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六种药剂对小麦赤霉病防治效果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30%戊·福90 g·667 m-2与当地防治小麦赤霉病的几种常用药剂品种进行防治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30%戊·福90 g·667 m-2、50%多菌灵80 g·667 m-2、70%甲基硫菌灵50 g·667 m-2、30%己唑醇10 g·667 m-2、43%戊唑醇6 g·667 m-2防效较好,均在80%以上,且对小麦安全,可作为当地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替代药剂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对小麦氮磷钾肥利用效果及施肥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3414"田间肥效试验,研究不同量的氮、磷、钾肥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分析肥料的利用率,得到小麦氮、磷、钾最佳施肥量分别是8.93 kg·667m-2,4.55 kg·667m-2,1.95 kg·667m-2。  相似文献   

3.
宝研8号是宝鸡市农科所2009年育成的小麦新品种,经过大面积试验示范,宝研8号表现出高产、抗病、广适、综合农艺性状突出等特性。文章介绍了其农艺性状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唐新燕 《农村科技》2014,(10):15-16
<正>一、试验目的选择巴楚县冬小麦主栽品种新冬20号进行常规栽培条件下的播量试验,找出最适合的播种量,为巴楚县冬小麦生产提供依据。二、材料与方法1.播量设置供试品种新冬20号,千粒重48克。试验设5个处理:处理1,每667米2播种量12千克,25.0万粒;处理2,每667米2播种量14千克,29.2万粒;处理3,每667米2播种量16千克,33.3万粒;处理4,每667米2播种量18千克,37.5万粒;处理5,每667米2播种量20千克,41.7万粒。2.试验地点试验地设在阿克萨克玛热勒乡11村1组,地势  相似文献   

5.
以贵农5号为材料,研究了在不同施氮条件下播种量与小麦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小麦的不同发育阶段,施氮量与播种量的各个处理组合对小麦株高的影响变化趋势不显著;在不同施氮的条件下,低播种量处理(10万粒·667m-2)有利于小麦有效分蘖的形成和高产群体结构的建立;高播种量处理(18万粒·667m-2)能够增加小麦干物质的积累和提高小麦的根系活力,对小麦获得高产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小麦的产量,以N3T1处理组合为最高.表明在低播种量高氮肥的条件下,小麦能获得较高的产量,与最低产量相比增加142kg.  相似文献   

6.
通过春季淘土查小麦吸浆虫化蛹进度确定中蛹盛期,成虫发生期网捕确定成虫始见期和盛发期。40%毒死蜱EC在小麦不同生育时期防治小麦吸浆虫,蛹盛期和成虫盛期各防治一次,平均损失率仅为0.04%,适宜100万头·667 m-2以上的重发田块;成虫盛期防治一次,平均损失率为1.1%。适宜30~100万头·667 m-2中等发生田块;30万头·667 m-2以下的一般发生田块,蛹盛期防治可以降低成虫期虫口基数,推迟成虫始见期,降低成虫期防治压力,平均损失率为5.9%。  相似文献   

7.
通过飞腾等除草剂不同剂量、不同时期的混配使用,探索其对冬小麦田恶性阔叶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对小麦的安全性,明确最佳使用量和使用时期,于2013年冬季至2014年春季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冬季可使用飞腾30 g·667 m-2、快灭灵+使它隆2 g+20 m L·667 m-2;春季使用飞腾60 g·667 m-2、飞腾+苯磺隆30+15 g·667 m-2均能有效防除播娘蒿、猪殃殃等为主的冬小麦田阔叶杂草,尤其冬前用药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骄雪六号"厚皮甜瓜在陕西关中地区早春大棚爬蔓栽培过程中不同覆盖方式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骄雪六号"以四膜覆盖方式最好,产值高达1.46万元·667 m-2。  相似文献   

9.
粳稻武运粳7号超高产群体质量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运粳7号是江苏苏南近年来主推的水稻品种,其穗粒互补性强,产量潜力大,稳定性好。本试验结果显示:武运粳7号产量800 kg/667m2的穗粒结构指标为有效穗20万~22万/667m2,每穗粒数150粒左右,结实率93%~94%,千粒重28~29 g。武运粳7号超高产栽培的技术途径是稳定穗数、主攻大穗和扩库强源,通过软盘稀播育壮秧、扩行减苗、精确定量施肥、节水定量灌溉、综合防治病虫害及抗逆栽培等技术手段,构建800kg/667m2超高产的库容量,可实现稳定超高产。  相似文献   

10.
几种麦田阔叶杂草除草剂组合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评估藤净、飞腾、赛隆等除草剂不同药剂组合对小麦田主要恶性阔叶杂草防除效果及对小麦的安全性,于2011年11月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富美实公司出品的34%飞腾可湿性粉剂20 g·667m-2对水30 kg喷雾,可作为当地防除麦田杂草的理想药剂;在播娘蒿和猪殃殃为优势种群的麦田也可用利尔化学出品的42.5%藤净乳油51 mL·667 m-2+10%苄嘧磺隆可湿性粉剂20 g·667 m-2对水30 kg施用。  相似文献   

11.
选用9个冬油菜品种进行引种和栽培试验,连续两年对9个品种进行农艺性状、越冬率和产量测定,对强抗寒品种陇油7号品种进行播期和密度试验。结果表明:有3个品种陇油6号、陇油7号和陇油8号在榆林地区可以安全越冬,667秆产量可达到158~169kg。播期试验表明,8月15日至8月25日播种越冬率和产量高,8月20日播种越冬率最高(92.3%),8月15日之前播种随播期提前,越冬率下降;8月25日之后播种,随播期推迟越冬率下降,9月3日播种越冬率和产量下降明显。密度试验表明:密度50000株·667m-2时越冬率最高(91.3%),密度大于50000株·667m-2后,随密度增加越冬率降低;密度小于50000株·667m-2时,随密度下降越冬率降低。结论:榆林地区种植冬油菜可以安全越冬,并取得高产,适宜榆林地区种植的冬油菜品种为陇油6号和陇油7号,最适播种期在8月20日左右,最佳播种密度为50000株·667m-2左右。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两种农药四种叶喷浓度试验,结果表明:用72%霜脲锰锌wp120 g·667 m-2防治效果最好,58%甲霜灵·锰锌wp125 g·667 m-2防治效果次之,58%甲霜灵·锰锌wp100 g·667 m-2防治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13.
在固定玉米4 100株·667 m-2密度下,研究不同施肥量对植株性状、穗部性状以及产量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施肥量的增加,株高和穗位相应增高,空杆率降低,产量性状优化,单产显著增加,以50 kg·667 m-2的施肥处理效果最好,单产达到588.8 kg·667 m-2比对照增产170.1kg·667 m-2,增产40.6%。在不追肥的前提下,应尽可能采取一次性底施玉米缓控释肥或复合肥50kg·667 m-2,不能少于40 kg·667 m-2。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出高效、低毒、安全的二化螟防控药剂用于指导生产,选用4种杀虫剂防治二化螟保苗效果试验。结果表明:0.3%印楝素EC 50 m L·667m-2、200 g·L-1氯虫苯甲酰胺SC30 m L·667m-2、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WG 50 g·667m-2、1.8%阿维菌素EC 30 m L·667m-2对一代二化螟的防虫保苗效果分别为97.76%、95.98%、86.29%、80.35%,均可代替当地常规药剂,建议在生产中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进行了不同密度及破口期粒肥水平对优质中筋小麦新品种扬麦16号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基本苗控制在6万/667m2左右,总施氮量控制在17kg纯氮/667m2,穗粒肥的总用量最高可达10.6kg尿素/667m2.  相似文献   

16.
郝秀娟  薛双 《北京农业》2005,(11):40-40
京9843是我国著名小麦育种家李彰明教授用系统法选育而成的高产小麦新品种.其亲本组合为京411×冀87-5108×Q6,品种特征为长芒、红粒,株高85厘米,穗粒数28粒,千粒重48克,适宜667米2穗数40万.2000-2002年经过北部冬麦区区试,平均667米2产450千克,最高667米2产达560千克,比对照京冬8平均增产20%以上.被国家农业部和北京市政府确定为"十五"重点种子工程项目.  相似文献   

17.
试验通过研究硼锰锌肥不同梯度的施用量对糜子生物性状的影响,来探索适于糜子单施微肥的最佳施用量,为糜子单项栽培技术的集成,优化配套栽培技术模式和提高糜子产量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处理中以B3处理产量最高,为190.1 kg·667 m-2,比对照增产18.6%,其次是B4处理、Mn1处理、Mn2处理、Mn3处理产量依次为185.8 kg·667 m-2、180.8 kg·667 m-2、175.1 kg·667 m-2、168.8 kg·667 m-2分别比对照增产16.7%、14.3%、11.6%、8.3%;B3处理还显著增加了糜子的千粒重、单株穗重,使糜子的产量增加了35.3 kg·667 m-2。说明增施硼锰锌肥有利于提高糜子的产量,其中尤以硼肥(2 kg·667 m-2)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不同定植密度对设施厚皮甜瓜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早春大棚4膜覆盖爬蔓栽培的模式下,通过对陕西关中地区厚皮甜瓜栽培的3个主栽品种不同定植密度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定植密度以2 000株·667 m-2为宜,产量可高达3 826 kg·667 m-2。  相似文献   

19.
加拿大硬麦在晋麦区产量与籽粒品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扩大山西优质小麦品质资源范围,[方法]对选用的16个加拿大硬粒小麦品种的产量、产量结构、籽粒品质性状进行比较,并对籽粒产量、籽粒蛋白质及湿面筋含量进行聚类分析。[结果]结果表明,引进的硬粒春小麦优质品种,其籽粒品质均优于当地品种山农129。获得高蛋白(蛋白含量≥14%)强筋(湿面筋含量≥32%)高产(籽粒产量4 500kg·hm~(-2))品种是硬粒6号、16号、17号;高蛋白中筋(28%湿面筋含量32%)高产品种是硬粒4号、5号、9号、11号;高蛋白强筋中产(籽粒产量3 000kg·hm~(-2))品种是硬粒8号、14号、15号;高蛋白中筋中产品种是硬粒7号、10号;当地品种山农129为高蛋白中筋高产品种。[结论]硬粒小麦除1号、2号、3号、13号外,其余品种对改良山西小麦籽粒品质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氮肥后移不同施肥量对小麦节间长度及产量的综合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小麦拔节期,分别采用尿素5 kg·667 m~(-2)、尿素10 kg·667 m~(-2)、尿素15 kg·667 m~(-2)、尿素7.5 kg·667 m~(-2)+二铵2.5 kg·667 m~(-2)的施肥处理,以农民习惯拔节期不施肥的方法为对照,探索在拔节期不同施肥量对小麦节间长度、667 m2产量及产量结构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四种施肥处理与对照比较,小麦节间长度差异不显著;从产量结构看,亩穗数均达到显著差异,穗粒数及千粒重差异不显著;亩产量均有增加,其中667 m2施7.5 kg+二铵2.5 kg差异显著,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