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探究冬小麦与豌豆套作对土壤肥力和小麦生长的影响,找出2种作物合适的套作密度比例,以冬小麦(长4738)和豌豆(晋豌豆3号)为供试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冬小麦和豌豆套作密度配比对冬小麦不同生育时期土壤养分含量、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孕穗期—抽穗期,M1D1、M1D2、M1D3、M2D1、M2D2和M2D3等6个小麦套作豌豆处理碱解氮含量分别较小麦单作处理提高20.25%、19.37%、17.96%、8.21%、12.6%、24.5%,其中,M2D3处理的最高,达到88.31 mg/kg;灌浆期—乳熟期,M1D1、M1D3、M2D2、M2D3处理碱解氮含量较小麦单作处理分别显著提高11.34%、13.63%、14.87%、24.50%,其中,M2D3处理碱解氮含量最高,达到58.54mg/kg。分蘖期—拔节期,M1D1、M1D2、M2D1和M2D3等4个套作处理的有效磷含量比小麦单作处理分别显著提高20.03%、23.69%、36.32%、37.83%;孕穗期—抽穗期,M1D2、M2D3处理有效磷含量分别较小麦单作处理显著提高29.36%、39.57%;灌浆期—乳熟期,M2D...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小麦豌豆套作对土壤养分含量及小麦产量的影响,试验设小麦豌豆套作6个处理和小麦单作2个处理,测定小麦产量和不同生育时期的土壤养分含量。结果表明,小麦豌豆套作相比小麦单作提高了土壤中的全氮、全磷、全钾、有机质含量和小麦产量;到成熟期,小麦24粒、豌豆15粒套作处理(W2P3)各项指标的达到最大,其产量是3 181.38 kg/hm~2。从土壤养分和小麦理论产量的相关性分析得出,小麦越冬期和拔节期的土壤全氮含量、成熟期全磷含量均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小麦与豌豆套作处理改善了土壤养分,从而提高了产量,且以W2P3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对新疆麦套棉生长发育特性的研究表明: 新疆麦棉套作小麦与棉花共生期达50 d ,全生育期套作棉比单作棉长4 d,共生期套作棉株高、茎粗、叶龄等小于单作棉,但共生期后,套作棉的生长速率要快于单作棉,最终反超单作棉.套作棉开花前叶面积指数小于单作棉,开花后则高于单作棉,直至吐絮.套作棉单株结铃性强、铃大,皮棉产量1 3 38.4 kg/hm2,占同面积单作棉的64.6;.  相似文献   

4.
在盆栽条件下,设置5个土壤水分处理,研究不同土壤含水量对小麦光合生理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成熟期的株高、节间长及孕穗期和开花期的单茎绿叶面积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并以水分含量偏高处理W5(80%~90%田间持水量)最高。土壤适宜含水量处理W4(70%~80%田间持水量)孕穗期、开花期和灌浆中期的叶绿素含量高于W5,表明土壤含水量偏高不利于小麦叶绿素含量的增加。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小麦的光合特性得到改善,并以W4处理表现最优,W5次之,其中W4的光合速率分别比W1(40%~50%田间持水量)和W2(50%~60%田间持水量)的显著增加35.5%和26.7%。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叶绿素荧光参数Fo、Fm、ΦpsII、ETR和qP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并以W4处理的最高,W5处理的次之。W4处理具有最高的经济产量,W5处理具有最高的生物产量,其中W4处理的单茎经济产量和生物产量、每盆经济产量和生物产量分别比W1显著增加98.6%、52.1%、311.2%和197.7%。研究得出,土壤水分含量偏高比适宜土壤水分含量处理具有较高的株高、单茎绿叶面积和生物产量,而生育中后期的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光合速率和经济产量却低于土壤适宜水分含量处理。  相似文献   

5.
以椰糠、菇渣和珍珠岩为基质,按照不同配比混合,研究其对番茄株高、茎粗、根冠比、壮苗指数、叶绿素含量、叶片净光合速率、硝酸还原酶、琥珀酸脱氢酶等指标的影响,筛选最佳番茄育苗基质配比。结果表明,T_1(椰糠∶菇渣∶珍珠岩=2∶2∶1)的株高、茎粗、干物质积累及壮苗指数等指标均优于其他处理,与对照组CK(草炭∶蛭石∶珍珠岩=6∶3∶1)无显著差异,可以作为番茄育苗基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不同种植模式和施氮水平下玉米大豆的叶片持绿、光合和系统产量特性。【方法】通过田间定位试验研究种植方式(玉米单作(MM)、大豆单作(SS)、玉米套作(IM)、大豆套作(IS))和施氮水平(不施氮(NN)、减量施氮(RN:180 kg N·hm-2)、常量施氮(CN:240 kg N·hm-2))对玉米大豆叶片持绿、光合特性以及其干物质积累和系统产量的影响。【结果】玉米产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大豆产量随施氮增加先增后降;RN下,IM的籽粒干物质积累量最大,玉米大豆套作系统的总产量最高,系统生产力指数(SPI)最大。套作下各作物的叶片持绿期更长,光合特性指标均较单作稳定,且在籽粒形成期优于单作;各施氮水平下,套作处理的绿叶百分比均显著高于单作,IM的最大绿叶衰减速率出现天数比MM的分别晚7 d、5 d和1 d;IS的则比SS的分别晚7 d、0 d和11 d。相比单作,套作可以显著降低各施氮水平下玉米叶片的平均衰减速率,延长最大衰减速率出现天数,降低绿叶衰减程度。各作物的光合速率表现为套作高于单作,减量施氮高于常量施氮。玉米R2期,IM的叶片光化学淬灭系数(Qp)比MM的高12.78%,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则低21.30%;NPQ随施氮水平的增加而降低,RN比NN降低了17.11%。套作SPAD值波动幅度弱于单作,且呈稳定上升趋势;玉米R2期,IM比MM高34.52%,大豆R2和R6期,IS分别比SS高10.39%、29.48%;RN的SPAD值最高,玉米R2期,IMRN处理比IMNN处理高17.46%,MMRN处理比MMNN处理高35.02%;大豆R6期,ISRN处理比ISNN和ISCN处理分别高7.71%、6.67%,SSRN处理比SSCN处理高10.03%。【结论】减量施氮下,玉米大豆套作显著延长了叶片的持绿期;花后叶片的光合速率、PSⅡ光合机构功能、叶绿素都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且比单作稳定,籽粒干物质积累增强,充分发挥了玉米的生产潜力并增加了大豆产量,使得套作系统总产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棚室内多种套作模式对番茄品质的影响,筛选出较好的套种模式。于2018年3—10月在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大棚内进行试验,试验设番茄单作、番茄与大蒜套作、番茄与分蘖洋葱套作、番茄与大葱套作、番茄与豌豆套作、番茄与豆角套作共6个处理,分别调查番茄的茎粗、株高、果实的单果质量、纵横径及产量,并对番茄果实的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维生素C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及番茄红素含量等指标进行测定。试验结果表明,除套作大蒜以外,不同的套作模式番茄产量均有所提高。与分蘖洋葱套作和与大蒜套作后果实硬度显著高于番茄单作;与分蘖洋葱套作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高于番茄单作;与分蘖洋葱套作、与豌豆套作后果实维生素C含量显著高于番茄单作;与分蘖洋葱套作后可滴定酸含量显著低于番茄单作;与分蘖洋葱套作的番茄果实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单作;番茄与大蒜套作后果实的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与分蘖洋葱套作、与豌豆套作、与豆角套作后的果实番茄红素含量显著高于番茄单作;番茄与大蒜套作、与分蘖洋葱套作后的果实的糖酸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综上,合理地间套作有利于提高番茄的品质和产量,其中与分蘖洋葱套作番茄栽培效果较好,可以在黑龙江省大庆地区棚室栽培中试用推广。  相似文献   

8.
2010-2011年,对豌豆与小麦在高寒阴湿区不同间作比例下的生育期、叶面积指数及综合产量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间作可明显延长豌豆的生育期,提高豌豆叶面积指数、综合产量及经济效益。其中处理M2D2即小麦与豌豆按2∶2行比例间作生育期最长,叶面积指数最高,土地当量比最大,具有明显的产量优势,2010和2011年间作综合产量分别较小麦单作(MT)提高58.11%和38.55%,较豌豆单作(DT)提高29.70%和50.87%;全年经济效益分别较小麦单作(MT)的提高112.66%和83.45%;较豌豆单作(DT)提高4.97%和22.08%。因此,豌豆小麦间作模式增产的关键在于行比的合理搭配。  相似文献   

9.
套作分蘖洋葱对番茄生长、产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套作分蘖洋葱对番茄生长、产量形成及品质的影响。研究于2015年3月至10月在塑料大棚内进行,试验设单作番茄和分蘖洋葱套作番茄2个处理,测定了番茄株高、茎粗、产量及果实品质。结果显示,套作番茄株高、地上部干重显著高于单作(P0.05),套作后番茄产量提高11.35%。套作番茄果实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单作(P0.05),可滴定酸含量显著低于单作(P0.05),糖酸比显著升高(P0.05)。综上,分蘖洋葱套作促进了番茄生长和产量的提高,并改善了番茄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0.
以黄色彩椒品种花仙子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处理A4(草炭∶玉米芯∶细沙∶牛粪=5∶3∶1∶1)的花仙子幼苗在株高、茎粗、主根长、地下部干重、地上部分干重等形态指标上明显高于其他各处理,同时根冠比值最小;花仙子幼苗的干物质含量、G值、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最高,且幼苗保持较高的生理代谢活动,植株生长健壮。试验结果表明,草炭∶玉米芯∶细沙∶牛粪=5∶3∶1∶1是最宜于彩椒幼苗生长的基质配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明确小麦配粉对小麦品质的影响。[方法]将小麦新品种渝麦12号与糯小麦渝L-2按10.0∶0、9.0∶1.0、8.5∶1.5、8.0∶2.0、7.5∶2.5、7.0∶3.0、6.0∶4.0和0∶10.0不同的比例配麦,测定其蛋白质、淀粉特性及面条加工品质的变化。[结果]渝麦12号与渝L-2按不同比例配麦后,9个品质性状方差分析结果均表现出极显著和显著差异。渝麦12号的面条加工品质较好,随着渝L-2添加比例的增加,面条的适口性、韧性、光滑性得分显著提高,总分也有一定的提高,但渝L-2添加超过一定比例后,继续提高渝L-2添加比例,面条的适口性和韧性得分表现出下降的趋势。[结论]最适宜的配麦比例为8.5∶1.5,即85%的渝麦12号搭配15%的渝L-2,可显著改善面条的加工和制作品质。  相似文献   

12.
糯小麦与普通小麦糖化过程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斌  徐智斌  冯波  王涛 《中国农业科学》2011,44(13):2760-2767
 【目的】探索糯小麦在糖化过程中的物质动态变化规律并确定最佳糖化工艺。【方法】以糯小麦和普通小麦为原料,以根霉麸曲为糖化剂,进行糖化试验,比较两种小麦糖化过程中各物质的动态变化;分析糖化前后可发酵性糖的变化;同时以糯小麦为原料,通过设计正交试验,确定糯小麦的糖化工艺。【结果】糯小麦与普通小麦在糖化过程中各物质的动态变化趋势相似,还原糖含量均为先升后降,在24 h时达到最大值;糖化酶活力均在32 h达到最大值,后有小幅上升;pH先降低,后稳定在一定的范围内,总酸与之相反。不同之处在于糯小麦淀粉的消耗速度大于普通小麦;糖化结束时糯小麦的还原糖含量高于普通小麦;糯小麦糖化过程中糖化酶活力略低于普通小麦。糖化醪的液相色谱分析表明,糖化后可发酵性糖与多糖比例增加,一些多糖水解为小分子的短链多糖。糯小麦的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最佳糖化工艺是糖化时间36 h,糖化温度35℃,接种量1%。【结论】糯小麦在糖化过程中淀粉消耗速度快,糖化醪还原糖含量高,表明糯小麦的糖化效果优于普通小麦。  相似文献   

13.
TN05、TP36、TK19是从小麦根际分离的分别具有高效固氮、解磷、解钾功能的细菌。为研究这些菌株之间的相互作用,首先进行单独培养,然后以相等的细胞数目进行两两混合培养。设置6种不同的接菌处理,通过盆栽试验研究单接种和混合接种对小麦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菌株混合培养时,TP36促进了TN05和TK19的生长,TN05和TK19之间存在相互抑制作用;混合接种TP36+TK19,对盆栽小麦促生长的效果最好,与其他处理间的差异达到5%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4.
影响小麦品质的因素及提高小麦品质对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简述了山西省小麦品质生产和育种的概况,分析了影响小麦品质的遗传因素和环境条件,提出了提高小麦品质的六大对策。  相似文献   

15.
小麦栽培的特点及不同冬麦区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南北气候差异显著,造成小麦区域划分明显;小麦栽培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求所有环境条件尽可能适宜,以充分挖掘作物遗传潜力。论述了小麦栽培的特点,指出了不同冬麦区生产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在生产中制定对应的栽培技术措施、保证粮食的稳产增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对7~8月国内与国际小麦市场主要变化做了简要回顾。着重分析了7月初至8月初国际小麦价格大幅上涨的背景。对9~10月国际和国内小麦市场走势做了初步预测,其中着重探讨了宏观经济大环境对小麦市场的影响及未来小麦市场可能出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在日常饮食中平衡人体必需营养物质,以达到保健功能.[方法]采用观察、品尝及仪器测定等方法,研究了在小麦粉中添加猕猴桃粉剂及山药粉剂的最佳比例.[结果]试验表明,当猕猴桃粉剂、山药粉剂及小麦粉的比例为3:20∶77时所得产品营养和口感最佳.[结论]试验制得营养小麦粉产品易于产业化生产,市场前景广阔并可带动粉剂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8.
小麦贸易及转入外源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小麦转基因技术进一步研究应用,转基因小麦的商品化生产和进出口贸易已指日可待,随之而来的是转基因小麦安全性和检验检疫问题。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之上系统地总结分析了小麦的贸易现状,对转基因小麦的研究和商品化生产进展缓慢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目前小麦转入外源基因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9.
以6个普通小麦为母本,5个斯卑尔脱小麦和 5个密穗小麦为父本配制6×10种间 NCⅡ双列杂交组合,对其杂种F1的产量及品质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小麦种间杂种在产量上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其中斯卑尔脱小麦与普通小麦所配的30个种间杂交组合产量杂种优势平均为109.24%(43.14%~187.96%),单株穗数及千粒重平均优势较大且与产量优势的相关分别达极显著水平和显著水平;密穗小麦与普通小麦所配的30个种间杂种的杂种优势为77.19%(-2.18%~143.42%),单株穗数和主穗粒数优势较大且与产量优势的相关均达极显著水平。种间杂种的品质指标中籽粒硬度大多降低,但农大3226所配组合均具正向优势,密穗小麦所配种间杂种籽粒蛋白质含量及湿面筋含量低于普通小麦。但是种间杂种沉淀值的杂种优势比较普遍。认为,种间杂种的品质性状在一些组合中比普通小麦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20.
小麦微卫星标记及其在小麦遗传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SSR标记的原理以及在小麦遗传研究中的最新进展,并对其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