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7%戊唑·噻霉酮EW防治小麦赤霉病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出新的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替代药剂,提高建湖县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水平,特进行了27%戊唑·噻霉酮EW防治小麦赤霉病的田间药效评估试验。结果表明,27%戊唑·噻霉酮EW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较好。在小麦齐穗初花期(扬花5%~10%)用第1次药,隔6d用第2次药,27%戊唑·噻霉酮EW600、750g/hm~2处理对小麦赤霉病的病穗防效分别为55.17%、55.90%,病指防效分别为57.73%、62.05%,与对照药剂40%多·酮WP2250g/hm~2处理的防效相当;27%戊唑·噻霉酮EW900g/hm~2处理的病穗防效、病指防效分别为64.66%、69.54%,优于对照药剂40%多·酮WP2250g/hm~2处理的防效。  相似文献   

2.
为验证27%戊唑·噻霉酮水乳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7%戊唑·噻霉酮水乳剂750 m L/hm~2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较好,达84.48%,极显著高于对照药剂,且对小麦生长安全,可作为小麦赤霉病防治的主药剂进行推广。防治小麦赤霉病要坚持在小麦扬花达5%~10%时喷第1遍药,5~6 d后立即喷第2遍药。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出防治小麦赤霉病的高效、经济、安全药剂品种,改善在小麦赤霉病防治中因大量使用多菌灵而造成的抗药性问题,特进行了6种药剂及不同施药次数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于小麦扬花初期施用27%戊唑·噻霉酮EW 450 mL/hm~2或48%氰烯·戊唑醇SC 800 mL/hm~21次,8 d后再施药1次,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较好。因此,建议在小麦生产中,用这2种药剂替代多菌灵或与多菌灵交替使用,以高效防治小麦赤霉病。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2017年临泉县小麦赤霉病的发病特点和发病原因,并通过27%戊唑·噻霉酮水乳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田间药效试验,探索了该药剂的适宜用量及用法,以期为小麦赤霉病的有效防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27%戊唑·噻霉酮水乳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以及对小麦的安全性。结果表明,该药剂有效成分用量162~324g/hm2,对赤霉病的防效达79.41%~91.23%,且对小麦安全,对产量无不良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比较几种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进行了不同药剂和不同用药次数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比较试验。结果表明:5种试验药剂2次用药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均比1次用药好,且均对小麦生产安全,其中以27%戊唑·噻霉酮水乳剂2次用药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最佳,其病穗率防效和病指防效分别为86.36%和92.99%。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不同药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2017年4月在宿州市埇桥区大店镇农技站试验田开展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试验药剂27%戊唑·噻霉酮水乳剂、25%氰烯菌酯sc、48%氰烯·戊唑醇sc、30%戊唑·多菌灵sc、400g/L戊唑·咪鲜胺sc对小麦赤霉病防效均在83%以上。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18%叶菌唑·噻霉酮悬浮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进行了本试验。结果表明,其对小麦赤霉病具有良好防治效果。有效成分用量为18%叶菌唑·噻霉酮悬浮剂67.5g·667m~(-2)、81g·667m~(-2)、94.5g·667m~(-2),第2次药后12d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达90.56%、92.30%、93.42%。防效均高于对照药剂20%叶菌唑悬浮剂、50%噻霉酮可湿性粉剂以及80%戊唑醇可湿性粉剂。生产上可以将18%叶菌唑·噻霉酮悬浮剂稀释1500~2000倍液使用。  相似文献   

9.
45%戊唑·咪鲜胺EW防治小麦赤霉病田间药效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更有效地防治小麦赤霉病,筛选出防治该病的有效药剂,于2016年进行了45%戊唑·咪鲜胺EW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每667m~2用45%戊唑·咪鲜胺EW40~50g+50%嘧菌酯WG5g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较好,其病穗防效、病指防效均高于常规药剂每667m~2用40%多·酮WP150g,且对小麦生长安全,该药剂可作为防治小麦赤霉病的主药剂进行推广。以每667m~2用45%戊唑·咪鲜胺EW50g+50%嘧菌酯WG5g为宜,在小麦扬花5%时喷第1次药,喷药后5~6d喷第2次药。  相似文献   

10.
将5种杀菌剂(36%多酮SC、40%戊唑多菌灵SC、59.7%咪鲜多菌灵WP、40%百菌灵WP和25%赤霉清WP)于小麦始花期施药1次及小麦始花期、盛花期各施药1次,研究了其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小麦扬花始期、盛期各施药1次36%多酮SC1 050 ml/hm2,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最佳,病穗、病指防效分别达47.67%和64.01%;40%戊唑多菌灵SC 1 200 ml/hm2、25%赤霉清WP1 800 g/hm2处理对小麦赤霉病也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效分别达59.18%和59.86%。  相似文献   

11.
针对蒙城县小麦生产上最主要的病虫害赤霉病和蚜虫,开展不同农药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27%戊唑·噻霉酮水乳剂、40%唑醚·戊唑醇悬浮剂和22%噻虫·高氯氟微囊悬浮—悬浮剂等对小麦赤霉病和蚜虫防效较好,属于高效、低毒、低残留、性价比高的农药品种,可在当地大田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为筛选出对小麦赤霉病防治效果较好的药剂,扩大小麦赤霉病防治药剂的选择范围,特研究了8%叶菌唑悬浮剂等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的具体效果。结果表明,每667 m2施8%叶菌唑悬浮剂100 mL、每667 m2施8%叶菌唑悬浮剂75mL+36%咪鲜胺铜盐·噻霉酮悬浮剂40 mL、每667 m2施4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40 mL、每667 m2施200 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60 mL,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均较好,第2次施药后7 d的病指防效均在70%以上,第2次施药后27 d的病穗防效和病指防效均达100%,上述药剂建议在小麦赤霉病偏重以上发生的年份使用。  相似文献   

13.
为了明确80%戊唑·多菌灵可湿性粉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的药效,进行了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扬花株率10%、100%时分别用药1次,每次用80%戊唑·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25 g/hm~2兑水750 kg/hm~2均匀喷雾,末次药后14 d,对小麦赤霉病的平均防效为64.4%;增产效果显著,且对小麦生长安全。  相似文献   

14.
在感病品种和中等肥力土壤条件下,分析40%戊唑·多菌灵悬浮剂不同用药次数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效果及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40%戊唑·多菌灵悬浮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效果随着防治次数增加而提高,同时产量增加。其中于扬花10%、扬花100%各喷药1次防效较好,具有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不同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田间药效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不同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田间药效研究结果表明,30%氟环窑多菌灵、40%戊唑窑咪鲜胺、36%甲基硫菌灵对赤霉病的防效较高,对小麦生长安全,未见明显药害,而43%戊唑醇、40%多窑酮对赤霉病预防一般,建议今后殷汇镇在小麦扬花初期重点推广使用30%氟环窑多菌灵、40%戊唑窑咪鲜胺、36%甲基硫菌灵预防赤霉病,并建议在使用高效药剂时合理轮换用药,以延长抗药性。  相似文献   

16.
小麦赤霉病防治试验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超杰 《河南农业》2016,(30):47-49
在试验土壤条件基本相同的条件下,对豫农98小麦品种进行赤霉病防治试验,研究了40%多.福.酮可湿性粉剂600 g/hm2不同施药时期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温度偏高,阴雨寡照天气,第1次防治时期为小麦齐穗到扬花5%时,第2次在扬花始盛期施药防治效果较佳。小麦赤霉病施药防治要"看天、看苗、看地",才能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索几种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特进行了药效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24%戊唑·咪鲜胺可湿性粉剂、40%戊唑·多菌灵对小麦赤霉病的病指防效分别达到73.3%、70.8%,且对小麦生长安全,可以推广应用,生产中建议在小麦扬花初期和扬花末期各喷施一次。  相似文献   

18.
小麦赤霉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筛选安全高效的小麦赤霉病防治药剂,研究了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40%戊唑·咪鲜胺微乳剂、30%唑醚·戊唑醇悬浮剂、25%氰烯菌酯悬浮剂、40%戊唑·多菌灵悬浮剂在当涂县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上述药剂对小麦赤霉病防效较好,且对小麦安全。由于2018年小麦齐穗—扬花期雨水多,赤霉病发生偏重,分别于扬花初期喷施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225 g/hm~2,7 d后喷施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225 g/hm~2或25%氰烯菌酯悬浮剂3 000 mL/hm~2,开展2次防治,对赤霉病防效优异,值得在当地推广。  相似文献   

19.
为确保沿江麦区小麦赤霉病的药剂防治效果,本文通过小麦抽穗始期、齐穗扬花期两个防治时间和5种药剂6个处理。田间调查表明防治小麦赤霉病,在抽穗始期及齐穗扬花期只要正确施药,病情指数均大幅下降,齐穗扬花期施药的防病效果明显优于抽穗始期。80%多菌灵80克/亩效果最好,40%戊唑。多菌灵67克/亩和80%多菌灵40克/亩+25%咪鲜胺50毫升/亩防效也较好,36%多酮防效最差,不能作为防治赤霉病单一药剂使用。在赤霉病大发生年份,所有药剂防治一次不能控制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建议在小麦齐穗扬花开始用药防治,间隔5-7天连续施药2-3次,确保防病效果。  相似文献   

20.
选用48%甲硫戊唑醇、40%丙硫菌唑戊唑醇、31%丙环福美双、40%戊唑咪鲜胺、48%氰烯戊唑醇6种不同杀菌剂进行赤霉病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扬花阶段连续用药2次,可以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40%丙硫唑戊唑醇600 g/hm~2防效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