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思茅松适生的临沧市临翔区,通过调查428株思茅松采脂木的树高、胸径及材积等生长量,并对未采脂的45株思茅松进行树干解析,建立其树高、胸径与材积标准生长曲线,对比分析了思茅松采脂后树高、胸径、材积等生长量降低比例,研究了采脂对思茅松林木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采脂使思茅松林木生长放缓,对各径阶林木生长皆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采脂对思茅松材积生长影响最大,其材积降低24.84%,其次是胸径,采脂后胸径生长降低17.12%,对树高生长影响较小。(2)林木径阶越小,林木受采脂影响越大,各指标生长降低比例越大。建议规范采脂,降低对思茅松林木生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湖北省太子山林场10 a生白花泡桐人工林中设置临时标准样地,并选取标准木进行树干解析和测定,对其生长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树高、胸径、材积快速生长期均出现在1~4 a生的幼龄阶段。树高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在2 a生和4 a生各出现1次高峰,但峰值出现在2 a生,两者生长曲线在2.5 a、3.5 a、4.5 a时出现3次相交;胸径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2.5 a达到最大值,两者生长曲线在3 a生时出现相交;材积连年生长量4 a生时达到最大值,8 a生后处于缓慢下降状态,平均生长量一直处于上升状态,尚未达到最大值,两者生长曲线亦未相交;树高、胸径、材积连年生长率最大值分别出现在第2 a、2.5 a和4 a;形数随树龄增加而降低,符合林木生长正常规律。  相似文献   

3.
2020年7月,在湖北省太子山林场管理局雁门林场44 a生柏木人工林中设置临时标准样地,并选取标准木进行树干解析和测定,对柏木生长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柏木胸径和树高生长快速期都出现在10~20 a,胸径和树高的连年生长量均在第20年生时达到最大值,胸径和树高的平均生长量均在第30年生时达到最大值,材积连年生长量第40年时出现最大值;在44 a期间材积平均生长量一直处于上升趋势,没有达到最大值;胸径生长率和树高生长率最大值出现在第10年,材积生长率最大值出现在第20年。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9个尾叶桉、巨尾桉、尾巨桉无性系0.5~2.5年生试验林生长率、差异性及林分直径结构分析,发现林龄0.5~1.5 a是无性系树高生长高峰期,此时树高生长率达79.20%~96.27%,是林龄1.5~2.5 a树高生长率的3~4倍;林龄1.5~2.5 a时,各无性系林分胸径、树高、单株材积生长率分别为19.66%~25.67%、18.58%~27.96%、52.57%~62.54%,生长率最大的是E7号无性系(胸径、单株材积)和E6号无性系(树高);秩次相关分析表明:各无性系胸径、单株材积生长量在不同林龄时排序变动不大,而无性系树高生长量排序在不同林龄时变动较大;差异性分析表明:无性系间胸径、树高、单株材积生长差异显著,但随林龄增加有差异减小趋势;林龄2.5年生时,E5号无性系胸径、单株材积生长量最大,分别达11.39 cm、0.0736 m3;各无性系林分树木径阶范围为6~14 cm或8~14 cm,以10 cm或12 cm径阶树木占最大比例,除E8号无性系外,其余8个无性系树木径阶分布总体上近似正态分布。  相似文献   

5.
湿地松不同造林密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对湖北荆门彭场林场3种造林密度14 a生湿地松人工林树高、胸径、单株材积的生长量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造林密度对林木树高影响不大,对胸径和单株材积具有较大影响,不同密度间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6.
在科尔沁沙地证明低覆盖度行带式固沙林具有显著的防风效果后,进一步对雨养条件下杨树(赤峰-36号)固沙林的密度、配置及林木生长过程与林龄的动态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1)1~5 a林木的生长基本不受密度的影响,密度大单位面积材积量大;6~11 a是密度对林木生长的显著影响阶段,杨树固沙林的胸径、株高和材积量的增长率随林龄增大而逐年加快;大约在11 a之后趋于稳定;单位活立木蓄积最大(153.39 m3·hm-2)的固沙林密度是825株·hm-2,其他密度按蓄积大小排序依次为540株·hm-2、420株·hm-2和1 215株·hm-2;2)边缘林木的平均胸径和单株材积量分别比林内高20%~70%和90%~260%,且低密度林分的边缘林木的生长优势比高密度林分边缘林木的生长优势更加明显;3)同密度(500株·hm-2)13 a的一行一带式固沙林,其胸径、树高和材积量分别比等株行距的片林高37.4%、17.4%和81%;而10 a的两行一带式的胸径、树高和材积量分别比等株行距的片林高19.8%、16.2%和64.8%,说明行带式配置还具有生物生产力优势.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湖北省崇阳县桂花林场喜树人工纯林和大悟县仙居顶林场喜树人工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标准地设置与调查,获得了喜树胸径、树高、材积生长量和生长率数据,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喜树胸径、树高、材积的生长过程,并比较分析了纯林与混交林喜树生长过程差异。结果表明:喜树胸径、树高生长速生期出现在早期,混交林与纯林中的喜树表现相同;混交林中喜树的胸径、树高、材积生长量和生长率均优于人工纯林;从喜树材积生长过程看,喜树数量成熟年龄30a。  相似文献   

8.
不同强度采脂对马尾松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采脂试验,研究不同采脂强度对马尾松中龄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采脂对马尾松中龄林的生长有影响,随着采脂强度的提高,对其生长的影响越大.不同采脂强度对胸径年生长量与材积年生长量的影响较大,对树高年生长量影响则不明显.随着采脂强度提高,产脂量也随之提高,但采脂降低了木材质量,木材利用率低,不利于培养大径材.建议在马尾松中龄林中禁止60%以上超负荷采脂.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树干解析的方法,研究了自然生长条件下湘西巨紫荆树高、胸径、材积、生长率和胸高形数的生长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树龄的增长,巨紫荆树高、胸径、材积的总生长量逐步增加,20 a还未达到最大值;树高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在树龄15 a前都呈现出上升趋势,15 a后逐渐下降;胸径总生长量在20 a前随着树龄的增加几乎呈...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复合肥(包括缓释肥)和磷肥配施对12a生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人工林施肥后1a时的短期生长效应,采用L9(34)正交设计开展试验实施。施肥后1a时,处理组合林木的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增长率分别达4.29%~12.37%,7.96%~22.58%和20.13%~38.39%,对照则是3.80%,10.21%和15.76%,处理组合间此3项指标具有极显著的差异(P<0.01)。影响胸径增长率的主导因子是肥料种类,树高和材积的是磷肥施肥量。随着磷肥施肥量的增加,树高增长率随之提高,胸径则相反。肥料种类和磷肥施肥量的交互作用对胸径和树高增长率具有极显著(P<0.01)和显著(P<0.05)的差异影响。云南松幼林胸径和树高生长对养分种类及其数量的需求具有差异,施肥以促进胸径生长为主。适宜的复合肥种类和磷施肥量配施可极显著促进林木生长。每5cm胸径作为计算施肥单位可实现精准施肥。综合理论与实际的最优处理组合,考虑到复合肥种类和磷施肥量交互作用结果,以及影响林木材积的主要因子,0.75和0.50kg/5cm的9个月缓释肥和磷肥配施可于1a的短期内促进云南松人工林幼林生长,提高林分蓄积量。  相似文献   

11.
枫香采脂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V字形下降法对枫香树进行采脂试验研究,主要考察了采脂季节、枫香树胸径、树龄、采割高度、割沟频率等因素对产脂量的影响。结果表明,7、8、9三个月为产脂量较高月份;30cm以上胸径的树产脂量更高;树皮黑色、有裂纹、30年以上的枫香树产指率更高;第一对割沟高度在1.5m的树产脂量更高;15天割一次沟的产脂量更高等。采用V字形下降法进行枫香树采脂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采脂对湿地松林分生长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结果表明,采集松脂对天台低山生长的中龄湿地松林分的胸径、材积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非采脂林分经济收入的净现值要高出对照的采脂林分,因此,湿地松在采脂后由于林木生长量减少和木材质量降低而造成的经济效益损失值得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3.
湿地松皮层横割采脂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认为,湿地松皮层横割采脂技术采割不伤及木质部,采割频率由现行常规采脂2天一刀降为16天一刀,较好地保护了松林资源,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通过对比试验研究筛选出2种该技术所需的适合我国松脂林采割情况的促脂剂,施用促脂剂配合茉莉酸甲酯预处理皮层横割采脂,产脂量可达常规采脂的85%~88%,同时笔者还对促脂剂的配制方法、施药的容器、松脂收集材料及方法等进行了研究。通过综合分析,该项技术从长远来看有较大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高产脂马尾松半同胞子代20年生测定林产脂力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以20年生高产脂马尾松半同胞家系子代林为材料进行产脂力分析,结果表明:马尾松半同胞家系间树高和产脂力均具显著差异;树高、胸径、产脂量和产脂力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产脂力与温度呈正相关,与相对湿度及降雨量呈负相关,但均未达显著水平,可见马尾松产脂力受温度、降雨量与相对湿度3个气候因子的影响较小。采用双刀法采脂可明显提高产脂力。兼顾产脂力和生长量选出16个优良家系及22株优良单株。  相似文献   

15.
桂东南马尾松产脂量收获预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6种不同采脂方法对85块样地的马尾松进行采脂试验,并选择9种不同的方程类型,利用林木胸径与产脂量实测值进行回归拟合分析,结果表明,幂函数曲线模型和S型曲线模型拟合效果最好,预测精度高。利用上述模型编制松脂主产区桂东南地区马尾松产脂量收获表。  相似文献   

16.
湿地松采脂试验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以大田县桃源林场13年生的湿地松为材料,对湿地松产脂量、最佳采脂间隔期的选择、采脂对湿地松生长量的影响进行试验研究,并采用方差分析等方法,对湿地松7种不同处理方法进行差异显著检验,确定合理的采脂间隔期。结果表明,胸径17cm的湿地松平均单刀产脂量为32g;采脂间隔期3—5天,不仅产脂量较大,而且对湿地松生长量影响小。  相似文献   

17.
广西松脂原料林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松脂产业是广西具有资源优势的产业。通过对广西松脂原料林发展的现状、存在问题的分析研究,指出广西松脂原料林的建设应以人工林定向培育和提高松脂基地建设的科技贡献率为发展方向。发展广西松脂原料林基地应从选育松树高产脂良种,开展营造高产脂原料林速生丰产综合配套技术研究,推广先进采脂技术,以最终达到提高单位面积松脂产量,降低采脂劳动强度,提高采脂劳动生产率,实现松脂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8种刺激剂和5种施药周期及3种割沟频率组合采脂技术的筛选,2年的采脂试验,取得的松脂产量数据经本底产量对比研究,以采用复方植物生长调节剂作刺激剂,12天为一刺激周期,割沟频率4天1刀为组合的采脂方法效果最好。与常法采脂比较:平均单株全年松脂总产量提高20%以上;单刀产脂量提高100%以上;割面消耗降低50%;采脂工劳动生产率提高66.6%;经济效益提高1倍以上。  相似文献   

19.
设置15块标地进行采脂试验,结果表明:太岳林区油松16 cm~32 cm径级林木年均采脂量为916.2 g,20 cm以上径级林木年均采脂量为1 042.5 g;每个径级林木采脂量与相邻3个高径级和3个低径级中任一径级林木采脂量间差异不显著,与相邻3个高径级和3个低径级以外的任一径级林木采脂量间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油松采脂量与采脂木胸径、活枝下高、冠幅、树冠因子呈一元线性回归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93 6,0.705 1,0.765 6,0.911 6,相关关系显著或极显著。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低浓度稀土溶液处理割面,正交试验表明,经较优组合A_1B_2C_2(0.5%稀土溶液;施药时间8月;施药间隔期3天)处理的割面平均单刀产脂量比对照提高31.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