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随着各项"林业工程"的实施,渭北黄土高原立地条件较好的宜林地已基本实现了绿化,剩余的荒山荒地多是立地条件差、造林难度大的困难立地。本文在分析渭北黄土高原困难立地类型及其造林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就本地区困难立地造林技术措施做了系统阐述,以期在生产中得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塞罕坝困难立地造林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塞罕坝的宜林荒山、沙荒地、瘠薄山地和石质山地等属于困难立地,土壤贫瘠,立地条件差,造林难度大,生产成本高,造林属攻坚阶段。通过采用大穴整地,使用高规格容器苗造林,强化栽植、幼抚、客土、浇水、管护等措施,可以提高造林成效,充分发挥生态效益,为塞罕坝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鄂尔多斯地区干旱半干旱困难立地条件下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减少土壤侵蚀和风蚀,选择不同困难立地开展不同造林方法和模式试验。结果表明:干旱硬梁区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分别达80%和72%以上,其他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分别达到以上90%和85%以上;丘陵沟壑区土壤侵蚀量减少30%以上,沙区风蚀量减少30%以上。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介绍乌拉特后旗阴山山脉南麓冲积扇区域困难立地节水造林技术与示范研究,通过使用保水剂、换土或者二者结合使用,探索提高山区干旱地区造林成活率的方法和途径,着力改善山区地表植被,遏制水土流失,巩固生态建设成果。  相似文献   

5.
闫星达 《林业科技情报》2020,52(1):63-64,66
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与日剧增,生态环境恶化带来的不良影响进一步扩大,以林业建设为途径修复生态环境是现阶段的有效措施之一。通过对林业建设进行分析,介绍了困难立地造林和森林植被恢复技术,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国生态林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红松为长白山顶级森林群落阔叶红松林的建群、国家二级保护和重要经济树种,是目前吉林省东部长白山林区营林生产的主要内容之一。本文从整地、砸黄土、填黑土、选用壮苗、栽植、抚育等方面全面介绍了在困难立地进行红松植苗造林技术,可大幅度提高成活率和保苗率。  相似文献   

7.
杨三珍 《山西林业》2021,(z2):30-31
吕梁山生态脆弱区是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最严重、输入黄河泥沙最多的地区之一.加快该地区造林绿化步伐,改善生态环境,是实现当地生态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8.
分析指出困难立地关键在于造林苗木成活困难,其难点包括种苗匮乏、地理位置偏僻、土壤水分有效性低、苗木蒸散强烈、苗木根系再生困难等,提出平衡根系容器育苗、圃内苗木耐旱驯化、保留原生植被整地、加大科研投入力度、转变观念等对策。  相似文献   

9.
依据吉林省前郭县地区复杂的立地类型及气候条件,提出了针对不同立地条件的造林技术,并对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困难立地造林项目效益做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0.
沿海困难立地绿化造林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自1963年以来,研究引种和选择最适宜生长又能发挥最佳效益的树种,同时研发经济适用的绿化造林技术措施,不需置换优良土壤,也不需人工浇灌水,做到资源的最大节约化。先后攻克了岩质海岸岛屿、粘涂重盐碱地、感潮带滩涂、医化工业园区、废弃露矿区等困难立地绿化造林技术难关。  相似文献   

11.
石质山地立地条件差,土壤瘠薄干旱,造林难度大,部分地块历经多次造林,均出现成活率和保存率低,造林效果不理想。为解决石质山地的造林困难,真正彻底消灭荒山,湄潭县通过造林综合配套技术试验,选用大穴整地、容器苗造林、覆盖灌草等造林综合配套技术,实行专人管护和割灌抚育,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均分别达95%、90%以上,苗木长势良好,造林成效明显。  相似文献   

12.
张掖市甘州区兔儿坝滩是河西走廊北部生态屏障的重要地段,气候干旱,造林立地条件差,加之技术措施单一,导致多年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很低,为此,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了河西走廊北部风沙区困难立地条件造林试验,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顶凌造林可提高造林成活率10~20个百分点,截干造林与全苗栽植相比,造林成活率提高10个百分点。因此,在干旱困难立地条件下造林,综合应用抗旱造林技术,不但可提高造林成活率,而且造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韩城市象山森林公园在石质边坡绿化过程中采取的技术措施进行阐述,表明通过有效的人工整地、选择适宜的绿化树种、采用高效的辅助材料可以实现坡度>40°的石质边坡造林的可能性,提高苗木成活率和存留率,并为韩城市大规模开展石质边坡绿化造林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以容器杯油松苗为材料设计L9(3^4)正交试验,对影响其造林成活率的造林时间、立地条件、浇水频率、是否覆膜等影响因子进行多种组合的试验研究,用极差分析方法筛选出一套科学完善的造林配套技术,并与常规造林的成活率、林木增长量和造林成本做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春、雨、秋3季最佳造林条件分别是A1B1C3D3、A1B1C2D2、A2B1C3D3;3个组合的造林成活率与常规造林相较,分别提高了31.6%、28.6%和27.1%;春季造林中,苗高、地径增长量和侧根数差异显著,主根增长量差异不显著;雨季造林中,苗高、地径和主根增长量均不显著,侧根数差异显著;秋季造林中,苗高、地径增长量和侧根数差异显著,而主根增长量差异不显著;与常规造林相较,应用钻孔覆膜造林成本较低。  相似文献   

15.
在元江干热河谷海拔1 000 m以下的困难立地上残存的植被较少,且立地条件衰退严重,林相单调、水土保持等生态功能较差,加之受干热河谷特有焚风、酷热、干燥的天气影响,形成了荒凉的植被景观,已成为区域重大生态问题。通过对元江干热河谷困难立地类型上的植被现状进行分析,结合前期众多试验结果和经营措施,提出了适宜于不同困难立地类型的生态修复造林技术措施,以期在生产中得到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16.
建平半干旱地区石质山地造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植物在石质山地的造林成活率、土壤化学性质随造林年限的变化和造林措施对土壤化学性质和植物胸径、树高年净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植物在石质山地的成活率在21%~85%之间,其中白榆和沙打旺的成活率分别为81%和85%,而小叶杨、刺槐、栾树的成活率均在70%左右;植被能明显提高石质山地不同土层的有机质、全N、P2O5含量,但提高程度随土层深度、养分种类和造林年限的不同而不同;在同一土层,生物复合肥料、菌剂和保水剂均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p〈0.01)并显著降低土壤P2O5含量(p〈0.01);只有保水剂可引起土壤全K含量的明显升高;生物复合肥料、菌剂和保水剂均显著提高白榆、小叶杨、刺槐、栾树树高和胸径的年净生长量,但保水剂的提高程度最高。  相似文献   

17.
沙地云杉造林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在白音敖包林场对沙地云杉不同条件下造林对比试验,得出沙地云杉幼苗在林隙间、树冠下及深坑庇荫处造林成活率较高,效果好,对推广沙地云杉造林具有借鉴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在林业生产的过程中,采用正确、合理的造林技术和抚育技术,能够提高造林成活率,确保林木健康生长,并在短时间内构建完善的林分结构。而科学的抚育管理,又能进一步挖掘林业发展潜力,提升林地质量和产量,为林业发展创造更多的空间。同时做好造林和森林抚育工作,能够有效地促进林业科学发展,更好地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选择3种不同立地质量的土地:Ⅰ类地(坡底旱田)、Ⅱ类地(中下坡旱田)、Ⅲ类地(中坡荒地),进行黄甜竹造林试验,并分析不同立地质量经营黄甜竹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黄甜竹在不同立地质量土地上生长效果不同,笋、材产量从大到小的排序为Ⅰ类地 > Ⅱ类地 > Ⅲ类地,Ⅰ类地上的笋产量和竹材产量分别是Ⅲ类地产量的1.38倍和1.93倍;从经营黄甜竹的经济效益上看,通常在造林后5年内可全部收回前期的投资成本,造林后第8年不包括已建成的竹林价值,可获利6 079元/667 m2,在造林后的8年期间每投资1元平均每年可产生0.3元的直接经济效益。可见,生产上黄甜竹宜种植在山坡中下部土壤较肥沃的土地上,经营黄甜竹经济效益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