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钱圣  周春芳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7):1488-1493
目前农地整理项目普遍前期重建设后期轻管理,融资模式单一,政府资金有限,缺乏激励机制,项目管理不全面,项目评价不完善,导致项目效率都比较低下.如何有效地解决政府部门资金短缺和项目效率低下的问题成为当务之急,于是公私合作农地整理项目的模式应运而生.以利益相关者理论和价值链理论为基础,构建了公私合作模式农地整理项目的资金、政策、产品和服务以及技术知识价值链,通过对比传统模式下的农地整理项目分析了公私合作模式农地整理项目价值实现和价值增值过程,并得出保证项目价值增值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对近年来国内外农地整治项目绩效研究取得的成果进行整理,重点梳理农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影响因素及提升路径研究取得的成果。发现已有研究主要从宏观视角出发,关注项目结果,绩效评价模式单一,大多从定性角度对农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中农户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没有形成一个完整、健全的理论体系。为此,提出从农户这一微观层面出发,采用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过程和结果两个层面开展基于农户视角的农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研究,为农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研究提供合理方向。  相似文献   

3.
PPP模式在农地整治项目中的应用可以降低项目实施风险、提升整治效率。从PPP模式下农地整治项目的主体关系切入,探讨了不同主体间的博弈关系。通过建立动态博弈模型,分析了企业、政府和农村集体组织在项目实施中的行为选择及其影响因素,并从社会监督、违约防范和收益分配3个方面给出具体建议,以期为项目效率提升和顺利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PPP模式在农地整治项目中的应用可以降低项目实施风险、提升整治效率。从PPP模式下农地整治项目的主体关系切入,探讨了不同主体间的博弈关系。通过建立动态博弈模型,分析了企业、政府和农村集体组织在项目实施中的行为选择及其影响因素,并从社会监督、违约防范和收益分配3个方面给出具体建议,以期为项目效率提升和顺利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随着农地整治的推进,我国对农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日益重视;农户既是项目受益者,也是风险承担者,其参与行为与满意度对项目绩效具有重要影响。基于农户视角,从过程与结果出发构建农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熵权改进的CSI法测度评价农户视角下的项目绩效水平;构建障碍度模型剖析项目绩效的主要障碍因子,并对江苏省盐都区四个项目进行实证分析,为农地整治项目绩效测度及水平提升提供参考。结果显示:盐都区项目总体绩效值为3.852,处于"良好"等级;要提高项目绩效水平,首先要提高项目过程绩效,其中,项目生态建设与农户的有效参与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探讨了BIM技术在农地整治中运用的可行性,构建了基于BIM的农地整治项目协同运行框架,采用文献分析与演绎推理的方法进行了分析,结果包括:(1)设计了农地整治项目BIM-GIS技术框架;(2)构建了基于BIM的农地整治项目协同运行框架。因此,BIM的运用是农地整治项目信息化、可视化的新趋势;推行协同运行是农地整治项目治理结构创新的路径;构建了协同运行模式需加强BIM技术研发、农地整治项目标准化以及管理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7.
探讨了BIM技术在农地整治中运用的可行性,构建了基于BIM的农地整治项目协同运行框架,采用文献分析与演绎推理的方法进行了分析,结果包括:(1)设计了农地整治项目BIM-GIS技术框架;(2)构建了基于BIM的农地整治项目协同运行框架。因此,BIM的运用是农地整治项目信息化、可视化的新趋势;推行协同运行是农地整治项目治理结构创新的路径;构建了协同运行模式需加强BIM技术研发、农地整治项目标准化以及管理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8.
基于PPP模式的农地整理项目合作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比较分析法和规范分析法探究了公私合作(PPP)模式农地整理项目合作主体的职能分工、发起方式、资源整合和收益分配。结果表明,PPP模式农地整理项目的职能分工比传统模式更合理,有利于提高项目的效率;项目的发起方式与资源整合对项目的效率产生影响;收益分配结果取决于政府部门和私人部门各自对项目的贡献率。  相似文献   

9.
不同模式农地整治的收入分配效应及其区域差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湖北省江汉平原天门市和潜江市、武陵山区宣恩县和咸丰市483份农户调查数据,采用分位数倍差法评价不同模式农地整治的收入分配效应及其区域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地方政府主导模式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导模式的农地整治主要通过增加农户非农收入,进而恶化收入分配状况,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导模式收入分配恶化效应大于地方政府主导模式;2)地方政府主导模式对农业收入分配的影响不受地貌类型的制约,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导模式对农业收入分配的影响受地貌类型的制约。其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导模式会显著增加平原中高和最高收入组农户农业收入,而对山区不同收入组别农户农业收入均没有显著影响。因此,建议继续大力实施地方政府主导模式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导模式的农地整治,重视非农就业对缩小农户收入差距的作用,因地制宜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以增加农户收入和缩小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0.
贾玮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1222-1223,1253
通过对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与农地产权制度变迁过程的考察,运用制度经济学理论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与农地产权制度变迁的过程与主要内容进行了总结和概括,并从农地产权制度发展角度探讨当代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创新,最后对其健康发展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PPP模式农地整理项目的运作方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PPP模式农地整理项目的不同运作方式,为我国农地整理项目的融资和建设模式创新提供科学参考,采用文献研究、案例研究和分类研究等方法,对PPP农地整理项目的基本结构、内在特征和适用条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运作方式的选择依赖于项目区是否有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以及农户参与投资意愿;通过龙头企业和农户来实施项目、监督项目,可减少业主管理、项目监理、中介服务和施工利润等费用支出,能提升农地整理项目的投资效率;对不具有农业规模经营可能的项目,可委托土地整理公司进行项目设计和建设,同时赋予农户监管项目的法律权利,也能达到改进项目投资效率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景观生态型农地整理规划模式与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总结景观生态学及其规划思想的基础上,对我国现行农地整理规划进行了反思,系统构建了景观生态型农地整理规划的理论模式框架,并对单项工程的生态设计方法进行了归纳和探讨,使农地整理与乡村景观风貌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13.
柴敏  邓南荣  刘石锦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5):17655-17657
针对当前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建立面向项目管理的区域基本农田建设项目GIS的重要意义,并进行了珠海市基本农田建设项目GIS设计与开发方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基于农用地(耕地)分等成果,结合云南省"兴地睦边"农田整治重大工程区划,采用归纳-演绎、统计分析和对比分析等方法,客观评价了"兴地睦边"农田整治区耕地资源的特点、分布、整治潜力等状况,能够为农田整治重大工程的规划实施以及土地整治中区域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农地的细碎经营,导致经营规模不经济,要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应分两步走:第一步采用平均收益分地法,将农户分散的地块集中到1~2块;第二步是农户之间转移土地,逐步达到适度规模经营。第二步的实现,要靠政府改革农地制度;发展二、三产业,转移剩余劳动力;加速城镇建设,转移农村人口以及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  相似文献   

16.
房静  黄愈  罗志清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4):12250-12254
为了摸清区域耕地利用空间可提高程度,以云南省芒市为例研究区域耕地整理潜力。首先根据影响因素划分耕地整理类型区域;然后对各个整理类型区分别进行耕地利用现状测算和耕地整理标准设计,计算耕地整理潜力;最后,对芒市耕地整理潜力进行级别划分并提出规划建议,为土地整治规划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7.
加强基本农田的保护与动态管理 ,对于促进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就要求 :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划定落实基本农田面积指标 ;结合当地实际 ,合理确定反映基本农田质量状况的指标 ;应用计算机技术 ,建立基本农田信息数据库 ;建立健全基本农田保护动态管理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18.
土地整理过程中农业用地规划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小王庄镇的实际现状,结合土地整理规划的成果,对沈清庄村进行了详细的规划,旨在为农业用地的专项规划模式提供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提升粮食生产韧性是复杂形势下落实“藏粮于地”战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议题。利用 2005—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使用熵权法测算粮食生产韧性,并运用连续DID分析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对粮食生产韧性的影响效应。结果发现,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显著提升了粮食生产韧性。通过多重稳健性检验这一结论依然成立,且这一政策效应具有稳定性和长期性。异质性分析表明,相对于非粮食主产区和东部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实施对粮食主产区和中西部地区的影响更大。进一步的机制分析发现,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通过降低农业化学品投入强度、提升粮食种植比例、提高农地流转率以及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从而促进粮食生产韧性提升。为进一步提升粮食生产韧性,应加快落实“藏粮于地”战略,提高财政支持力度,适当向中西部地区和粮食主产区省份倾斜,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严格落实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