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居民对保护区依赖与态度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广西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居民对保护区依赖情况与态度调查,结果显示,社区居民对保护区的依赖程度并不是很高,目前保护区周边社区居民对保护区的支持率较高。但不同的保护区的周边社区居民对保护区的支持率存在明显差异。社区居民对保护区资源的依赖与态度呈现出明显的负相关性,即随着社区居民对保护区资源直接依赖程度的降低,其对保护区态度越积极。  相似文献   

2.
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社区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周边村民对保护区资源依赖方式、村社经济对保护区资源的依赖程度,以及村民对保护区的看法等角度来分析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的关系。提出了公众参与保护区管理,促使红树林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我国保护区现状,指出吉林省自然保护区建设中存在保护区管辖权及资源权属、湿地类型保护区水源补给、保护区管理法律法规不健全、保护区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保护区管理体制改革、实行保护区与社区共管模式、增加湿地类自然保护区水源补给、加大保护区依法保护工作及支持力度等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东方红湿地保护区科研与监测工程建设内容的论述,提出了建设保护区方案,可有效地对保护区的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进行全面监测.  相似文献   

5.
首先探析了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的相互作用及其组成的特殊复合生态社会经济系统。其次, 阐述了现行保护政策下, 保护区周边社区的传统及现实权益未被考虑, 社区与保护区被人为割裂, 保护政策与地方发展政策不一致, 导致保护区与社区之间冲突不断, 使得保护目标难以达成。最后, 提出保护区管理者应关注社区合理权益的实现, 吸引社区群众参与自然保护工作, 同时寻求地方发展政策与保护政策的融合, 以促使保护区得到更好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北京市自然保护区管理有效性评估及优先性确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提高北京市自然保护区管理的有效性,了解保护区面临的主要压力与威胁,确定保护区管理的保护优先性,本文利用自然保护区管理快速评估和优先性确定(RAPPAM)方法,于2006年对北京现有的20个保护区进行了问卷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市级及以上保护区在资源本底调查和规划上基本符合保护区建设的要求,但在管理、投入、宣教上存在严重不足;县级保护区基本上处于批而不建的状态。保护区面临的主要威胁有水源匮乏、筑坝、火灾、旅游等。在管理上,由于资金不足,50%的保护区不能进行较为系统地规划与管理,尤其是拒马河、云峰山、玉渡山、喇叭沟门、云蒙山保护区急需在管理上进行加强。并根据保护区现状,在管理、资金投入、社区共管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江西武夷山等5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考察,认为:这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目前基本建设比较完善,基础设施齐全,规模较大,起点较高,有了较好的办公等条件;人员数量比较充实;保护区的日常维护较好,没有发生大的破坏保护区的事故发生;与社区关系较好,共建共管有许多很好的典型与成功的事例;有了基本的调查资料等。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有的保护区的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管理措施还不能适应国家级保护区发展的要求;硬件与软件发展不平衡,硬件较好,但软件不适应;与基础建设、基础设施相比,科普能力、监测能力设施相差较多;新技术的应用有待加强;经费还有许多困难等。建议要在增强保护区科普与监测能力,提高保护区科技水平上努力,目前可以从编绘保护区生态系统类型图或者植被类型图、建立固定的观测样地、绘制保护区珍稀濒危物种分布图并进行定期监测、建立保护区的科普体系、充实保护区的监测仪器和设备等方面开始。  相似文献   

8.
浅谈长青自然保护区与社区群众和谐发展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长青保护区周边社区工作回顾,探讨了保护区与社区群众和谐发展存在的几个矛盾,提出了新形势下保护区与社区和谐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我国自然保护区林权改革问题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分析保护区建设及其土地权属状况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中国保护区发展问题;同时,从保护区土地权属问题及其成因、保护区建设与地方经济发展之间的尖锐矛盾、自然保护区内集体林权属所引起的突出问题和保护区内集体林权改革所面临的重大挑战出发,剖析了保护区林权改革遇到的巨大难题。提出了妥善处理保护区土地权问题、不断完善保护政策法规体系、积极稳妥推进保护区内林权改革、强化林业社区共管机制建设和建立林区参与式机制与示范的保护区集体林权改革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保护区综合管理计划是实现保护区管理目标的重要指南,保护区周边地区管理计划是保护区综合管理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区周边地区管理计划是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的“综合保护与发展项目”在促进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策略的具体实践。文中阐述了保护区周边地区的概念和保护区周边地区的发展理论,结合中荷合作云南省森林保护与社区发展项目,介绍了保护区周边地区管理计划的编制过程。  相似文献   

11.
在对凌源市森林植被广泛详尽调查的基础上,将该市植被划分为了2个植被区、3个植被地区和3个植被小区。针对各小区的植被资源形状与特点,阐述了相应的森林植被培育方向与生态对策。  相似文献   

12.
通过1997、2007、2017年长株潭3市土地利用矢量数据、Landsant卫星影像数据以及湖南省森林资源调查数据的收集,运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植被覆盖度和差值植被指数(DVI)等三个参数的计算和统计结果来揭示长株潭城市群1997—2017年的森林植被生长状况变化、植被覆盖度变化以及植被主导发展趋势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997—2007年间,长株潭城市群的植被生长状态下降,植被覆盖度降低,植被主导表现为退化趋势。2008—2017年间,该区域的植被生长状态回升并超过上一时段,植被覆盖度升高,植被主导表现为明显的改善趋势。基于此,以建设长株潭国家森林城市群为契机,本文提出了优先保护现有森林资源,重点建设城区绿化,加强城市绿线和生态红线保护,平衡保护与发展关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水系周边植物的组成和结构对城市森林的生态功能和景观效果的发挥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沈阳市城市环城水系风景区植物配置现状的调查,提出了以生态建设为核心,兼顾景观效果的植物配置方案。    相似文献   

14.
西北地区植被建设与水资源环境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水分是影响植被建设的关键因素,因而对植被建设全过程的水分关系要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人工植被建设要以地带性植被分布规律为依据,从实际出发,确定合理的林草覆盖率目标。强调了西北地区水源涵养林建设的水文效应及其重要意义。从不同地区植被建设面临的水资源环境,指出了应面对的水资源限制问题,讨论了内陆河干旱地区与黄土高原地区植被建设与水资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文章提出了利用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固定样地进行植被种类和生物量调查的技术方法。此方法通过选择适当时间,提高调查者相关知识,确定样地数量等措施,可满足植物区系调查的要求,对于植被类型确定,植物蕴藏量统计,经济植物开发利用保护的决策,植被演替规律的观测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对激光雷达技术在森林资源监测方面的运用前景、局限性和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并研究激光雷达技术在森林资源监测方面的成果.结果表明:激光雷达技术植物资源方面的监测主要为森林的整体结构高度、植被的具体高度及森林中植被的占有密度,生物密度方面的监测一般应用小光斑系统,温带气候的森林植被叶面积较为均衡,可采用常规的激光检测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17.
滇西北亚高山地区复杂多样的地理和气候特征使这里成为全球生态景观类型和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然而随着当地人口的增加,人们乱砍乱伐,导致生态环境日益恶劣,植被资源受到严重的破坏,因而该地区的生态恢复具有紧迫性。主要分析了滇西北亚高山植被恢复现状,并指出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加强滇西北亚高山植被恢复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2007—2008年通过分不同季节、不同时段前后8次对湖南蓝山国家森林公园植物资源进行了详细的实地调查。该处植物资源具有以下特点:种子植物种类丰富,珍稀濒危植物富集;植物区系地理的复杂性与过渡性;植被类型的多样性与植物群落的稳定性;具有南岭山脉植物的代表性。蓝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植被类型多样,特色群落众多;较单纯稳定性植被类型,甜槠林常绿阔叶林面积为湖南之冠。提出了加强对珍稀濒危植物资源的监测与保护,建立特色植物园,保护森林植被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9.
阐述拉萨河谷植被分布特征及演替规律,分析人为干扰对植被分布的影响。提出保护残存的天然植被,适度的造林技术,适当选择造林树种,采用容器育苗技术,开发替代能源,合理利用水资源等植被恢复对策。  相似文献   

20.
安徽西山风景名胜区植物景观资源评价与保护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实地调查,对安徽西山风景名胜区植物景观资源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的植物多样性丰富,特色植被景观类型多样,牡丹种植历史悠久,古树名木内涵丰富,中草药资源极为丰富。同时也存在着森林景观较为单调、行道树缺乏等问题,风景旅游区内的部分森林植被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针对这些存在问题,要重视景区景观绿地系统建设,加强植被恢复和改造,注重牡丹景观资源的保护,营建观光农业带,发展观光农业,正确处理农田耕种与植被保护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