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3个水稻持久抗瘟性品种的抗性遗传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广谱感瘟籼型品种B40分别与3个持久抗瘟性籼型品种Tetep、湘资3150和谷梅2号杂交。3个组合的F和F及双亲在苗期用Zh-2-1菌株喷雾接种。结果表明,Tetep、谷梅2号和湘资3150均由2对显性基因控制对试验菌株的抗性,其中前2个品种的基因间表现重叠效应,后1个品种的基因间表现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2.
水稻抗瘟性涂抹接种法鉴定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几种水稻抗痕性接种鉴定技术,提出了一种新方法——涂抹接种法。在1-2%的羧甲基纤维素水溶液中混以1-2×105/ml浓度的稻瘟病菌孢子,涂抹接种于水稻的嫩叶或穗颈节部,可获得良好的接种效果。苗期接种适用于不同生育期幼嫩叶片,但以2-4叶期为佳。孢子浓度105/ml时发病串接近100%。涂抹接种法的发病程度重于喷雾接种法,轻于注射接种法。本法应用于穗瘟接种的效果也良好。涂抹接种法较接近自然发病条件,所用菌量少,侵染率高,是一种良好的接种方法。  相似文献   

3.
国外重要小麦抗源对我国条锈病的抗性遗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4.
5.
 本文研究了5个水稻抗瘟品种对稻瘟病稳定菌系81090A或81278的抗性遗传。结果表明,在以感病品种矮脚南特或竹广22号为杂交亲本之一的情况下,对81090A菌系的抗性,谷龙13、双抗77021受2对显性重复基因控制,双抗77005受1对显性上位基因和1对隐性基因控制;梧农1号受2或3对显性重复基因控制;双抗77003受1或2对显性上位基因和1对隐性基因控制。对81278菌系的抗性,梧农1号、双抗77003由1对显性上位基因和1对隐性基因支配;谷龙13由1对显性基因,或1对显性上位基因和1对隐性基因支配;双抗77021由1对显性上位基因和1对隐性基因,或2对显性重复基因支配。谷龙13与双抗77021对81090A菌系的反应,似为同质抗性;谷龙13与双抗77003对81278菌系的反应为异质抗性。可采用回交或其它杂交方式将这些抗病基因导入高产品种和杂交水稻三系中,在杂交组合的选趣上,应注意抗源亲本及其它亲本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水稻主要抗瘟基因对我国菌株的抗性分析和利用评价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为了明确主要抗瘟基因的抗性现状和利用价值,1995-1996年采用徕自浙江,四川,湖北,广东等7个省(市)的155个稻瘟病菌菌株,测定了日本13个已知基因粳稻品种的抗性表现。结果表明,13个抗瘟基因对我国菌株的抗性均不强,菌株毒力频率均在20%以上。但对我国各稻区的菌株而言多数稻区仍有1-3个基因的抗性保持较高的水平,浙江稻区Pi-z^t基因仍有很好的抗性,能抗95.7%的浙江菌株,四川稻区Pi-  相似文献   

7.
水稻主要抗瘟基因对福建稻瘟菌群体的抗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1995~2003年间在福建省水稻产区采集的稻瘟菌代表菌系的108个分离菌,它们在CO39近等基因系上测定被划分为30个毒性类型,用它们在30个水稻抗稻瘟病近等基因系或单基因系品种上进行抗病性测定.结果表明水稻抗稻瘟病基因Pi-kh抗性最强,抗性频率高达98.15%,Pi-1和Pi-9(t)也具有较高的抗性频率,是较好的抗源;对2个和3个Pi基因的联合抗性频率的分析,发现一些联合抗性频率极高,甚至有达到100%的组合,表明抗瘟育种采用多个Pi基因聚合,易于获得抗性强的品种.根据抗病基因与供试菌株互作的亲和性,对供试30个Pi基因可能的系统关系分析得到的初步信息可为抗病基因的聚合与布局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吉林省主栽水稻品种的抗瘟性和抗瘟基因型,选用了一套已明确其无毒基因组成的稻瘟病菌标准菌株对吉林省68个主栽水稻品种进行喷雾和离体划伤接种试验。结果表明,68个品种的抗瘟能力存在较大差异,中抗以上抗病品种达到44个,占供试品种的64.7%;抗瘟基因推导结果结合特异性分子标记检测表明,Pita、Pia、Pish、Pita2、PibPi9等6个基因为吉林省主栽水稻品种中主要的抗瘟基因,并且品种中含有的抗瘟基因数量与抗瘟能力呈正相关;根据结果推测,测试的所有品种中可能不含有Pi2、Pikh、Pikm、Pi11和Pi12基因。本研究揭示了吉林省近年主栽水稻品种的抗瘟能力和抗瘟基因组成,明确了吉林稻区主效抗瘟基因和基因聚合对稻瘟病的抗性贡献,为进一步培育广谱持久抗瘟品种和合理布局抗病品种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9.
水杨酸对水稻幼苗抗瘟性的诱导作用   总被引:51,自引:3,他引:51  
 网室试验证明,水杨酸(SA)叶面喷雾可减轻水稻幼苗稻瘟病的发生。在平板培养中,SA对稻瘟菌分生孢子的萌发及菌丝生长均无明显抑制作用,因此认为SA处理后稻瘟病病情指数的下降是由于SA处理提高了水稻幼苗的抗瘟性,即稻苗产生了诱导抗性而引起的。SA诱发水稻幼苗产生对苗叶瘟诱导抗性的浓度为0.01~0.1mM。SA喷雾处理后2~4天接种,诱导抗性表现最强。0.01mMSA在接种前2天喷雾处理三叶一心期稻苗一次后,水稻叶片的病斑数目和大小比清水对照分别降低72.7%和55.4%,病指比对照降低59.8%,抗瘟性的持久期为15天(病指降低24.3%)。经0.01mMSA诱导处理后再用同浓度SA进行一次强化处理可增强诱抗效果,延长抗性持久期。用0.01mMSA处理水稻第一和第二叶可使未经处理的第三和第四叶上产生系统性抗瘟性。  相似文献   

10.
水稻主要抗瘟基因对福建稻瘟菌群体的抗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1995-2003年间在福建省水稻产区采集的稻瘟菌代表菌系的108个分离菌,它们在CO39近等基因系上测定被划分为30个毒性类型,用它们在30个水稻抗稻瘟病近等基因系或单基因系品种上进行抗病性测定。结果表明水稻抗稻瘟病基因Pi-kh抗性最强,抗性频率高达98.15%,Pi-1Pi-9(t)也具有较高的抗性频率,是较好的抗源;对2个和3个Pi基因的联合抗性频率的分析,发现一些联合抗性频率极高,甚至有达到100%的组合,表明抗瘟育种采用多个Pi基因聚合,易于获得抗性强的品种。根据抗病基因与供试菌株互作的亲和性,对供试30个Pi基因可能的系统关系分析得到的初步信息可为抗病基因的聚合与布局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杂交水稻叶瘟抗性杂种优势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用水稻7个不育系、7个恢复系及其按NCⅡ设计配制的49个杂交组合,在4个指标上研究了杂交水稻叶瘟抗性的杂种优势和遗传。结果表明:杂交水稻的叶瘟抗性不仅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而且在组合间变异很大;叶瘟抗性遗传力高,其受加性和非加性遗传共同控制,但加性遗传明显较为重要,源于恢复系的加性效应明显相对重要于不育系的加性效应;亲本叶瘟抗性与其一般配合力效应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缙恢1号具有较好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和较大的特殊配合力方差,可作为优良抗病亲本加以利用,K42A、K40A、多恢1号、成恢149具有较好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和较小的特殊配合力方差,在抗稻瘟育种中具有较大利用价值。讨论认为:在抗叶瘟育种中,对亲本的抗性评鉴和选育抗病亲本尤其是恢复系至关重要,但不能以此忽略对杂交组合的抗性评鉴。  相似文献   

12.
水稻抗穗瘟基因的分子定位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本试验以中156和谷梅2号为亲本建立F8重组自交系群体,应用稻瘟病菌株92-183对群体的叶瘟和穗瘟抗性表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叶瘟和穗瘟抗性遗传控制机制存在明显差异。应用DNA标记将一个兼抗叶瘟和穗瘟的基因定位于水稻第6染色体,其抗性等位基因来源于谷梅2号。而且,该基因在病区表现出较强的效应。  相似文献   

13.
四川省水稻抗稻瘟病育种现状及发展方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稻瘟病是四川省水稻的主要病害,实践证明,选育种植抗病品种是控制该病害的最经济有效的措施。1981年开始,植物病理工作者与遗传育种工作者经过20年的协作攻关,研究制定了一套适合四川生态特点的有关病菌生理小种、水稻品种抗瘟性鉴定的规范化技术和评价体系,探明稻瘟病菌致病性变异和水稻品种抗瘟性丧失规律,筛选出200多份稻瘟病抗源材料,育成穗颈瘟1-5级的抗病品种(组合)27个,累计推广面积达2750万hm^2,有效地控制了稻瘟病的流行。在此基础上,提出今后重点研究领域和抗病育种策略。  相似文献   

14.
15.
水稻持久抗瘟性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以病区时空动态效应强度检验为核心,以纬度病圃、抗谱测定和抗性信息流的追踪考证作为持久抗瘟性鉴定评价方法的基础。经综合评价,认为特特勃(Tetep)、小粒野生稻Oryzaminuta J.S.Presl ex C.B.Presl、湘资3150、天津野生稻、谷梅二号、魔王谷等具有持久抗瘟性,可作抗源用,其中小粒野生稻兼具持久抗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l性能;提出了持久抗瘟性鉴定的原则和方法。对持久抗瘟性的时空动态特性、广谱抗性与持久抗性的关系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籼稻品种抗稻瘟病的分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8个稻瘟病菌稳定菌系,将969个籼稻品种(组合)区分为9个群106个品种型,其中籼A群1号,有166个品种,出现频率最高,抗8个稳定菌系,为主要品种型。在籼A1品种型中选出68个有代表性品种,再用分属于18个小种的30个菌株作了抗谱测定。从中选出一些抗谱广、抗性稳定的抗源品种和可在生产上推广试用的抗病、高产良种(组合)。  相似文献   

17.
水稻抗瘟性与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研究采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方法,测定了11个稻瘟菌小种接种的18个水稻品种(品系)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结果表明,受侵染植株与对照间的同工酶谱带数目及其相对迁移率(Rf)无明显差异、无新谱带出现。说明受侵染植株与对照间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代谢途径没有变化;但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活性与水稻抗瘟性有密切关系。接种7天后植株体内该酶的活性非亲和组合显著大于亲和组合。  相似文献   

18.
稻瘟病菌鉴别品种的生理生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6年对稻瘟病菌主要鉴别品种特特勃、珍龙13、关东51号、合江18号和丽江江新团黑谷各生育期叶鞘淀粉含量、叶片C/N**、木质素含量及过氧化物酶活性等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非感病条件下,抗、中抗、感、高感鉴别品种木质素含量从高到低大致呈梯度分布,感病后的品种叶片木质素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有明显的增加。在分蘖期,抗、中抗、感、高感品种叶鞘淀粉含量从高到低梯度明显,在孕穗期后抗病品种或是叶鞘绝对淀粉含量较感病品种高,或是叶鞘淀粉含量下降较感病品种慢。稻株叶片C/N有两个明显的低峰期,一个是分蘖期,另一个是抽穗期,感病、高感品种除C/N低于抗、中抗品种外,主要表现在低C/N持续时间比抗、中抗品种长。  相似文献   

19.
嘉兴粳稻抗褐稻虱育种籼稻抗源的选择和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嘉兴田间采集的褐稻虱对籼型扰虫品种BG367-4进行苗期和成株期抗性鉴定,均表现为高抗(HR)。用作粳稻抗褐稻虱育种的抗性授体亲本,抗性传递力强,并表现为显性遗传,是籼粳杂交培育粳型抗虫品种的理想抗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