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几年牛的品种改良工作在全国的推广十分迅速,改良一头本地黄牛,其杂交后代生长速度比本地牛提高38%以上,杂种牛每年增值1000元以上,而改良一牛本地水牛,杂种水牛生长快、长肉多,每年增值1000元以上,杂种母牛(奶水牛)年产鲜奶1000千克-1500千克,牛奶纯收入2000元以上。目前用于品种改良本地黄牛的种公牛主要...  相似文献   

2.
岑溪市从2001年开始进行牛品种改良,每年配种几千头,逐年有发展,2004年人工授精配种母牛13741头(其中黄牛5854头、水牛7887头),产下杂种牛5520头(其中黄牛3031头、水牛2489头)。2005年上半年人工授精配种母牛6718头(其中黄牛2905头,水牛3813头),产下杂种牛仔4521头(其中安格斯杂种牛仔l852头、尼里拉非杂种牛仔2669头)。  相似文献   

3.
1973年以来,我省先后引进摩拉水牛和辛地红、短角、海福特、夏洛来及西门塔尔等黄牛品种杂交改良我省水牛和黄牛。至1980年底,开展改良工作的县已由1974年的惠水、兴仁两县扩大到全省53个县(区),已拥有各种杂交牛5616头。各种杂牛与本地牛相比,其体型高大,生长发育快,役用性能强,深受广大农村社队干部和社员群众欢迎。下面照片均为调查中所摄。  相似文献   

4.
冷配杂交牛就是用优良公牛的冻精采用人工授精技术配种生产的杂交牛。冻精冷冻在-196℃的液氮中。我县经过多年的实践,利用西门塔尔、安格斯、短角、黑白花、利木赞、摩拉等牛冻精,采取人工授精,与我县本地黄牛、水牛杂交,生产杂交一代的黄牛和水牛,在同等条件下饲养,其生长速度均比本地黄牛、水牛快30%~50%,一年龄的杂交黄牛、水牛比同龄本地黄牛、水牛增收800~2000元,其经济效益十分显著。1冷配杂交牛推广情况该项技术自1979年开始就在我县示范推广,每年大约配成400~500胎次,曾被湖南电视台《乡村发现》栏目组著名记者李兵采访过,但由…  相似文献   

5.
对引入的娟姗牛与西藏本地黄牛杂交一代的调查分析表明:(1)西藏本地黄牛经杂交改良后,胸围、十字部高等主要体尺指标都有极显著提高;初生重和各月龄体重均有显著提高;(2)调查15头初产牛产奶量发现,杂交母牛的产奶量比本地牛高1 594.1kg;调查50头市场屠宰牛发现,饲养一头杂种牛的经济收入比本地牛高2 100余元。采用娟姗牛对当地黄牛进行改良,不仅可以改善西藏本地黄牛体型小、生产性能低、饲养年限长等缺陷,还对提高西藏黄改的经济效益和增加农牧民收入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 利用么拉水牛改良我国水牛,已经在南方14个省、市、区开展,全国(除台湾省外)日前繁殖杂种水牛已达111000多头,杂种水牛在各地显示出杂种优势,生产性能有了显著地提高,杂种牛体格高大,肌肉丰满,成年牛体重比本地牛提高30~50%,1个泌乳期产奶量高的达1000~1500公斤,比本地牛高1—2倍,杂种牛屠宰率50%左右。而杂种水牛役用性能报导尚少,我们就此作了测定,现将结果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7.
谈谈秦川牛     
<正> 秦川牛是陕西省关中地区优良的役肉兼用黄牛品种,全身被毛紫红,角短细致,体躯高大结实,结构匀称,肌肉丰满,役用及肉用性能均强,遗传性稳定。解放后,全国有二十几个省、市选用秦川种牛,跟当地小体型黄牛进行杂交改良,取得了显著效果。据对陕西绥德、神木县224头成年本地牛和杂种牛的调查材料,杂种母牛平均体高115.4  相似文献   

8.
广西天等县龙茗镇从2003年10月开展牛品改工作以来,共完成冻配母牛1120头(水牛886头,黄牛234头).产下杂种牛仔421头(水牛316头,黄牛125头).冻配成功率为37.6%(水牛35.7%,黄牛53.4%).  相似文献   

9.
西门塔尔牛是著名的乳肉兼用品种,其与蒙古黄牛杂交后代通称西蒙杂种。西蒙杂种较蒙古牛不仅体型体重有很大改变,泌乳  相似文献   

10.
刘学洪 《中国奶牛》2012,(23):23-25
云南省水牛乳用性能的杂交改良已有十多年历史。通过引入乳役兼用的河流型水牛与本地沼泽型水牛杂交,杂种水牛泌乳性能有很大提高。目前,云南省有乳用杂种泌乳水牛2.8万头,杂种牛一个泌乳周期的平均产奶量达1 000~1 500kg。为加快发展云南省奶水牛特色产业,目前,仍需要深入研究杂种水牛的泌乳特性、繁殖特点、营养需要以及饲养管理等课题。  相似文献   

11.
夏洛来杂交未去势公牛直接放牧育肥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九师一六五团于1972年,引进法国夏洛来肉牛品种改良当地黄牛以来,其杂种牛在牧区草原放牧饲养条件下,无论在体型外貌、生长发育,产肉性能,胴体品质及饲料报酬等方面均比本地黄牛有较大的提高,几年来经多次重复放牧饲养和屠宰试验测定结果:夏洛来杂种牛18月龄阉牛活重比土种黄牛提高40.7%,胴体重提高61.7%,净肉重提高99.3%。且肉质细嫩,多汁鲜美。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发挥西门塔尔牛和本地黄牛的杂交优势。本试验测定了项目区西本F1代杂种牛初生、6月龄和12月龄时的体重、体尺,并与本地黄牛进行了比较.结果西本F1代杂种牛的各项指标均比本地黄牛有明显的提高,经济效益显著,可在全县29个乡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鲁西黄牛为我国10大地方良种黄牛品种之一。具有体型大、肉质好,遗传性稳定的特点。利用其作父本,改良山区本地牛生长慢、体型小、毛色杂的缺点,是养牛生产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于1986年在泰安市郊区房村乡开展了鲁西黄牛杂交改良本地牛试验,为改良本地牛提供理论依据。1 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 ,我地区引进夏洛来牛和利木赞牛冷冻精液 ,对本地黄牛进行杂交改良 ,以改变其颈部短而薄 ,髻甲低平 ,胸部狭窄 ,背腰欠宽广 ,后躯短窄 ,尻部尖斜 ,体型小 ,后躯发育不良等体型缺陷 ,并提高生产性能 ,缩短饲养周期。现将夏洛来牛和利木赞牛改良本地黄牛的效果报告如下。1 生长发育1.1 体重两种杂种牛在当地农户一般粗放的饲养管理条件下 ,其增重明显高于本地牛 (详见表 1)。  初生重 :夏本F1公、母牛初生重比本地公、母牛提高 62 5 %和 5 8.12 %,利本F1比本地黄牛提高 5 1.3 9%和 5 1 75 %;6月龄体重 :夏本F1公、…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西门塔尔牛对甘肃省本地黄牛的改良效果,使用西门塔尔牛冻精为甘肃省西部本地母黄牛人工授精,笔者测定了初生、6月龄和12月龄西本(西门塔尔与本地黄牛杂交)一代杂种F1公牛、母牛的体尺和体重,并与相应年龄性别的本地黄牛进行比较。结果发现,西本F1公牛、母牛各项指标均显著或极显著地高于本地黄牛,表明利用西门塔尔牛冻精杂交改良本地黄牛是切实可行的,具有显著的改良效果。  相似文献   

16.
<正> 关于牛的心小骨包括水牛的心小骨,早有报道。但国内尚未见到较详细的描述。我们从1981年至1982年对21头牛(其中杂种牛15、西门塔尔纯种牛2、本地黄牛4)的心小骨进行了解剖观察,并从10头牛的心脏内取出17块心小骨,作了测量。现简单介绍如下: 杂交牛均有1~2块心小骨(图1),西门塔尔杂交一代牛均有2块;本地黄牛则仅见到1  相似文献   

17.
<正> 我省黄牛属于南方小型牛。体型矮小、役力也小,出肉率少,经济价值低,广大农民群众迫切要求改良。 我省从1973年开始用么拉水牛对本地水牛进行试点改良。后来陆续引进夏洛来、辛地红、抗旱王、海福特和西门塔尔牛对省内部分县的耕牛进行杂交改良。结果加大了体型和役力,提高出肉率,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经济效益不够明显,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从1984年开始在泰和县选择西门塔尔杂交改良牛进行试验,探讨耕牛乳、肉、役的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18.
红安格斯牛和抗旱王牛是优良肉牛品种,本研究测定了这2种牛与重庆地区土种黄牛的杂种后代的生长发育性能。结果显示:初生至12月龄阶段,杂种牛在体高、体斜长、胸围、体重上的测定值均比黄牛的高(P0.01),红本、抗本杂一代犊牛初生重分别为32.41、34.59kg,比重庆本地黄牛16.82kg高92.68%、105.64%,6月龄体重分别比本地黄牛提高76.04%和87.52%,12月龄体重分别比本地黄牛提高67.70%和76.48%。结果表明杂种牛杂交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9.
<正> 江西省泰和县现有用西门塔尔牛改良本地黄牛的西F_1杂种牛2165头,兹将饲养情况及改良效果介绍如下: 一体型外貌特征西门塔尔杂种一代改良牛体型结构好,呈长方形,体格大,前后躯发育良好,颈长中等,肩胛和鬐胛部及臀部肌肉较丰满,背腰平直,四肢粗壮结实。乳房发育良好,乳头较大,具有乳、肉、役兼用型特点。毛色多数为黄白花或淡黄白花,额部带星,复下白色,四  相似文献   

20.
利用本地母牛和优质种公牛杂交生产杂种牛能够发挥杂种优势,提高养殖者经济效益。杂交是牛品种改良常见的生产方式,但是在杂交过程中,杂种牛胎儿体型通常比本地牛胎儿的个体要大。由于杂种牛体重和体型较大,母牛在分娩过程中会出现难产情况,难产的发生率呈现上升趋势,常常因为防治不及时给母牛分娩和犊牛健康生长造成严重威胁,是牛品种改良过程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难题。笔者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本地牛种产杂种牛犊难产的发生及防治措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