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8 毫秒
1.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金银花含片中绿原酸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供色谱柱为Spherigel C18色谱柱(20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1.0%醋酸水、检测波长327nm等色谱条件,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金银花含片中绿原酸含量的方法。在该色谱条件下,绿原酸的含量在1.56~25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 2,加样回收率为99.7%,RSD为2.63%(n=5),最低检出限为0.05μg/mL。结果表明,该方法操作简单,分离度好,适用于金银花含片中绿原酸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2.
《山西农业科学》2019,(12)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法(其色谱条件:色谱柱为CAPECELL PAK MG S5 C18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0.1%磷酸水溶液-甲醇,其体积比为96∶4,等度洗脱;流速为1 m L/min;柱温为40℃,检测波长为210 nm)测定红香酥梨果实中6种有机酸含量。结果显示,在此色谱条件下,L-苹果酸、D-苹果酸、酒石酸、柠檬酸、琥珀酸、乳酸在20 min内均得到良好的分离,6种有机酸线性范围为0.005~2.500 mg/m L,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均达到0.999 9,回收率为96.00%~105.42%,精密度检测RSD值为0.32%~2.64%,稳定性检测RSD值为0.92%~4.33%,重复性检测RSD值为0.66%~3.07%。表明该方法良好,可用于红香酥梨中有机酸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3.
4.
目的:建立了保健食品中叶黄素检测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方法:样品经乙醇提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分离,检测波长为446nm.检测结果:叶黄素在1.0-20.0mg/L范围内线性良好,回收率为95.4%-102.4%,相对标准偏差0.66%,方法的检出限0.05mg/100g.结论:本法操作简便,准确可靠,为保健食品中叶黄素质量监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丹参注射液中丹酚酸B的含量,为其质量控制提供可靠方法依据。方法:丹酚酸B标准溶液作为外标溶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丹酚酸B的含量。结果:丹酚酸B在0.0986~0.9860m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具有良好线性关系。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丹参注射液中丹酚酸B的含量,范围广、分辨率高、数据处理速度快、结果准确、误差小,可作为测定丹参注射液水溶性成分质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作为化学分离分析的一种重要手段得到广泛应用.该文综述了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在食品中的添加剂、霉菌毒素、农药和兽药成分残留分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8.
针对目前小米中叶酸提取及测定方法研究较少,尤其是对适用于规模化提取、测定叶酸含量的研究不够深入的问题,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小米中叶酸含量进行测定。对影响叶酸提取及测定效果的三酶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优化。结果表明:小米中叶酸提取的最佳条件为,提取液添加量1 mL,淀粉酶20 μL,蛋白酶150 μL,大鼠血清25 μL;最佳测定条件为,流速1 mL/min,流动相pH=7,检测波长280 nm、色谱柱柱温30 ℃。使用优化后的三酶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小米中叶酸进行提取并测定,测定过程中重复性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50%。综上,三酶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可用于大规模高效提取并精确定量小米中叶酸含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红树莓中鞣花酸含量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建立红树莓提取物中鞣花酸含量的HPLC测定方法,为开发鞣花酸保健品和食品提供理论基础。[方法]色谱条件:ODSHYPERSLC18柱(100 mm×4.6 mm,5μm),柱温25℃,用CH3OH-三氟乙酸(0.3%)(体积比50∶50)作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4nm,用外标法测定鞣花酸含量。[结果]结果表明,鞣花酸含量在0.322~8.05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精密度试验RSD为0.46%,重现性试验RSD为0.97%,稳定性试验RSD为0.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3.78%,RSD为0.98%,最后测得鞣花酸含量可达230 mg/kg。[结论]红树莓中鞣花酸的含量均高于所报道的其他水果,可更进一步对其机理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肉制品中5种红曲色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样品用甲醇+乙酸乙酯(2∶8,体积比)提取,采用Eclipse plus.C18[5μm,25 cm×4.6 mm(i.d.)]色谱柱分离,以磷酸溶液(pH=2.5±0.3)和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mL/min,检测波长为400 nm,分析时间为20 min,采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进行检测。方法的相关系数r2≥0.99910,5种红曲色素检出限(信噪比为3)为0.52~1.05 mg/kg,相对标准偏差(n=8)为1.6%~7.6%,平均加标回收率为75%~108%。结果表明,该方法准确、灵敏、重现性好、分析时间短,适用于肉制品中红曲色素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1.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米中黄色素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15,(5)
小米中的黄色素是一类类胡萝卜素化合物。作为杂粮食品中的重要功能性成分,其成分和含量分析受到极大关注。建立了小米中黄色素物质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色谱分离柱采用YMCTM Carotenoid S-5(250×4.6 mm ID,5μm),流动相采用三元溶剂梯度洗脱模式,样品中目标组分采用甲基叔丁基醚(MTBE)超声波辅助萃取处理。色谱分离获得了较好的选择性,各黄色素组分17 min内完成基线分离,并在0.5~50.0μg·m L-1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叶黄素、玉米黄素和β-隐黄素的检测限分别为0.3,0.4和0.4μg·m L-1。该方法样品前处理简便,重现性好,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谷子籽粒脱壳后为小米,小米黄色素含量是反映小米商品性的重要指标,对于小米的商品品质和营养品质都有重要的影响。解析不同生态条件下小米黄色素含量变化规律,为优质特色谷子品种选育及生产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选用华北夏谷区选育的8个优质、特色谷子新品种,于2016—2017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的5个试点种植,成熟收获后,测定小米的黄色素含量,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差异显著性,并对黄色素含量和生育期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等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年份、品种、地点×年份、品种×年份、地点×品种×年份对黄色素含量影响极显著(P<0.01),地点、地点×品种对黄色素含量影响显著(P<0.05);其中,品种、地点、品种×地点互作对黄色素含量变异贡献率较大,分别为57.12%、27.57%和6.12%。黄色素平均含量2017年显著高于2016年。济南、德州、济宁试点小米黄色素含量2年的结果均显著高于泰安和临沂黄色素含量。5个试点8个谷子品种2年的黄色素平均含量为23.42 mg·kg -1,变幅为18.56—26.14 mg·kg -1,中谷2号最高,济绿谷1号最低;中谷2号、济糯谷2号、济谷21、济谷19黄色素含量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豫谷18、济谷22、济谷20、济绿谷1号的黄色素含量。黄色素含量和6月苗期气温、9月灌浆中后期平均气温、生育期平均气温极显著正相关(r=0.908,P<0.01;r=0.798,P<0.01;r=0.808,P<0.01);和9月灌浆中后期的日照时数、生育期日照总时数极显著正相关(r=0.771,P<0.01;r=0.769,P<0.01)。 结论 不同年份、地点、品种及因素互作对谷子黄色素含量有显著影响,其中,品种因素影响最大;谷子生育期平均气温、降雨量、光照时数等天气因素的变化及时空分布的差异是小米黄色素含量变化的重要原因;谷子灌浆中后期平均气温较高、光照充足有利于黄色素的积累。品种基因型是决定小米黄色素含量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14.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谷子种质资源中维生素E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谷子是富含维生素E的粮食作物,建立了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谷子种质资源中维生素E的检测技术,并应用统计学原理对方法的精密度、准确度、再现性等进行了较全面的考察和评价。利用该方法对400份谷子种质资源进行了鉴定、评价,并筛选出一批高维生素E含量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5.
谷子(粟)壮苗与弱苗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田间和盆栽试验方法比较了谷子壮苗与弱苗形态、生理的差异 ,以及与生态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 ,壮苗的形态粗壮墩实 ,生长齐整 ,叶色浓绿 ,在拔节时根数达 15~ 16条 ,苗高 4 0~ 4 5cm ,苗粗 >0 .5cm ,叶数 7~ 8片 ,叶宽为叶长的 1/ 10左右 ,幼苗充实度 15~ 2 0mg/cm。壮苗的生理基础是根系活性强 ,伤流量比弱苗高 2倍左右 ,地上部生理活性高 ,叶面积大 1倍左右 ,光合速率提高4 6 .8% ,干物质量大 1.8倍 ,NAR达 8~ 9g/m2 ·d ,体内物质向根和叶鞘分配的比率多 1.6 8和 1.74个百分点 ,体内可溶性糖含量高 50 %以上 ,因而幼苗生长健壮 相似文献
16.
叶面喷施烯效唑对谷子抗倒伏性状及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山西农业科学》2017,(8):1232-1236
选用2个谷子品种,通过盆栽试验,随机区组设计,于谷子拔节前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烯效唑,以清水为对照,研究不同浓度烯效唑对谷子抗倒伏性状及光合色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烯效唑对谷子株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2个品种均在75 mg/L处理时矮化效果最佳;同时,烯效唑处理能够显著缩短和增粗节间,在75 mg/L处理时各节间长度均达到最短,各节间粗度均达到最大;喷施烯效唑后谷子倒二叶叶片光合色素含量比CK均显著提高,各处理在75 mg/L时均达到最大,光合色素含量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叶面喷施烯效唑质量浓度为75 mg/L时,谷子倒二叶光合色素含量最高,抗倒伏效果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17.
华北夏谷区主要育成品种(系)小米黄色素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02份华北夏谷区育成品种(系)2009年种植于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试验农场,成熟收获后,脱壳粉碎测定小米黄色素含量。结果表明:来自河北的4份白米材料黄色素含量较低,变幅2.43~3.57 mg/kg,98份黄米材料黄色素平均含量为12.82 mg/kg。山东、河北、河南黄米黄色素平均含量分别为13.03、12.70、12.68 mg/kg,地区之间差异较小;同一地区不同材料间黄色素含量差异较大。小米黄色素含量在12~14 mg/kg的材料最多,43份,占42.2%;黄色素含量大于14 mg/kg的材料25份,占24.5%。黄色素含量高的材料一般米质较优,应把选育高黄色素含量的品种作为谷子品质育种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谷瘟病菌生理小种鉴别及谷子标准品种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谷瘟病是谷子生产中的重要病害,确定谷瘟病菌不同生理小种对谷子抗病资源鉴定、抗病品种培育和生产上不同抗病品种的合理配置有重要意义。构建谷瘟病小种鉴别的谷子品种体系,为鉴别不同谷瘟病生理小种奠定基础。【方法】用采集自不同谷子产区的10份谷瘟病菌对苗期谷子核心种质资源的60份代表品种进行接种鉴定,分别对不同菌株进行致病性和谷子品种抗、感敏感性判定,按照谷子谷瘟病0—9级法划分标准进行划分,将不同的抗性结果分别记录为高抗、抗病、中抗、感病和高感5个抗病水平,其中,高抗、抗病和中抗记作0,感病和高感记作1,将抗感性结果转化为0/1数据,用NTSYS软件构建进化树,根据品种的抗感性分类,选择最少的品种数量构建谷瘟病小种鉴定的标准品种体系。【结果】根据谷子资源对接种病菌的抗感反应差异,用NTSYS软件开展谷瘟病菌致病性聚类分析,以相似系数0.70为界,将10个谷瘟病菌株分为3类,将供试品种对10个谷瘟病菌株的抗感反应数据同样用NTSY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以相似系数0.65为界,将谷子品种资源划分为5类,并筛选出单皮粘、金屏谷子、锦谷5号、大毛毛谷、龙爪谷、假金苗和牛头谷等7个品种作为谷瘟病小种鉴别品种体系。同时筛选出黄棒头、齐头黄、单皮粘、白谷、维子那谷和郑谷4号等6个抗广谱菌株的品种,可以作为谷子抗病育种的抗性基因来源。【结论】建立了一套谷瘟病生理小种鉴别的品种体系,并为谷子抗谷瘟病育种筛选出多份广谱抗性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19.
20.
苄嘧磺隆对谷子的安全性及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苄嘧磺隆对谷子的安全性,为其在谷子田的安全使用提供理论依据,以‘晋谷21号’和‘张杂谷10号’为材料,在谷子3~5叶期叶面喷施不同用量(150 g/hm~2、300 g/hm~2、600 g/hm~2和1200 g/hm~2)的苄嘧磺隆,分别测定药后第3、7、15和30天的农艺性状、叶片光合色素质量分数,气体交换指标、膜脂过氧化程度,以及谷子的产量。结果表明,两个品种的株高、叶面积、茎粗、叶绿素质量分数、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均随苄嘧磺隆用量的增大而降低,随施药后时间的推移而有所升高;MDA质量摩尔浓度随苄嘧磺隆用量的增大而增大,随施药后时间的推移而降低。产量随苄嘧磺隆用量的增大而降低,但300 g/hm~2处理的株高、茎粗、叶绿素质量分数、MDA质量摩尔浓度和产量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说明推荐用量的苄嘧磺隆对谷子相对安全,可用于谷子田的杂草防除。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