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在林地栽培北柴胡不仅可以收获高品质的药材,而且可以提高林地综合利用率。该文从选种、种子处理,选地、整地及育苗移栽,到田间管理及采收,介绍了本溪县在林下栽培北柴胡的成功经验,以期为林地种植北柴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对大叶柴胡的不同炮制工艺,采用薄层层析,紫外测定方法进行了化学分析,以探讨不同炮制方法的对春毒性成份-柴胡毒素,乙酰柴胡毒素的消除效果。结果表明:运用湿热干燥法可以达到消除毒性的作用,毒性实验表明,其毒性小于一般药用柴胡,为重新利用大叶柴胡的药用价值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赤霉素对柴胡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0.10、0.25、0.50 mg.mL-1赤霉素对长白山区的北柴胡、大叶柴胡、狭叶种子进行处理,时间为24 h。北柴胡的种子发芽率为68.0%、74.3%、71.7%;狭叶柴胡种子发芽率为44.7%、54.0%、51.0%;大叶柴胡未发芽。  相似文献   

4.
北柴胡 (Bupleurum chinense DC.),也叫竹叶柴胡、柴胡。南柴胡 (B.scorzonerifolium Willd),也叫狭叶柴胡、红柴胡。两者均为伞形科植物,以根入药,有解表和里、升阳、疏肝解瘀之功效。由于两者植物形态非常相似,在生产上很容易混淆。现将北柴胡与南柴胡的主要区别介绍如下。 1根 1. 1北柴胡:主根粗大、坚硬,外皮灰褐色或黑褐色,常有少数侧根。 1. 2南柴胡:主根圆锥形、较软,外皮红褐色。 2茎 2. 1北柴胡:茎丛生或单生,上部多分枝,略成“之”形弯曲。茎基部无纤维状叶柄残基物。 2. 2南柴胡:茎单一或 2~ 3丛生,茎上部…  相似文献   

5.
研究宝鸡市陈仓区柴胡种植、柴胡化学成分、中药材秸秆利用,为优质种源的选取及宝鸡柴胡种植发展提供参考。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种植户、企业,获得柴胡种植及秸秆利用数据;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比色法获取柴胡皂苷和总黄酮含量的实验室数据,从而综合评价宝鸡市陈仓区柴胡质量及经济效益。研究表明:宝鸡市陈仓区内所收集的柴胡样品,其柴胡皂苷a、d的总含量高于药典标准2.0~3.0倍,总黄酮含量均大于0.6%。宝鸡市陈仓区境内适宜柴胡种植生产,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发展宝鸡柴胡及“秦药”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1年生柴胡为试验材料,通过调查地上、地下部分的主要性状生长发育规律,研究其对根部生育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以此作为指导柴胡生产实践的依据。结果表明,决定柴胡产量的根茎粗与叶片数成极显著正相关,柴胡生长高峰期的8月初至9月中旬,其营养及水分必须保证合理供应。  相似文献   

7.
柴胡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柴胡(Bupleurum chinenis DC.),别名为北柴胡,竹叶柴胡。产东北、华北、内蒙古、河南及陕西、甘肃等省(自治区),多为野生。人工栽培近几年刚发展。以根入药,大宗常用中药材。根含柴胡皂甙甲、乙、丙、丁及白芷素等成份。有解表和里、疏肝解郁、升举中气的功能。主治感冒、上呼吸道感染、肝炎、胆道感染、胸满肋痛、月经不调等症。日本柴胡汤应用广泛。  相似文献   

8.
绪言作柴胡用的原植物主要是狭叶柴胡(Bu pleurum scorzoneraetolium willd·)。在日本从前主要靠野生柴胡来满足需要的,但近几年几乎全依赖于中国、南朝鲜进口,因此迫切需要解决其栽培生产。作者等为了  相似文献   

9.
大叶柴胡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因有毒性.被停止使用。此文通过加工炮制后对其药效进行了相关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对内毒素致热后的家兔解热实验效果显著;镇痛作用与柴胡相似,抗炎作用优于柴胡,抗肝损伤作用与柴胡相似。实验显示:炮制后的大叶柴胡具有柴胡类似的作用,为其应用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了更好地充分利用伞形科植物资源,保证临床应用医药科研的正确性,对以西藏野生窄竹叶柴胡为例对西藏柴胡属植物的药用价值、生物学特性、形态特征、生境分布及栽培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研究,为西藏野生柴胡药用植物驯化栽培与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中药柴胡为伞形科柴胡属植物,据《中国药典》记载,柴胡分为北柴胡(Bupleurum chinensis DC.)和细叶柴胡(B.sorzonerifolium Willd.)2种。这2种药材在黑龙江省小兴安岭、完达山脉以及东部山区和半山区均有分布,细叶柴胡在大兴安岭及我省西部也有分布,是我省著名地道药材,野生资源蓄积量很大。黑龙江省是柴胡主要产区,但是随着医药产品和保健产品的不断开发,需求量越来越多,另一方面由于森林的破坏,以及过度采挖使资源储量锐减,野生资源已经不能满足生产需要。为保护这种北药资源,合理对其开发利用,要大力发展人工栽培,  相似文献   

12.
不同土质对栽培柴胡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采用沙壤土和腐殖土两种不同土质对栽培柴胡产量影响进行试验,对柴胡地上和地下的两部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沙壤土栽培柴胡长势好,产量高,有一定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通过查阅有关文献,按柴胡的植物资源、主要产地、化学成分、药理药效和安全性等,进行了概括总结和归纳,为柴胡的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祁连山区3种药用植物抗旱生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祁连山区3种药用植物狭叶柴胡、麻花秦艽、细叶沙参为研究试材,采用PEG-6000高渗溶液模拟干旱胁迫的方法,研究其抗旱生理特性。在相同处理条件下,分别测定了3种药用植物的脯氨酸含量、SOD活性、POD活性等3个生理指标。结果表明:狭叶柴胡脯氨酸含量、SOD活性、POD活性均高于麻花秦艽和细叶沙参。由此可见,狭叶柴胡的抗旱能力高于麻花秦艽和细叶沙参。  相似文献   

15.
林下种植中药材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笔者通过长治市城区上党月季园2块试验地,分析了柴胡的生物特性,总结了林下种植柴胡技术。  相似文献   

16.
通过不同郁闭度条件下栽培柴胡,研究其在寒冷林区适宜的立地条件。结果证明,栽培柴胡应选择郁闭度0.2以下疏林地、全光下林间空地为宜,以全光下林间空地为最佳,鲜品产量可达239.1-395.3g/m^2。  相似文献   

17.
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养分的影响,以便了解土壤质量状况,为实现不同植被管理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以小陇山山麓区移栽至耕地(前期种植柴胡)后生长3年的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苗木土壤为对象,并以长期种植柴胡Bupleurum chinense的耕地作对照,采用对比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2种人工植被类型下不同土层(0~10、10~20和20~30 cm)土壤养分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油松苗地3个土壤层的有机质、全磷和全钾含量均小于柴胡耕地,除0~10 cm土层有机质外,其余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 <0.05);3个土壤层的全氮含量在油松地和柴胡地两者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 0.05)。油松苗地3个土壤层的速效钾均显著大于柴胡地(P <0.05);而有效磷含量却小于柴胡地(10~20 cm除外),且仅在20~30 cm土层两者差异达显著水平(P <0.05);同样,3个土壤层的碱解氮含量在油松地和柴胡地两者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 0.05)。2)2种植被类型下土壤的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表现出"表聚现象",即养分含量从表层向下层呈递减趋势;而全钾含量在2种植被类型下均表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即从表层向下层呈递增趋势,但差异均不显著(P> 0.05)。3)主成分分析表明:速效钾和全磷是影响油松苗地土壤质量的最主要土壤因子,而全氮和全磷是影响柴胡地土壤质量的最主要土壤因子,且土壤养分综合得分表现为油松地(1.467)<柴胡地(1.504)。可见,油松人工苗明显地降低了耕地土壤养分含量,长期栽植将会导致土壤养分处在较低水平,因此在大苗培育期间要因土施肥,提高土壤肥力,尤其需要及时补充土壤有机磷肥;而对柴胡耕地也应该补充有机氮肥和磷肥。这些结论可为小陇山山麓区域耕地进行土地合理利用和土壤科学管理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8.
对2年生柴胡9个性状:株高、分蘖数、茎粗和、须根数、分枝数、根长、叶型、叶面积和根重等的遗传参数和性状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其中茎粗和、分枝数与决定药材产量的根重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209和0.4457,均达到显著水平;根重与决定药材质量的根长相关系数为0.4487,达到显著水平。不同叶型柴胡的叶面积与根重相关系数分别为宽叶型:1.012、长叶型:1.2021、竹叶型:3.1187,均达到极显著相关水平;并且每种叶型柴胡的叶宽、叶长与叶面积的相关系数也分别达到显著相关水平;说明在2年生柴胡的优良品系选育的过程中,可依据茎粗和、分枝数、根长、叶总表面积等性状来判断决定经济产量的根重。  相似文献   

19.
柴胡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栽培、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方面介绍了柴胡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0.
柴胡不同经营密度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北方林区内筑高畦直播繁育柴胡,当苗出齐后进行间苗、定苗。根据立地条件设置3个密度区间进行研究,即每平方米120株、150株和200株,误差范围±10%。在2年收获期时将柴胡起出,去掉地上部分,洗净、干燥、称量、统计分析,确定最佳密度范围为150~200株/m2,培育期限为2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