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具有暴发流行、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等特点。近年来,据各省市畜牧兽医局统计调查疫情发现,鸡法氏囊病夏季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以免造成更大损失。为此,笔者对发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2.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以破坏鸡的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为主要发病机制的病毒性传染病。现将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流行特点及防制对策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免疫抗体水平及免疫失败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1998-2001年间,深圳市各大型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简称IBD)免疫体水平监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了造成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免疫失败的原因,对如何更好防制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提出应对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卵黄抗体是将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通过胚胎免疫方法,强化健康鸡免疫、超强化免疫,然后从蛋中提取制成的卵黄抗体。笔者采用卵黄抗体防制传染性法氏囊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2007年至今,笔者用卵黄抗体对重庆市璧山县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防制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高度传染性疾病,近年来已严重威胁我国养鸡业的发展。对临床上一例非免疫鸡群感染的病例,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琼脂扩散试验诊断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并提出了相应的综合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6.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为鸡只精神不振、厌食、间歇性腹泻、震颤和高度虚弱,剖检以脱水、胸肌腿肌出血、肾小管尿酸盐沉积和法氏囊肿大、出血为特征。此病早已被广大养鸡户所重视,但目前IBD仍在全国广泛流行,而且表现患鸡日龄明显变宽、临床症状复杂化等流行新特点,为IBD的防制又增加了难度。  相似文献   

7.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此病早已被大家所重视,并不断采取各种措施防制,但近几年法氏囊病仍在全省广泛流行,而且表现出出患鸡日龄明显变宽,临床症状复杂等新  相似文献   

8.
自80年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传入至今已达十五六年之久。在这十多年对鸡法氏囊病的防控中发现,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流行出现诸多新的特点,现总结如下:1发病日龄逐渐拓宽  相似文献   

9.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一种引起3~12周龄雏鸡和青年鸡的高度接触性病毒传染病,疫苗免疫接种仍是防制该病的最主要手段,但近年来,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血清亚型或变异株和超强毒株的出现,使常规的I型疫苗常常造成免疫失败[2,3,4],针对这种情况,我...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流行特点,总结了其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鉴别诊断方法,并提出防制对策,以期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主要介绍了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综合防制措施,旨在降低传染性法氏囊病对鸡养殖户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2.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发生于雏鸡和育成鸡,产蛋期的成鸡有时个别发生,具有爆发流行、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等特点。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对其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了相应的防制措施,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一种免疫抑制性疾病,分布范围广,发病率高,尤其对鸡、火鸡的危害大。鸡群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以后,可以导致鸡群发病,生产性能下降,严重的会引起死亡。同时,法氏囊也是机体的重要中枢免疫器官,发病后会损伤机体体液免疫功能,使机体免疫力下降,容易继发或并发其他疾病,增加疾病的治疗难度和治疗成本。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容易引起变异,其诊断和防控非常困难。文章根据当地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发生情况,详细阐述了该病的诊断方法和防控措施,以期降低发病率,减少该病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14.
鸡传染性法氏囊炎(infectious burial disease)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危害雏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本病主要侵害鸡的体液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等淋巴组织。在许多地区不断发生和流行,引起鸡只的大量死亡,被称为“鸡的艾滋病”,给养殖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5.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又称鸡传染性腔上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引起的急性、接触传染性疾病。此病主要侵害鸡的体液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等淋巴组织,因此该病的危害不仅表现在疫病本身,更重要的是引起鸡体的免疫机能障碍,影响各种疫苗的免疫应答,甚至导致免疫失败。  相似文献   

16.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流行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尹卓  周君 《吉林畜牧兽医》2009,30(10):23-23,25
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virus,IBDV)引起的鸡和火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鸡传染性腔上囊病,1957年在美国特拉华州甘布罗(Gumboro)镇的肉鸡群中首次发现,因此该病又称为甘布罗病。该病主要侵害3~6周龄雏鸡和青年鸡,以法氏囊发炎、坏死、萎缩和法氏囊内淋巴细胞严重受损为特征。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流行也有了新的变化,发病日龄、季节、发病的禽种均与以前有较大的变化。分析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流行特点,掌握法氏囊病流行的新变化并采取相应的防制措施,对法氏囊病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表现为法氏囊水肿、出血,肾肿胀苍白、小叶灰白色并有尿酸盐沉积,腿部、胸部肌肉呈涂刷状出血,拉白色水样稀粪。该病一般无季节性,任何品种的鸡均可感染。主要侵害21~45日龄雏鸡。感染率可高达100%,死亡率一般为10%~30%,如有混合感染或并发感染时,死亡率可高达50%以上,对养鸡业危害极大。湖南衡阳县自1994年从广东引入三黄鸡以来,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就在县内鸡群中开始流行,到2000年全县有90%的养鸡场爆…  相似文献   

19.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流行新特点与防制范根成(农业部动物检疫所禽病室266032)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此病早已被大家所重视,并不断采取各种措施防制,但目前IBD仍在全国广泛流行,而且表现...  相似文献   

2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所引起的幼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主要侵害雏鸡和幼龄鸡。其主要症状为鸡的法氏囊受到侵害,先肿胀、出血变黄,然后迅速萎缩,骨骼肌出血,肾小管尿酸盐沉积,对鸡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本文为临床一线的养殖人员和兽医提供了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病原学、流行特征、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等信息资料,期望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诊断与防治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