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作为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的一种重要模式,生物安全隔离区在提高企业动物疫病防控水平,促进动物及动物产品贸易方面,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持久的影响力。本文根据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提出的有关生物安全隔离区建设的有关规定,总结分析了生物安全隔离区建设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特征,为我国生物安全隔离区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生物安全隔离区划(compartmentalisation)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2003年提出的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新模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的一批规模化肉禽企业,为我国实施禽流感生物安全隔离区划奠定了良好基础.论文根据农业部2009年发布的肉禽无禽流感生物安全隔离区(AI-free compartment)相...  相似文献   

3.
动物疫病区划管理是当前国际通行的动物疫病管理措施,目的是实现动物疫病控制或净化,提高动物卫生水平,促进动物、动物产品的国际贸易。2003年,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提出了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新模式--生物安全隔离区划,即在同一生物安全管理系统下,通过采取监测、控制和生物安全管理措施,建立并维持无一种或多种特定动物疫病状态的无疫生物安全隔离区。虽然该概念提出时间较短,但已引起了全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欧盟和澳大利亚、泰国等一些畜牧业发达国家都在进行积极地研究和探索。我国也在无疫示范区建设基础上,根据OIE有关标准和建议,研究制定生物安全隔离区建设和评价标准,并着手开展试点工作。  相似文献   

4.
生物安全隔离区划(compartmentalisation)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于2003年提出的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新模式,即通过建立共同的生物安全管理体系(common biosecurity management system),建立基于企业水平的生物安全隔离区(compartment)。这个模式提出后,引起了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欧盟、泰国、土耳其等国通过制定法规,起草标准,开展试点等,推动生物安全隔离区划的实施。我国将生物安全隔离区作为我国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的一种重要类型,并在此基础上创造性提出了无规定动物疫病企业(无疫企业)的概念。  相似文献   

5.
2003年,OIE提出了动物疫病区域化政策的新理念——生物安全隔离区划(Compartmentalisation),即通过采取生物安全管理控制措施等手段,建设基于企业水平的无疫生物安全隔离区。从2004年起,OIE先后在《陆生动物卫生法典》和《OIE公告》中提出了定义、评价和确认生物安全隔离区的原则、要素和步骤建议,为世界各国开展生物安全隔离区建设评估工作提供了方向性指导。虽然生物安全隔离区划的概念提出时间较短,但作为一种全新的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模式,生物安全隔离区划已经引起了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美国、泰国等畜牧业发达国家均在积极研究探索生物安全隔离区建设评估的模式。  相似文献   

6.
2003年6月WTO-SPS会议上,世界动物卫生组织(0IE)代表提出了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的新模式一生物安全隔离区划,在2005年6月OIE召开的第73次年会上,关于“生物安全隔离区划”条款的修订获得了通过,并载入了2005年《陆生动物卫生法典》。宁夏晓呜于2013年8月正式通过了宁夏规模养禽场生物安全隔离区考核验收,成为生物安全隔离区建设的先行实践者。  相似文献   

7.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在动物卫生领域首先提出了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的概念,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是国际认可的重要动物卫生措施,OIE《陆生动物卫生法典》制定了口蹄疫区域化管理方面的有关理论和规则,提出了口蹄疫区域区划和生物安全隔离区划两种区划模式,无疫区、保护区、控制区等几种区划类型,并明确规定了免疫和非免疫、无口蹄疫疫区域和无疫生物安全隔离区的动物卫生标准。依据世界动物卫生组织的相关规定,在全球口蹄疫防控的大背景下开展我国口蹄疫区域化管理工作,对于顺应国际口蹄疫控制战略要求,推动落实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1 生物安全隔离区划和生物安全隔离区 根据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陆生动物卫生法典>,地区区划(zoning)和生物安全隔离区划都是指一个国家出于疾病控制和/或国际贸易的目的,对其国境内具有清楚卫生状况的特定动物群体进行定义和管理的一个过程.  相似文献   

9.
无规定动物疫病生物安全隔离区(简称"无疫小区")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倡导的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措施之一。本文根据OIE《陆生动物卫生法典》中规定的无疫小区申请和认可的结构性框架,结合我国现行的有关无疫小区建设规范和标准,总结梳理了我国无疫小区的建设内容、建设程序,分析了无疫小区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并提出了做好无疫小区建设的一些思考。本文对于国内动物生产企业建设无疫小区和维持无疫状态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区域化和生物安全隔离区化是指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成员国为了控制疫病和/或促进国际贸易,根据《陆生动物卫生法典》(以下简称《法典》)的有关规定,在其境内划分具有某种特定卫生状态动物亚群的程序。本文介绍了这两个概念的由来和《法典》2018版对区和生物安全隔离区、保护区和控制区等几个术语的最新定义,并对区域化和生物安全隔离区化这两个概念的异同进行了比较。结合各国实际应用区域化和  相似文献   

11.
2016年生效的OIE疫病、感染及侵染名录是由OIE(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发布的.OIE有一个庞大的全球动物疫病信息系统,在不断地修订疫病录入标准和更新疫病名录.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种全新的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模式,生物安全隔离区已引起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生物安全隔离区建设以企业为核心作用和基础,涉及范围相对较小,动物疫病防控难度也相对较小,较易实现和维持无疫状况。我省自2008年起在胶东半岛无疫区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率先在德州六和开始积极探索生物安全隔离区建设。1山东省生物安全隔离区建设的基本情况经过多年发展,我省畜禽规模养殖比重快速  相似文献   

13.
动保     
<正>我国口蹄疫控制策略获得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认可5月28日,在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第83届国际代表大会第7次全体会议上,我国口蹄疫国家控制策略通过OIE认可。农业部以《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和"口蹄疫防治技术规范"为主体,向OIE递交了口  相似文献   

14.
《畜牧与兽医》2014,(12):120-122
动物疫病已成为影响动物和动物产品国际贸易的关键因素,阻碍了我国肉类产品的出口。OIE推行新的动物疫病区域管理措施,即生物安全隔离区,目前已成为控制动物疫病、促进国际贸易的一种重要措施。本文结合出口肉禽贸易的需求,应用国际规则探索在出口肉禽产业链实行生物安全隔离区管理,福建地区初步建立了运行有效的生物安全体系,在开拓国际市场、促进肉类产品出口取得一定成效,可为我国建立切实可行的非疫区和稳定出口肉类基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一无疫区与生物安全隔离区基本概念 1 生物安全隔离区化提出背影 动物疫病区划管理是当前国际通行的动物卫生管理模式,其中无疫区划是早期普遍采用的措施,据OIE统计,1997年采取无疫区划管理模式的国家占74%.  相似文献   

16.
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是国际上动物疫病防控的通行做法。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从动物卫生和国际贸易角度制定了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和评估的相关技术措施,指导各成员国开展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和评估工作。通过对OIE成员国的问卷调查,有  相似文献   

17.
OIE介绍     
《中国动物检疫》2007,24(8):55-55
在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2007年5月的第75界年会上,成功恢复了中国在OIE的合法权利和义务。由于OIE在动物疫病控制方面的独特作用,使得OIE在动物及动物产品国际贸易中的作用越  相似文献   

18.
8月29~31日,由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主办的首届中国兽医生物安全高级研讨会在北京隆重召开,这是我国兽医生物安全领域的第一次大型国际性研讨会议。农业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尹成杰出席大会并做重要讲话,国家首席兽医师、农业部兽医局局长贾幼陵出席会议并做重要讲话,来自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国际兽医生物安全工作组的  相似文献   

19.
葛林  孙研 《中国动物检疫》2019,(8):43-46,71
动物疫病监测是防治动物疫病的关键。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是动物卫生领域的权威国际组织,在动物疫病等卫生监测方面制定了科学的标准规则。本文拟在研究OIE标准规则的基础上,立足实际,提出进一步完善我国动物疫病监测制度措施的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正>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在动物卫生领域首先提出了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的概念。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是指一个国家出于动物疫病控制和/或国际贸易的目的,定义一个对规定动物疫病卫生状况清楚的特定动物群体,并对规定动物疫病采取监测、控制和生物安全措施等的一种管理方式。对动物疫病实施区域化管理是在充分考虑畜牧业经济和公共卫生等条件的基础上,针对某一特定区域,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建立完善的屏障体系(包括地理屏障、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