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野桑蚕和家蚕地方种质资源,采用杂交、自交分离和系统选育的方法,创制出一批幼虫斑纹限性、茧色天然彩色的育种素材,丰富了家蚕新品种培育的亲本选择。结果表明,幼虫斑纹限性材料可以根据幼虫斑纹特征区别雌雄蚕;彩色蚕茧色彩天成,健康、环保。利用这些素材,培育出多对突破性特色家蚕新品种。  相似文献   

2.
采用杂交育种和系统选择方法,育成国内首对天然彩色茧限性家蚕品种"蜀黄1号"。该品种幼虫具有斑纹限性特征,茧色金黄,内外茧层颜色一致。实验室和农村生产鉴定结果表明:该品种抗逆力强,强健好养,发育整齐;万蚕产茧量20.30 kg,粒茧丝长1115.0 m,解舒丝长882.95 m,解舒率79.15%,鲜茧出丝率18.39%,洁净91.25分,适合在四川、重庆等长江流域蚕区饲养。  相似文献   

3.
采用杂交育种和系统选择方法,育成国内首对天然彩色茧限性家蚕品种"蜀黄1号"。该品种幼虫具有斑纹限性特征,茧色金黄,内外茧层颜色一致。实验室和农村生产鉴定结果表明:该品种抗逆力强,强健好养,发育整齐;万蚕产茧量20.30 kg,粒茧丝长1115.0 m,解舒丝长882.95 m,解舒率79.15%,鲜茧出丝率18.39%,洁净91.25分,适合在四川、重庆等长江流域蚕区饲养。  相似文献   

4.
家蚕斑纹限性品种能够根据蚕体斑纹的有无,迅速、准确地将蚕的雌雄分开。据此,在蚕种生产过程中,可以免去蛹体雌雄鉴别工序,大大节省劳动力;在蚕茧生产上,也可以实行雌雄蚕分开上簇、雌雄茧分别烘缫,能大大提高蚕茧质量和生丝品位。为此,我们自1971年起着手选育家蚕斑纹限性品种,现已选育出多对斑纹限性品种。其中“花茂×锦春”这对限性品种,经过1984和1985年的实验室和农村鉴定,表现出孵化齐一,眠起、老  相似文献   

5.
以保存的斑纹限性蚕资源材料为母本,以932、湘晖、7532、夏芳、秋白为父本进行杂交,并连续3次回交和系统选择,育成了主要经济性状接近或超过其雄性亲本的皮斑限性蚕品种限1、限3、限6、限8,斑纹限性蚕品种蜀63、限17、限16。根据其雄性亲本的杂交组合形式组配成杂交组合限1.限3×限6.限8、限17×限16、蜀63×限16,经过室内饲养鉴定,3个组合的健康性、茧丝质成绩均达到或超过雄性亲本杂交组合水平,限1.限3×限6.限8万蚕收茧量与两广二号相同,万蚕茧层量提高了2.89%,蜀63×限16万蚕收茧量、万蚕茧层量、万蚕产丝量分别比夏芳×秋白提高4.94%、8.30%、3.42%,限17×限16万蚕收茧量、万蚕茧层量分别比夏芳×秋白提高0.21%、3.36%,达到了育种材料创新的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6.
由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赵远、何斯美等完成的“耐热双限性夏秋用蚕品种‘华秋×明昭’的育成和推广”项目,曾荣获2004年度镇江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华秋×明昭”是根据国家863攻关课题要求,首次自行育成并在生产中推广应用的耐热双限性夏秋用蚕品种。1997、1998两年攻关点联合  相似文献   

7.
日前,由江苏丹阳市外国专家局引进的天然彩色蚕茧在丹阳市珥陵镇饲养成功,已经结出红、黄、橙等多种颜色蚕茧。家蚕天然彩色茧的生产是在普通家蚕饲养过程中,在食物中添加经过处理的生物有机色素,从而改变家蚕绢丝腺的着色性能,生产出五颜六色的天然彩色茧。彩色茧经过特殊的缫丝工艺,就能  相似文献   

8.
家蚕黄茧限性品种由吉林省蚕业科学研究院于2000年育成,并在2004年获得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其雌茧为金黄色,所缫出的丝颜色不掉,色泽鲜艳,光洁华丽且纤度较细,是一款不可多得的天然有色纤维。其鉴定时的最优杂交组合是吉限A×皓月,但在多年的推广实践中,随着新品种的不断涌现,其组合中的日系品种在生产上的一些弊端逐渐显现出来。本试验对家蚕黄茧限性品种进行重新配对,筛选出适合生产的最佳杂交组合吉限A×872。  相似文献   

9.
采用杂交育种技术,用特色资源作为亲本材料,通过亲本选择、杂交、选育、配合力测定、杂交组合的组配、筛选、培育-实验室鉴定、农村中试等环节,将抗逆性强、优质高产、原蚕皮斑限性等优良基因,通过杂交组合、多代积累和纯化固定,育成了强健优质限性春秋兼用桑蚕新品种"晋蚕三号",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成为广大蚕区"一县一业"的主推品种,使蚕农和茧丝绸企业能够生产出优质蚕茧和高品位生丝,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支撑和引领作用,为我国茧丝绸行业的健康发展和山西省转型跨越发展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鄂蚕 4号 (新华×九雪 ) 斑纹双限性秋用家蚕品种 ,湖北省农科院果茶蚕桑研究所选育 ,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蚕 0 0 2 -2 0 0 3。在武汉、襄樊、黄冈等地秋季饲养 ,主要指标超过或相当于黄鹤×朝霞。丝质净度 92 185分 ,茧丝纤度 2 4 5 9D ,解舒率70 2 2 % ,解舒丝长 810 5m  相似文献   

11.
家蚕斑纹双限性秋用品种荆研×楚星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经济性状比较优良的普通蚕品种连续回交基础斑纹发性蚕品种,使其回交后代保留基础限性品种的斑纹限性性状,其他经济性装大部分都替换成普通实用蚕品种的血统,并采用对回交后代设置特殊培育环境,充分利用不同的气候条件定向培育的方法,选育出了能够在幼虫期根据斑纹准确地鉴别雌雄性别的斑纹双限性秋用品荆研×楚星。  相似文献   

12.
天然彩棉的成功生产,对我国天然彩色蚕茧研究和生产是一个推动,能否在桑叶中添加安全色素,使家蚕吐出五颜六色  相似文献   

13.
天然彩色茧蚕品种金丝1号的选育过程及特征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天然彩色茧新品种金丝1号的育成经过。[方法]黄茧1号是由中系品种871×白河野桑蚕经16代系统选择培育而成,黄茧2号是由日系品种872×汉滨野桑蚕经12代系统选择培育而成。金丝1号是由黄茧1号和黄茧2号杂交而成。[结果]金丝1号属于天然黄色茧家蚕品种,其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等已接近对照品种871×872,强健性和产值高于对照品种871×872。实验室与农村生产鉴定金丝1号是综合经济性状优良的彩色茧家蚕品种。[结论]该研究为拓宽家蚕的应用领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利用罗马尼亚引进卵色限性品种(简称罗卵色限性品种),通过杂交育种、系统选育等手段,初步获得了改良卵色限性品种L菁,经实验室饲养,结果表明,改良卵色限性品种比罗卵色限性品种体质强健好养,抗病、抗逆性强,食桑活泼,茧形大而匀整,茧丝质较好,综合经济性状优良,解决了雌雄鉴别的困难,为将来专门饲育雄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前,国际市场上天然有色蚕丝十分紧缺,价格是白色蚕丝的几倍甚至十几倍,供不应求。选育有色茧实用品种或用其他方法生产有色蚕茧,并及时进行大规模深度开发,具有广阔的利用空间和商业前景,是振兴蚕业的新途径。本实验通过保护整理及引进地方品种和杂交育种等手段,选育出了天然色蚕茧新品种吉限A×彩二,其茧色介于两亲本之间,全部为黄色。  相似文献   

16.
刘书侠 《农技服务》2014,(10):68-68
90年代后期,绩溪县春季饲养的当家蚕品种主要是苏菊×明虎,但是,随着品种应用时间的延长,品种性状因主观上的变异和客观上的技术、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在某些方面已表现出"退化"现象。为探求蚕品种经济性状更优良,又适合皖南山区春、晚秋饲养的家蚕品种,以便更好地稳定和发展绩溪县蚕桑生产,我们于2013年春引进了苏豪×钟晔家蚕新品种,并与苏菊×明虎进行比较饲养试验。成绩表明,苏豪×钟晔盒种蚕茧量、丝质综合成绩好于该县现行蚕品种苏菊×明虎,但纤度、净度略差于苏菊×明虎。  相似文献   

17.
新疆天然彩色棉花研究所科研人员说,他们最新培育并于今年年初得到新疆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棕色"新彩棉6号"和绿色"新彩棉7号"两个天然彩色棉品种,纤维品质和产量指标均比以注品种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8.
本文阐述了强健性中系斑纹限性夏秋用家蚕品种521B、523B与本课题组保育并改良的日系品种524、526组配成的四元杂交组合皖·丰×夏·晖的性状特征及其饲养技术要点,并报告了该品种在安徽省金寨、岳西县和歙县示范推广饲养情况。该杂交组合具有体健好养、丝质优、繁育系数高的特点,可利用中系斑纹限性的表型,在幼虫五龄期准确鉴别雌雄,能有效降低蚕种繁育过程中的劳动强度,提高工效和蚕种的杂交率。  相似文献   

19.
蚕种是蚕茧生产的基础,直接影响蚕茧产量、质量和丝厂效益.20世纪90年代,陆良县的当家品种为菁松×皓月,年发种量占总饲养量的90%以上.该品种在全国推广应用已20年,在陆良县饲养已10多年,随着饲养年限的延长,该品种的一些优良特性已逐步退化.  相似文献   

20.
以"874x873"蚕茧为对照,对几个天然彩色茧蚕品种的蚕茧进行缫丝试验。通过对各样品茧的平均粒茧丝长、平均纤度、解舒丝长、解舒率调查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9823008的粒茧丝长与白色茧的丝长一致,982001、982006、9813014、9813022、9823010茧的粒茧丝长比白色茧短;9823008和982006的茧丝纤度与白色茧一致,982001、9813022、9813014、9823010茧丝纤度大于白色茧。9823008、9813014、9813022、9823010的解舒率明显高于白色茧和982001、98200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