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汪向东 《新农业》2014,(2):18-20
<正>务农人员青黄不接、难以为继是世界性隐忧。面对未来"谁来种地"这个问题,"新农人"这个新兴群体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多元主体中的一支生力军新农人,正成为我国农业农村发展中的一支新的生力军。什么是新农人?新农人现在已经成为现今条件下"三农"领域里一个非常重要的新生的主力军。新农人可以用三个"新"来定义,第一,农民新群体,这个  相似文献   

2.
《新农业》2014,(20):11-11
<正>广大涉农企事业单位及个人:新农人是农民中的新群体,是农村新业态和农业新细胞的代表。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以及国家对涉农产业扶持力度的加大,新农人群体正走上历史舞台,成为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主力军。根据农业部数据统计,我国家庭农场数量截止2013年底为87.7万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为73万户。除此之外,近年来农民网商数量也在逐渐增加,根据阿里研究中心统计,2013年,通过网络采购或销售的农产品额度可达1.2亿元。与此同时,随着自媒体营销时代的来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工具进行产品采购和销售。为了帮助广大新农人群体,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和信息平台,增加行业交流,促进增产增收。《新农业》杂志以助农兴业为己任,拟筹备辽宁新农业新农人电商  相似文献   

3.
<正>日前,"新农人新产业"论坛在京举行。会议指出,新型职业农民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实的人力基础和支撑保障。新农人是新型职业农民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形势下发展现代农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先行者和探路人。新农人要充分发挥群体结构新、理念思维新、知识手段新、组织模式新的特点,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注入鲜活力量。新农人是农民的新群体、农业的新业态、农村的新细胞。尽管新农人概念的内涵外延还有待通过进一步研究清晰化,但人们已经可以明显认识实践中新农人的客观存在。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在外打工者返乡进入农业领域淘金者越来越多,作为经历了工厂化生产和科学管理工序的"见多识广"人员,他们会给传统农业注入哪些先进元素?在布满绿色、充满希望的田野上又会融进什么奇思妙想?显然,"用办工厂的思维办农业,借生产线的精细化经验去管理庄稼"是"新农人"在现代农业中创业的典型符号。本期我们采访的"新农人"代表熊勇华,在回到家乡从事农业创业之前,还有着近十年的农药营销经历。有人评价说,能把营销工作做好的人,做其他工作都是一把"好手"。今天,让我们来看看这把"好手"在鲜活的作物上演绎了哪些动人的故事和表现出了哪些闪光的智慧吧!  相似文献   

5.
再看新农人     
《新农业》2015,(16)
<正>2013年,在农业领域出现了一批崭新的面孔——新农人。对于新农人的定义,百度百科是这样描述的:具有科学文化素质、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具备一定经营管理能力,以农业生产、经营或服务作为主要职业,以农业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居住在农村或城市的农业从业人员。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司长张合成总结为:"新农人是一群重信息、重资源、重互利、重创新的农业爱好者、投资者、服务者,他们是有文化、懂技  相似文献   

6.
《新农业》2016,(16)
正新农人这个词到今天也接近约定俗成了,从最初的新概念到实践中接近百万人群体(阿里研究院数据),新农人运动形成了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新现象,新农人群体的存在也成为农业创业创新的坚实力量。我归纳了一下,目前的"新农人"大体有四类人:一是自给自足型,以追求食品安全为目的,一般固定在一个小的熟人圈子中;二是回归田园型,逃离城市森林,享受田园牧歌,不讲求经济效益;三是改造农业型,带着理想追求,力图改变乡村面  相似文献   

7.
日前,中国农村合作经济管理学会新农人创新与发展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新农人新产业”论坛在京举行。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桃林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指出,新型职业农民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实的人力基础和支撑保障。  相似文献   

8.
《新农业》2017,(18)
<正>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领域结合互联网进行开拓、发展。农业作为传统产业,目前也加入到了"互联网+"的大潮之中,以期形成新的生产、经营模式,从而使农业做到转型升级。互联网对农业大刀阔斧的改变,让旧农人时代逐渐成为过去,中高端产业链合作下的新农人产业逐步兴起。去年12月,首届A20新农业盛典举行时,主办方召集了20家农业企业优秀案例与现场1 000多位新农人听众,分享行业管理经验以及经营成果,从此,A20新农业盛典就被业界称为"农业里的G20"。  相似文献   

9.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1):207-209
近年来,内江市威远县政府大力落实创业扶持政策,使得当地新农人数量不断增多,带动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诸多因素,即使2016年1~7月,威远县政府提供小额担保贷款1371万元,发放大学生创业补贴87万元,新农人的发展并不景气。通过对威远县新农人群体研究,构建新农人创业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得出各影响因素的权重,从而提出应对措施,带动新农人创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新农业》2020,(2)
正当人们越来越关注食品安全、青睐以回归自然的方式进行种养,当农货产销跳出土地和店铺的局限、在网络空间任意驰聘时,农业、农村和农民,因此发生着怎样的改变?2019年12月17日,一场由浙江农业新媒体"新农堂"主办的农业盛典,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和解读。3年前,临安人钟文彬创建"新农堂"微信公众号,为逐梦乡村的"新农人"搭建线上交流平台,不断发布新农业信息、举办线下交流活动。这一次,20位品牌农业"大咖"发表主题演讲,上千名"新农人"参与讨论……会场上,创业的激情在迸发,创新的火花在碰撞,预示着农业领域正在到来的深刻变革。  相似文献   

11.
三农问题一直是阻碍我国发展的大问题,作为农业院校的图书馆,利用自身的优势为三农问题的解决服务是其服务功能的扩展。当前,我国的社区教育刚刚开始发展,尤其是农村社区,可以说是刚刚起步。农业院校图书馆要抓住此契机,走出学枝。走向农村更广阔的天地,为农村社区居民的素质提高贡献自已的力量。  相似文献   

12.
郑晓丽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8):1701-1702,1705
调查了浙江省丽水市农民专业经济组织的发展状况,分析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认为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现实的迫切需要,对农民、社会都有重要作用,最后提出了发展农民专业经济组织的一些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3.
发挥优势服务"三农"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分析制约三农发展因素入手,在分析高校图书馆为“三农”服务优势的基础上,探讨了高校图书馆为“三农”服务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以来,广西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农民收入显著提高,但实现农村收入持续增长仍面临着许多挑战,主要体现在广西农民收入来源单一、现代农业发展普遍缺乏人才、农村高低收入群体结构失衡。基于此,提出以产业融合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定期开展农户培训合作提升增收技能、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共富基础、市场导向优化农业生产管理运作等路径来实现农民持续增收。[ ]  相似文献   

15.
吴奇志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4):3532-3533
首先阐述了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重大意义,然后基于对合肥市肥西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调查,提出了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结合当前在全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三农工作中存在的农业建设问题,针对甘肃省农业现状以及制约农业发展的各种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利用农业高等学校图书馆丰富的文献资源和信息资源,为我省今后农业以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利的帮助和前沿服务。  相似文献   

17.
网络环境下农业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网络环境下,农业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发展机遇。本文分析了网络环境下农业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特点及服务对策。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开发和整合馆藏资源和网络农业资源、分析研究用户的信息需求、加强用户培训、开展馆际文献传递以实现农业信息资源共享是网络环境下农业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对策;为农业、农村、农民提供一站式、全方位、主动的信息服务是农业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甘肃省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对甘肃省1996-2004年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关系做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民收入具有显著相关性,而与乡镇企业发展相关性不显著,其中农村金融贷款规模是影响农村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农业贷款对农民收入的支持力度比较大.  相似文献   

19.
农户合作行为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博弈论的角度分析了广泛存在于我国农户之间非合作行为与合作行为的机理,并对农业合作组织中农村精英与普通农户之间的博弈行为进行了分析,以期探讨我国农户合作的激励机制,推动我国农户合作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20.
基于合作制的农产品营销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根本性问题.笔者通过长期的调研、学习和思考,特别是结合农村合作社改革与发展的实践,发现合作社制度是解决我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一个有效机制,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织栽体.加强农产品市场营销,树立正确的营销观念,对于推动农产品销售,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