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秦岭山区链霉菌发酵产物杀菌活性的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秦岭山区采集的200份土样中分离到6株链霉菌菌株。以菌丝生长速率法、孢子萌发法和盆栽法测定了其发酵液对常见十余种重要农作物病原真菌的杀菌活性。结果表明,N18菌株发酵产物在500μg/ml浓度下,对苹果炭疽病菌、棉花枯萎病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为100%,对番茄灰霉病菌、烟草赤星病菌、南瓜枯萎病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在90%以上。N18菌株发酵产物对小麦根腐病菌和玉米弯孢叶斑病菌的孢子萌发抑制率分别为98.47%和96.15%。在盆栽试验中,N18菌株发酵产物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为80.25%,治疗效果为69.31%。在大田防治小麦白粉病的试验中,N18菌株发酵液稀释200倍的防治效果为60.54%,而其它分离得到的5株链霉菌的活性较低。  相似文献   

2.
一株内生拮抗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抗菌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通过平板稀释法、平板对峙法从核桃根部皮层筛选出一株对核桃根腐病有拮抗作用的内生菌株1A,通过形态特征测定、理化特性分析和16SrDNA序列分析鉴定该菌为芽胞杆菌(Bacillus sp.),GenBank序列登录号为KJ865856;其抑菌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拮抗菌对核桃根腐病菌有显著的抑制效果,抑菌率达63.33%;此外,该菌对板栗疫病菌等几种不同的林木病原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抗生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通过分泌蛋白酶和纤维素酶降解真菌细胞壁中蛋白质和纤维素,破坏病菌菌丝,病菌生长受到抑制。该拮抗菌能够显著抑制核桃根腐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孢子萌发抑制率达74.89%,病菌菌丝表现为菌丝扭曲、断裂,分支增多并缠绕,菌丝颜色加深等。盆栽生防效果研究显示,该拮抗菌对各组核桃根腐病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采用该拮抗菌预处理具有相对较好的生防效果。  相似文献   

3.
烟草赤星病拮抗细菌的筛选及其控病作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从烟草叶片上分离到236株非病原细菌,通过平板对峙培养,筛选出对不同致病力的烟草赤星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Fr.)Keissl均有拮抗作用的菌株:Ata28、Ata81、Ata124和Ata160.室内测定其对赤星病菌抑菌带的宽度达6.1~10.5mm;室内离体叶片悬滴法测定,提前喷施拮抗菌其防治效果为53.9%~73.0%;接赤星病菌后喷施的防治效果为44.0%~60.0%;在温室中进行盆栽防病试验,防治效果为52.3%~75.8%.无菌滤液试验表明,拮抗菌Ata28无菌滤液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均能有效地抑制菌丝生长,减少孢子萌发,且浓度越高,抑制能力越强.  相似文献   

4.
爵床提取物对辣椒炭疽病菌的抑制作用及其苗期防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爵床(J usticia procumbens L.)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材.为探明爵床提取物对辣椒炭疽病菌的抑制作用,采用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分别测定了爵床提取物对辣椒炭疽病菌菌丝生长、孢子产生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采用苗期盆栽试验观察爵床提取物对辣椒炭疽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爵床甲醇提取物可抑制辣椒炭疽病菌菌丝生长、孢子产生和孢子萌发,其活性随着浓度的提高而增强,抑制中浓度分别为4.23、2.16和2.98 mg/mL.通过对爵床提取物处理后病菌孢子萌发形态显微观察,发现病菌孢子芽管长度受到明显抑制甚至不能萌发.当提取物浓度为16mg/mL时对苗期辣椒炭疽病的防效达73.08%.  相似文献   

5.
从施用SupperGreen的小白菜‘凤山5号’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到1株对白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higginsianum)有较强拮抗活性的细菌菌株HZB02。该菌株对白菜炭疽病菌孢子萌发、菌丝生长、盆栽白菜发病等均有明显的抑制能力。根据菌落形态、菌体电镜观察及16SrDNA序列测定结果判断,该菌株属于Bacillus subtilis subsp.subtilis。进一步研究不同培养基条件及添加大豆油对HZB02抗生作用的影响,发现其在SYMA、PDA培养基上抑制炭疽病菌菌丝生长的能力最佳,此外其SYM、PDB发酵液对炭疽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亦最强,然而它的TSB发酵液则显示出最优抑制菌丝生长的效果。研究发现在SYM与PDB中添加5%大豆油的发酵液可显著提升HZB02的抑菌功效。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索拮抗菌株BC-39对番茄病害的控制作用,采用生长速率法、孢子萌发法测定了BC-39发酵液冻干物对番茄灰霉菌的抑制作用,并研究了菌悬液对盆栽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及其对番茄的防腐保鲜作用。经鉴定拮抗菌株BC-39为皮尔瑞俄类芽胞杆菌Paenibacillus peoriae,其发酵液冻干物抑制番茄灰霉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EC50分别为21.72 μg/mL和23.46 μg/mL;106 CFU/mL BC-39菌悬液对盆栽番茄灰霉病的保护和治疗效果分别为70.1%和65.8%,对采后番茄灰霉病的防腐率为88.4%,经106 CFU/mL菌悬液浸果处理后番茄的失重率为1.34%,低于清水对照。研究表明,皮尔瑞俄类芽胞杆菌BC-39可作为生防制剂应用于番茄灰霉病的防治及番茄的采后保鲜。  相似文献   

7.
为获得对黄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ucumerinum(FOC)具有拮抗作用的生防菌株,采用稀释涂布平板和平板生长对峙法从健康黄瓜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对FOC具有强拮抗能力的拮抗细菌,并从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全细胞脂肪酸分析及16S rRNA和gyr B基因序列相似性对拮抗能力最强的菌株进行鉴定,同时测定拮抗菌无菌过滤发酵液对FOC菌丝生长、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并评价其发酵液对盆栽和大田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研究结果显示,从健康黄瓜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23株对FOC具有拮抗作用的细菌,其中菌株FJ17-4对FOC抑菌作用最强,鉴定为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FJ17-4抑制FOC引起菌丝畸形、扭曲、膨胀、皱缩、缠绕等异常现象。10%无菌过滤液对FOC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分别为70.96%和85.40%。50倍发酵液、菌体悬浮液和无菌过滤液盆栽防治效果分别为70.20%、58.87%和47.80%,大田防治效果分别为69.53%、58.46%和36.12%。综上,FJ17-4能有效抑制FOC,对黄瓜枯萎病具有显...  相似文献   

8.
香蕉枯萎病拮抗菌的筛选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通过分离和筛选,从香蕉园或者其他果园的土壤中分离获得13株对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具有抑制作用的拮抗菌,并对部分拮抗菌抑制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拮抗菌株d4、d5、B3和p发酵液对香蕉枯萎病菌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在平板上产生的抑菌圈直径为21.75~34.75 mm,抑菌效果具有持续稳定性,对孢子萌发的抑制率为90.49%~97.18%;拮抗菌对病菌的作用表现为对菌丝的消融、菌丝细胞的泡囊化、抑制病菌分生孢子的萌发、孢子芽管的扭曲。  相似文献   

9.
蓝莓枝枯病拮抗细菌HMQAU140045的鉴定和抑真菌活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蓝莓毛色二胞枝枯病菌假可可毛色二胞Lasiodiplodia pseudotheobromae为靶标菌,通过稀释平板法从山东青岛的蓝莓种植园根际土壤中分离出20株细菌,采用对峙平板法和菌丝生长速率法筛选得到一株对靶标菌具有明显抑制效果的拮抗菌株HMQAU140045,采用凹玻片法和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该菌株发酵滤液对靶标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稀释50倍的发酵滤液的抑制率可达100%。离体枝条试验结果表明,发酵液不同组分对蓝莓毛色二胞枝枯病的防治效果均可达90%以上。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结果表明,该菌株抑真菌谱广,对包括4种蓝莓枝枯病菌在内的15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良好的拮抗作用。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以及gyrB的序列分析,确定该菌株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试验结果表明,解淀粉芽孢杆菌菌株HMQAU140045具有较好的抑真菌活性。  相似文献   

10.
一株放线菌次生代谢产物抗菌活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从秦岭山区土样中筛选得到一株放线菌,编号为NO.24,对其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的抑菌活性进行了测定。生测结果表明,离体条件下发酵液浓度2 000 mg/L时对烟草赤星病菌、马铃薯干腐病菌、玉米大斑病菌、番茄灰霉病菌、番茄早疫病菌、番茄晚疫病菌、小麦赤霉病菌、小麦根腐病菌菌丝生长或孢子萌发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玉米大斑病菌和番茄灰霉病菌菌丝生长抑制中浓度为240.1 mg/L和350.5 nag/L;对玉米大斑病菌和马铃薯干腐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中浓度分别为155.0 mg/L和124.1 mg/L。盆栽试验在浓度为6 000 mg/L时对小麦白粉病的保护和治疗作用分别为76.13%和70.78%,对黄瓜霜霉病的保护和治疗作用分别为63.93%和59.66%。对NO.24菌株代谢产物进行了粗分离,其抑菌活性成分主要为水溶性物质。  相似文献   

11.
为了进一步明确枯草芽孢杆菌B-332菌株对稻瘟病的生防作用,分别对盆栽水稻的防治效果、防治适期、标记菌株在水稻上的定殖作用及田间的防治效果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在盆栽水稻活体生物测定中,B-332的芽孢菌体悬浮液及发酵上清液对稻瘟病均表现出较好的防治效果(50%以上),且当菌液与上清液混合后其防治效果有加和作用。该菌株对稻瘟病的防治作用主要体现在预防,其预防叶瘟的效果与接种稻瘟病菌时叶面已定殖的B-332菌株的数量有关,接种时水稻叶面上定殖的菌量为1.25×104cfu/mm2时,其防治效果可以达到45%。在人工大量引入的情况下,该菌能够在水稻叶面上有效定殖达21天以上,并且在叶面有10%病斑的情况下,检测到的标记菌株数量会更多。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芽孢浓度在1×108cfu/mL时,该菌株对水稻穗颈瘟的防治效果达57.2%,增产率达9.6%,且浓度在5×108cfu/mL时对螃蟹无毒性。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金龟子绿僵菌FM-03菌株生物学特性及其对柑橘粉蚧的侵染效果,室内测定不同温度、pH、光周期、碳氮源对该菌株生长和产孢量的影响;观察柑橘粉蚧受该菌株侵染后的死亡趋势,构建该菌株对柑橘粉蚧的时间-剂量-死亡率(TDM)模型。结果表明,金龟子绿僵菌FM-03菌株培养最适的温度为25℃、pH 7、光周期12L:12D、碳源为乳糖、氮源为酵母膏,在此培养条件下菌落直径和产孢量分别可达6.17 cm和3.70×109孢子/皿。柑橘粉蚧受菌株FM-03侵染后的死亡趋势随菌株浓度升高和侵染时间延长而上升,1×108、1×107和1×106孢子/mL处理的升幅明显高于其他2个处理,其中在1×108孢子/mL处理的累计校正死亡率最高可达82.02%;构建的TDM模型,通过Pearson卡方和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菌株FM-03对柑橘粉蚧的剂量效应随侵染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强,时间效应随浓度的升高逐渐增强,侵染8 d后的LC50和1.00×108孢子/mL处理的LT50分别可达6.03×105孢子/mL和4.53 d。综上,金龟子绿僵菌FM-03菌株生长快、产孢量高,对柑橘粉蚧的致病力强,生防应用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13.
为了建立简易、有效的根肿病生防体系,本研究采用浇灌和喷施枯草芽胞杆菌XF-1的绿色荧光蛋白标记菌株XF-1-gfp,测定其在大白菜植株内的定殖能力,并用野生型菌株XF-1发酵液研究其防治根肿病和挽回产量效果。结果表明,叶面喷施XF-1-gfp发酵液后,标记菌在大白菜根、茎、叶等组织内的密度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最后趋于平稳"的趋势,最终稳定在约10~3 cfu/g组织;盆栽试验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相比,所有处理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显著下降,喷施XF-1发酵液后最佳防治效果为56.4%,浇灌化学杀菌剂10%氰霜唑悬浮剂2 000倍液及1×10~7 cfu/mL的XF-1发酵液防效分别为78.6%与70.7%。大田试验结果表明,喷施XF-1发酵液后防治效果达52.6%,与浇灌化学杀菌剂10%氰霜唑悬浮剂(64.6%)及XF-1发酵液(74.0%)相比无显著差异。此外,与空白对照、浇灌10%氰霜唑悬浮剂及XF-1发酵液相比,喷施XF-1发酵液后大白菜单株产量分别增加了74.0%、35.1%及23.6%。试验结果表明叶面喷施XF-1发酵液是一种有效的防控大白菜根肿病及增产增收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以广西红树林的根际土壤为材料, 利用选择性培养基分离筛选多功能菌株, 并利用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鉴定?采用平板对峙法测定筛选获得的菌株对几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拮抗效果, 同时通过盆栽试验和发芽试验研究其对番茄幼苗和种子的促生效果, 从而挖掘兼具促生防病功能的植物根际促生菌(plant growth-promoting rhizobacteria, PGPR)?经筛选获得一株具有溶磷及分泌生长素(indole-3-acetic acid, IAA)能力的细菌菌株S2, 经鉴定该菌株属于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 其对禾谷镰孢Fusarium graminearum, 玉蜀黍平脐蠕孢Bipolaris maydis等3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一定的拮抗效果, 菌株发酵液浓度为1×104?2×104 cfu/mL时对番茄种子和幼苗的促生效果最好?综上, 菌株S2 是一株新型且兼具促生防病效果的多功能PGPR菌株, 该结果为绿色现代农业开发土壤微生物菌肥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提供优质菌源参考?  相似文献   

15.
杜云建  李元广 《植物保护》2008,34(2):128-132
植物青枯病生防菌株PBW1对植物青枯病的防效可高达70%以上。本文首先获得了PBW1 500 mL摇瓶培养的最佳条件:30℃、初始pH7、接种量为1%、装液量为120 mL、摇床转速为220 r/min;在最佳条件下培养48 h的菌体浓度达4.2×1012cfu/mL;同时还对500 mL摇瓶培养过程中菌体生长、还原糖、总糖及pH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此外,本文还在6L全自动发酵罐上对PBW1培养过程中的菌体生长、还原糖、氨基氮、pH和DO的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培养48h的菌体浓度达4.76×1012cfu/mL。  相似文献   

16.
昆虫病原线虫与Bt联用对黏虫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昆虫病原线虫与Bt联用后对黏虫致病力的协同增效作用, 本研究分别测定了自主分离获得的一种新嗜菌异小杆属线虫Heterorhabditis sp.(LF)和实验室保存的Heterorhabditis bacteriophora(Hb)线虫对黏虫的致病力; 比较了两种Bt菌株(HD1和G03)对黏虫的毒力差异, 开展了G03对黏虫的毒力测定试验; 明确了室内和田间试验条件下两种线虫(LF和Hb)与G03联用对黏虫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 黏虫的死亡率随两种线虫剂量的增加而增加, 在100 IJs/mL剂量下黏虫死亡率均达到了90%以上; Bt菌株G03对黏虫的毒力显著高于HD1, G03对黏虫的LC50为3.55×10 10 cfu/mL; 室内条件下LF 25 IJs/mL+G03(LC50)联用处理6 d对黏虫的防治具有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 较单独LF线虫和G03处理死亡率分别提高了50.72和50.0百分点, Hb 25 IJs/mL+G03(LC50)联用处理6 d对黏虫的防治也具有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 较单独Hb线虫和G03处理死亡率分别提高了76.67和50.0百分点; 田间小区试验表明线虫与Bt联用对黏虫的防治具有协同的加成或增效作用, 其中LF线虫与G03联用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 较单独LF线虫和Bt处理死亡率分别提高了47.96和46.80百分点。本研究为黏虫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技术措施, 拓宽了黏虫生防研究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海洋细菌解淀粉芽胞杆菌BA-3在兰花根际的定殖特性,本研究采用抗生素标记法筛选出对利福平和卡那霉素稳定的菌株BA-3-K。平板对峙试验证明,菌株BA-3-K对兰花茎腐病抑菌率达86.91%,与原始菌株BA-3抑菌率87.69%无明显差异。采用灌根法和涂茎法证实了标记菌株BA-3-K能在兰花植株体内定殖达60 d以上。灌根处理表明,生防菌BA-3-K的定殖数量为土壤>根>茎,呈先升后降的趋势,第21d在根部和茎部达到最大分别为2.54×10^5和1.47×10^5cfu/g,在土壤中第15d达到最大6.50×10^5cfu/g,但叶部未检测到标记菌株BA-3-K;涂茎处理生防菌的定殖量茎>叶,第17 d在茎部达到最大2.33×10^5cfu/g,随后呈下降趋势,根部和土壤未检测到标记菌株BA-3-K;通过扫描电镜定性观察,发现BA-3-K可在植株茎部定殖。盆栽试验表明,菌株BA-3-K施用后,根际土壤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明显高于对照处理。本研究表明海洋细菌BA-3有较强的定殖能力,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解淀粉芽胞杆菌PHODB35对小麦的促生作用及产量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PHODB35是一株具有抑菌和促生作用的多功能菌株。为了明确其对小麦的促生作用,通过离体平皿法研究菌株PHODB35发酵液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PHODB35发酵液对种子萌发和芽长生长存在不同程度影响,其中高浓度发酵液(10×108和2×108 CFU/mL)对上述指标具有抑制作用,低浓度发酵液(1×108、1×107、2×106和1×106 CFU/mL)对种子萌发不存在显著影响,但促进芽长的生长,其增长幅度为13.48%~20.22%,初步明确了菌株PHODB35适宜的接种浓度为1×108 CFU/mL。温室盆栽试验表明,在该接种浓度处理后小麦的株高、鲜重、干重和基质有效磷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同时以该菌株为活性成分研制的有机肥料(浓度为1×108 CFU/g)的盆栽试验结果表明,随着PHODB35有机肥用量的增加,分别提高了基质有效磷和小麦植株全磷含量3.86和3.55倍,其促生作用优于普通有机肥。多地区的田间试验表明,PHODB35有机肥处理(T3)在产量方面高于化学肥料减施处理(T2),增产率5.31%~9.06%。该研究结果为解淀粉芽胞杆菌PHODB35有机肥的进一步产业化开发和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石蒜绵粉蚧是近年我国新记录的一种有害生物,目前在福建省漳州地区的多肉植物种植基地发生为害严重。为探讨金龟子绿僵菌F061和FM-03对该虫的生防潜力和应用前景,本研究测定这2株菌株对石蒜绵粉蚧的室内毒力和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石蒜绵粉蚧受菌株F061和FM-03侵染10 d后1×108孢子/mL处理浓度的累计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3.15%和91.95%;构建的2个TDM模型均通过Pearson卡方和Hosmer-Lemeshow检验,2株菌株对石蒜绵粉蚧的时间-剂量互作效应明显,剂量效应随侵染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时间效应随菌液浓度的升高逐渐增强,菌株F061侵染10 d后的LC50和1.00×108孢子/mL处理的LT50分别为5.55×105孢子/mL和5.04 d,而菌株FM-03在同等条件下的LC50和LT50分别为1.11×105孢子/mL和4.67 d,毒力强于菌株F061;此外,2株菌株1.00×108孢子/mL处理浓度对石蒜绵粉蚧的室内防治效果也随试验时间的延长而提高,菌剂F061和FM-03喷施10 d后的室内防治效果分别为74.06%和81.32%。综上,2株菌株均可用于防控多肉植物上的石蒜绵粉蚧,菌株FM-03可优先开发应用,菌株F061可作为备选菌株使用。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筛选到一株对葱黄寡毛跳甲具有较高杀虫活性的菌株DK49,利用菌株DK49 gyrB基因序列和phoR基因序列分别在GenBank中进行同源性比较,两种基因序列均与苏云金芽胞杆菌的相应基因序列同源性最高,达到99%;同时分别构建系统发育树,发现菌株DK49均与苏云金芽胞杆菌聚合在一起,说明菌株DK49属于苏云金芽胞杆菌。Biolog表型分析结果显示菌株DK49可有效利用14种碳源,对二甲胺四环素等10种化学物质敏感,对利福霉素等11种化学物质不敏感。通过室内生物活性评价,明确菌株DK49对葱黄寡毛跳甲成虫3 d的LC50为0.8161×107 cfu/mL。田间小区结果显示,菌株DK49在1×107 cfu/mL浓度下,连续施药3次后对葱黄寡毛跳甲的虫口减退率达到92.31%,防治效果达到96.81%。可见,菌株DK49能有效地控制葱黄寡毛跳甲的发生为害,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