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木薯优良品种GR911为材料,以MS+6- BA 1.0 mg/L为培养基,研究了不同的消毒剂、外植体的选择、GA3和维生素C浸泡外植体对木薯品种GR911腋芽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0.1% HgCl2溶液对木薯GR911茎段消毒7 min较为合适,2% NaClO溶液较适合于木薯GR911茎段消毒;春季取材较适合木薯GR911腋芽萌发的诱导;接种前用维生素C浸泡外植体能有效减少木薯GR911组织褐化.用GA3浸泡木薯GR911外植体,有利于加速腋芽的萌发和提高腋芽萌发率.  相似文献   

2.
文章对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组织培养以及从受体系统、转化方法、筛选标记等几个方面对木薯转基因育种进行了综述,并结合目前存在的问题,对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木薯种质资源的分子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国内外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种质资源的收集和保存现状以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限制性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dymorphism,AFLP)、微卫星DNA(Microsatellite DNA)等分子标记技术在木薯种质资源评价中的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内容涉及木薯种质起源进化、种质间亲缘关系、种质遗传多样性、种质抗病虫性以及重复种质的鉴定等.  相似文献   

4.
木薯地膜覆盖栽培试验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采用地膜覆盖与不覆膜(CK)的对比试验,研究地膜覆盖对木薯生长、产量、淀粉含量的影响及种植效益.结果表明,地膜覆盖木薯可以提早出苗,提高出苗率,促进植株增高增粗,极显著提高产量,而干物率、干片淀粉和鲜薯淀粉含量增加效果不明显;与不覆盖地膜的木薯相比,经济效益增加5 070元/hm2.  相似文献   

5.
选取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品种华南205与新选048为试验材料,比较分析了超高产高效栽培、高产高效栽培与常规栽培(CK)3种栽培模式对木薯生理特性、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木薯不同栽培模式苗期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叶面积之间差异较为明显,由大到小依次为超高产高效栽培模式、高产高效栽培模式、常规栽培模式,且超高产高效栽培模式苗期光合特性显著高于对照;不同生育期木薯茎粗、株高由大到小依次均为超高产高效栽培、高产高效栽培、对照常规栽培;2个品种3种栽培模式间产量差异均达显著水平,与对照常规栽培模式相比,华南205和新选048两年(2013年与2014年)的平均产量在超高产高效栽培模式和高产高效栽培模式下分别增产18.6%、10.5%和15.8%、7.7%,分别增收6 378、2 810元/hm2和7 366、3 018元/hm2。由此可知,通过栽培技术的集成优化可以大幅度提高木薯产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内源赤霉素含量与不同淀粉含量木薯块根淀粉积累的关系,以木薯辐选01(块根淀粉含量高)和华南124(块根淀粉含量低)为材料,在木薯的4个生长时期测定其根、茎、叶的赤霉素含量以及块根淀粉含量,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生长发育时期,木薯通过各部位的赤霉素水平调控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来调节淀粉的合成。  相似文献   

7.
水稻腋芽萌发的生态条件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相似文献   

8.
以广西横县茉莉花种植品种单瓣茉莉带腋芽茎段为外植体,研究灭菌处理、取材季节及6-BA浓度对腋芽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较适宜的灭菌处理为外植体用0.1%升汞(加吐温-80)处理16 min,污染率为16%;不同时期取材的外植体灭菌试验中,初夏季节取材效果最好;诱导腋芽萌发较适宜的培养基为MS+6-BA 3.0 mg/L+NAA 0.2 mg/L,外植体萌发率最高为63%.  相似文献   

9.
木薯组培苗中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TM60444和SC9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组培苗根、茎、叶为材料,采用乙醇∶丙酮溶液萃取方法,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两种木薯组培苗根、茎、叶中的叶绿素和胡萝卜素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对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相关基因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两个品种叶绿素和胡萝卜素含量都是叶>茎>根;而类胡萝卜素含量是叶>茎≈根。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种质资源的离体保存方法,以GR891木薯品种试管苗为试材,研究了植物生长抑制剂(PP333、B9、S3307、ABA)对试管苗在常温(25℃)条件下的保存效果。结果表明,在培养室温度(25±2)℃、光照度1500~2 000 lx、光照时间12 h/d的条件下,培养基中加入PP333、B9和S3307均可提高木薯试管苗的存活率。在MS+6-BA 0.2 mg/L+NAA 0.1 mg/L+蔗糖30 g/L+琼脂6.5 g/L培养基上,木薯常温保存的适宜PP333质量浓度为1.0~1.5 mg/L或B9和S3307质量浓度均为0.5~1.0 mg/L,保存240 d时存活率超过90%,试管苗根系发达、叶色浓绿、生长健壮,0.2~2.0 mg/L ABA培养基上试管苗长势和存活率都明显低于CK(对照)。  相似文献   

11.
李军  陈显双  俞奔驰  覃剑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9):5121-5122,5294
[目的]了解野生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生物学性状并对其嫁接生产技术进行探索。[方法]大田抽样对野生木薯进行生物性状观测;选用不同品种嫁接野生木薯接穗,测定产量、淀粉含量及淀粉产量。[结果]野生木薯的叶面积、叶厚度、株高、冠幅、茎粗分别是对照(SC205)的308%、137%、186%、177%、165%,具有较强生长势。野生木薯嫁接后不同品种的鲜薯产量比对照(SC205)增加14.9%~109.3%,与对照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淀粉产量增加-5.0%~45.1%,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嫁接处理后淀粉含量均出现不同程度降低;嫁接同不嫁接(同一品种)比较,鲜薯产量增加10.3%~102.2%,淀粉产量增加-9.2%~48.5%,而淀粉含量明显降低,降低率为-9.8%~26.5%。GR891、GR5为较佳嫁接组合,产量、淀粉产量、淀粉含量均高于对照。[结论]用野生木薯接穗嫁接栽培种木薯,增产效果明显,具有较大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为了给木薯主栽品种的转基因改良提供条件,对木薯4个主栽品种NZ188,SC8,C3及C4器官发生的影响因素(基因型,蔗糖,IBA,AgNO3)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体细胞胚的发生、器官发生等能力上,不同基因型之间存在明显差异,NZ188,SC8和C3在黑暗条件下侧芽膨大,初级体细胞胚的诱导率可达80%以上,而C4品种则在光照培养下效果较好;在进行体细胞胚诱导和成熟子叶胚的诱导时,培养基中蔗糖质量浓度为25~30g·L-1时效果最好;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中添加0.3mg·L-1的IBA及4mg·L-1的AgNO3时,不定芽的诱导率及芽再生数目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3.
播种期对再生稻腋芽萌发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明再生稻的适宜播种期,选用培两优500和汕优63为材料,研究不同播种期对再生稻腋芽萌发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种期对再生稻生育期、腋芽萌发和产量均有明显影响,以3月31日播种的腋芽萌发好,再生季产量高,4月11日播种的腋芽萌发较差,但能正常成熟,4月19日播种的腋芽萌发差且不能在安全期内齐穗,导致部分穗子不能抽穗或能抽穗但不能正常成熟.从气候条件和高产角度出发,供试组合作再生稻栽培,在长沙地区的适宜播种期为3月底至4月初,最佳播种期为3月底。  相似文献   

14.
罗晓莹  苏凤秀  霍伟东  姚久壮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4550-14551,15103
[目的]研究菌根菌接种剂对木薯生长的影响。[方法]应用大田试验法,对2种菌根菌的不同接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Glo-mus intraradices菌种对木薯有较强和较稳定的侵染力,但对木薯生长贡献不大;Glomus manihotis菌种对木薯早期生长效果较好;双接种菌根真菌Glomus intraradices和Glomus manihotis能有效推迟木薯的落叶期,对木薯产量有较好的作用。[结论]混合接种对木薯生长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为建立红星茵芋高效的快繁体系,以红星茵芋花梗为试验材料,应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基本培养基成分、生长调节物质的种类和浓度对花梗腋芽的诱导及丛生芽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花梗腋芽诱导以MS 2,4-D0.3mg/L IAA0.2mg/L BA3.0mg/L KT2.0mg/L培养基最好,诱导率可达91.1%。丛生芽诱导以MS NAA0.8mg/L BA3.0mg/L KT2.0mg/L培养基最佳,继代增殖系数可达8.7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