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温度对饥饿状态下中华绒螯蟹大眼幼体存活及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玉芬 《河北渔业》2001,(5):10-10,22
为了搞清温度对饥饿状态下中华绒螯蟹大眼幼体的影响,提高其运输成活率,我们分别设四个温度梯组对5~6日龄的大眼幼体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14.5~15.2℃是处于饥饿状态下幼体存活的最适温度,在实验的不同温度下,饥饿48h内仍存活的个体放到室温下并恢复投喂,24h存活率基本为100%。说明运输时幼炸死亡是温度而不是饥饿造成的。  相似文献   

2.
用精制饲料添加一定量的磷脂和多不饱和脂肪酸,饲喂中华绒螯蟹大眼幼体并育成Ⅲ期仔蟹。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磷脂对提高大眼幼体育成仔蟹的成活率有较显著的作用,而添加多不饱和脂肪酸对提高大眼幼体到Ⅲ期仔蟹的成活率的作用不显著,但可显著地提高大眼幼体到Ⅰ期仔蟹的成活率。另外,饲料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可显著影响仔蟹体内脂肪酸的百分含量。  相似文献   

3.
中华绒螯蟹幼蟹蜕壳与生长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超 《水利渔业》2007,27(2):58-60
在养殖水温为(26.62±1.19)℃时,规格为1.03~10.95 g/只的幼蟹蜕壳后,体重平均增长率为(45.515±15.630)%,壳长增长率为(10.159±5.687)%,壳宽增长率为(9.994±5.302)%,壳长/壳宽增长率为(1.235±0.712)%。其中不同规格组蟹的体重和壳长/壳宽的增长率没有显著差异,而壳长、壳宽增长率变化幅度较大,与体重的关系不明显。所蜕壳的干重占蜕壳前后体重的比率分别为(16.159±5.734)%和(11.319±3.648)%,两者都随体重的增加而趋于减小。  相似文献   

4.
用精制饲料添加一定量的磷脂和多不饱和脂肪酸,饲喂中华绒螯蟹大眼幼体并育成Ⅲ期仔蟹。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磷脂对提高大眼幼体育成仔蟹的成活率有较显著的作用,而添加多不饱和脂肪酸对提高大眼幼体到Ⅲ期仔蟹的成活率的作用不显著,但可显著地提高大眼幼体到I期仔蟹的成活率。另外,饲料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可显著地影响仔蟹体内脂肪酸的百分含量。  相似文献   

5.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蜕壳和生长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华绒螯蟹 (河蟹 )的体壁是支撑体躯 ,保护内脏的器官 ,在神经内分泌的调控下经肌肉牵引产生运动 ,保证了捕食和逃避敌害行为的完成。但体壁限制了河蟹的生长发育 ,影响种苗的存活及生活史序列的进行 ,因此必须借蜕壳来完成发育过程和上述行为功能。河蟹体壁的基本结构可分基膜、上皮细胞和角质膜等三层。基膜呈白色 ,由结缔组织或上皮细胞分泌物组成。上皮细胞为一层柱状上皮 ,由它向外分泌内、外、上角质膜及钙化、未钙化几丁质和黑色素粒 ,它们在河蟹的蜕壳、变态及色素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河蟹的蜕壳、变态和生长及生理机制的调…  相似文献   

6.
切除单侧眼柄对中华绒螯蟹蜕壳、生长、成熟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室内条件下,采用烫灼挤压法切除中华绒螯蟹的单侧眼柄,结果表明,对青春期蜕壳前的蟹,切除任意一侧眼柄,都能有效地促进蜕壳、生长及性腺的早期发育,但无助于诱导卵巢的成熟、产卵.试验还表明,切除单侧眼柄不会导致高死亡率,且对蟹的交配、怀卵、幼体的孵化培育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7.
池养中华绒螯蟹幼蟹生长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经测量和数理统计分析,确定池养条件下幼螯(中华绒螯蟹幼蟹,下同)背甲长与年龄呈直线关系,体重与年龄为幂函数关系,并计算出它们相应的回归方程式。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饲养条件下,幼蟹生长率略有差异,并揭示出幼蟹个体生长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性。在营养和溶氧相似的条件下,动蟹在适温范围内的生长与水温呈正相关。根据对185只不同时期幼蟹的测量,计算出幼蟹背甲长对体重的关系式为W=0.4209L~(3.1150)。  相似文献   

8.
《淡水渔业》2021,51(5)
为探讨不同水温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蜕壳、生长和摄食率的影响,本研究应用恒温的河蟹个体养殖系统,分析不同水温(10、15、20、25、30℃)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的成活率、蜕壳次数、蜕壳间隔、蜕壳增重率、肥满度和摄食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在133 d的试验中,各饲养水温的中华绒螯蟹成活率均在89%以上;10℃和15℃水温的实验蟹只蜕壳1次,20℃和25℃水温组的实验蟹蜕壳2次,30℃水温组的实验蟹蜕壳3次;五个水温组的平均蜕壳间隔分别为109.39、67.92、46.63、43.69、38.01 d;蜕壳增重率随水温升高呈总体增加的趋势,30℃水温组的蜕壳增重率显著高于其他水温组;平均绝对生长率和相对生长率均随着水温的升高而逐步增大,且各水温组间差异显著;肥满度随水温的升高而逐渐下降;五个水温组的平均日摄食率分别为1.58%、1.97%、3.54%、4.79%和5.25%。腿部肌肉切片观察发现,低水温组(10、15、20℃)的肌纤维直径显著大于高水温组(25、30℃)。结果表明:随着饲养水温的增加,河蟹的蜕壳速度加快,增重率增加,肥满度下降,摄食率增加,以30℃水温时的河蟹生长最佳。  相似文献   

9.
伊乐藻对中华绒螯蟹生长和营养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研究分析了有伊乐藻(Elodea nuttallii)组和对照组(无伊乐藻)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在生长、肌肉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等方面的差异,探讨伊乐藻对中华绒螯蟹生长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有伊乐藻组中华绒螯蟹体重、壳长和壳宽增长率与肥满度均显著高于无伊乐藻组(P0.05),但肝胰腺指数和性腺指数差异不显著(P0.05)。伊乐藻组中华绒螯蟹肌肉的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含量均显著高于无伊乐藻组(P0.05);伊乐藻组的雌蟹肝胰腺中的鲜味氨基酸含量也显著高于无伊乐藻组(P0.05),而伊乐藻组和无伊乐藻组的雄蟹肝胰腺氨基酸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伊乐藻组和无伊乐藻组的中华绒螯蟹肌肉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伊乐藻组中华绒螯蟹的肝胰腺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均显著高于无伊乐藻组(P0.05)。综上所述,伊乐藻不仅有利于中华绒螯蟹的生长,而且能改善中华绒螯蟹的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10.
自2007年起,利用黄浦江上游周边的池塘进行了大规格中华绒螫蟹的生态养殖,雄蟹的平均规格200 g/只,雌蟹平均150 g/只.文章总结了养殖大规格中华绒螫蟹的池塘条件、放养模式、饲养管理、疾病预防等关键技术以及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长江和辽河水系中华绒螯蟹湖泊放养生长性能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长江水系和辽河水系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在长江下游湖泊生长性能研究的结果:(1)生长速度在3-8月长江蟹稍低于辽河蟹,但差异不显著(P>0.05);9-10月长江蟹则快于辽河蟹,差异极显著(P<0.01)。(2)青春期蜕壳时间辽河蟹比长江蟹提前30-40d,生殖洄游期也相应提前30-40d。(3)养成的商品蟹规格、增重倍数和回捕率,长江蟹优于辽河蟹,差异极显著(P<0.01)。综合分析认为,长江蟹在长江下游湖泊的生长性能指标优于辽河蟹。  相似文献   

12.
不同生态环境中华绒螯蟹肉脂品质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长江野生、湖泊放流、网围养殖及池塘养殖的中华绒螯蟹成蟹各10只,雌、雄各半,对其进行62个肉脂品质参数的测算。可食部分占体重的29.79%~38.60%,可食部分蛋白含量和粗脂肪含量分别为15.45%~20.32%和8.52%~17.33%,含水量为56.70%~70.30%;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分别占可食部分的5.29%~7.22%和6.40%~7.91%,氨基酸总量占13.48%~17.57%;可食部分饱和脂肪酸含量约为0.80%~1.71%;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约为3.61%~9.29%;高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约为0.65%~2.79%;脂肪酸总含量约为4.41%~10.96%。组内雌、雄可食部分比例、粗脂肪、灰分、脂肪酸、微量元素等参数差异较小;水分、粗蛋白、氨基酸等参数差异较大,粗蛋白、氨基酸各有显著差异的参数值均为雄蟹小于雌蟹。同性别不同生态环境成蟹粗蛋白、氨基酸各参数的差异较小;可食部分比例、粗脂肪、水分、灰分、脂肪酸、矿质元素等参数差异较大。综合均值比较结果和实践经验分别选取13个和16个参数,对4组雄蟹、4组雌蟹进行判别,结果表明所选取参数可较好反映中华绒螯蟹肉脂品质的差异。用62个参数分别对4组雄蟹、4组雌蟹进行聚类分析,从总体上反映了不同生态环境中华绒螯蟹的肉脂品质和其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3.
水温 饵料 投饵率对河蟹生长和饵料转化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水温、饵料和投饵率对河蟹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26℃水温范围内,河蟹对不同饵料的摄饵率和特定生长率均与水温呈正相关关系;相比之下,用配饵投喂,河蟹对温度的变化较为敏感,但配饵的饲养效果明显次于螺蛳。随着水温的升高,当螺蛳的投饵率由半饱增至全饱时,河蟹的湿重生长率增长不明显,而体蛋白量则增加了13%~28%。在适温范围内,适当降低投饵率可提高饵料转化率和蛋白质利用率,可是蟹体蛋白量的增加则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4.
用1000m3水体的室内育苗池和6口海水土池塘(计19hm2)培育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苗,比较两种河蟹人工繁殖技术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经35天培育表明,土池培育1kg大眼幼体可获利2063元,比室内育苗获利(393元)高42倍;产出投入比(207)比室内育苗(133)高4577%。若采用土池育河蟹苗,每年至少可以少排放各种化学药物420t。  相似文献   

15.
比较了蛛虫速灭、鱼虫恨和强力混杀3种渔药对桡足类和中华绒螯蟹溞状幼体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蛛虫速灭对桡足类的96h半致死添加量为0.011mL/m3,鱼虫恨为0.036mL/m3,强力混杀精为0.014mL/m3,蛛虫速灭对桡足类的杀灭能力最强;对中华绒螯蟹溞状幼体Ⅰ期的急性毒性鱼虫恨最大,蛛虫速灭最小。蛛虫速灭在0.18~0.20mL/m3的剂量下,对溞状幼体毒性低,幼体能正常变态,可用于蟹苗池桡足类的控制。强力混杀精对桡足类和中华绒螯蟹溞状幼体的毒性很接近,鱼虫恨对中华绒螯蟹溞状幼体的毒性大于对桡足类的毒性,两者均不适宜在中华绒螯蟹生态池控制桡足类。  相似文献   

16.
河蟹生态育苗池中几种常见生物对其溞状幼体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10  
研究了河蟹生态育苗池中最常见的糠虾、利氏才女虫幼体(PLL)、桡足类与河蟹溲状幼体(Z)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糠虾严重影响Z的存活与变态,其密度达3个/L时可使育苗绝产,应彻底杀灭。PLL对Z的危害随其密度的增大而加剧,当PLL达500个/L时即严重危害Z1的变态(变态率为40%,对照组为80%);在无轮虫的情况下Z1的变态率更低(30%)。Z1可摄食体长小于0.4mm的PLL,Z5则完全可以PLL  相似文献   

17.
在6口海水土池(计1.9hm2)中分别按下列密度(万/m3)布苗:3,4,5,3,4和0.27,比较研究了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Ⅰ期氵蚤状幼体(Z1)的密度对幼体变态率和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Z1的密度为4万/m3时,大眼幼体的变态率(大眼幼体密度占Z5密度的%;21.6%)和成活率(大眼幼体的密度占Z1密度的%;2.4%)及产量(42kg/hm2)最高。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采用养殖性能评价、攻毒实验和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分析方法,比较了2个种群河蟹(Eriocheir sinensis)扣蟹在成蟹阶段的早期养殖性能[第1次蜕壳间隔时间、成活率(SR)和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攻毒后的死亡率和免疫性能.结果显示,(1)池塘养殖扣蟹第1次蜕壳间隔时间和SGR显著短于野生扣蟹(P<0.05),而2种来源扣蟹的SR和WGR均无显著差异(P>0.05);(2)野生扣蟹攻毒后的累计死亡率一直低于池塘养殖扣蟹,攻毒96h后,野生扣蟹累计死亡率(28.3%)明显低于养殖扣蟹(50.0%);(3)比较肝胰腺组织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发现,无论雌蟹还是雄蟹,野生扣蟹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显著低于养殖扣蟹,野生雄蟹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活性和NO含量显著高于养殖雄蟹,而野生雌蟹的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养殖雌蟹;(4)比较血清中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发现,野生扣蟹NO含量显著高于养殖扣蟹,而养殖扣蟹酸性磷酸酶(ACP)活性显著高于野生扣蟹.此外,野生雌蟹血清中的血蓝蛋白(Hc)含量、T-AOC及谷胱甘肽还原酶(GR)等活性显著高于养殖雌蟹,而ALP、γ-谷氨酰转移酶(γ-GT)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等活性显著低于养殖雌蟹.综上所述,2种来源蟹种各有优势,池塘养殖扣蟹具有较好的早期养殖性能,野生蟹种具有较强的免疫性能,有关其质量差异形成原因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测定了中华绒螯蟹Ⅱ期、Ⅴ期溞状幼体及仔蟹(壳宽0.442±0.034 cm)的瞬时耗氧率,对瞬时耗氧率和溶解氧(DO)作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河蟹幼体的不同发育阶段、处于不同环境中的个体,其瞬时耗氧率不随溶解氧的升降而升降.同时测定了处于不同发育阶段河蟹幼体所处水环境的瞬时耗氧率以及各自的窒息临界点和半致死点.  相似文献   

20.
光合选育系中华绒螯蟹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岩  刘谞  孙娜  耿丹  李杨 《水产科学》2021,40(2):172-178
随机选取光合选育系成体中华绒螯蟹500只,雌[(95.27±14.60)g]、雄[(145.03±23.46)g]各250只,逐一测量头胸甲长(x1)、背甲后半长(x2)、体高(x3)、额宽(x4)、第1侧齿宽(x5)、第3步足长节长(x6)、第3步足前节长(x7)和第4步足指节长(x8)共8个形态学指标及其体质量(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