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3 毫秒
1.
在对中原经济区农区范围界定的基础上,运用多指数综合分析法,从农业现代化、生态环境、工业化、城镇化以及协调性5个方面,对中原经济区主体河南省农区"三化"协调发展的现状进行了评估,据此诊断出中原经济区农区"三化"协调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研制出了传统农区实现"三化"协调发展路径必须要走的3个阶段:一是通过发展农业产业化,形成优势主导产业链,启动工业化进程。二是引导这些以食品工业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业集中布局在城镇及产业集聚区,提高城镇化水平。三是以产业集聚促人口集聚,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深化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相对于全省非农区而言,河南省农区劳动力,特别是第一产业劳动力资源丰富,农业增加值占全省比重较大,但农区在\"三化\"协调发展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文章列举了中原经济区主体河南省农区\"三化\"不协调的主要表现,如农业结构层次和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困难、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仍然落后、结构转换失衡等,分析了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如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政策及制度缺陷等,并从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积极推进农业工业化、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等方面,提出了促进中原经济区农区\"三化\"协调发展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中原经济区建设中“三化”协调发展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中原经济区建设必须走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以下简称"三化")协调发展之路。文章阐述了中原经济区建设"三化"协调发展的内涵和基本要求,对中原经济区主体——河南省"三化"协调发展进行了实证分析,指出了河南省"三化"协调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积极发展新型工业等实现河南省"三化"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付月红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2(2):57-59
本文分析了河南浚县的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并从集聚产业、产城融合、示范引领和建立机制等方面提出了传统农区实现"三化"协调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中原经济区建设必须走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以下简称"三化")协调发展之路。本文在分析了中原经济区建设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的基础上,认为河南农业现代化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促进力量。针对河南农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实现河南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并对相关问题作了必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李晓娟 《中国农业信息快讯》2013,(6S):203-204
中原经济区建设必须走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以下简称\"三化\")协调发展之路。本文在分析了中原经济区建设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的基础上,认为河南农业现代化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促进力量。针对河南农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实现河南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并对相关问题作了必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中原经济区建设中“三化”协调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论述了中原经济区建设必须走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以下简称“三化”)协调发展之路,分析了“三化”协调发展的关键环节和主要标志,据此诊断出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寻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的路径,研究该路径中的关键问题。【方法】运用灰色系统GM(1,N)模型,分析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的驱动因素和影响因素。【结果】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驱动指数为负值,城镇化驱动指数最低,工业化驱动指数最高。【结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路径应以城镇化带动三化协调发展,并同农村社区建设相结合。在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的三化协调过程中应加强城镇化与产业集聚协同;保持适当的土地流转速度,合理分配收益;循序渐进城镇化,保障农户权益;整合各类资金,破解资金瓶颈。 相似文献
9.
10.
李雯雯 《新农村(黑龙江)》2013,(2):57-57,45
“十一五”期间,湖北省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之路,区域发展中的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全省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为富强湖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文探索了湖北省为实现“三化协调“所做的积极探索,为黑龙江省城镇化道路提供借鉴和参考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基于“四化同步”的河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八大报告提出,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即"四化同步"。"四化同步"的关键是如何实现"同步",根本问题是解决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农业发展的诸多"不同步"的突出问题。在正确认识"四化同步"科学内涵的基础上,分析明确了河北省"四化同步"中存在较低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水平,带动农业现代化动力不足;工业化与农业发展缺乏联系;信息化尚没有装备农业;城镇化进程中城乡不协调问题依然突出等的"不同步"问题。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要强化优势主导产业集群发展,培育拓展多功能农业产业,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强化农业市场体系建设,推进农业经营与组织方式创新、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加大力度培训现代农民,切实转变农业生产方式,逐步推进"四化同步"。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农区是中原经济区实现"四化同步"发展的重点和关键地区。文章论述了"四化"的内涵及其相互间的辩证联系,剖析了社旗县促进"四化同步"发展的实践及成效,提出了辩证看待发展模式、发挥科技带动作用、制订好产业发展规划、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积极承接产业梯度转移等促进河南省农区"四化同步"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西部地区创新农业发展思路的宏观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我国前一轮农业增长方式和农业制度创新效力已消耗殆尽,农业制度和农业增长方式又面临创新和完善的必要。把当前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放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提出了重点通过农业管理模式、农业组织形式、农业市场运作模式和农户经营模式与经营理念的创新来解决当前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