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为了研究斑头雁(Anser indicus (Latham))种群动态与生境选择的关系,调查了贵州省草海自然保护区和杨湾桥水库农田、蔬菜地、草甸、水域和树林5种生境内斑头雁的种群变动情况.Mann-Whitney U Test分析表明:斑头雁数量在草甸冬季显著高于春季(P=0.019),在树林春季极显著高于冬季(P=0.002),但在农田、蔬菜地和水域生境中斑头雁数量冬、春季之间无显著差异(P=0.140 ~0.834).Kruskal-wallis Test分析显示:冬季(P<0.001)、春季(P=0.041)不同生境之间斑头雁数量差异显著.不同生境中斑头雁数量变异系数由小到大依次为:农田、水域、蔬菜地、草甸、树林.多元回归(Stepwise法)分析显示:在冬季,蔬菜地中斑头雁的数量与萝卜菜(Raphanus sativus L.)和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L.)的盖度呈极显著正相关性(R2 =0.400,P=0.002);在春季,蔬菜地中斑头雁的数量与紫花苜蓿的盖度呈极显著正相关性(R2=0.630,P=0.001).农事活动是影响云贵高原湿地生态系统中斑头雁种群分布及生境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大熊猫在原始林和次生林中生境利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在四川省宝兴县大熊猫栖息地中调查了 12种生态因子的 5 8种生境类型 ,利用Forageratio指数对大熊猫在原始林和次生林中的生境选择进行了比较研究 .在原始林 2 0 82个样方中发现有大熊猫痕迹样方 4 31个 ,有大熊猫痕迹样方数占调查样方数的 2 0 7% ;在 15 82个次生林样方中有大熊猫痕迹样方 15 2个 ,有大熊猫痕迹样方数占调查样方数的 9 6 % .研究结果表明 :①原始林中大熊猫回避大于坡度 4 0°的生境类型 ,而在次生林生境中对坡度没有表现明显的偏好 .②坡向和乔木郁闭度对大熊猫的生境选择没有明显影响 .③原始林和次生林中的大熊猫都偏好针阔混交林 ,但在次生林中还把选择范围扩大到针叶林和阔叶林 .④原始林中大熊猫偏好乔木胸径 30~ 5 0cm的生境 ,次生林中降至 2 0cm以上 .⑤大熊猫在原始林中回避竹类植物盖度低于 5 0 %的生境 ,在次生林则随机选择这类生境 .⑥大熊猫明显偏好原始林 .在全部 12个生态因子中 ,大熊猫对 11个因子的选择发生了改变 ,改变程度各不相同 .大熊猫在原始林中要回避的 9个生境类型 ,在次生林中变得随机选择 ;在原始林中随机选择的 6个生境类型 ,在次生林中变得偏好 .上述结果说明 ,对于原始林中回避或随机选择的生境特征 ,次生林中的大熊猫变成随机选择或偏好 .因此 ,大?  相似文献   

3.
双台河口保护区是世界濒危鸟类丹顶鹤大陆种群西线群体不同生活史阶段的重要栖息地。2008-2010年3-4月,采用定点观察法、二维坐标法、方差分析、因子分析等方法对保护区内春迁期丹顶鹤觅食栖息地的多尺度选择进行了监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春迁期,该保护区丹顶鹤觅食栖息地选择包括2个尺度3个选择,即大生境尺度内觅食生境类型选择和小生境尺度内觅食区选择、觅食微生境选择;(2)觅食生境类型偏好选择芦苇沼泽(90.00%),也偶选玉米地、泥滩、草甸等生境;(3)觅食区选择通过宏生境因子和干扰因子来判定,宏生境因子包括明水面、堤坝和火烧地,距离均在30m以内;干扰因子包括居民区和油田等强干扰因子和道路等弱干扰因子,均采取远离的方式进行回避,居民区保持在1km以上,油田保持在2km以上,道路保持在300-500m;(4)觅食微生境选择通过微生境因子来判定,包括植被高度、植被密度、植被直径等,选择盖度小(<5%)且植被高度小于喙长的区域觅食。  相似文献   

4.
把鹤类及其生境作为整体研究对象,利用Vanderploeg选择系数评估鹤对生境的选择性,利用Neu方法通过可获得性系数与可利用性系数比较评估鹤对生境类型的偏好,研究了2001—2006年黄河三角洲鹤类与生境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芦苇沼泽是鹤类偏好性选择的生境,为白头鹤、白枕鹤、灰鹤优先选择的生境。潮间带是鹤类回避性选择生境,为白鹤和丹顶鹤优先选择的生境。河道、养殖池、农田和草地4类生境受人为活动的影响较重,鹤类利用较低,年度间利用情况变化大。当生境类型发生改变时,鹤类会自主选择更为适宜的生境并导致对其它生境的选择性改变。  相似文献   

5.
2019年4—6月,在甘肃盐池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用定点观察法和样方法对斑头雁繁殖期觅食地选择进行了研究。共测定了64个觅食利用样方和60个对照样方的8个生态因子。结果表明,斑头雁繁殖期倾向于在草甸、河岸和浅水沼泽泥滩中觅食,对盐碱地和滩地有回避性。通过Mann-Whitney检验发现距明水面距离、距放牧区距离、植被物种丰富度3个因子在斑头雁觅食样方与对照样方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植被高度和植被盖度2个因子也达到显著水平(P0.05)。主成分分析表明,食物和安全因子是斑头雁繁殖期觅食地选择的主要因素,此外干扰因子和水体因子对其觅食地选择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6.
2008年1-4月,在六盘山国家自然保护区采用样带法对环颈雉(Phasianus colchicus)的栖息地选择进行研究.共测定20条样带上的91个环颈雉栖息地利用样方的19个生态因子。对六盘山保护区环颈雉越冬期对栖息地选择相关性因子进行频率统计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环颈雉喜好栖息于乔木种类单一、乔木数量较少或无乔木生境中。环颈雉偏好利用沙棘占优势的灌丛或混合灌丛。喜好栖息于灌木数量较多、灌木基径较小、灌木高度较低灌丛地带。草本覆盖度高低也是环颈雉越冬期对栖息地选择的一个主要影响因子.环颈雉偏好利用草本覆盖度高的生境。偏好利用坡度较小、向阳坡和半阳坡,对阴坡利用率较低。环颈雒偏好利用距道路和居民点较远的地段,避免人为干扰因素。环颈雉喜好选择离水源地距离较近、雪盖较浅、隐蔽度较高的地段栖息。总的来看.食物和隐蔽奈件是影响环颈雉越冬期对栖息地选择和利用的基本因素,对栖息地的选择也是围绕这两个因素进行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鹅喉羚蒙古亚种与夏季栖息地的关系,为探索鹅喉羚蒙古亚种的生境选择和生境恢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6年7—8月,采用样线法和随机样方法,在内蒙古乌拉特后旗的蒙古野驴?梭梭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展开了鹅喉羚蒙古亚种夏季生境选择研究。共获得71个鹅喉羚数据样方,测定了15种生境因子,计算Vanderploeg和Scavia选择指数同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鹅喉羚喜好高平原和残丘,坡向半阴,灌木类型以白刺灌木林为主。倾向选择灌木数量为0 ~ 10株、20 ~ 30株,植被盖度为0 ~ 20%、60% ~ 80%,距道路的距离为10 ~ 15 km,距居民点的距离为10 ~ 15 km的生境。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5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76.504%,其中第1主成分的贡献率为22.058%,地形因子(坡向、坡位和坡度)是第1主成分的影响因子,其他几个主成分的生境选择因子主要是干扰、水源和食物及植被因子。结论因此,我们认为夏季鹅喉羚对生境的选择呈现一定的偏好和回避,是由于夏季保护区内气候、地形、食物以及干扰等因子特有的季节性特征导致,也体现出其对保护区实际生境情况和资源分布进行的择优和取舍行为。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拉市海越冬灰雁(Anser anser)生境选择的机制,于2013年12月~2014年2月调查了云南丽江拉市海高原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越冬灰雁在农地、草地、灌丛、休耕地、沼泽泥滩地、浅水区和水中央深水区等7种基本生境中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越冬灰雁对不同生境有明显的偏好性,在43个调查样方当中,31个为浅水生境,9个为沼泽生境,3个为草地生境;而对调查样方和对照样方的13个生境因子差异性分析中发现,主要制约灰雁生境选择的因子是干扰频率、距干扰的距离(P〈0.01)以及水清澈度、植被盖度(P〈0.05),人为干扰是影响拉市海越冬灰雁分布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通过野外生境调查和实验室人工饲养相结合,对哀牢髭蟾(Leptobrachium ailaonicum)的生境选择进行了探究,并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偏好的生境因子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哀牢髭蟾通常分布于地势平坦、地表枯枝落叶较多、地表相对湿度80%~92%、地表温度17~21℃、水温14~19℃、水体pH 6.1~7.0、水质较佳、远离大型水体(水库、河流、湖泊等)及居民点的小型水体(水沟、池塘、水坑)和(或)植被高度大于100 cm、盖度60%~80%的灌丛中。哀牢髭蟾偏好生境的变量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植被特征(植被类型、高度及盖度)、空气(地表湿度及温度)、水体特征(深度、温度、流速、pH、离大型水体距离)、干扰强度(土地利用类型、离最近道路的距离、离最近农田的距离)、地形特征(地表基质类型、地形、坡向、坡位)是影响哀牢髭蟾生境选择的主要因素,综合体现了哀牢髭蟾对温度、湿度、食物及安全性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对1龄(1a)和3龄(3a)笼养斑头雁肌肉组织的基本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矿质元素含量进行了分析对比。结果表明:1a和3a斑头雁基本营养成分较为接近;在氨基酸组成方面,3a斑头雁的氨基酸总量、8种必需氨基酸总含量和4种鲜味氨基酸总含量较1a斑头雁高;脂肪酸组成的情况,脂肪酸总量、单不饱和脂肪酸总量1a较高;1a斑头雁钾(K)、镁(Mg)、钙(Ca)、铁(Fe)含量均高于3a斑头雁。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以青步甲属(Chlaenius)昆虫为研究对象,对甘肃子午岭天然次生林区干扰程度不同的生境类型中青步甲属物种的组成和分布格局进行研究,揭示物种对环境的依赖性和指示作用。【方法】采用巴氏诱罐法诱捕昆虫,研究子午岭次生林区干扰程度不同的7种代表性植被类型,对青步甲属的物种多样性与物种数量和分布的影响。【结果】子午岭天然次生林区不同生境类型共采集青步甲标本776头,隶属于10个种,其中毛青步甲(Chlaenius pallipes Gebler)、黄缘青步甲(Ch.spoliatus Rossi)、后黄斑青步甲(Ch.posticalis Motschulsky)和黄边青步甲(Ch.circumdatus Brulle)是该地区的常见种,个体数量之和占该属个体总数的77.4%。生境类型影响青步甲属物种的丰富度和数量分布,其数值由高到低依次为人工油松林、天然油松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混交林、杂木林、灌丛和草地,其中丰富度(S)指数依次为8.63,8.39,8.29,6.33,5.27,4.39,4.21;物种多样性指数(H′)由高到低依次为针阔混交林(1.867)、人工油松林(1.829)、阔叶混交林(1.701)、天然油松林(1.637)、杂木林(1.591)、灌丛(1.533)和草地(1.099);均匀度指数(ED)的变化趋势与物种多样性指数(H′)基本一致。人为或自然干扰程度影响青步甲属物种的种类组成和个体数量分布,严重干扰减少物种种类和数量;在轻度干扰的情况下,物种的种类和数量最多;在几乎没有人为干扰的生境中,个体数量有下降趋势。【结论】青步甲物种多样性及物种数量和分布受生境类型及生境受干扰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大旗瓣凤仙花野生种群生长状况和花部特征,以及异质生境对其种群特征和生长的影响,为大旗瓣凤仙花野生资源生长状况评价及保护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在桂林市阳朔县选择18个大旗瓣凤仙花野生种群作为调查对象,详细调查记录其种群规模、生境基本参数,株高、冠幅、分枝数等植株性状,以及花色、花大小、花量等开花性状,共14个量化指标,结合种群土壤养分含量及不同种群的生境类型和干扰情况,分析异质生境下大旗瓣凤仙花种群生长状况。【结果】18个大旗瓣凤仙花种群规模表现出很大差异,种群数量为20~10000株以上、面积3~10000 m2以上,生境中郁闭度和土层深度也各不相同;不同种群植株高度、冠幅和分枝数差异明显,最大值分别为最小值的3.23、3.13和7.50倍;就开花特征而言,花量差异可达10倍以上,花朵长、花朵宽(旗瓣宽)、花纵深和翼瓣宽等均在少数种群间表现出显著差异,最大值比最小值分别高出43.67%、27.73%、26.62%和25.96%;不同种群土壤养分含量差异较大,主要归因于人类活动。聚类分析显示18个种群中11个综合生长状况良好,以种群11最佳,7个种群生长状况较差,以种群17最...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草原-森林生态系统不同生境中的鸟类群落结构组成和多样性变化,于2001-2005年5-6月(除2003年),应用样方法对内蒙古红花尔基地区8种主要生境类型中夏季鸟类群落进行了调查,利用Shannon-Wiener指数分析了这8 种生境类型中鸟类的物种多样性、鸟类的群落组成、群落间的相似性和均匀度.结果表明:在红花尔基地区不同生境类型中,鸟类群落的组成种数在11~24种,芦苇湿地生境中鸟类种数最多24种,苔草湿地生境中鸟类种数最少11种.鸟类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在1.35~2.49,芦苇湿地鸟类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最高为2.49,草地鸟类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最低为1.35.鸟类群落匀度指数在0.54~0.89,林间草地鸟类群落的均匀度指数最高为0.89,而草地鸟类群落的均匀度指数最低为0.54.鸟类群落之间的相似度指数在0~0.611,森林火烧迹地与天然樟子松林的鸟类群落相似度指数低于森林火烧迹地与灌草地的鸟类群落相似度指数,表明森林火烧改变了森林的鸟类群落结构.  相似文献   

14.
崇明东滩斑背大尾莺的巢址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3月至2011年8月,在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用随机样线法在各种生境类型中系统地寻找斑背大尾莺的巢,并在野外追踪观察的基础上用样方法对斑背大尾莺(Megalurus pryeri)的巢址选择开展初步研究。共测量了33个斑背大尾莺巢,并以巢为中心选取1 m×1 m样方测量反映巢址特征的8个生境参数,同时分析对照样方以进行比较,通过主成分分析探讨影响巢址选择的主导因子。结果表明:斑背大尾莺的巢位于丛生草本的下方,营巢生境有两种,在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生境中有19个(57.8%),在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和互花米草的混生生境中有14个(42.4%);巢址生境(n=132)与随机对照样方(n=132)比较,Mann-Whitney U检验的结果显示,斑背大尾莺偏好于枯草密度高、滩涂水浅的地方营巢,多数靠近小道;主成分分析表明,植被隐蔽因子和空间位置因子贡献率最大,是影响斑背大尾莺巢址选择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云南大理机场鸟类调查及鸟撞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云南大理机场鸟撞预防所需的基础性生态资料,将大理机场净空范围内的地面投影区域分为果园苗圃、工厂、村落、林地、水域、农地、荒山7种类型生境,2010年春、夏、秋、冬季分4次对这7种生境的鸟类种类和数量进行调查,同时收集栖息地植被与昆虫群落特征。根据鸟类体型、飞行高度、群体数量以及遇见频次等信息综合分析各种鸟类对航空飞行的威胁程度。结果表明:大理机场及其周边共有鸟类81种,隶属于12目31科,其中有严重威胁鸟类6种、有威胁的14种和无威胁的61种;从地形、生境、季节、食源等方面对威胁鸟种进行分析,并依此提出大理机场鸟撞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6.
2009年7月至2010年4月,根据植被、地形及海拔,在滇西北怒江峡谷选择5种代表性生境,设立13个样地,进行野外调查与蝗虫定量采样。共获得5个科的蝗虫标本664号,31种;经对不同生境蝗虫种类分析,发现其分布与生境因子有关,同时又表现出丰富多样的适应特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从种群水平分析2种生境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构件的生产力特征,为牧草的管理和生产实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典型生境样地,采用单位面积法进行取样。[结果]无芒雀麦种群在2个生境均为营养分蘖株生物量>生殖分蘖株生物量。分蘖株总生物量和营养分蘖株生物量为生境1>生境2,而生殖分蘖株生物量为生境1<生境2。各龄营养分蘖株和生殖分蘖株生物量为1龄>2龄>3龄,以1龄分蘖株占绝对优势。2种生境无芒雀麦种群根茎总生物量大体相等,各龄根茎生物量也为1龄>2龄>3龄。[结论]2种生境无芒雀麦种群均呈增长型年龄结构。  相似文献   

18.
以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境适宜性评价数据为基础,综合分析云南大中山黑颈长尾雉觅食生境的生态系统稳定性。结果显示:大中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可划分为极稳定、稳定、较稳定、不稳定和极不稳定等5类区域。黑颈长尾雉的潜在和实际觅食生境主要分布于生态系统极稳定、稳定和较稳定的东坡,在不稳定和极不稳定的区域分布较少。这种分布格局降低了由于环境波动导致其适合度下降的生态风险。潜在和实际觅食生境在生态系统不稳定区域的比例存在差异,实际觅食生境面积依稳定性程度降低而明显降低;人为干扰降低了局部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影响黑颈长尾雉对潜在生境的利用并压缩了实际觅食生境的面积。生态系统稳定性参评因子的评价标准仅反映因素本身的稳定性属性,不反映黑颈长尾雉的生境需求,黑颈长尾雉对栖境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偏好是被动适应环境的结果。黑颈长尾雉觅食生境的植物多样性高,这能提供丰富的食物来源以满足其生存需求,动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及区域内较高的物种多样性有助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形成与维持。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流域白头鹤繁殖栖息地选择模型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头鹤是中国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其列为易危物种。目前仅知道白头鹤繁殖于中国黑龙江流域和俄罗斯西伯利亚东南部,但对其繁殖栖息地的具体研究尚不完善。为了掌握这一物种在东北亚地区的繁殖栖息地的分布及特征,更好地对该物种及其栖息地实施保护,2011—2013年在小兴安岭对白头鹤繁殖栖息地进行了调查,除新近采集的数据,还通过调查收取了过去近10年(2001—2010年)的白头鹤繁殖数据。本研究采用Salford Predictive Modeler、R等数据分析软件对收集到的繁殖数据建立模型(随机森林模型)进行预测,并使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对预测的白头鹤繁殖区绘图,得到直观的繁殖分布预测图。结果表明:在景观尺度下,影响白头鹤繁殖栖息地的主要因素有3个,分别是海拔、坡度和坡向。进一步分析后得出结论:中等海拔(300~500m)、朝向东北且平缓(坡度小于2.4°)的泰加林区域是白头鹤最为适宜的繁殖区。由此结论以及研究区域内的GIS数据分析表明:在本研究区域内,白头鹤最适宜繁殖区(分布概率高于0.8)面积为6832km2,只占研究区面积的0.18%,估计能容纳2000~3000对白头鹤繁殖。绘图显示:只有少量的最适宜繁殖区(仅784km2)在保护区范围内,并且在白头鹤的繁殖分布地中存在大量的农田和水利设施。保护区面积的不足和严重的人为干扰是白头鹤在繁殖区内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