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韩陵乡某养猪场,2004年4月从北京平谷种猪场购入5月龄纯种大约克夏母猪19头、长大二元杂种母猪10头,长白、大约克夏、杜洛克公猪各1头,5.5月龄。每头猪均单圈喂养。开始日喂  相似文献   

2.
采用开放式群体继代选育法和分子生物技术结合选育大约克夏母系,效果较为显著。核心群内已淘汰氟烷应激敏感基因;与零世代相比,Ⅱ世代母猪的头胎产仔数增加0.88头,产活仔数增加0.80头,初生窝重提高2.67kg,差异极显著(P<0.01);21日龄平均窝重增加12.70kg,差异极显著(P<0.01),公母猪达100kg体重日龄分别缩短17.14d和14.62d,体形外貌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使用奥斯本种猪性能测定系统收集鄂通两头乌猪30头公猪和60头母猪从出生到公猪220日龄和母猪200日龄体重,研究其生长发育规律并拟合出体重最优增长曲线。结果显示:鄂通两头乌猪体重变化符合“S”型增长曲线,绝对生长量随着日龄增加不断增大,达到高峰后开始降低,公、母猪的增重高峰分别在140~160日龄和120~140日龄。同时,鄂通两头乌猪在生长早期的相对生长率最高,随着日龄的增加逐渐降低,最后趋于平稳。3种非线性模型Logistic模型、Gompertz模型和Bertalanffany模型均能较好地拟合猪体重增长曲线(R2>0.92),综合分析得出Gompertz模型更符合鄂通两头乌猪生长过程中的体重变化,在其拟合的生长曲线中,公猪和母猪的拐点日龄、拐点体重、最大日增重分别为132.0 d、54.45 kg、599.0 g和120.1d、48.96kg、592.4g。本研究探索了鄂通两头乌猪体重增长的变化规律,为早期评价猪的生长性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安阳县韩陵乡某养猪场,2003年4月从北京平谷种猪场购入5月龄纯种大约克夏母猪19头、长大二元杂种母猪10头,长白、大约克夏、杜洛克公猪各1头,5.5月龄。每头猪均单圈喂养。开始日喂3次,2个月后改为日喂2次,日喂配合全价饲料2.5kg以上。按料水1:1的比例湿拌喂给,自由饮水。  相似文献   

5.
对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小型梅山猪育种中心2007-2012年间繁育记录进行研究,结果可知:(1)母猪初情日龄平均为73.4±7.5d,初配为6月龄;公猪第一次射精日龄为78.6±4.2d,初配为8月龄。(2)初产母猪总产仔数为10.31±1.44头,产活仔数为9.85±0.2I头;经产母猪的总产仔数为15.3±1.82头,产活仔数为i4.87±0.60头,育成13.38±0.48头,经产母猪产仔数、初生重、20日龄窝重及45日龄窝重较初产母猪均显著提高(P〈0.05)。(3)以经产梅山猪作为母本与大约克和长白杂交,平均产活仔数12头以上,仔猪平均育成数达ll头以上,45日龄窝重达1i6.71±6.97kg和100.77±5.86kg。  相似文献   

6.
初配日龄对不同品系大白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2007—2011年的初配母猪繁殖记录中选取了法系大白猪66头、美法系大白猪149头、美系大白猪43头,对3个品系母猪头胎繁殖性能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大白猪适宜的初配日龄。结果表明:各系大白猪后备母猪在7、8、9月龄配种的较多,分别占后备母猪群的86.36%(法系)、85.9%(美法系)、83.72%(美系);在220~240、240~260日龄配种的法系大白后备母猪的头胎繁殖性能均高于220日龄以下配种的母猪(P>0.05);在240~260日龄配种的美法系后备母猪的繁殖性能高于其他日龄配种的母猪,其中活仔数差异显著(P<0.05);240~260日龄配种的美系后备母猪仔猪初生重显著高于其他各组日龄配种的母猪(P<0.05);各系母猪随着初配日龄的增加,所产仔猪初生重总体呈现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7.
本县罕井镇南山村三组某猪场2003年8月下旬饲养的约克夏繁殖母猪10头(其中孕猪4头),杜洛克种公猪1头,20~30日龄仔猪53头。8月18日即距临产15~20d的2头母猪出现慢食发烧,第2天其余大猪相继出现同一症状,且逐日加重。仔猪当时均正常。待大猪病愈后,8月31日21头40日龄左右的仔猪骤然出现与大猪类似病状。  相似文献   

8.
统计分析了屯昌母猪、大屯母猪(大约克夏♂×屯昌猪♀)和长屯母猪(长白猪♂×屯昌猪♀)3种类型共135头母猪的繁殖性能。结果表明,在母猪的繁殖生理方面,屯昌猪的初次发情、性成熟及适配日龄均早于其杂交后代母猪,但平均妊娠期稍高于杂交后代母猪,在2个杂交后代母猪中,长屯猪的初次发情、性成熟及适配日龄又早于大屯猪。在母猪的繁殖性能方面,屯昌猪的平均窝产仔数为12.6头,比长屯和大屯母猪的产仔数分别高8.62%和12.5%,3种类型的母猪相比,窝产仔数、窝产活仔数均以屯昌猪最高,而长屯母猪的繁殖性能要好于大屯母猪,出生窝重则杂交母猪后代明显好于屯昌母猪的后代,并且窝产仔数越多,初生重越小。  相似文献   

9.
秦皇市某种猪场,饲养纯种大约克夏和长白种猪30余头(包括母猪),有两头母猪所产的仔猪出现突发性死亡,被诊断为硒缺乏症,报告如下。 1、发病情况 1999年12月 23日 1头大约克夏母猪一窝产下巴头仔猪,生长发育良好,于2000年1月9日(18日龄)全部死亡;1999年12月25日一长白母猪产仔11头,于2000年1月13日(19日龄)下午死亡 1头。所死仔猪大多数为突然死亡,极少数仔猪在死前出现呼吸困难、腹泻(拉黑褐色粪便),可视粘膜苍白,全身皮肤苍白,精神沉郁,行走摇晃,继而倒地昏睡,然后很快死…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统计分析了屯昌母猪、大屯母猪(大约克夏猪×屯昌猪)和长屯母猪(长白猪×屯昌猪)共135头母猪的繁殖性能。结果表明,在母猪的繁殖生理方面,屯昌母猪的初次发情及适配日龄均早于其杂交后代母猪,但平均妊娠天数稍高于杂交后代母猪;在两个杂交后代母猪中,长屯猪的初次发情及适配日龄又早于大屯猪。在母猪的繁殖性能方面,屯昌母猪的平均窝产仔数为12.6头,比大屯和长屯母猪的产仔数分别高12.5%和8.62%。3种母猪相比,窝产仔数、窝产活仔数均以屯昌母猪最高,而长屯母猪的繁殖性能要好于大屯母猪;初生窝重则杂交母猪后代明显好于屯昌母猪的后代,并且窝产仔数越多,初生重越小。  相似文献   

11.
<正>在开展商品瘦肉猪生产中,我们发现以大约克夏猪为父本,沂蒙黑猪为母本的1代杂种母猪(简称大沂母猪)产仔哺育成绩优于其它组合。为探索瘦肉猪最佳3元杂交组合在生产中推广,我们进行了以大约克夏猪作第1父本,分别以汉普夏猪和杜洛克猪作第2父本的3元杂交组合育肥性能对比试验。 材料和方法 试前在莒县良种场沂蒙黑猪群中选配大沂组合。选留大沂母猪,8月龄配种。育肥试验设汉大沂、杜大沂、大沂和沂蒙黑猪对照计4个组合。每个组合设供试猪8头,分为两个组,共8组,32头试验猪。仔猪45日龄去势,60日龄断奶,预饲15天,期间防疫驱虫,测定生长势,在组内平均体重20公斤左右进入正式试验。 试验猪喂同一日粮,饲粮配方和营养水平见表1。喂生干湿料,料水比1:2,日喂4次,自由饮水。用料每次记录,日清月结。  相似文献   

12.
试验旨在研究皮特兰猪的生长发育规律并对其生长曲线进行拟合。利用奥斯本测定系统,导出皮特兰猪(122头公猪和129头母猪)从出生到210 d的7个时间点的生长发育数据,并以此数据为基础分别利用Logistic、Bertalanffy、Gompertz 模型进行生长曲线拟合。结果显示,皮特兰猪体重增长符合S型生长曲线,110~150日龄为快速增长期,出生后越早期相对生长强度越大,之后随着日龄增加逐渐降低。3种拟合模型均获得较理想效果,其中Logistic模型对皮特兰猪拟合度最高(R2=0.9815,母猪),拟合结果最接近真实情况;其他两种模型也相对较高,为0.9589(母猪)和0.9698(母猪),均高于0.95。因此Logistic模型最适合法系皮特兰猪的生长发育过程,对方程进行求导,可得公、母猪最大日增重分别为1.051和0.983 kg/d。在其拟合生长曲线中,皮特兰公、母猪拐点日龄分别为114.72和114.89 d,体重分别为65.30和63.00 kg。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的任务是拟定工厂化联合企业中用于生长肥育猪的添加剂成分中最适宜的铁,锌含量。试验用140头30日龄大白×兰德瑞斯杂种仔猪,分为7组,每组公、母猪头数相等。对培育和肥育的幼猪按不同日龄(30~42,43~60,61~107,108~155,156~199)获得主要营养物质平衡的干  相似文献   

14.
对引进的英系大约克夏猪母猪40头、公猪3头进行了3年的扩繁生产,经测定,英系大约克夏猪年产胎次2.2胎,初产10.81头/胎,经产12.63头/胎,初生窝重、初生个体重分别为17.34kg、1.48kg,35日龄断奶个体重、断奶窝重分别为10.60kg、108.54kg。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探究高精料肥育模式下奶公犊的生长规律及该模式下的生产效益.试验选用300头日龄为210±2.07d、体重为243±17.01kg的荷斯坦牛公犊进行试验,综合月龄和体重指标进行肥育阶段划分,分为肥育前期(7~9月龄)、饲料过渡期(10~11月龄)、肥育后期(12~18月龄),通过提高日粮精料比例,逐阶段提高日粮...  相似文献   

16.
材料与方法本试验在新泰市石莱优良猪繁育场进行。以大约克夏猪为母本与新长白公猪交配产生长大 1代母猪 ,再与杜洛克公猪交配 ,生产“杜×长大”肉猪。本试验从 1 998年春开始至 1 999年春结束。长大 1代母猪繁殖性能长大 1代母猪 ,一般饲料营养有每 kg日粮含消化能 1 3.2 5MJ,粗蛋白质 1 5.32 %的水平 ,能表现出好的繁殖性能。 1 998年母猪初配产仔数 1 1 .86头 ,平均产活仔数 1 1 .0 5头 ,60日龄育成 1 0 .2 7头 ,窝重 2 0 8.1 6kg,第 2胎产仔数平均 1 4.2 2头 ,产活仔数平均 1 3.65头 ,60日龄育成 1 2 .38头 ,窝重2 31 .64kg。同期与亲…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不同月龄沙乌头公、母猪体尺性能及其生长规律的差异,本研究对江苏省海门沙乌头原种场2月龄、4月龄、6月龄、12月龄等4个阶段的去势阉公猪和未去势母猪共72头的沙乌头猪体尺生长指标进行了测定及分析。结果表明:(1)性别对2月龄沙乌头猪的体长有显著影响,母猪体长极显著长于公猪(P0.01),但对2月龄的其它体尺性状和其它时间段的所有体尺性状均无显著影响。(2)不同性别沙乌头猪不同阶段体尺性能生长规律不同,其中沙乌头公猪4~6月龄体高、胸围、胸深的生长速度快于母猪,6~12月龄体长、腿围的生长速度快于母猪,4~12月龄腹围、管围的生长速度快于母猪。而沙乌头母猪只有2~4月龄、6~12月龄胸围生长速度快于公猪和6~12月龄胸深生长速度快于公猪。(3)相同性别沙乌头猪不同阶段体尺性能生长规律不同,除了胸宽,沙乌头公、母猪4~6月龄的体尺性能与其它时间段相比,生长均变缓。(4)此次测定的沙乌头6月龄公、母猪体长、体高均比1991年测定的相比有所减小,不排除因群体数量减少导致性能有所退化的原因,因此应加强对沙乌头猪的保护、扩群与选育提高。  相似文献   

18.
长白、大约克夏种猪是我地进行杂交改良的主要品种。我场于1992年与重庆市粮油进出口公司合作,投资12万美元,引进长白公猪3头、母猪6头;大约克夏公猪7头、母猪15头。经过近两年的繁育扩群。现有43头的核心繁殖群。1992年以来,先后向湖北、云南、贵州、广东、上海、省内各地提供种猪近300头,本场自引进英系长白、大约克夏以来,对其生产性能进行了较系统的观察测定,积累了大量的技术资料。本文旨在对技术资料的整理,为今后进一步开展选种培育和杂交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选取被免临产母猪5头测免疫抗体,从该5头母猪所产的仔猪中每窝选取4头,共20头分成2组,第1组于不同日龄监测母源抗体;第2组(每日龄组2头)分别于不同日龄免疫接种1头份/头,7 d后进行抗体监测。结果仔猪均获得高水平母源抗体,仔猪猪伪狂犬病基因缺失活疫苗(K-61)首免日龄为30日龄。第一扩繁场实行免疫、检测、淘汰、补充猪伪狂犬病阴性后备母猪的净化方案,结果不达标;腾飞猪场采用全场清群方案,结果猪伪狂犬病得到净化。伪狂犬阴性猪群与阳性猪群生产水平比较表明阴性猪群优于阳性猪群;猪伪狂犬病免疫抑制作用对其他病免疫抗体有一定的影响。全场清群方案可能是控制净化猪伪狂犬病比较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试验选择广东某规模化猪场怀孕母猪30头及其所产仔猪30头用进口猪伪狂犬病病毒基因缺失疫苗(B苗)和国产猪伪狂犬病病毒基因缺失疫苗(A苗)进行免疫试验.结果表明:各组母猪产前10 天免疫接种后20~30 d的母猪抗体水平接近或达到峰值,其所产仔猪10~60 d获得的母体抗体恰巧达到最佳.根据母猪产仔时抗体水平及其后代母源抗体维持时间的关系,建议母猪产前20~30 d为猪伪狂犬病病毒加强免疫接种的适宜时间,仔猪60日龄为适宜的首免时间;使用B苗和A苗免疫对母猪产前免疫是必要的,有利于控制带毒母猪猪伪狂犬病病毒野毒的排放,降低感染其他猪只的机会,提高仔猪保护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