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线虫作为植物病毒重要的传播媒介之一,引起病毒病的传播和蔓延。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线虫介体体内植物病毒的检测方法,有电子显微镜检测法、血清学检测法、PCR检测法等,以期为我国开展该方面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植物病毒是引起植物重大病害的病原之一.植物病毒病危害大、防治难度高,一旦感染病毒终生携带,而早期的检测成为病毒预防及治理的先决条件.基于基因扩增技术的病毒检测方法,由于检测迅速、敏感性高、成本低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病毒的检测.本文对常用的基于PCR的病毒检测方法进行了综述,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比较,以期为选择合适的植...  相似文献   

3.
一种快速简便的植物病毒检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建军  莫晓凤 《植物检疫》1998,12(4):222-223
一种快速简便的植物病毒检测方法张建军,莫晓凤(拱北动植物检疫局5191020)日本大阪大学的SatoshiT。等人,19g6年报道了一种新的植物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免疫滤纸显色法,该法是对Tsuda等人1992年报道的免疫滤纸显色法(Immunof...  相似文献   

4.
免疫胶体金技术及其在植物病毒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徐平东 《植物检疫》1993,7(4):327-329
自从 Faulk 和 Taylor(1971)首次将胶体金用于电子显微镜作为免疫染色标记以来,由于其适用范围广,包括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视电镜,标记大分子物质的种类多,包括酶、毒素、多糖类、糖蛋白、抗血清和植物凝血素(Lectin)等等,方法简单,可以直接标记(Direct la-beling)或间接标记(Indirect labeling),  相似文献   

5.
使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制备胶体金颗粒,在pH值7.6,蛋白用量10~15μg/mL条件下,制备形成4种葫芦科植物病毒多克隆抗体的稳定胶体金蛋白复合物;设计了双向复合试纸条,使用微定量喷头在试纸条两侧的硝酸纤维素膜上分别喷2条病毒检测线和1条质控线,组装制成免疫层析检测试纸条。结果表明经过条件优化后制备的双向复合试纸条特异性好,可在10min内同时检测4种葫芦科植物病毒,且对不同病毒阳性材料的检测灵敏度可达到稀释103倍以上。  相似文献   

6.
高通量测序技术在植物及昆虫病毒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斌慧  周雪平 《植物保护》2018,44(5):120-126
在过去的十几年中,测序技术的发展为分子生物学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第二代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技术以快速、高灵敏性、高通量、非序列依赖性等特点极大地促进了病毒诊断学研究领域的发展。NGS技术可以在不了解病毒的生物学特性、血清学特点及基因组信息情况下快速检测未知病毒。通过对总核酸样本进行NGS可以获得某个特定生态环境或种植系统中的所有病毒序列,即病毒组。通过大量的NGS数据可以分析寄主中某一病毒的基因组变化、构建病毒的准种以及研究病毒的进化和起源。本文介绍了高通量测序的方法在植物和昆虫病毒检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加强植物病毒检测防止有害生物入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植物病毒检测重要性及迫切性植物病毒检疫是种苗检疫的重点。至今报道的 90 0多种植物病毒中 ,至少三分之一可以由 1种或多种植物繁殖材料传带而作远距离传播 ;反之 ,多数植物种苗可以传带一种或多种病毒。由于植物病毒可以随着引进植物种苗进行远距离的传播。一旦传入新的地区 ,很难根除。并且可以随植物繁殖扩大传给后代而长期存活、持续地对植物产生危害 ,其重要性已经被形容为生物的“定时炸弹”。至今对于植物病毒还没有有效的检疫处理措施。目前的植物种苗引进 90 %以上是属于商业性的。如果在口岸检疫过程中发现危险性的植物病毒 …  相似文献   

8.
对植物组织中低浓度或极不稳定或很难提取的病毒检测和鉴定,已成为植物病毒学中一个越来越重要的问题。免疫电镜(ISEM)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等灵敏的现代血清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虽然缓和了这个问题,但由于容易忽视较弱的交叉反应或不能从病毒一抗体之间真正的特异性反应中区分寄主蛋白和其相应抗体之间的非特异性反应,因此,上述问题总不能令人满意地解决。最近,O'Donnell等(1982)介绍了一种简便、有效、能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的新技术——电印迹免疫分析  相似文献   

9.
植物病毒分子检测方法概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邵碧英 《植物检疫》2002,16(6):377-379
植物病毒粒体主要由核酸和蛋白外壳构成,蛋白外壳由许多外壳蛋白(CP)组成. CP和核酸因病毒的不同而异,是检测、鉴定植物病毒的主要依据.广义的植物病毒分子检测方法包括蛋白质检测(或血清学试验)和核酸检测方法,本文分别介绍.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胶体金免疫电镜技术的建立:铜网捕获病毒后,用其稀释约200倍的同源抗血清修饰处理3~5分钟,羊抗兔IgG-金复合物标记3~5分钟,经磷钨酸负染,电镜下可见病毒粒子周围金颗粒特异性吸附,而背景上非特异性吸附很少。用此技术成功地快速检测和鉴定了病汁液中线状病毒(大麦黄花叶病毒,大麦温和花叶病毒,小麦梭条斑花叶病毒,芜菁花叶病连和马铃薯Y病毒)、棒状病毒(烟草花叶病毒、长叶车前草花叶病毒和土传小麦花叶病毒)以及球状病毒(水稻矮缩病毒、黄瓜花叶病毒和大麦黄矮病毒)。用0.5M PBSpH7.0制备病汁液,可大幅度提高同源抗血清对黄瓜花叶病毒的捕获能力。  相似文献   

11.
12.
Journal of Plant Diseases and Protection - Twenty-four stone fruit trees showing typical symptoms of plum pox virus (PPV) were tested for PPV using ELISA, RT-PCR, real-time RT-PCR and RT-LAMP. The...  相似文献   

13.
植物病毒ELISA检测实验数据处理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梅生  黄冲 《植物检疫》2001,15(1):21-22
ELISA检测植物病毒时,通过酶联仪读出的OD值,借助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处理和检测样品的阳/阴性判断,具有准确、快捷、方便的特点。本文介绍的ELISA实验数据处理系统(ETDMS)定置了几种最常用的酶联实验布局,达到了用计算机辅助判断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As a general rule some form of polyclonal-antibody based enzyme immunoassay is still preferred for routine plant virus detection, but modifications may be necessary when increased sensitivity or specificity is required. In recent years new developments in antibody-based detection methods have mostly involved the provision of specific reagents, such as monoclonal antibodies or affinity-purified second antibody-enzyme conjugates which have helped to improve 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the assays. Other kinds of tests (such as nucleic acid hybridisation) must be used when tests for virus coat protein are not appropriate. Recently, tests based on th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show great promise. There is no single universal test: assays must be devised and optimised for each pathogen. The challenge with all types of test is to make them quicker, less labour intensive, and —if possible — cheaper.  相似文献   

15.
植物害虫检疫中的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产品内危害的检疫性害虫其隐蔽性强,检测困难,费时费力,且易随植物产品传播为害。本文主要综述了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原理及其在隐蔽性害虫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该技术能够有效检测粮粒中的害虫及其龄期;介绍了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隐蔽性害虫检测中的优缺点,阐明了它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类(SBIs)杀菌剂通过抑制植物病原真菌甾醇生物合成途径中不同环节的酶,干扰或阻断病原菌麦角甾醇生物合成而发挥抗真菌作用。综述了植物病原真菌对SBIs杀菌剂的抗药性发生现状、遗传机制、生理生化机制、分子机制及治理策略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室内及田间有关SBIs杀菌剂抗药性的研究结果表明,植物病原菌对该类杀菌剂的抗药性可能是由1种或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ABC和MFS运输蛋白基因及CYP51蛋白基因是植物病原真菌对SBIs杀菌剂产生抗药性的主要分子机制。其中ABC运输蛋白基因能够通过翻转酶将药剂从膜内层转移至外层而排出细胞体外;MFS运输蛋白基因的超表达和本底表达则是导致病原菌产生抗药性的关键因素;而CYP51蛋白基因与药剂作用时易在病原菌体内发生基因点突变或基因超表达,造成编码蛋白与药剂亲和力下降,导致病原菌产生抗药性。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可从基因水平上寻找出与抗药性直接相关的基因、蛋白及调控途径等信息,同时与其他学科结合,合理设计新的、多作用位点的高效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从而延长该类杀菌剂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7.
很多植物病毒经介体昆虫以持久循回型的方式水平传播至寄主韧皮部致病,而唾液腺是介体昆虫持久传毒的重要器官,也是植物病毒在介体昆虫内循回需要克服的最后一道防线。持久性植物病毒要完成水平传播,必须突破昆虫唾液腺屏障的阻碍,因此病毒和介体昆虫间形成了“攻”与“守”的较量与对决。揭示持久性植物病毒克服昆虫唾液腺屏障,实现水平传播的机制,对病害控制具有重要意义。该文着眼于介体昆虫唾液腺在持久传毒过程中的重要功能,回顾了虫传植物病毒突破介体昆虫唾液腺侵入屏障和释放屏障的分子机制,探讨了昆虫唾液蛋白通过调节植物或昆虫的适应性和行为促进或抑制病毒水平传播的功能,为制定阻断介体昆虫传播植物病毒途径的防控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苹果(Malus pumila Mill.)普遍感染病毒。目前, 培育无病毒原种母本树, 建立用于繁殖接穗和营养系砧木的母本园, 栽植无病毒苗木, 是防治病毒病的根本措施。本文针对常见的4 种苹果病毒及1 种类病毒, 综述了茎尖培养、热处理、化学处理、微茎尖嫁接以及低温处理脱除苹果病毒方法的研究进展, 分析了不同方法的应用效果, 及所适合脱除的病毒种类, 以期为我国苹果病毒脱除技术研究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9.
 梨褪绿叶斑伴随病毒(Pear chlorotic leaf spot-associated virus,PCLSaV)是新近发现的为害梨树的欧洲花楸环斑病毒属(Emaravirus)病毒,该病毒基因组由5条负义单链RNA组成。本研究比较分析了反转录引物pd(N)6、3C和5H及基于该病毒基因组RNA3和RNA5链序列设计的4对引物用于RT-PCR检测梨样品中PCLSaV的效果,结果显示,采用与该病毒基因组RNA链3′末端互补的引物3C用于cDNA合成及基于该病毒RNA5链序列的引物5-F/R用于PCR扩增时,检测PCLSaV的灵敏度相较采用引物pd(N)6和5H合成cDNA为模板时高10~100倍;不同部位和不同发病状况的梨树组织中PCLSaV检测结果差异明显。进一步建立了具有高灵敏度的巢式RT-PCR技术,采用外侧引物5-F/R和内巢引物5-IF/IR结合可用于梨不同组织样品中PCLSaV的检测。本研究为系统分析PCLSaV在我国栽培梨树上的危害状况及无病毒梨种质培育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