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综述了生境破碎中植物种群进化的影响因素。生境破碎会导致遗传漂变、近交衰退、基因流下降,降低种群的遗传变异,增加种群间遗传分化,不利于物种的进化前景。生境破碎形成许多隔离的小种群,小种群面临高的局部灭绝的风险,应当加强对破碎生境中小种群的监测,分析其进化趋势,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2.
采用基于空间直观种群模型研制的易泛滥成灾野生动物种群预警系统(WSWAP)与景观情景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在凤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观分类的基础上,分别设置4个生境面积和生境质量变化的情景,模拟了生境面积和生境质量对野猪种群时空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生境面积和生境质量的改善,野猪种群数量逐渐增加,但生境质量对野猪数量彩... 相似文献
3.
为云台山白云岩喀斯特区的林分经营管理提供理论参考,通过样地调查方法,对云台山不同生境(阴坡、阳坡)马尾松林种群结构和土壤特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马尾松林各土层土壤容重阳坡阴坡,有机质、全氮、全钾和水解氮在阴坡与阳坡间的差异达显著水平;0~15cm和15~30cm土层土壤pH在阴坡与阳坡间的差异达显著水平;30~45cm土层土壤容重、有效磷和速效钾在阴坡与阳坡间的差异达显著水平。不同生境马尾松种群径级和高度级结构存在一定差异,阴坡萌生的幼苗数量较多,马尾松种群结构的变化趋势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4.
不同生境胡杨种群径级结构与格局动态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应用"相邻格子法"对塔里木河中游不同生境下胡杨种群进行每木调查,获得野外资料。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与5种聚集度指标,研究了不同生境胡杨种群径级结构和空间格局及其动态。结果表明:河漫滩生境胡杨种群径级结构呈金字塔型,幼龄储备丰富,种群呈增长趋势;沙地生境种群结构呈纺锤型,幼苗严重不足,种群呈衰退趋势。胡杨种群的格局规模为25m2。不同生境下胡杨种群空间格局有所差异,分别表现为集群分布与随机分布;在胡杨种群生长过程中,空间格局呈现由集群分布至随机分布的扩散趋势;胡杨种群结构和空间格局主要受塔里木河洪水与其自身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龙眼的遗传进化与种群生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永清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4(1):47-51
本文对我国云南西南部滇缅热带雨林中的野生龙眼与现代栽培龙眼进行比较研究,从遗传性状与生态环境的相关性论证了龙眼“原生种”、“中间型”和“进化型”的形成,并根据其比较稳定的遗传性提出中国龙眼属植物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6.
卫矛属植物具有杀虫活性,缙云卫矛(Euonymus chloranthoides Yang)为重庆特有的濒危植物,其生境已严重破碎.对该物种位于重庆北碚的6个种群的生殖值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种群的减小,种群的生殖值、生活史总生殖值等指标出现增加的趋势,表明种群大小降低,种群增加生殖投入,但当种群太小时,其增加生殖投入的能力受到破坏.缙云卫矛生殖与生存之间表现为对抗关系,较小种群植株的寿命也较小,生殖投入较小的种群具有较长的寿命.说明生境破碎不利于该物种小种群的生殖调节能力. 相似文献
7.
甘肃子午岭野生紫斑牡丹种群及生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现场踏查及样地调查,甘肃庆阳子午岭太白林区瓦川沟分布着面积为69.25 hm2的紫斑牡丹天然种群,其生长的坡向、坡位等生境条件对其种群特征产生影响。紫斑牡丹种群主要分布于温暖潮湿的阴坡(东北坡)环境,根系生长在林区0~40 cm、pH值为7.8~8的土层中。不同坡位对紫斑牡丹种群密度及幼苗的形成影响较大,分布于山坡中、下部的紫斑牡丹种群具有良好的生长状况、群落稳定性及更新能力,即水热条件好、枯落层厚的山林中部有利于紫斑牡丹种群密度的增加。太白林区野生紫斑牡丹随着株龄的增加株高变化逐渐缓慢,18 a以后株高稳定至140 cm左右。紫斑牡丹种群特征的研究可为野生紫斑牡丹资源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昆虫多样性和生境破碎化的内涵,概述了生境破碎化对昆虫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鸟类对森林生境片断化的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森林生境片断化对生活在其中的鸟类产生着难以估量的影响,鸟类的种群动态、种群遗传和局部进化等都不同程度地受环境变化的影响。不同的鸟类对片断化的反应也不尽相同。边缘效应对物种具正负2种效应。片断化对鸟类基因库的影响也随种类而异,它取决于物种遗传变异的数量和性质。鸟类的森林栖息地片断化的反应不仅取决于栖息地及其质量,还取决于其本身所具有的行为的可塑性和内在的遗传变异。 相似文献
10.
对2011—2017年向海保护区境内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科研监测的数据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东方白鹳在春季3月下旬—4月上旬迁入向海保护区,将于4月上旬—中旬继续迁徙,少数在向海保护内进行繁殖;秋季东方白鹳主要集中在9月中旬迁入保护区,11月上旬基本南迁越冬。东方白鹳觅食及停歇主要选择在人为干扰小、有大面积的浅明水,且周围以沼泽或草甸类型的湿地为主。根据监测结果及数据分析,提出了向海保护区存在东方白鹳繁殖生境的破坏及觅食生境的缩小等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保护东方白鹳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1.
12.
塔里木河中游塔里木马鹿种群数量及其栖息地现状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查明塔里木河中游野生塔里木马鹿种群数量及栖息地资源,2006年10月1~15日,采用截线抽样法和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对塔里木马鹿种群及其栖息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现有野生种群数量大约在21~71头,集中分布在离人类干扰比较远的依明且克和托胡拉克阔坦一带.同时采用地理信息系统分析方法对研究地区的LANDSAT TM 遥感影像进行了监督分类处理,把研究区影像土地覆被分成了农田、水体、高密度林地、中密度林地、低密度林地、草地、沙漠、盐碱地、荒漠等9类型.其中塔里木马鹿主要分布在中,高覆盖度胡杨林、红柳灌丛和胡杨红柳混交林带中.同时根据在不同类型栖息地中马鹿粪便、卧迹、足迹的出现频率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分析结果,把研究地区生境划分为4种适宜栖息地等级.其中不适宜区占62.6;;较差区占3.76;;适宜区占3.38;;非常适宜区占30.23;. 相似文献
13.
14.
采取多项logit回归和有序logit回归分析方法,从对比研究的角度探讨河北省流入人口与流出人口的职业选择及收入水平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河北省流动人口主要集中于次级劳动力市场,"非农化"现象突出,收入水平较低,劳动强度较大。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户口性质、婚姻状况、流动范围和流入时间对河北省流动人口的职业选择和收入水平具有显著影响。女性在就业过程中处于劣势地位;年龄与职业选择多样性、月收入提高基本呈倒U形关系;农业户口和未婚人口职业选择多样性和获取高收入的可能性较低;受教育程度越高、流动范围越远,河北省流动人口职业选择的范畴和提高收入水平的可能性越大;随着流出时间的延长,河北省流出人口月收入水平提高的可能性降低。 相似文献
15.
在系统总结和分析国内外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基于对地境及根群的认识,运用系统论中有关理论知识,分析和探讨了地境稳定层概念。地境稳定层对物种的生境研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可以更客观地表征植物物种的生存条件,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小麦玉米带田空间构象及密、肥因素与产量关系的联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双变量方差分析法对一定带宽下小麦、玉米所占比例、密度、化肥施用水平与复合群体经济产量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带田中小麦玉米的不同配置比例是决定其联合产量的首位因子,密度次之,化肥施用水平居三;小麦、玉米产量对带型结构变化的反应不同原因有三:①边仔优势对空带补偿作用的差异,②不同带型玉米前期受小麦带影响的差异;确定在该试验地条件下要使小麦玉米联合产量≥15000kg/hm ̄2,必须使小麦播量、玉米种植密度分别不低于450万粒/hm ̄2、60000株/hm ̄2,化肥施用水平纯N、R_2O_5分别高于300kg/hm ̄2、150kg/hm ̄2,并且玉米占带宽的比例不得低于1/2。 相似文献
17.
影响黄鼠种群数量变动的外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黄鼠数量变动的外因有气象因子、生物因子、土壤因子和人的活动。气象因子包括温度、湿度、光照、风速等;生物因子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土壤因子包括化学成分、物理结构等;人的活动包括灭鼠以及破坏生态平衡等。保护环境,破坏鼠的生存条件是最根本、最有效的控制鼠患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不同生境的多枝柽柳种群空间分布点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生境的多枝树柳种群空间分布点格局.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种群在自然界中主要有4种生境分布类型:风沙土生境类型、草甸土生境类型、吐加依土生境类型和盐土生境类型.[方法]采用点格局分析法分析了不同生境中多枝柽柳在不同尺度下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①风沙土生境类型,尺度2~7 m以内, 其为集群分布,当尺度大于7 m时, 则为随机分布;②草甸土生境类型和吐加依土生境类型的柽柳种群,在所有的尺度(t)下,均显著地偏离集群分布,呈随机分布;③盐土生境类型,尺度6~7 m以内, 其为集群分布, 尺度在1~6 m, 显著地呈随机分布;当尺度大于7 m时, 则又为随机分布.[结论]为柽柳专类园建设中确定不同生境多枝柽柳种群水平结构配置模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20.
药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其种群生态学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论述了药用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内涵、药用植物资源受威胁的状况和因素、实现药用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途径以及种群生态学在药用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中的重要地位。笔者认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本质是种群更新、收获和如何控制利用量的问题。这些问题的阐明涉及到种群的繁殖系统、个体数量、年龄结构、更新能力、增长模式、收获技术及其与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