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紫穗槐人工林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野外土壤取样和林分生长状况调查,室内微生物的培养和分离,对紫穗槐人工林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在水平分布上距母株50cm处的细菌数量和微生物总数最多,在垂直方向上,土层10cm~30cm处的细菌数量和微生物总数最多;(2)紫穗槐与新疆杨的混交林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明显的多于新疆杨纯林,且混交林中的新疆杨生长状况明显的好于新疆杨纯林;(3)无论是紫穗槐纯林,还是紫穗槐混交林土壤微生物数量显著的高于荒地,所以紫穗槐具有良好的改良土壤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以古尔班通固特沙漠东南缘两种深根植物疏叶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 Shap.)、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 Ledeb.)不同土层深度根际土壤、根外土壤为研究对象,运用平板划线法研究根际土壤、跟外土壤微生物数量,并对其根际效应进行探讨。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发现细菌占根际可培养微生物数量中的多大多数。每种植物根际细菌数量、微生物总数在不同土层有相同的波动变化规律。根际真菌、放线菌在不同植物不同土层也呈现差异性分布。根际细菌数量、微生物总数排序为:疏叶骆驼刺>多枝柽柳。根际真菌、放线菌数量排序为:疏叶骆驼刺>多枝柽柳。除多枝柽柳根际细菌、放线菌、微生物总数在0-50 cm和200-250 cm土层呈现负效应,其余样本根际效应均为正效应。  相似文献   

3.
研究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的三种类型土壤(农田、花园、林地)9种植物(小麦、菠菜、葱;牡丹、月季、芍药;槐树、竹林、冬青)根际土壤的含水量、pH、电导率、全氮含量理化性质与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农田土壤中,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是呈现显著负相关(P0.05),含水量和全氮含量之间是呈现显著正相关(P0.05),电导率和全氮含量也呈现显著正相关性(P0.05);林地土壤中放线菌和pH呈现正相关的极显著(P=0.0020.01),含水量与pH呈现显著正相关性(P=0.0380.05),pH与电导率呈现极显著正相关(P=0.0040.01);花园土壤中含水量与pH、电导率、全氮含量均表现出显著正相关性(P0.05),其它指标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侯颖 《广东农业科学》2013,40(15):72-75
土壤微生物及根际效应的研究能为采煤塌陷复垦区土壤质量的评价及复垦初期土壤植被生态恢复提供依据.对平原农业区采煤塌陷复垦1年和3年的根际土壤微生物和非根际土壤微生物的研究表明,无论根际还是非根际,复垦后1年和3年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均比对照少,细菌、真菌和放线菌分别占对照土壤的20.3%~66.5%、2.8%~56.3%和1.1%~45.1%%;但随着复垦年限的增加,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微生物变化趋势不同,即,复垦后非根际土壤微生物除放线菌数量显著增加外,细菌和真菌数量均没有显著差异变化,而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均随复垦时间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因此,复垦1年和3年的土壤总微生物根际效应分别为1.7和3.3,均表现为正效应.这表明在采煤塌陷复垦初期种植适当的植物能有效地改善土壤质量.  相似文献   

5.
根际是土壤—根系—微生物相互作用的系统,同时也是根系自身生命活动和代谢对土壤影响最直接、最强烈的区域,因而普遍受到重视。本文简述了根际和根际微生物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对根际微生物研究的一些展望。  相似文献   

6.
不同生长期太子参根际土壤的理化性质及微生物数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给太子参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测定了太子参不同生育时期根际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结果表明:土壤 pH 在4月中旬(6.05)和6月初(6.18)分别出现峰值;水分变化无显著差异;有机质含量开花中后期(5月初)含量最高;碱解氮含量在开花后期(5月中旬)含量最低,块根成熟后(7月中旬)含量最高;速效磷大致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速效钾开花初期含量高于出苗期,且是全生育期的最高值(97.82 mg/kg );过氧化氢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均在地上部分逐渐凋零后降低;脲酶活性波动较大;出苗后,太子参根际土壤真菌数量出现了3次波峰,2次波谷;放线菌和细菌也分别有2次波峰和2次波谷,从三大微生物菌类比值来看,在块根成熟期的变化波动较大;产量增加速度最快的也是在开花中后期。结论:多个指标均在太子参茂盛生长期出现多个峰值,且部分指标在采收时出现徒增的现象;开花中后期是产量和根际土壤理化性质最后活跃的时期,而微生物最活跃的时期是在块根成熟期;太子参不同生长期会影响其根际土壤的理化性质及微生物数量,应加强对太子参根际微生物菌根的研究,以有效遏制根腐病的发生,改善太子参土壤根际微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7.
不同苹果砧木的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研究不同苹果砧木对土壤根际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通过盆栽试验,采用微生物稀释平板培养法对平邑甜茶(Malus hupehensis Rehd.)、八棱海棠(M.micromalus Makino)、楸子(M.prunifolia(Willd) Borkh.)、新疆野苹果(M. sievesii(Ledeb.) Roemer)、东北山荆子(M.baccata Borkh.)等5种苹果砧木土壤根际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及其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不同苹果砧木土壤根际微生物各生理类群数量差异显著,并且都以细菌占绝对优势,放线菌次之,真菌最少。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趋势与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变化趋势不一致。不同苹果砧木土壤根际蔗糖酶、磷酸酶、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各异。皮尔逊相关分析得知,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酶活性之间存在相关关系。【结论】选择合适的苹果砧木,有利于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提高,从而为苹果树生长创造良好的微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8.
接种根瘤菌对花生生长及其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盆栽,研究了接种不同根瘤菌对花生生长及其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处理可促进植株的生长,提高叶面积指数,增加产量。接种根瘤菌菌株LX-11明显好于其它处理,其开花期株高高出对照16.5%,但处理间无显著差异。随生育期进程的推进,叶面积指数呈先上升后下降态势,至结荚期达到最大值,各处理终产量分别比对照增产7.5%、9.5%、12.9%。接种根瘤菌对根际土壤微生物有一定影响,细菌和真菌数量呈上升趋势,但放线菌并没有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9.
为探明根际微生物数量变化与有机污染物消解之间的关系,揭示根际环境中农药快速降解的机理,通过根际袋法土培试验,研究了异丙甲草胺对芹菜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及异丙甲草胺在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中的降解特性。结果表明,在试验初期,异丙甲草胺对细菌数量有一定的抑制作用,7d后土壤细菌数量增加,并高于对照土壤。异丙甲草胺对真菌的生长有一定的刺激作用,而且这种刺激作用随所用药剂浓度的提高而增强。在整个试验周期内,无论是处理土壤还是对照土壤,根际土中的微生物数量均要高于非根际土。各浓度处理条件下根际土中异丙甲草胺的半衰期均小于非根际土,1、2.5、5mg·kg-1浓度下根际土中异丙甲草胺的半衰期分别缩短为非根际土的86.22%、78.95%、77.97%,相应的降解速率常数分别为非根际土的1.16、1.27、1.28倍。在根际土壤中,异丙甲草胺更易降解。  相似文献   

10.
采用盆栽试验测定秸秆和氮肥不同配比对越橘根域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配施氮肥增加土壤微生物的数量,但过高的氮肥会抑制微生物的活动;加入秸秆重量1%和1.5%氮肥的处理,各生育期越橘根域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明显高于其他处理;年生长周期内细菌、放线菌及真菌数量动态变化趋势为低-高-低型;不同时期不同施氮处理越橘根域细菌和放线菌数量表现出明显的正向根际效应(R/S>1).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东南缘2种深根植物疏叶骆驼刺、多枝柽柳不同土层深度根际土壤、根外土壤为研究对象,运用平板划线法研究根际土壤、跟外土壤微生物数量,并对其根际效应进行探讨。研究结果显示,细菌占根际可培养微生物数量中的绝大多数。每种植物根际细菌数量、微生物总数在不同土层有相同的波动变化规律。根际真菌、放线菌在不同植物不同土层也呈现差异性分布。根际细菌数量、微生物总数排序为疏叶骆驼刺>多枝柽柳。根际真菌、放线菌数量排序为疏叶骆驼刺>多枝柽柳。除多枝柽柳根际细菌、放线菌、微生物总数在0~50 cm和200~250 cm土层呈现负效应,其余样本根际效应均为正效应。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大青山几种乔木根际微生物数量和根际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内蒙古大青山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落叶松(Larix gmelini)人工林和白桦(Betula platyphylla)山杨(Populus davidiana)天然次生林3种椿型根际、非根际微生物数量和根际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林型的微生物数量为:细菌>放线菌>真菌;根际效应在0.27-5.32之间,相差近20倍.  相似文献   

13.
以恩施州4种中草药黄连、黄柏、丹皮和木通的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为对象,对其根际与非根际土壤pH、土壤养分、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活性(转化酶、脱氢酶、脲酶、FDA水解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4种药材短期种植中土壤有机质、速效钾、碱解氮均呈现出明显的根际聚集效应。土壤微生物及酶也表现为根际活性较高,根际土壤转化酶、脱氢酶、脲酶、FDA水解酶活性分别较非根际土壤高出113.7%、33.9%、55.5%、472.0%。土壤养分与生物活性主成分分析组成的土壤肥力信息系统较好地表征了土壤肥力水平的差异,获得的综合得分,计算的土壤总体酶活性指标(TEI)与土壤理化性质达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且4种中草药根际土壤肥力水平综合得分及TEI值均高于非根际土壤。主成分分析综合得分和TEI可以较好地表征该地区中草药根际和非根际土壤肥力水平。  相似文献   

14.
采用微生物平皿培养和化学分析法,在鲁西南地区选取5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分别对根际、根外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养分状况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5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根际土壤微生物总数量明显高于根外(非根际),表现出明显根际效应;(2)根际环境对三大类微生物产生不同的根际、效应。对细菌有明显的正效应,对放线菌和真菌有正负两方面的影响;(3)鲁西南地区土壤中仍然生存着数量较多的细菌、放线菌和真菌,但各类群在根际根外土壤中的数量排序不同。根际为细菌>真菌>放线菌,根外为细菌>放线菌>真菌;(4)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微生物总数量各有差异,具体表现为菜地>麦地>稻田>果园>荒草地;(5)5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性质也表现出根际效应,且与微生物总数量的根际效应相一致;(6)微生物数量与土壤大多数养分含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即土壤微生物数量随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5.
采用微生物平皿培养和化学分析法,在鲁西南地区选取5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分别对根际、根外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养分状况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5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根际土壤微生物总数量明显高于根外(非根际),表现出明显根际效应;(2)根际环境对三大类微生物产生不同的根际、效应。对细菌有明显的正效应,对放线菌和真菌有正负两方面的影响;(3)鲁西南地区土壤中仍然生存着数量较多的细菌、放线菌和真菌,但各类群在根际根外土壤中的数量排序不同。根际为细菌>真菌>放线菌,根外为细菌>放线菌>真菌;(4)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微生物总数量各有差异,具体表现为菜地>麦地>稻田>果园>荒草地;(5)5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性质也表现出根际效应,且与微生物总数量的根际效应相一致;(6)微生物数量与土壤大多数养分含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即土壤微生物数量随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明四川芦笋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特征,为芦笋土壤生态系统的构建和保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芦笋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土壤理化指标,同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土壤细菌、真菌群落特征。【结果】芦笋根际土壤pH、全钾、速效钾均低于非根际土壤,而有机质、全氮、水解氮、全磷和有效磷均高于非根际。根际土壤细菌的多样性和丰度高于非根际,根际真菌的丰度高于非根际,而根际真菌的多样性低于非根际。芦笋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优势细菌门主要是变形菌门、厚壁菌门、酸杆菌门、放线菌门、绿弯菌门,优势真菌门为担子菌门、子囊菌门。LSfSe分析发现在根际土壤中共鉴定14个细菌类群和20个真菌类群与非根际土壤有显著差异。主成分分析(PCA)表明,根际与非根际在土壤细菌及真菌群落结构多样性上均存在较大差异。冗余分析(RDA)显示,pH是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最重要的因素。【结论】扩展了芦笋根际微生物的多样性的认知谱系,为探讨通过调控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实现芦笋优质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通过施用不同有机粪肥,对大豆不同时期根际微生物数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施入有机粪肥后,能明显增加大豆根际微生物的数量,降低土壤中致病菌的数量。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黄芩种植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特征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对商州四种种植地(小麦-黄芩轮作、黄芩3 a连作、黄芩4 a连作、闲置荒地)黄芩根际土壤的微生物特征和酶活性进行了测定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地根际土壤微生物的三大类群组成比例基本一致,均为细菌居于多数,放线菌次之,真菌的数量最少;土壤微生物数量变化趋势总体表现为小麦-黄芩轮作黄芩连作3 a黄芩连作4 a荒地;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变化趋势均表现为黄芩连作小麦-黄芩轮作荒地。在不同种植地中小麦-黄芩轮作地蔗糖酶活性最高,说明小麦-黄芩轮作能够有效提高土壤蔗糖酶活性。小麦-黄芩轮作能有效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蔗糖酶活性。  相似文献   

19.
《吉林农业科学》2013,(5):18-21
分别于展叶期、新梢生长期、现蕾期、果实成熟期、落叶期取树莓"哈瑞太兹"根际土壤,株龄为2、4、5、7年生,测定过氧化氢酶、脲酶、磷酸酶活性,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过氧化氢酶、脲酶和磷酸酶的活性、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细菌数量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过氧化氢酶和脲酶的活性、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细菌数量均在现蕾期时达到最大,而磷酸酶活性在成熟期最高;真菌数量表现为下降-上升-下降的趋势,在成熟期达到最高,而放线菌表现为上升-下降-上升趋势,在现蕾期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20.
以不同种植年限黄芩田土壤为对象,采用稀释平板法分离计数,并对土壤微生物不同类群进行数量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同一种植年限根际微生物数量明显高于非根际,随着种植年限的延长,土壤微生物总数明显增加,但放线菌根际与非根际数量差异逐渐缩小,而根际真菌数量增长趋势明显高于非根际。黄芩田根际土壤和非根际土壤中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均随种植年限的延长而呈现减小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