划项目、实现粮食增产的重要基础.该研究以长春市域乡(镇)为基本单元,基于长春市基本农田建设潜力分区,构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评价体系,并定量筛选长春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重点区域,为新一轮土地整治规划确定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目标及空间布局提供技术依据.结果表明:长春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潜力总规模1 072 026 hm2,其中限制建设区面积359 183 hm2,主要限制因子为黑土流失;依据2011年长春市基本农田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资源禀赋和产能潜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重点区域共涉及56个乡镇,总面积规模679 643 hm2;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2011 ~ 2015年长春市需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135 800 hm2,万亩(667 hm2)以上连片高标准基本农田36个;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可实现新增粮食产能1 566kg/hm2,农民新增平均纯收入1 052元.  相似文献   

6.
针对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注重质量、布局、配套基础设施等方面的要求,本研究选择湖北省赤壁市作为研究区域,从自然质量、空间布局、建设条件和经济社会条件4个方面选取了14个指标构建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确定权重,采用组合方法对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域进行分区研究。通过评价结果,将赤壁市基本农田划分为优先整治区域、次优整治区域、全面整治区域。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分区可为赤壁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和土地整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方法。  相似文献   

7.
识别丘陵山区不同地貌类型单元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关键影响因子,对提高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效率,实现高标准基本农田总体建设目标具有重要作用,也对研究研制丘陵山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践行国家土地整治政策和落实耕地保护国策有重要意义。研究依据重庆市不同地貌类型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选取相应地貌类型下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为研究对象,在分析项目实施前技术指标达标情况的基础上,构建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关键影响因子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对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实施前的耕地质量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对不同地貌类型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本底条件评价,识别出影响重庆丘陵山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关键影响因子是灌溉保证率、硬化生产路指数、田间道宽度指数和适宜小微型农机化率。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重点应是加强对关键影响因子的建设。不同地貌类型区因主要限制性子不同,其重点建设内容也不相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应通过改造或消除限制性因子来提升整体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8.
各地     
<正>安徽建高标准基本农田夯实农业生产基础据人民日报报道,为了进一步夯实农业生产基础,安徽省今年将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748万亩,省级财政将"以奖代补"30多亿元。安徽省要求,本次建设各地要以地方留成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为主体,引导和整合相关涉农资金,共同投入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确保建设资金及时足额到位,保障项目建设顺利推进。根据《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十二五"期间安徽省将建成2631万亩高标准基本农田。  相似文献   

9.
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划定是土地整治规划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将生态条件好、设施配套齐全、粮食产量高的耕地划为高标准基本农田,对提高耕地质量,缓解人地矛盾,防治水土流失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从耕地自然质量、耕地生产能力、生产便利条件3方面选取12个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指数加权综合评价法,对新疆阿勒泰市现有耕地进行综合评价,将耕地综合得分进行分级排序。依据综合评价法可将该市的耕地划分为5级,各级耕地所占比例分别为一级耕地25.76%、二级耕地36.11%、三级耕地19.38%、四级耕地14.01%、五级耕地4.74%,将一级和二级的耕地划为高标准基本农田,能够满足上级下达指标。将本研究结果与上一轮基本农田划定结果比较分析,质量有所提高,更加集中连片。该研究结果为阿勒泰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划定的技术方法路线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正按照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5年我国将建成2667万公顷高标准基本农田,2020年力争建成5333万公顷高标准基本农田。什么是高标准基本农田?高标准基本农田须达到哪些标准?日前,国土资源部印发《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范(试行)》,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资》2012,(29):3
<正>本报讯按照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5年我国将建成4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2020年力争建成8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日前,国土资源部印发《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范(试行)》,明确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目标、任务、原则、建设内容与技术要求、建设程序等,首次从国家层面规范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12.
南充市顺庆区地处川东北地区,以山区丘陵为主.近年来,由于农业生产效益低、劳动力流失和基础设施水平差等原因,大量农田被弃耕撂荒,地区粮食供给难以保障.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土地整治建设形成的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等特点的优质农田,保障粮食需求,提高农作物质量,提高农民收益,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和...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甘肃省耕地保护和土地流转工作进展顺利、推进有力。各地坚守耕地数量红线,全省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和耕地占补平衡等方面的任务,连续15年得到落实。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推进土地整治和基本农田建设,累计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460万亩,建设设施农用地59万亩,近两年的增加面积走在了全国前列。此外,土地流转的  相似文献   

14.
常葵艳  张莹  陈庆丰 《北京农业》2014,(24):193-194
《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提出:在“十二五”期间,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城乡发展为根本要求,通过土地整治,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本次工程按照《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规程》(TD/T1011—2000)、《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TD/T1013—2000)等3项标准,在辽西北某地农村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在详尽分析该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背景和基础设施条件基础上,对该区进行了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其他工程及典型田块划分等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15.
李玥 《新农业》2022,(5):55-57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农民增产增收的重要举措.在高标准农田建设进程中,要注重土地整治以及农业综合开发的作用.通过有效的土地整治以及农业综合开发实践,为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支持和助力,营造良好的建设实施氛围和环境.本文通过对土地整治与农业综合开发工作进行探讨,旨在为建设高标准农田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6.
政策解读     
67.加快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 加快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以提高耕地单产为核心,实施沃土工程、保护性耕作示范工程和土地复垦整理为主的耕地开发工程,加快中低产田改造,继续实施坡改梯工程,提高耕地质量,建设高产稳产基本农田。加强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民办公助”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旱作农业区雨水集蓄利用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7.
大力推进土地整治,搞好规划,统筹安排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农业综合开发等各类建设资金,集中连片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实行田、水、路、林综合治理,大规模开展中低产田改造,提高高标准农田比重。  相似文献   

18.
当前,宁夏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程项目正稳步推进。对成熟灌区进行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的优化,提升高标准基本农田面积比重,实现集中连片,发挥规模效益,保证基本农田质量,完善田间基础设施,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是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重要内容。针对农田布局现状,积极探索了适应不同区域的规划方案,通过调整农田布局形式、改明沟排水为暗管排水,以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与产出率。  相似文献   

19.
高俊丽  龚涛 《安徽农业科学》2013,(12):5606-5607
针对云南省地形条件和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探讨制约以山区为主的云南省农机化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整治土地的管理方案,提出:应进行土地整治,发展小型农业机具,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整修山区田间道路,使之适合于机械化操作,适当调整连片种植,使之适合于机械的种植与收获。  相似文献   

20.
<正>大规模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优化建设布局,优先在粮食主产区建设确保口粮安全的高标准农田。健全管护监督机制,明确管护责任主体。将高标准农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将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纳入地方各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内容。大规模推进农田水利建设。加快大中型灌区建设及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大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完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加强农村河塘清淤整治、山丘区"五小水利"、田间渠系配套、雨水集蓄利用、牧区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