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王琳 《现代农业科技》2014,(6):243-243,248
通过对利辛县耕地质量、地力水平、耕地性质和耕地主要属性的分析研究,针对不同土壤属性,提出合理利用途径。根据不同地力水平,采取不同施肥配方,以奠定小麦肥力基础,达到丰产丰收。  相似文献   

2.
概要地说明了中低产耕地存在的障碍因素,重点地总结了中低产耕地改良工作经验,并从提升耕地质量、促进农业持续发展方面分析了中低耕地改良成效。  相似文献   

3.
改良利用盐碱耕地是耕地质量提升的关键因素,文章介绍了山东滨州市沾化区耕地概况及耕地盐碱化现状,对土壤质地与水盐运动关系、气候特点、地貌与返盐关系、农民种植习惯等进行分析,找出土地盐碱化改良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改良措施,以提升沾化区耕地质量,增加农民群众种植收入,振兴乡村经济,增加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固原市原州区耕地存在的问题,总结了耕地开发利用措施,并提出改良利用措施,以期为该地区耕地的改良与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简述了当前吉林省盐碱耕地的分布区域以及治理现状,分析了吉林省盐碱耕地改良治理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吉林省盐碱耕地改良治理对策,为今后的改良治理方向和后备耕地开发利用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根据利辛县土壤养分定点监测数理分析,了解了利辛县土壤肥力变化动态,提出了利辛县到2020年化肥施用零增长的施肥对策,以期为指导农业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石嘴山市惠农区耕地土壤盐渍化分布现状进行调查,得出非盐渍化、轻盐渍化、中盐渍化、重盐渍化耕地的面积与比例,分析了盐渍化耕地的成因,并提出具体改良措施及改良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吉林省盐碱耕地现状进行了全面调查,分析了吉林省盐碱耕地改良治理方面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吉林省盐碱耕地改良治理的思路与意见建议。根据调查,吉林省盐碱耕地总面积为88.96万hm~2,占全省耕地面积的12.73%;轻度盐碱耕地面积为58.82万hm~2,中度盐碱耕地面积为19.02万hm~2,重度盐碱耕地面积为11.12万hm~2,分别占盐碱耕地总面积的66.12%、21.38%及12.50%。同时,提出了盐碱耕地改良治理的思路和意见建议,以期为今后吉林省盐碱耕地改良治理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在阐述六安市金安区耕地利用现状和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等级耕地土壤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并分区提出耕地培肥与改良利用对策,为耕地的改良与利用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从按照利用类型分区、质地类型改良利用培肥对策2个方面介绍了耕地改良利用策略,并总结了耕地资源合理配置与农业结构调整计划,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福建省连江县耕地土壤的有效硼含量水平,采集并分析了406份耕地土壤样本,结果表明:连江县72.1%的耕地土壤缺硼,有效硼的含量与土壤成土母质、有机质、pH值、土壤质地等因素有关.提出了科学施用硼肥、增施有机肥、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等施肥建议.  相似文献   

12.
互助县耕地土壤肥力现状及培肥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自上世纪90年代初化肥大量使用以来,我县农民减少积攒和使用有机肥,加大对化肥的使用,大量盲目施肥和习惯施肥,重施氮肥和磷肥,不施或少施钾肥,忽视微肥使我县耕地土壤肥力发生显著变化,有机质和钾素下降,氮、磷和重金属污染上升,本文就我县耕地地力现状、耕地地力变化和加强耕地地力建设的主要对策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3.
广西天等县耕地土壤酸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广西天等县耕地土壤的酸化情况,为提高耕地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7年启动的测土配方施肥项目资料,与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作比对,分析两个时期该县耕地土壤pH值变化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相对于第二次土壤普查,该县耕地土壤pH值总体平均下降0.73个pH值单位,微酸性至强酸性土壤样点所占百分比由9.8%上升到55.8%。非石灰岩母质发育的耕地土壤酸化程度较重,石灰岩母质发育的耕地或碳酸盐含量较高的耕地相对较轻。旱作连作土壤酸化程度较重,水稻连作次之,水旱轮作和玉米-黄豆轮作相对较轻。土壤酸化程度与氮肥投入和作物吸收带走氮素的盈余量呈正相关,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水田土壤全氮含量均呈非线性高度负相关。【结论】广西天等县耕地土壤酸化现象比较突出,先天成土条件以及后天有机肥投入量少、过量施用氮素是其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基于GIS的南疆果园土壤肥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新疆温宿县核桃和红枣果园土壤肥力水平,为核桃和红枣果园科学施肥和耕地地力提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果园土壤盐分含量、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铜、有效锌、有效硼、土壤质地和质地构型作为评价指标,综合用于层次分析、特尔斐法、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模型评价温宿县核桃红枣园土壤肥力。【结果】温宿县核桃红枣园土壤肥力水平主要集中在中肥力和低肥力区,其中核桃园中肥力、低肥力区和极低肥力区分别占核桃园面积的45.65%、35.57%和11.91%;红枣园中肥力、低肥力区和极低肥力区分别占红枣园面积的46.55%、44.35%和6.29%。【结论】两类果园的土壤肥力水平属中低水平,有机质、氮素、磷素、有效性锰和锌缺乏是影响温宿县核桃和红枣果园土壤肥力水平主要障碍因子,应培肥地力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重视氮肥、磷肥的施用,补施微量元素锰肥和锌肥。  相似文献   

15.
政和县耕地土壤检测结果表明: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处于中等水平,速效钾、有效锌含量丰富,有效硼处于缺乏水平,微酸性土壤面积有所增加,耕地土壤的保肥供肥性总体较差,耕地总体质量中等,以中产耕地占多数.并提出相应的耕地改良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16.
在界定耕地综合生产能力概念和构成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农用地分等成果的耕地综合生产能力评价思路。以陕西省扶风县为例,以农用地分等单元为评价单元,首先根据耕地生产能力的形成机理,在农用地分等确定的耕地光温(气候)生产潜力的基础上,利用PI模型计算土壤修正系数,测算出扶风县2005年耕地的自然生产能力为98.7万t。在此基础上,选取种子投入、化肥投入、农药投入、机耕投入、灌溉投入和劳动力投入6项人为投入要素,利用Cobb-Douglass生产函数模型测算出扶风县耕地利用生产能力为51.8万t。根据扶风县2000~2005年农村社会经济调查资料,测算出扶风县耕地的实际生产能力为39.4万t。以实际生产能力为本底,分别以利用生产能力和自然生产能力为预期,测算出扶风县耕地生产能力的现实潜力和理论潜力分别为12.4万和59.3万t。  相似文献   

17.
陕西省黄陵县紧紧围绕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业发展目标,不断强化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和推广工作,积极推进耕地质量建设。  相似文献   

18.
基于GIS的和硕县耕地地力评价与耕地土壤改良分区制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采用综合指数法对和硕县耕地地力进行定量评价,并基于GIS方法对区域内耕地土壤改良利用进行分区.[方法]应用和硕县第二次土壤普查成果,结合野外调查数据,利用专题图叠加确定评价单元11728个,选取了土壤管理、物理及剖面性状、化学性状等12个影响因子,采用模糊评价、特尔斐法、层次分析法等,建立耕地地力评价体系及其模型,对和硕县耕地地力进行评价,并运用GIS手段实现土壤改良利用分区空间制图.[结果]和硕县耕地总面积为30 073.32 hm2,根据地力水平分为四个等级,一至四级地分别占全县耕地面积的10.47;、34.91;、38.18;和16.43;.[结论]从耕地自然条件出发,得到了和硕县耕地土壤培肥改良利用区、耕地土壤微肥改良利用区、耕地环境条件改良利用区和耕地土壤不良质地构型的空间分布.和硕县耕地大部分属于中等水平,土壤改良分区的空间表达有助于耕地资源的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19.
广西天等县耕地土壤酸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广西天等县耕地土壤的酸化情况,为提高耕地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7年启动的测土配方施肥项目资料,与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作比对,分析两个时期该县耕地土壤pH值变化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相对于第二次土壤普查,该县耕地土壤pH值总体平均下降0.73个pH值单位,微酸性至强酸性土壤样点所占百分比由9.8%上升到55.8%。非石灰岩母质发育的耕地土壤酸化程度较重,石灰岩母质发育的耕地或碳酸盐含量较高的耕地相对较轻。旱作连作土壤酸化程度较重,水稻连作次之,水旱轮作和玉米—黄豆轮作相对较轻。土壤酸化程度与氮肥投入和作物吸收带走氮素的盈余量呈正相关,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水田土壤全氮含量均呈非线性高度负相关。【结论】广西天等县耕地土壤酸化现象比较突出,先天成土条件以及后天有机肥投入量少、过量施用氮素是其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为弄清扬州郊区设施土壤障碍因子,更好地指导耕地质量提升与作物科学施肥,在扬州郊区设施农业园采集具有代表性的土壤样品。对采集到的70个设施土壤样品进行基本化学性质的测定。结果表明,土壤pH值较低、有效性微量元素含量过高或过低、大棚连作等是影响扬州市郊区设施土壤生产功能的主要障碍因子。本研究旨在为土壤地力质量诊断、提升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为提高土壤肥力,可以增施有机肥、微生物肥料和中量元素肥料来补充土壤缺乏元素,使土壤元素平衡,以此促进作物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