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3.
4.
6.
7.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条件,和谐健康的森林生态系统是良好生态环境的前提,扩大森林面积就要绿化荒山.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省、市相继实施了一系列大规模国土绿化造林项目,优质苗木需求量逐渐增大,尤其是较大规格的营养钵苗更是受到了市场的青睐.为了满足广大林农及林业生产者对营养钵苗培育的技术需求,本文对常用的造林营养钵苗进... 相似文献
8.
从选地整地、培育壮苗、及时移栽、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采收等方面总结了玉米营养钵育苗移栽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11.
12.
符晓芳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2(5):5-10,13
在整数环z上几何空间V(z)中,给出了运动表为旋转与反射串联的数学模型和数学方法.并指出所须旋转足够的个数l=r(r-1).r是运动的剩余数.此文适用于较广的一类整环. 相似文献
13.
盘形振动上料器的一种系统模型和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导出一种盘形振动上料器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固有频率、振型等动态性能,进行了系统参数计算。并利用动态分析软件ADAMS进行了建模仿真,可直观地研究零件的一致化排列过程和输送的速度。实践证明,利用这种模型进行盘形振动上料器的研制工作十分有效。 相似文献
14.
不同类型钵苗摆栽密度对粳型超级稻产量及光合物质生产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能最大发挥水稻潜力的钵苗大穴摆栽规格与合理密度,探索水稻省工超高产栽培新途径。【方法】以超级稻品种武运粳24、南粳44为供试材料,采用新型3连孔、2连孔塑盘育秧,以常规单孔塑盘育秧为对照,分别设置5种不同移栽密度,研究钵苗新型摆栽生产潜力及合理密度配置。【结果】(1)3连孔、2连孔、单孔,分别栽插15×104 hm-2、18×104 hm-2、24×104 hm-2穴产量最高,三者又以2连孔最高。(2)不同类型钵苗间,产量、成熟期干物重以及抽穗-成熟期的干物质阶段积累量、比例和群体生长率等均表现为:在较少基本苗栽培条件下(36×104 hm-2)单孔>2连孔>3连孔,在中等基本苗条件下(72×104 hm-2)2连孔>3连孔、单孔,在较多基本苗条件下(90×104 hm-2—108×104 hm-2)3连孔、2连孔>单孔。3种类型钵苗最高产处理的抽穗-成熟物质积累量、比例、群体生长率均为2连孔>3连孔>单孔。(3)相同基本苗之间,茎蘖成穗率表现为3连孔>2连孔>单孔,抽穗后叶面积衰减率为单孔>2连孔>3连孔;最高产条件下成穗率表现为2连孔>3连孔>单孔,叶面积衰减率为单孔>3连孔>2连孔。(4)相同基本苗间,除基本苗为最低的36×104 hm-2外,3连孔、2连孔抽穗、蜡熟、成熟期单茎茎鞘重以及茎鞘最大输出与转化均高于单孔。【结论】2连孔、3连孔稻株在栽插穴数减少1/3至1/2的情况下,分蘖成穗率相对较高、抽穗后叶面积衰减率较低、在适宜或较多基本苗条件下群体中后期光合物质生产优势明显,产量潜力较高,特别是2连孔增产显著。 相似文献
15.
崔道碧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20(6)
本文对座标镗床工作台的运动误差了分析和计算,指导出了工作台运动误差的精确计算公式,并给出了算例。对调整和修正座标镗床的运动规划,提高该机床的加工精度,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17.
不同类型钵苗及摆栽密度对粳型超级稻氮素吸收利用与转运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研究3种类型钵苗不同摆栽密度下的水稻氮素吸收利用与转运特征。【方法】以超级稻品种武运粳24和南粳44为供试材料,采用新型3连孔、2连孔塑盘育秧,以常规单孔塑盘育秧为对照,并分别设置5种不同栽插密度,研究各处理氮素吸收利用与转运特征的差异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3种类型钵苗摆栽不同基本苗之间,抽穗期和成熟期氮素吸收量、氮素农学利用率、氮素吸收利用率以及偏生产力随移栽基本苗增加均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不同类型钵苗之间,抽穗期和成熟期氮素吸收量、氮素农学利用率、氮素吸收利用率和偏生产力均表现为:在较低基本苗条件下(36×104—54×104•hm-2),单孔>2连孔>3连孔;在中等基本苗条件下(72×104•hm-2),2连孔>单孔>3连孔;在较高基本苗条件下(90×104—108×104•hm-2),2连孔、3连孔>单孔。3种类型钵苗摆栽最高产量条件下,抽穗期和成熟期氮素吸收量、氮素农学利用率、氮素吸收利用率以及偏生产力均表现为2连孔>3连孔>单孔。3个最高产量处理的相关分析表明:水稻产量与成熟期叶片、地上部分吸氮量,拔节至抽穗期、抽穗至成熟期地上部分阶段吸氮量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结论】在适宜或较高移栽密度条件下,与单孔相比,2、3连孔稀植摆栽尤其是2连孔摆栽水稻在生育中、后期氮素积累量较多,氮素利用效率较高,是氮高效的省工高产栽培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分析玉米的生产现状及生物学习性,在对玉米进行育苗机械移栽技术系列研发及试验后,发现营养钵育苗移栽技术能有效延长玉米生长期,抵御春旱等自然灾害,科学调节"三夏"期间收获、种植的时间差,认为此技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以碗莲‘案头春’茎尖为实验材料,对诱导培养基成份、培养基状态、最佳取材时期以及增殖培养基筛选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取材季节为10~12月份;碗莲茎尖分化最适宜培养基为MS+1.0mg/L6-BA+0.25mg/LNAA+1.0mg/LGA3;适宜的增殖培养基为MS+2.0mg/L6-BA+0.25mg/LNAA;固液培养状态:上层为5mm厚的MS+1.0mg/L6-BA+0.25mg/LNAA+1.0mg/LGA3液态培养基,下层为1cm厚的MS+1.0mg/L6-BA+0.25mg/LNAA+1.0mg/LGA3固态培养基,更有利于芽诱导;培养过程中污染的芽苗用75%酒精1min、0.1%HgCl210min灭菌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