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刘玲  鲍家科 《安徽农业科学》2014,(24):8153-8155,8158
[目的]优选炮制栀子的工艺.[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以浸出物、栀子苷含量测定结果为基础,经加权平均计算所得的综合评分作为评价指标,考察炒制温度、炒制时间对炒栀子的炮制工艺的影响;以浸出物、栀子苷含量和炮制品色泽评判为基础,经加权平均计算所得的综合评分作为评价指标,考察炒制温度、炒制时间对焦栀子炮制工艺的影响;以浸出物、栀子苷含量测定结果为基础,经加权平均计算所得的综合评分作为评价指标,考察炒制温度、炒制时间和姜汁浓度对姜栀子的炮制工艺的影响.[结果]炒制温度和炒制时间对于炒栀子的质量均有显著性影响;炒制温度对于焦栀子的质量有极显著性影响,炒制时间对其有显著性影响;炒制温度对姜栀子的质量有显著性影响,姜汁浓度对其有极显著性影响.炒栀子的最佳炮制工艺为炒制温度150℃、炒制时间15 min;焦栀子的最佳炮制工艺为炒制温度200℃、炒制时间10 min;姜栀子的最佳炮制工艺为姜汁浓度0.24 g/m1、炒制温度150℃、炒制时间10 min.[结论]该研究为栀子炮制的标准化操作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对新疆巴旦木在炒制过程中脂肪酸氧化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巴旦木碘价在炒制过程中下降,再次炒制对碘价降低的影响最大,比前道工序降低了13.35%;而酸价、过氧化值和皂化值升高,初次炒制对其上升影响最大,比原料分别提高了142.86%,16倍和5.62%,控制合适的温度是保持巴旦木品质良好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农技服务》2019,(7):39-40
为安顺毛峰茶的加工提供参考,以福鼎大白茶茶青为研究对象,采用创新工艺(茶青→萎凋→摇青(2~3次)→凉青(2~3次)→杀青→冷却→风选→回软→揉捻→解块→做形、提毫→摊凉→提香)加工,对成品茶叶进行感官品质审评。结果表明:创新加工工艺生产的毛峰茶总体得分为87.25分,高于传统工艺,提高了毛峰茶的内在品质。  相似文献   

4.
安顺瀑布毛峰茶是贵州新创名茶,是黔中地区独特地理环境下生产的具有特殊品质的名优绿茶,本文详细介绍了其加工工艺流程中的技术要点,供企业、茶农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毛峰茶的生产实践提供参考,以福鼎大毫、中茶108、福鼎大白、金观音、龙井43、梅占6个茶树品种为材料,观察各品种茶树芽叶性状,对不同茶树品种制成的毛峰茶的主要理化成分进行测定与感官品质审评,分析不同品种的适制性。结果表明:福鼎大白、福鼎大毫的叶色绿、茸毛多,2个品种感官审评综合得分较高,分别为91.6分和90.0分;金观音香气最好;龙井43和梅占综合品质稍弱,中茶108生长势强。品种间品质成分存在差异,其中茶多酚、咖啡碱和水浸出物的差异较大。适制毛峰茶的品种有福鼎大白和福鼎大毫,龙井43适制扁形茶,梅占适制红茶和乌龙茶,生产上以金观音制作红茶可能品质更佳,中茶108为兼用型品种。  相似文献   

6.
在不同炒制温度和炒制时间下对苦豆籽中氧化苦参碱和苦参碱含量间转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在115~215℃内设置了11个炒制温度,并设定了5min、10min、15min3个不同的炒制时间对苦豆籽进行处理,共得处理样33个。33个样品经煎煮后采用HPLC法测定苦豆籽中氧化苦参碱和苦参碱的含量,从而比较分析氧化苦参碱和苦参碱之间的转化情况。结果显示:在不同炒制温度下,随着温度的升高氧化苦参碱转化为苦参碱的量也在逐渐升高,而随着炒制时间的增加,氧化苦参碱和苦参碱的总量也在分别呈现缓慢下降和上升趋势,而炒制温度165℃为其突出温度。通过两者数据变化显示,氧化苦参碱并未完全转化为苦参碱,其转化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郑毅  戴江勇  李鹏 《农业考古》2020,(2):219-224
本文通过梳理明清以来文人游记及方志、书刊中关于黄山云雾茶的记载,对黄山云雾茶的诞生、兴盛以及发展的历程进行了溯源,以期寻求云雾茶的历史真相,分析云雾茶的生长环境,探索云雾茶的经营业态,描述云雾茶的文化魅力,厘清云雾茶与毛峰茶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正>1.咖喱牛肉干(1)工艺流程。原料处理→预煮→切块→炒制→烘干→杀菌→冷却→包装→成品(2)操作要点。1原料处理。将经检验合格的牛肉进行去除筋、腱、膜等组织处理,切成1千克左右的大块肉,放入夹层锅中进行预煮,预煮温度为100℃,时间大约为30分钟。2切块、炒制。将预煮后的肉块切成小块,加入调味料后在夹层锅中翻炒,炒制温度100℃,时间25~30分钟。3烘干、杀菌。将经过炒制的肉块进  相似文献   

9.
一、炒制糙米、糙米芽的制备1.炒制糙米工艺流程:湿式精选→润米→干燥→焙炒→冷却→包装。①湿式精选:用水洗去糙米中的杂质,如谷壳、泥尘。此工序可起到"着水调质"的作用,改善籽粒结构,有利  相似文献   

10.
一、炒制糙米、糙米芽的制备1.炒制糙米工艺流程:湿式精选→润米→干燥→焙炒→冷却→包装。①湿式精选:用水洗去糙米中的杂质,如谷壳、泥尘。此工序可起到"着水调质"的作用,改善籽粒结构,  相似文献   

11.
茶树特色新品种——‘乌蒙早’是从乌蒙山野生大茶树群体品种中经变异单株系统选育而成,其品种性状突出,特色明显,与对照福鼎大白茶比较,具有发芽早,生长势强,产量高,发芽整齐,芽叶嫩绿肥壮,用其加工的扁形和毛峰形名优茶,其外形绿润显毫,香气栗香浓郁持久,滋味醇厚回甘,产品风格十分突出,是四川省近几年来新育成的早生、优质、高香和适制名优绿茶的突破性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2.
间作对茶园生态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茶园间作的发展历程,重点论述了间作对茶园光照、茶园温度、叶面温度及土壤温度等方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提高自然发酵泡菜的产品质量及安全性提供参考。[方法]在泡菜自然发酵过程中添加Vc、茶多酚,对泡菜及其汤汁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和Vc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添加0.5%。的茶多酚,可使泡菜和腌渍液中的亚硝酸盐峰值分别降低45.5%、88.7%;添加0.5‰的Vc,可使泡菜和腌渍液中的亚硝酸盐峰值分别降低7.5%、13.7%;添加茶多酚,可以延缓Vc的损失过程。[结论]茶多酚和Vc对亚硝酸盐的形成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茶多酚的作用效果明显优于Vc,且茶多酚对泡菜中的Vc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陈学林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7):8171-8172
[目的]找出一种既能提升秋季茅山长青茶各项品质指标,又适合规模化生产的工艺流程。[方法]采用不同加工工艺处理茅山长青茶原料,并对不同处理茶样进行品质评审和生化成分检测。[结果]在相同失水率下延长摊放时间有利于成品茶香气的形成;醇化处理成品茶的香气优于未经纯化处理的;蒸汽杀青成品茶的香气优于滚筒杀青和微波杀青的。鲜叶自然摊放的成品茶滋味优于通风摊放的,蒸汽杀青的优于其他方式杀青的,醇化处理的优于未经醇化处理的。蒸汽杀青加醇化处理的成品茶滋味最好。蒸汽杀青时保证茶汤色泽有一定的作用。醇化处理对样品茶的叶底色泽有一定的影响。[结论]利用工艺流程“自然摊放-蒸汽杀青-理条-整形-醇化-足火”制得的成品茶综合品质最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提取海南绿茶籽茶皂素的最佳工艺条件,分析茶籽油成分。[方法]以海南绿茶籽为原料,采用加热回流法和微波辅助提取绿茶籽中的茶皂素,并将其提取结果进行比较。采用正交试验筛选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并用GC-MS对茶籽油成分进行分析。[结果]正交试验表明,影响茶皂素提取率的因素依次为:温度>无水乙醇>辐射时间>微波功率;微波法提取海南绿茶籽茶皂素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绿茶籽质量与无水乙醇体积比为40∶300(g/ml)微波提取功率为600W,微波提取温度为50℃,提取时间为50min,在该条件下,茶皂素得率为47.89%。海南绿茶籽油经GC-MS分析鉴定出8种化合物,以酸类化合物为主。[结论]与加热回流提取法相比,采用微波法缩短了提取茶皂素的时间,提高了茶皂素的得率。  相似文献   

16.
不同杀青与揉捻工艺对名优绿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索不同杀青与揉捻工艺对名优绿茶品质的影响,试验设置快速杀青(5.5 min)、慢速杀青(9.5 min)和轻揉捻、不揉捻组合处理。对茶样的感官审评和生化成分测定分析表明:慢速杀青过程中茶叶自身酶类的酶促作用较充分,杀青叶的水浸出物、氨基酸、可溶糖含量分别为46.49%、3.92%、3.08%,均高于快速杀青叶的45.52%、3.77%、2.87%,而茶多酚含量25.44%,稍低于快速杀青叶的26.90%;轻揉捻茶样的酚氨比值平均下降4.61%,生化成分比例协调,感官品质优者总分达90.75分,因此,名优绿茶初制宜选用慢速杀青和轻揉捻工艺组合。  相似文献   

17.
影响茶叶安全性的主要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综述了在茶叶的原料生产、加工及流通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影响茶叶质量安全的主要因素,指出饮茶是安全的,并提出了控制和提高我国茶叶质量安全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名优茶氨基酸含量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王云  李春华 《西南农业学报》2006,19(6):1121-1126
本文对不同茶树品种、不同鲜叶摊放程度、不同加工艺、不同名优茶形状对名优茶氨基酸含量的影响以及加工过程中氨基酸含量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茶树品种鲜叶氨基酸含量差异较大,高低可达1.5倍至20几倍;鲜叶适度摊放,能有效地提高茶叶中氨基酸的含量,鲜叶摊放至含水量约70%时,其氨基酸含量最高,但摊放过度,其含量又会下降;与炒青和烘青工艺比较,半烘炒工艺的成茶中的多数游离氨基酸含量较高,炒青工艺次之;不同形状对名茶氨基酸含量有较大影响,由相同原料加工成的扁形或毛峰形名茶其氨基酸含量较高,其次是卷曲形和针形名茶;在名茶加工过程中,氨基酸含量有一定的增加趋势,干茶氨基酸含量比鲜叶增加0.06%,这对名茶良好香味的形成有利。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湖北青砖茶发酵过程的变化实质,分析湖北青砖茶于发酵前后叶片组织成分的变化情况.[方法]分别取发酵前后10片茶叶叶片,切片染色处理后于光镜下观察,统计叶片纤维组分与细胞胶团质组分的面积大小,分析面积变化情况.同时做叶片的透射电镜观察.[结果]与发酵前的茶叶相比,发酵后的叶片组织较为疏松,细胞室变大,由纤维素构成的细胞壁结构明显变薄,甚至出现断裂.叶片内可见明显菌体的断面.图像分析显示叶片组织的纤维成份减少显著,而黄色的茶叶细胞胶团质成分的含量相对增加.电镜观察,胞壁室内,位于胶团质和细胞壁之间的空隙内有多量菌体存在.[结论]湖北青砖茶的发酵过程是以微生物为主导、对茶叶进行生物转化作用的过程,这种转化主要消耗叶片组织中的纤维素成分.  相似文献   

20.
[目的]优化红茶粉挤压粉碎工艺参数,以及红茶粉方块酥产品的制作工艺参数。[方法]采用福建省福安市出产的坦洋功夫红茶茶叶,将其粉碎添加到方块酥中研制红茶粉方块酥。红茶粉采用双螺杆挤压工艺结合超微粉碎集成技术能获得较细的粒度,试验对红茶粉双螺杆挤压工艺参数和红茶粉超微粉碎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并探讨红茶粉的粒度对红茶粉方块酥咖啡碱含量和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红茶粉方块酥最佳配方组合:以面粉为基数添加超微红茶粉4%、油脂50%、糖14%、鸡蛋15%。在此条件下研制的红茶粉方块酥感官品质最好,感官评分为90.50分,方块酥咖啡碱含量为0.062%,有效成分(主要是指咖啡碱)含量最高。[结论]该试验与传统工艺采用超微粉碎制备的红茶粉方块酥比较,各项性能指标都有提高,可显著改善方块酥的食用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