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今年上半年我区蚕桑生产基本情况1.1调整工作思路,加强宣传,正确引导,稳定我区蚕桑生产。由于受近年来国内外茧丝价格低迷的影响,我区蚕桑生产的稳定面临较大的压力,为防止我区蚕桑生产发生明显波动,维护蚕桑生产的持续和健康发展,各蚕区领导及时调整工作思路,以稳定桑园面积和打好可持续发展基础为工作重点,积极组织力量深入乡村和农户广泛开展多形势、多层次、多渠道的宣传活动,使蚕农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蚕业生产的发展规律、蚕茧供求的发展趋势、抵御蚕茧价格低的方法及应对措施、蚕茧价格与其它农产品价格的比较优势等,通过与农民谈…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广西桑蚕业快速发展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胡乐山  韦波 《广西蚕业》2003,40(1):6-10
近年来,广西桑蚕业所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到2001年底,全区桑园面积和鲜茧年产量已分别比1991年增加了323.45%和230.4%,虽然在2002年面临着近十年来茧丝价格降幅最大一年而给蚕业生产带来的困境,广西桑蚕业生产仍持续增长,桑园面积同比增加了53.85%,鲜茧产量同比上升了25%。尽管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如在一些蚕区发展生产只重数量不重质量;种桑养蚕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低;蚕茧收购不按质论价;加工业滞后等等一些影响着广西桑蚕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负面因素,但这些毕竟不是主流。各级党委、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都正视所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地采取有力措施解决问题,保障我区桑蚕业持续、健康地发展。当前,全区的蚕业工作者正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以西部大开发及加入WTO为契机,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切实把我区桑蚕业的发展转到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为全面提升我区桑蚕业的竞争力,为在未来3~5年内,把桑蚕业建成我区农业中的支柱产业而努力工作。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广西蚕业人抢抓机遇、开拓创新、科学发展,蚕业生产突飞猛进。2005年以来,蚕茧产量已连续三年位居全国第一,实现了产量第一大省的目标。2008年全区桑园面积达201.61万亩,养蚕471.02万张,鲜茧产量17.09万吨,巩固了全国蚕茧产量第一大省的地位。蚕业已成为广西农业优势产业,对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湖北蚕业科技发展20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兴明  吴恢  范锦 《北方蚕业》2009,30(2):66-68
湖北是我国重点蚕区之一,常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栽桑养蚕历史悠久.1995年,桑园面积曾达3.33万hm2,蚕茧产量达2.25万吨.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湖北桑园面积有所减少.近年来,由于国家实施"东桑西移"工程和中部崛起战略,湖北蚕业生产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到2008年,桑园面积发展到3万hm2,蚕茧产量达1.35万t.伴随着蚕桑生产的发展,湖北蚕业科学技术研究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推动了湖北蚕业科技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广西宜州等10个蚕业主产县(市)的蚕业生产状况、成本收益和生产资料费用进行了统计和调查分析发现:广西蚕业生产不断向优势区域集中,桑园面积、蚕茧产量、蚕农收入在持续增长;单位面积桑园的蚕茧收入大幅度上升;蚕业生产仍然是以小规模的家庭生产经营为主;劳动力生产效率和劳动力成本对蚕业生产效益有重要的影响;种桑养蚕在广西农村有较强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陈伟 《四川蚕业》2000,28(2):43-45
<正> 在世纪之交的1999年,全州蚕桑生产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比上年净增蚕茧1.54万担,总产达到16.7万担,蚕农售茧收入近亿元,蚕桑生产再创历史最好水平,蚕茧产量已占全省第三位,蚕茧质量位居全省第一位,正积极向全省乃至全国新兴的优质茧丝基地建设目标挺进。但目前取得的成绩与我州蚕业资源优势相比潜力还十分巨大。为此,很有必要对我州蚕业发展的历程进行认真的回顾,对蚕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前景有个清醒的  相似文献   

7.
<正>记者12月19日从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50年成就展示汇报会上了解到,广西蚕业创造了7个全国第一!取得优异成绩之后如何发展?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中国工程院院士向仲怀建议广西要多元化开发桑蚕业。广西桑蚕业一步步向前迈进,50年来先后育成优质高产桑树品种5个、实用型家蚕品种13个(对),集成一套热带、亚热带蚕桑种养新技术。2005年广西蚕茧产量14.85万吨,首次跃居全国第一。2010年,生丝产量1.82万吨,登上全国榜首。2012年,广西蚕业坐拥7个全国第一(桑园面积、蚕茧产量、蚕种饲养量、每亩桑产茧量、  相似文献   

8.
宁都县蚕业生产起步于1990年,曾创下桑园面积达3万亩、年创利税过百万元的骄人成绩,但受茧丝市场影响,大起大落,几经反复,至2000年,全县桑园面积不足1 000亩,年产鲜茧只有45 t,宁都蚕业处于消亡的边缘.然而,自2000年以来,尽管茧丝行情仍然低迷,县内蚕业生产却是起死回生,稳步发展,桑园面积,养蚕数量和鲜茧产量连年增长.2003年虽受严重旱情影响,全县6 000亩桑园,年产鲜茧仍然达到200 t以上,总结几年来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我国蚕桑生产的区域变化——基于1991—2010年的数据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空间为维度,以蚕茧产量、桑园面积、发种量为指标,进行东、中、西部蚕区蚕桑生产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自2003年开始,我国中西部蚕区蚕茧产量超过东部,此后蚕桑产业转移的进程开始加快,而且由于中部蚕区的蚕茧产量及其占全国的比例相对稳定,我国蚕桑生产的区域转移主要表现为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的转移,即"东桑西移";与此同时,我国西部蚕区的桑园面积和发种量及其占全国的比例也在不断上升,但西部蚕区的桑园面积和发种量占全国的比例都高于西部蚕区蚕茧产量占全国的比例,说明西部蚕区的单位面积桑园产茧量和盒种产茧量仍然低于东部蚕区。因此,目前我国蚕桑产业的发展在正视"东桑西移"的事实的同时,既要提高西部蚕区的蚕桑生产效率,又要适度稳定东部的优质茧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东台市是全国重要的优质原料茧生产基地,全市现有桑园1.05万hm^2,2011年饲养蚕种50万张,生产蚕茧1.94万t,行业产值近30亿元,蚕茧产量占江苏省的28%,桑园产茧量、蚕茧质量、单位面积桑园效益、生丝品质等多项指标位列全省、全国前茅。栽桑养蚕已发展成为东台地区高效特色产业,更是成为致富农村、富裕农民的一项传统主导产业,东台蚕业之所以取得良性发展,并经受住市场波动的冲击,主要得益于东台以蚕业合作社为载体,全面推行“八统一”社会化服务,  相似文献   

11.
蚕事传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蚕桑通报》2009,40(1)
●2008年全国蚕业生产概况据中国蚕业信息网对16个蚕业主产省、区2008年蚕业生产情况调查统计,全国发种量约为1750.8万张,同比减少约17.24%;生产蚕茧约65.86万t,较去年减少约12.8万t,同比减产约16.27%;桑园面积为84.6万hm2。生产一代杂交蚕种1814.5万张,比去年减产369.7万张,同比减少约16.93%。全年收购桑  相似文献   

12.
一我区蚕茧生产形势 我区桑蚕茧生产近几年来发展较快,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1978年蚕茧产量只有1650吨,1985年4725吨,1990年7450吨,1992年产茧达到1.83万吨。1993年桑园面积1.4万公顷,发种量70万张,鲜茧产量1.65万吨,比1992年减产8.2%。  相似文献   

13.
盐城市蚕桑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吴华 《中国蚕业》2005,26(1):53-56
近阶段盐城市的蚕桑生产已与农业结构调整融为一体,蚕业产业化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巨大的优越性,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潜力.全市现有桑园面积1.65万hm2,生产蚕茧2.3万t,是全国优质蚕茧基地之一,用不足全国3%的桑园生产占全国5%的蚕茧.  相似文献   

14.
<正>蚕桑是淮安市的传统优势产业,上世纪90年代,淮安市桑园面积曾达6.5万公顷,为全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出了较大贡献;然而,从1996年以来,淮安蚕业由于行政区划调整、茧丝行情不稳、体制不顺、收烘环节混乱等原因,使淮安市蚕桑生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年萎缩,尤其是近几年,随着城市工业化进程和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大批农村青壮劳力进城务工经商,农村劳力紧张,"抛桑"、"毁桑"现象时有发生,再加上淮安市蚕茧质量较差,价格低、效益低,抗风险能力差,导致淮安市桑园面积急剧减少,至2006年投产桑园面积仅剩4582.6公顷,年饲养蚕种8.75万张。江苏省茧丝绸"十一五"规划中提出要提高和发展徐淮平原蚕区,并将淮安市的金湖、洪泽县确立为省蚕桑生产基地,为淮安市蚕桑生产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为此,笔者对淮安蚕业现状及当前存在的问题与困难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提出振兴淮安蚕业的构想与意见。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项目的技术支撑下,河池市的蚕桑产业得到了持续稳定发展.到"十三五"末的2020年底,全市桑园面积发展到6.21万hm2,蚕茧年产量达到14.13万t,同比"十二五"末的2015年桑园5.38万hm2,蚕茧产量11.12万t,分别增长15.40%、27.07%,分别占广西桑园总面积和总产茧量的31.23%、37.53%,占全国桑园总面积和总产茧量的7.69%、19.44%.河池市的桑园规模、茧丝加工能力连续16年稳居全国地级市首位,是广西最大的桑蚕茧丝生产基地,也是全国最大的蚕茧生产地.  相似文献   

16.
浅谈“科学养蚕”的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蚕业发展已经成为我国21世纪蚕业发展的新亮点,从2005年起已连续三年蚕茧产量稳居全国之首,2007年鲜茧产量达20.5万吨,占全国产量26%,占世界产量18%,超过世界第二大茧丝生产国印度,成为世界热带、亚热带地区蚕业发展最快、蚕茧产量最多的地区;真所谓“世界蚕业看中国,中国蚕业看广西”。广西蚕业的快速发展,产量不断增加,如何保持可持续发展,做大做强蚕丝业已成为广西今后蚕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7.
海盐县在蚕茧生产上针对蚕业劳动力外流,桑园抛荒弃管,蚕种饲养量下降,蚕茧质量严重滑坡,蚕业经济效益不佳的实际,于2011年开展了以提升蚕业生产经营效益,稳定蚕茧生产为主要内容的蚕业生产转型升级工作。蚕业生产转型升级的重点是扩大优质茧生产与提升亩桑经济效益。经过一年的努力,蚕业生产转型升级初见成效,蚕茧质量有了明显好转,蚕业生产经济效益得到了增长,蚕农生产信心有了一定提高,为全县蚕茧生产的稳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广西桑蚕生产经过1995~1996年桑园面积下降及蚕茧产量大幅度减产之后,1997~1998两年蚕茧生产虽有缓慢回升,但生产和销售形势一直不太明朗。加上亚洲的金融危机,更使领导心存疑虑.农民也不敢大胆放手发展种桑养蚕事业,使广西种桑养蚕的优势得不到发挥。今年预计我区...  相似文献   

19.
肖丽萍 《广西蚕业》2007,44(2):77-78
目前广西春蚕鲜茧已全面上市。尽管去冬今春茧丝市场行情持续下滑,但农民种桑养蚕热情仍然不减,今春普遍加大了生产投入,加强了桑园管理,加上入春后气候比较暖和,大部分蚕区雨量充沛,桑树发芽早、生长快、叶量多,所以各地养蚕量均有所增加。据农业部门上报的蚕桑生产进度统计数据显示,春蚕第一批(3月底前)全区已发放蚕种83.9万张,比去年同期增长44.39%,预计蚕茧产量将会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20.
翁源蚕种繁育体制改革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翁源县有着悠久的种桑养蚕历史,是1988年国家认定的蚕茧生产基地县之一。但是由于历史原因,主管翁源县蚕桑产业的翁源县丝绸公司、翁远丝厂被迫退出和宣告破产。2000年建立的民营企业翁源县信达茧丝有限公司、翁源县家宝蚕业有限公司及广东省农科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翁源试验场的成立重新给翁源茧丝产业带来了勃勃生机,在蚕种生产,桑园基地的建设,蚕茧收购、加工及丝绸贸易等方面主导着翁源蚕业的发展,推动着翁源茧丝产业不断前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