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种与板栗嫁接亲和性高的茅栗居群及其RAPD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在湖北武汉的北部山区发现一种与板栗有较高嫁接亲合性的茅栗居群,3~5年生该茅栗居群做砧木与当地品种大红袍嫁接成活率在80%以上,嫁接后20年仍然能正常结果;应用RAPD技术分析该居群与栽培板栗品种、野生板栗、锥栗的遗传关系,表明该茅栗居群与板栗的亲缘关系紧密,尤其与野生板栗接近。分析认为该茅栗与板栗嫁接亲和性高的原因可能是该茅栗居群“渗入”更多的板栗基因.  相似文献   

2.
板栗嫁接技术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板栗为多年生落叶干果,雌雄同株的风媒授粉结实.板栗实生苗栽植造林,一般10年以后开始挂果,15年后进入盛果期.通过嫁接可提前结果,并保持和发展板栗的矮化丰产及品种优良.方法有:利用苗圃地培育的板栗实生苗,先栽植在适宜板栗生长的地块或粟园附近自然生长的板栗就地嫁接,不再移植;圃地育苗嫁接;采苗嫁接后再移植等.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栗产区广泛采用嫁接繁殖发展板栗生产。在板栗嫁接过程中,要保证嫁接后有较高的成活率,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砧木的选择板栗砧木以本砧最为普遍,利用野生种类的也不少,少数也有试用野生栎类作  相似文献   

4.
实生繁殖的板栗,单株间变异大,品种混杂,结果迟,抗性弱。而嫁接繁殖,能保持和稳定优良种性,使幼树提早结实,提高产量,增强抗性。但板栗枝茎内单宁含量较多,经削伤后,单宁氧化妨碍愈伤组织的形成,嫁接后成活率低。近年来我们通过不同组合的嫁接试验证明,要提高板栗的嫁接成活率,必须掌握以下几点。1本砧嫁接一般用2~3年生的实生板栗作砧木,或野生板栗作砧木。2选好接穗接穗应从适应当地条件,综合经济性状好的优树外围枝中选取1~2年生,基径粗0.6~0.8cm,长20cm以上,顶侧芽饱满的结果母枝或发育枝为最好。3…  相似文献   

5.
最近十几年来,大别山区的板栗栽培面积逐年扩大,板栗嫁接的任务越来越重.舒城县对板栗嫁接方法和接后管理做了多方位的试验研究,相比较以插皮接具有成活率高、接口愈合快、接口腐烂程度小等许多优点,现已被栗农广泛采用.  相似文献   

6.
皖西大别山区栽培板栗历史悠久,品种类型很多,砧木资源丰富。利用野生砧木就地嫁接良种板栗,不仅可以保持优良特性和提前3~5年挂果,而且无需育苗移栽,节省种子和劳力。为了提高嫁接保存率,避免种源混杂,产量低的现象,1985年用插皮嫁接法和省内14个品种嫁接了3.33hm~2板栗良种园,现将初步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7.
板栗实生幼苗嫁接技术要领吴芳荣,陈平福(江西省宜黄县林业局)板栗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树种。过去通常用第1年播种,第2年嫁接,第3年出圃的方式进行繁殖,用工多,速度慢,成活率不高,我们经过多年的探索,采用板栗子苗嫁接方式即用种实发芽而成幼苗,当苗第1片叶展...  相似文献   

8.
京东板栗倒插接穗延时嫁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燕山一带栽培板栗一般采用健壮实生苗建园,栽后第二年至第三年嫁接优良品种,嫁接最适宜时期为4月中下旬当气温稳定在25℃以上的时候,这时砧木芽已萌动、而接穗芽未萌动。嫁接方法最常用的为皮下腹接。当接穗芽萌动后再进行嫁接,则很难成活。针对这一情况,我们采用倒插接穗的方法进行皮下腹接,接口愈合好,成活率达到85%以上,这种方法可以将京东板栗嫁接时间延长10~15天,可为优良品种(或种质)提供充分的嫁接时间。  相似文献   

9.
板栗幼树嫁接新技术穆淑玲(遵化市林业局064200)板栗采用嫁接繁殖,是纯化良种,高产稳产,改进品质的有效途径。河北省遵化市小厂乡高家峪村在应用现有嫁接方法的基础上,幼树嫁接又有新突破,技术要点是:采用插皮枝接,灌土固定接穗并保持水分。此法不用套袋,...  相似文献   

10.
低产栗园实施嫁接改造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和镇板栗实生栽培面积大,管理粗放,产量低,品质差。采用云南省林业科学院选育的板栗新品系对低产栗园进行嫁接改造,并加强对改造后栗园的管理,实现了板栗早实丰产,优质高效,为大面积改造低产栗园提供了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1.
柿树、板栗、核桃等果树,枝条中含有大量的单宁物质,易氧化形成隔离层妨碍接口愈合,大大降低了果树嫁接的成活率。经过多年的生产实践证明用套袋吹气嫁接含单宁物质类果树,使用萘乙酸水溶液处理以及推迟嫁接时间,不易风折。比常规嫁接栽法成活率提高,接活后,幼苗长势良好。笔者在皖南黄山地区多家苗圃和区县山核桃、板栗、柿树产地,经过多次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见下表)。  相似文献   

12.
板栗高接换优是对板栗低产林分进行改造的主要技术措施之一。两年的试验表明:在滇中地区,板栗早春嫁接的成活率可达70%左右。嫁接当年即可形成树冠,第二年便有部份植株开花结果。嫁接方法、砧木粗度、穗条质量以及嫁接后的管理与嫁接的成活率和保存率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3.
金建良 《云南林业》2005,26(2):26-26
由于柿树和板栗树枝干内含有大量的单宁物质,嫁接削伤后,单宁容易氧化,会阻碍伤口愈合,影响嫁接的成活和质量。因此,嫁接时应注意以下2点:一是适时嫁接,操作要迅速,力求快剪、快削、快接、快绑。二是嫁接工具要锋利,以达快速削平接穗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用锥栗作砧木嫁接板栗两者亲和力较弱,第一次嫁接成活率只有9.8%。剪取第一次嫁接成活的板栗枝条作接穗,再接在锥栗上,嫁接成活率达80%以上,并能经常结实。  相似文献   

15.
板栗子苗嫩枝嫁接,是一项新的技术。我们从1986年开始着手进行了板栗子苗嫁接试验,选用大粒板栗种子,在室内催芽作砧,翌年春梢枝作接穗,4月中、下旬进行嫁接,成活率仅5%;1987年在室外圃地播种,幼苗作砧木,当年春梢枝作接穗,5、6月嫁接,成活率达67.5%;1988年室内催芽和室外播种育苗作砧,用当年的春梢嫩枝作接穗,5—6月嫁接,成活率达81%,最高达89%。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1嫁接 板栗一般不在苗圃地嫁接,而是在定植以后第3年嫁接。  相似文献   

17.
板栗是陕南秦巴山区主要经济林树种之一。本文针对影响嫁接成活的主要因素,在多年生产实践的基础上,主要从接穗采集处理、林地清理与砧木准备、嫁接时期与方法,特别是嫁接后影响成活率的主要病害虫害防治以及除萌蘖、防风折措施等方面总结提出适于陕南地区板栗良种嫁接改造的综合技术。采用该项综合技术,可使板栗嫁接改造成活率达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18.
蒋万强 《湖南林业》2005,(12):16-16
板栗单芽切接是嫁接的一种特殊技术方法。是在栗树优良枝条上,选取1个健壮、饱满的芽并截枝一小段作为接穗,与实生砧木切接.以培育板栗嫁接茁。与其他嫁接方法相比,具有操作简便、接穗利用率高、嫁接速度快、成活率高及有利于良种的迅速繁殖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过去,板栗都用实生苗造林,由于密度大、结果迟、品种杂,导致产量低;近年推广嫁接苗造林后,情况虽有所改善,但成本过大,发展速度仍受到一定限制。本市长兴、安吉两县部分乡村,利用丘陵山区广泛分布野板栗资源,就地嫁接改建为板栗林,效果甚佳,具有投资省、收效快、效益好等优点。一般嫁接1ha只要450~750元,三年挂果,5~7年投产。如安吉县溪龙乡黄杜村农民盛孟年,1984年嫁接的0.1ha板栗林,  相似文献   

20.
苗圃地板栗幼苗嫁接是实现板栗生产良种化的主要措施 ,嫁接成活率的高低直接影响板栗生产大规模的发展。 1990年以来 ,我们在板栗嫁接育苗过程中 ,对板栗幼苗嫁接采用传统的劈接、切接、插皮接、改良切接即去骨切接等方法进行了试验 ,结果表明去骨切接法嫁接效果最好 ,平均成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