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利用菠萝皮渣生产蛋白饲料的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菠萝皮渣为原料生产蛋白饲料,选出最佳的菌种组合后,通过调整混合菌种比例、接种量、固态培养基的料水比例、固态培养基的料层厚度,进行单因素发酵试验,以发酵产品中粗蛋白的含量为依据,优选发酵条件。结果表明:混合菌种发酵生产的蛋白质含量优于单菌发酵,其中根霉+产阮假丝酵母混合菌混合比例为6∶4时,发酵产品中粗蛋白含量最高,可达18.72%。试验所得最佳参数为:根霉+产朊假丝酵母混合菌接种量10%,固态培养基的料水比例3∶7,固态培养基的料层厚度3 cm。  相似文献   

2.
【目的】二次发酵是实现鸡粪等养殖废弃物功能价值提高的关键阶段,本研究旨在将前期筛选得到的真菌应用于鸡粪堆肥的二次发酵阶段,探讨其促进二次发酵的效果并对其进行鉴定,为今后鸡粪的高值化与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支撑。【方法】以鸡粪一次发酵产物为原料,添加实验室前期筛选的2株真菌(分别为FCM1和FCM3)进行二次发酵试验。共设置3个处理,分别为对照CK:原料中加入1%(体积L∶干物质量kg)无菌液体培养基;F1:原料中加入1% FCM1菌液;F3:原料中加入1% FCM3菌液。在二次发酵的不同时期,分析测定堆体温度、pH、电导率(EC)、铵态氮、硝态氮、种子发芽指数以及腐殖酸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相比,添加真菌主要促进了二次发酵阶段快速升温和腐殖化过程快速进行。与未接菌处理相比,真菌FCM3使堆料提前8 d进入升温期,真菌FCM1效果不佳,且在一定程度上延后了鸡粪堆肥的二次发酵。F3处理高温阶段(>50℃)持续了13 d,堆料的GI比对照处理提前25 d达到80%,且腐殖化程度较高(PHA=74.58%,PHA:胡敏酸/总腐殖酸)。相关分析表明,GI与pH、PHA显著正相关,与EC显著负相关。经形态和ITS rDNA测序等方法鉴定,FCM3为链格孢菌。【结论】真菌FCM3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鸡粪堆肥二次发酵的进行,提高堆料的腐殖化程度。  相似文献   

3.
二步发酵对麻疯树废弃饼粕营养价值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麻疯树废弃饼粕为培养基,先采用黄孢原毛平革菌和康宁木霉进行单菌种固态发酵,将饼粕中的粗纤维转化成还原糖,再利用产朊假丝酵母和白地霉进行二步发酵,生产菌体蛋白。控制培养基湿度为150%,添加10%(wt)麸皮,于30℃下经黄孢原毛平革菌发酵6 d后,饼粕中还原糖含量达到最大值93.46mg/g,比未发酵饼粕提高了1.93倍;再经白地霉二步发酵3 d后,粗蛋白含量和粗蛋白体外消化率分别达到33.13%(wt)和48.87%,比未发酵饼粕提高了49.23%和14.5倍。麻疯树废弃饼粕经二步发酵后,其营养价值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4.
响应曲面法优化罗伊氏乳杆菌发酵培养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优化罗伊氏乳杆菌发酵培养基,提高该菌发酵活菌数。[方法]采用Plackett-Burman以及响应曲面法对罗伊氏乳杆菌发酵培养基进行研究,确定罗伊氏乳杆菌发酵培养基中显著影响发酵活菌数的因素,并通过响应曲面法进行优化,以确定最优发酵培养基组分。[结果]试验表明,所得二次回归模型达到极显著水平,无失拟因素存在。优化后的罗伊氏乳杆菌发酵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3.09%、酵母粉4.19%、果蔬汁10.03%,在此条件下发酵液活菌数可以达到8.25×109CFU/m L。[结论]研究证实了响应曲面法可用于优化提高罗伊氏乳杆菌发酵活菌数,为其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王舒  李汉骏  查美玲  付鸣佳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3):11595-11597
[目的]对一株产纤维素酶真菌进行分离鉴定,以期为产纤维素酶菌株种类的丰富提供试验依据。[方法]通过刚果红平板染色法初筛和摇瓶发酵产酶复筛从农田稻草堆的土壤中筛选出可产纤维素酶的真菌菌株,并对其发酵产酶培养基进行了单因素试验优化,同时对该菌进行了形态学和18S rRNA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分离得到的菌株为1株产纤维素酶丝状真菌RSC1,发酵产酶培养基优化结果显示,培养基中含1.3%CMC-Na,0.1%酵母膏和0.1%MgSO4时其产酶活性最高。对该菌进行的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丝状真菌RSC1与毛霉属真菌Mucor amphibiorum相似度为97%,故将该丝状真菌命名为Mucor amphibiorum RSC1。[结论]该研究鉴定了所分离纯化的菌株为Mucor amphibiorum RSC1,该结果为产纤维素酶菌株种类的丰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通过平板对峙试验测定哈茨木霉M-17对尖孢镰刀菌、接骨木镰刀菌、木贼镰刀菌、茄病镰刀菌和锐顶镰刀菌的抑制作用;通过抑菌试验测定菌株M-17在添加中药残渣固体培养基中发酵产物浸提液的抑菌作用,筛选对5种供试病原真菌具有抑菌作用的固体发酵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哈茨木霉M-17对尖孢镰刀菌、接骨木镰刀菌、木贼镰刀菌、茄病镰刀菌和锐顶镰刀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分别为66.39%、66.18%、  57.06%、66.38%和51.29%;在添加中药渣固体发酵培养基上,菌株M-17的发酵产物浸提液对不同病原菌的抑制作用不同,其中配方为甘草∶玉米粉∶木屑的固体培养基对多种病原真菌具有较强抑制作用,配比为5∶4∶1时,M-17发酵产物浸提液对木贼镰刀菌的抑制率最高,为76.89%;配比为3∶5∶2时,对木贼镰刀菌和尖孢镰刀菌的抑制率最高,分别为78.45%和72.20%;配比为7∶2∶1时,对木贼镰刀菌的抑制率最高,为77.19%;配方为板蓝根∶玉米粉∶木屑、配比为3∶5∶2时,M-17发酵产物浸提液对木贼镰刀菌的抑制率最高,为77.99%。不同固体发酵培养基和配方影响木霉M-17发酵产物对不同镰刀菌的抑菌作用,为木霉菌制剂开发和应用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试验首先研究了绿色木霉、红芝共同发酵对秸秆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降解的影响,然后进行了二次发酵接种酵母生产蛋白饲料条件的研究.结果表明:绿色木霉、红芝接种比例为1∶4、接种量为35%、共同发酵时间8d、二次发酵时,酵母接种量7%、发酵时间为24h时培养基的真蛋白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8.
柚子皮渣生产单细胞蛋白饲料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柚子皮渣为原料,以康宁木霉、白地霉、酵母菌、产朊假丝酵母为菌体,用卵清蛋白为标准品和双缩脲试剂制定标准曲线,探究单菌株与混合菌株分别固态发酵后产单细胞蛋白的含量。结果表明:白地霉与康宁木霉组合菌发酵效果最好,培养基发酵7d后蛋白质含量达到8.060g,占培养基干重的19%左右。发酵效果受温度、p H值、接种量、培养基含水量等因素影响,用正交实验获得白地霉与康宁木霉最佳发酵条件组合为:最适p H值5.5,最适发酵温度25℃,最适接种量15%,最适培养基含水量65%,且各因素对发酵的影响大小为发酵温度培养基含水量接种量p H。  相似文献   

9.
番茄灰霉病拮抗细菌18BS-12发酵条件的优化及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采自陕西、甘肃和河南省的51个土壤样品中的细菌进行分离纯化,筛选番茄灰霉菌的拮抗生防菌株,并研究其防治效果和最优发酵条件。【方法】分别以平板对峙法和牛津杯法测定所分离菌株及其发酵滤液对番茄灰霉菌的抑菌作用,筛选出抑菌作用显著的菌株,测定其离体和温室防治效果,并通过正交试验对防治效果明显且稳定的生防菌株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最后进行16SrDNA序列分析,对筛选菌株进行初步鉴定。【结果】经分离纯化得到533株细菌菌株,其中18BS-12的抑菌活性最好,离体和温室防治效果分别为82.37%和75.61%。对菌株18BS-12发酵培养基(NA培养基)进行正交试验优化,得到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质量分数)为玉米粉2.0%,牛肉膏1.5%,FeSO40.015%。发酵滤液抑菌活性最强的发酵条件为:在250mL三角瓶中,将种子液按3%的体积比接种到50mL培养基中,初始pH 7.0,温度32℃,转速180r/min,发酵时间5d。菌株18BS-12的发酵滤液活性物质在高温、碱性条件和紫外光照射下较稳定。通过对其16SrDNA序列的分析比对,初步将其鉴定为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gladioli)。【结论】菌株18BS-12是1株对番茄灰霉病具有防治潜力的生防菌株。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雪白弯颈霉(Tolypocladium inflatum)产环孢菌素的最适发酵条件。[方法]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不同培养时间、培养基种类、装瓶量、菌种接种量(以菌片计)对雪白弯颈霉产环孢菌素的影响。[结果]在培养时间为4 d,发酵培养基为马铃薯200.00 g、甘露醇40.00 g、蛋白胨6.00 g,装瓶量为100 m L,菌片投放为9片时雪白弯颈霉产环孢菌素的发酵条件为最优。[结论]试验结果为提高雪白弯颈霉产环孢菌的产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从自然界中分离得到的玉米赤霉菌 G.zeae BAU_(-z8)菌系只具有在固体培养基中合成玉米赤霉烯酮的能力。经过亚硝基胍和紫外线对 BAU_(-z8)的诱变处理后,再经筛选和分离纯化,得到了具有在液体常温条件下生成玉米赤霉烯酮的突变株D_(4-21),并对其生成玉米赤霉烯酮的条件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明:培养基的碳源、氮源种类;碳、氮、磷的浓度及 C/N 值;初始 pH 值、培养温度、通气量等因素都对玉米赤霉烯酮产量有很大影响。通过试验,确定了摇瓶发酵培养基成份的最佳组合以及最适的培养条件为:葡萄糖18%、尿素0.27%、K_2HPO_4 0.05%、酵母膏0.10%、MgSO_4 0.25%、KCl 0.025%、pH5.4—5.5(自然)、装量:120ml/500ml 摇瓶、温度:21—24℃,经摇床震荡培养2周,产量可达2—2.2g/l。  相似文献   

12.
【目的】优化抗金银花白粉病菌贝莱斯芽孢杆菌HC-8菌株的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为其快速大量生产及进行大田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贝莱斯芽孢杆菌HC-8菌株为材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分别优化其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结合分生孢子萌发和平板对峙试验,分析优化方案下HC-8菌株对白粉病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及对尖孢镰刀菌、烟草疫霉和轮状镰刀菌的拮抗活性。【结果】HC-8菌株最适基础培养基为酵母蛋白胨培养基(YSP);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蛋白胨5.0 g/L、酵母膏25.0 g/L、麦芽糖10.0 g/L;最佳发酵条件为温度37℃、初始pH 6.0、转速180 r/min、接种量0.100%、装液量20 mL/300 mL、培养时间48 h。优化方案下,HC-8菌株对白粉病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率为83.15%,显著高于优化前的74.65%(P<0.05,下同);对尖孢镰刀菌、烟草疫霉和轮状镰刀菌的抑菌率分别为60.66%、59.03%和65.32%,显著高于优化前的54.31%、55.24%和59.17%。【结论】优化后的方案可提高HC-8菌株的发酵产量,并增强对尖孢镰刀菌、烟草疫霉和轮状镰刀菌的拮抗效果及对白粉病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建立的方案可用于快速、大批量发酵HC-8菌悬液。  相似文献   

13.
从土壤中筛选得到1株高产耐热几丁质酶的嗜热菌株Z16,对其进行鉴定及产酶发酵条件优化研究.采用分子生物学结合形态学方法鉴定该菌为高温紫链霉菌(Streptomyces thermoviolaceus).通过发酵培养基组分及培养条件的优化,得到了最佳发酵产酶培养基:胶体几丁质5 g/L,粉末几丁质10 g/L,酵母浸粉1.25 g/L,黄豆粉3.75 g/L,吐温20 4 g/L.最佳培养条件为:接种量5%,45℃培养60 h.在优化后的发酵条件下,该菌株最大产酶水平达5.5 U/mL,比优化前产酶量提高了4.2倍,较高的产酶量为进一步研究该菌所产几丁质酶的纯化和性质提供了基础.该菌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从羊肚菌白霉病子实体中分离纯化病原菌,通过形态学观察病原菌的菌落形态特征,采用ITS鉴定病原菌,并测定不同培养基、碳源、氮源、温度、pH对病原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从羊肚菌染病子实体分离得到的病原菌菌落形态、显微特征与长孢卵单隔孢霉Diplo9spora longispora基本一致,ITS序列与长孢卵单隔孢霉相似度为99.44%,经鉴定分离得到的病原菌可能为长孢卵单隔孢霉;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其最适培养基为MYG培养基,25℃为菌丝最适生长温度,对pH适应范围较广,最适碳源、氮源分别为乳糖及酵母浸粉。以上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该病害的发病规律及田间防治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双孢蘑菇培养料发酵过程中细菌群落结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明双孢蘑菇培养料发酵过程中细菌群落多样性和组成的演变,获得相关优势菌落的信息,本研究利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对不同季节不同发酵阶段样品的的细菌进行特异性扩增,并选取主要DNA条带进行克隆、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发酵时期带谱差异明显。发酵过程中,培养料中主要有芽孢杆菌属、黄杆菌属、杆菌属、假单胞菌属、Solibacillus、嗜热裂孢菌属、高温双歧菌属和未知分类地位的不可培养细菌。不同季节(春季、冬季)的培养料一次发酵过程中细菌多样性变化趋势相似,且发酵结束时细菌菌落结构相似。双孢蘑菇培养料在发酵过程中细菌群落结构至少经历了3个阶段的演替,即建堆初期、一次发酵阶段和二次发酵阶段。双孢蘑菇培养料发酵过程中细菌种群丰富,并随着发酵的不同阶段发生演替,种群多样性受环境温度的影响。双孢蘑菇培养料发酵过程中一直存在的细菌群落与具有木质纤维素降解特性细菌的序列相似度较高,有利于培养料转化为双孢蘑菇栽培基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四环素菌渣的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分别以不同比例四环素菌渣和麸皮为培养基,利用黑曲霉、康宁木霉和绿色木霉协同发酵处理四环素菌渣,在生产复合酶制剂的同时降解菌渣中残留的抗生素。[结果]在四环素菌渣∶麸皮=7∶3,培养基水分50%,厚度10 cm,培养温度2530℃条件下好氧发酵96 h,可得到富含纤维素酶、木聚糖酶、β-葡萄糖酶和酸性蛋白酶的复合酶制剂,且菌渣中残留四环素的降解率可达97.3%。[结论]该研究确定了四环素菌渣中残留抗生素的最佳降解条件。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混合菌种最佳发酵工艺,以制备优良动物饲料。试验选取纤维素酶产生菌——地衣芽孢杆菌D50对槐树叶中纤维素进行降解,再添加乳酸菌进行二次发酵。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混合菌种发酵工艺和发酵培养基以及最优发酵方式。结果表明:乳酸菌可利用一次发酵后的剩余营养物质进行二次发酵,最佳发酵方式是灭菌后接种乳酸菌以棉塞封口,三角瓶在培养箱静置培养,乳酸菌二次发酵最佳接种量为10%,乳酸菌二次发酵时间为24 h,发酵后pH为5.65,乳酸含量最大为2.93%,两次发酵总时间72 h。  相似文献   

18.
[目的]立足于双孢菇(Agaricus bisporus)产业的发展,利用复合菌剂,促进秸秆发酵,减少发酵时间,提高发酵料品质,生产出优质的双孢菇。[方法]发酵料配方中稻草、猪粪、菜籽饼、熟石膏的用量分别为3 000、2 200、240、240 kg,其中试验组添加50 kg菌剂,对照组不添加。7月19日进行混合预湿并进一次发酵隧道,7月25日第一次翻料,8月1日第二次翻料,8月6日进二次发酵隧道,8月12日出二次发酵隧道。[结果]接种微生物菌剂可以缩短秸秆发酵达到高温的时间,延长高温持续的时间;可以在秸秆一次发酵过程中积累更多的高温微生物,用以分解秸秆中的复杂有机物;可以获得生产需要的质量更优的成品发酵料(二次发酵料)。[结论]该研究可为提升我国双孢菇和有机肥生产的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生防木霉SS003菌株(Trichoderma atroviride)的固体发酵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酷绿木霉SS003菌株固体发酵产孢子的较优工艺条件.分别以酷绿木霉SS003菌株为供试菌和以玉米秸秆、麦麸发酵基质,分别进行了固体发酵培养基配方和固体发酵条件的优化筛选,试验设计均采用单因索试验.试验最终检测方法采用血球计数板倍量稀释法镜检孢子量(108个/g).分别获得了酷绿木霉SS003菌株产孢固体发酵的较优培养基配方和较优固体发酵条件,即80目的玉米秸秆与麦麸配比1:3,接种1×106个/mL的SS003孢子液,保持含水量55%和充分通气,培养11d后,酷绿木霉SS003菌株固体发酵产孢量达到最大(76.14×108个/g).初步探索到绿木霉SS003菌株固体发酵产孢的较优工艺条件,为该菌的深入研发提供了有益的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20.
基于化学处理及生物发酵的食用菌糠饲料化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香菇菌糠为研究对象,采用碱化处理、氨化处理和复合处理方式降解菌糠中的碳水化合物,结果表明:复合处理是最佳化学处理方式,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木质素和纤维素含量分别下降9.31%,6.72%,20.36%和16.15%,碱化处理次之,氨化处理最差.复合处理的菌糠通过混菌一次性固体发酵试验,确定菌糠发酵的最佳菌种组合和接种量,并采用L9(34)正交试验确定最适发酵时间、发酵温度、料水比和初始pH值.结果表明:采用康宁木霉 酿酒酵母 白地霉菌株组合,接种量为15%,最适发酵时间为72h,料水比为1:1.2,发酵温度为32℃,初始pH值为5,样品粗蛋白含量最高,可由10.60%提高到29.49%,粗纤维含量与预处理前菌糠相比下降4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