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侵蚀沟道普查是水土保持情况普查的内容之一。按照辽宁省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大纲的技术要求,辽宁省圆满地完成了侵蚀沟道普查的任务。普查成果如下:全省49个县区共有侵蚀沟道47 193条,侵蚀沟道的总长度为2.1万km,沟道的总面积为1.99万hm2;主沟道的平均纵比降为8.81;侵蚀沟道的类型分为发展沟和稳定沟2种,其中发展沟39 094条,占沟道总数的82.84%;稳定沟8 099条,占沟道总数的17.16%。  相似文献   

2.
采用美国A.N.strahler提出的地貌几何定量数学模型分级方法,对彭阳县安家川流域内侵蚀沟道进行分级,并量算出每个沟道相应的地貌形态特征值,在此基础上结合该流域治理现状提出相应侵蚀沟道的治理模式,以期为同类地区侵蚀沟道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屈建钢 《安徽农业科学》2013,(17):7643-7644
沟蚀是水力侵蚀中常见的侵蚀形式,对土地的破坏程度更为严重,在河南省黄土丘陵区导致了大量的水土流失和危害。从分析侵蚀沟道现状、成因和危害等问题出发,结合河南省黄土丘陵区侵蚀沟道和水土流失的实际情况,提出侵蚀沟道防治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根据渭北高原沟壑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体系配置的特点。结合农业灌溉要求,将沟道水土保持工程和水利工程中的小型水库有机结合起来,运用系统工程优化理论的方法,建立了该地区小流域沟道工程体系配置的优化数学模型式。最后,以淳化县泥河沟流域沟道工程体系配置优化为例对模型的应用进行了演示。  相似文献   

5.
6.
崔继英  荣志 《吉林农业》2011,(12):228-228
水土流失普查包括土壤普查和侵蚀沟道普查两方面。主要任务是利用土壤侵蚀模型评价不同侵蚀类型的分布、面积和强度,利用遥感影像、数字高程模型等基础资料得到侵蚀沟道位置,通过野外调查和空间分析获取侵蚀沟道面积、数量与分布。  相似文献   

7.
黄麻土工布控制红壤坡面侵蚀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长期室外径流观测和人工模拟降雨的方法,在第四纪红色粘土母质发育的红壤上进行黄麻土工布保持水土的研究,结果表明:黄麻土工布具有很好的水土保持效果,能推迟初始产流时间,减少径流,防止沟蚀产生,与裸地相比,保水效益高达75%,保土效益达99%。黄麻土工布覆盖并结合营造植物,可更提高水土保持的持续效果。  相似文献   

8.
重力侵蚀具有与水力侵蚀相伴发生的特点,对水力侵蚀过程有着重要影响。由于重力侵蚀研究滞后,在进行水力侵蚀过程的模拟研究中很难考虑重力侵蚀产生的影响。这是造成模拟计算精度难以提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隆德县为做好水力侵蚀普查工作,在前期准备阶段,抽调业务能力强、从事水土保持工作多年的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同时制定方案、健全制度等,为水力侵蚀普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具体普查工作中,认真做好野外调查单元图斑的勾绘、调查表的填报以及调整数据的整理,并进行严格的审查、督导,确保了水力侵蚀普查工作的质量。此外,在水力侵蚀普查中总结了一些经验和体会。  相似文献   

10.
11.
概述了辽宁省气候、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土壤及社会人文环境,分析了这些环境因素对辽宁省土壤侵蚀与侵蚀沟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辽宁省土壤侵蚀产生和加剧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辽西、辽东和辽中等不同区域土壤侵蚀强度与侵蚀沟分布密度存在差异,这种差异正是侵蚀环境不同造成的.在人类活动、土地利用不合理的条件下,某些自然因素对土壤侵蚀的影响明显地凸现出来,侵蚀沟的产生与发展是土壤侵蚀达到严重程度的标志.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高速公路边坡侵蚀沟的发生、发展规律,该文选择银武高速公路同心至固原段固原立交2.5 km的范围作为研究区段.在2006年6—8月间,根据不同公路边坡类型和防治措施,设置6个观测小区,采用体积量测法,实地调查公路边坡侵蚀沟的发生、发展过程,同时用虹吸式自记雨量计记录降雨量.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沟蚀量与降雨量并没有显著关系,而与平均降雨强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平均降雨强度只有大于9.47 mm/h时才有可能发生沟蚀,而且平均降雨强度越大,产生的沟蚀量越多;当平均降雨强度相当时,降雨量越大,产生的沟蚀量也越多;六棱砖防护措施能防止边坡沟蚀的产生,拱形框架梁防护措施能够很好地控制边坡沟蚀的发育;在同样有六棱砖或拱形框架梁防护下,结合植物措施后,其防护效果更佳.弃土场边坡侵蚀沟发育最为剧烈,一个雨季产生的沟蚀量达9 779.55 t/km2   相似文献   

13.
结合长期定位试验和室内分析,研究了侵蚀红壤区不同水土保持措施下坡地土壤容重、孔隙度、持水性能和团聚度等因子的变化,分析了不同水土保持措施的土壤改良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水土保持措施显著影响侵蚀红壤区坡地土壤容重、持水量因子(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田间持水量)、湿筛团聚体组成、湿筛MWD、结构破坏率、团聚体稳定性等因子,但是对孔隙度因子(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分散率、干筛团聚体组成和干筛MWD影响不显著。牧草措施可显著降低土壤容重、结构破坏率和分散率,提高土壤总孔隙度、各持水量因子、大团聚体(0.25mm)含量和团聚体稳定性,显著改善土壤物理性质状况。研究区可用土壤持水量因子作为衡量土壤肥力状况的简化指标。  相似文献   

14.
通过气象观测站与标准径流小区的试验观测,系统分析了赣西北大坑小流域森林植被冠层对降雨侵蚀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林分林冠截留率不同,其中杉木林平均截留率为25.82%,马尾松林为19.63%,檵木为21.13%;(2)不同林分减缓降雨侵蚀力的作用是不同的,其中马尾松林>杉木林;(3)灌木林在减弱降雨侵蚀力作用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中檵木林使降雨侵蚀力下降21.96%,远远大于乔木林。  相似文献   

15.
海水侵蚀混凝土强度的智能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根据试验室测定的不同循环次数下的海水侵蚀混凝土的强度,建立了混凝土强度智能分析模型,并采用遗传算法进行了模型参数的优化计算,然后根据模型计算混凝土强度,其结果与实测数据吻合较好,其平均相对精度大于96%。该智能分析模型可以用于海水侵蚀混凝土强度的分析,并且实现了混凝土强度分析智能化。  相似文献   

16.
结合长期定位试验和室内分析,研究了侵蚀红壤区不同水土保持措施下坡地土壤容重、孔隙度、持水性能和团聚度等因子的变化,分析了不同水土保持措施的土壤改良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水土保持措施显著影响侵蚀红壤区坡地土壤容重、持水量因子(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田间持水量)、湿筛团聚体组成、湿筛MWD、结构破坏率、团聚体稳定性等因子,但是对孔隙度因子(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分散率、干筛团聚体组成和干筛MWD影响不显著。牧草措施可显著降低土壤容重、结构破坏率和分散率,提高土壤总孔隙度、各持水量因子、大团聚体(>0.25mm)含量和团聚体稳定性,显著改善土壤物理性质状况。研究区可用土壤持水量因子作为衡量土壤肥力状况的简化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提出径流侵蚀功率的概念,对比分析降雨侵蚀力和径流侵蚀功率在表征次暴雨水力侵蚀动力上的优劣。【方法】基于次暴雨洪水过程中径流深和洪峰流量模数2个重要的水文特征参数,提出了径流侵蚀功率的概念,并利用岔巴沟流域团山沟径流场和纸坊沟流域2个不同空间尺度实测降雨径流泥沙资料,对径流侵蚀功率和降雨侵蚀力表征次暴雨水力侵蚀动力的优劣进行了比较。【结果】径流侵蚀功率可以更好地表征坡面和流域尺度的次暴雨水力侵蚀动力,更能体现天然降雨和下垫面特性对次暴雨侵蚀产沙的综合影响。【结论】与通用的降雨侵蚀力相比,径流侵蚀功率更适宜用作坡面、流域尺度次暴雨侵蚀产沙模型的侵蚀动力因子。  相似文献   

18.
沟道系统是黄土高原地区主要的侵蚀产沙区,也是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关键部位.以南小河沟流域为例,在概括黄土高塬沟壑区沟道系统地貌特征的基础上,以坡度与海拔因素为关键特征,基于数字高程模型,开发了黄土高塬沟壑区沟道提取系统,实现对黄土高原沟壑区目标沟道系统DEM的自动提取.提取的沟道系统与原始图像比较非常吻合,结果满意.该系统为黄土高原地区沟道系统的提取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9.
坡面侵蚀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坡面侵蚀研究现状及展望杨建英;赵廷宁(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部)(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土壤侵蚀系指地球陆地表面的土壤、成土、母质及岩石碎屑等,在水力、风力、重力和冻融等外营力作用下,发生各种形式的剥蚀、搬运和再堆积的过程,地球上除永冻区外,地表都遭...  相似文献   

20.
为野外土壤侵蚀调查的工作人员提供直观精确的参考底图,确保全国第一次水保普查工作的顺利实施,对利用不同比例尺地形图确定水土保持普查单元的确切位置以及描绘单元边界线的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根据地形图分幅编号,制作出1∶10万、1∶5万、1.0∶2.5万和1∶1万四者的分幅关系图,通过图幅号结合分幅关系图,可迅速确定1∶1万地形图在1∶5万和1.0∶2.5万地形图中的准确位置,然后依据全国第一次水保普查工作标准结合1∶1万地形图就可方便的确定水保普查单元;单元边界描绘的关键在于准确划分山脊线,可利用地形图找到普查单元的至高点,根据山脊线高程值逐渐降低的特征,从至高点沿着等高线的最大曲率处描绘分界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