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新疆伊宁地区,田间比较了20个春玉米品种大喇叭口期、吐丝期、灌浆期的叶面积指数(LAI)、穗位叶光合速率、总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品种间LAI、穗位叶光合速率、总干物质积累量及产量差异显著(P 〈0.05),雷奥150、先玉335、单玉96吐丝期叶面积指数分别为7.8,7.6,8.0,吐丝期穗位叶光合速率51.7-52.2μmol/(m^2·s),总干物质量为29120.9-34865.6kg/hm^2,均明显高于其余品种;雷奥150、先玉335经济系数0.47-0.54,产量最高,依次为17281.4,17205.0kg/hm^2,单玉96经济系数0.41,产量(16106.5kg/hm^2)低的原因是其熟期推迟7d,导致千粒重和经济系数降低.新疆伊宁地区春玉米获得产量17000kg/hm2 的生育期127d左右、最高叶面积指数7.6左右、穗位叶光合速率51.7μmol/(m2·s)左右、干物质积累量29120.9kg/hm^2 以上,经济系数0.47以上.  相似文献   

2.
不同品种春玉米光合生理特性密度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郑单958,中地77,丹玉405共3种不同类型春玉米为试验材料,研究4种不同密度下春玉米光合生理特性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密度对产量的影响差异显著,不同品种对产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同一品种不同密度下叶面积指数和净光合速率与产量呈正相关。本试验条件下,丹玉405最适密度为52 500株/hm2,中地77最适密度为60 000株/hm2,郑单958最适密度为52 500株/hm2。  相似文献   

3.
不同营养条件下,对春玉米光合性能和产量的测定表明,春玉米植株叶面积、叶片功能期和光合势均表现为中位叶〉上位叶〉下位叶。通过对背地里株叶片平均光合速率、单株叶面积和叶片功能期三与产量的多元回归分析表明,三因素对产量影响大小的是单株叶面积〉叶片平均光合速率〉叶片功能期。  相似文献   

4.
徐韶 《安徽农业科学》2014,(11):3216-3217,3220
[目的]揭示玉米(Zea mays L.)光合生理指标和产量间的关系,以期为玉米高产、高效生产及合理密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研究了3个春玉米品种(紧凑型品种铁研124和郑单958,半紧凑型品种丹玉39)在4.5万、6.0万、7.5万株/hm2种植密度条件下灌浆期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变化.[结果]种植密度对春玉米灌浆期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有负影响;铁研124与郑单958在7.5万株/hm2种植密度下均获得了较高的产量,丹玉39在6.0万株/hm2种植密度下产量最高.相关分析表明,铁研124与郑单958的群体产量与单株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均呈负相关;丹玉39的群体产量与单株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均呈正相关.[结论]郑单958与铁研124的产量增加得宜于群体数量的增加,适宜密植.丹玉39主要来源于单株产量,不适宜密植.  相似文献   

5.
为了揭示不同父本玉米杂交种的产量、干物质累积和转运及光合特性的变化规律。以塘四平头血缘、旅大红骨血缘、 Lancaster血缘和热带血缘自交系作父本的杂交种为试验材料,对其产量、干物质累积和转运、光合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产量和净光合速率的表现均为塘四平头血缘>热带血缘>LANCASTER血缘>旅大红骨血缘作父本的玉米杂交种。以塘四平头血缘作父本的杂交种在干物质累积、干物质转移量及转移率、干物质转运对子粒的贡献率均最高。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净光合速率、干物质转运率均呈显著正相关(R=0.982*、0.956*)。试验中,以塘四平头血缘自交系作父本和Reid血缘自交系作母本组配的杂交组合比其他组合在产量、干物质累积和光合特性表现优良,可增加其选育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玉米群体粒叶比与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4个玉为单交种为材料,在适宜密度条件下,于抽丝期剪叶或剪穗改变粒叶比与光合竺探讨不同品种群体粒叶比与产量、分配指数、光合速率及茎秆内可溶性糖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适宜的叶面积指数(LAI)条件下,同一品种群体粒叶比高,则分配指数和叶片光合速率高,茎秆中可溶性糖积累少,因此,高粒叶比具有强源畅流的作用。在适宜的LAI范围内,扩大群体总库容,提高粒叶比有利于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7.
不同种植模式及追肥水平对春玉米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郑单958’春玉米为材料,在春玉米单作、春玉米大豆间作、春玉米油菜间作的基础上,于喇叭口期进行追肥处理,设置追肥100%、追肥50%、不追肥、追有机肥4个追肥水平,探究复合种植模式下化肥减量对春玉米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种植模式,春玉米与大豆间作光合特性最高,与油菜间作略高于春玉米单作;(2)不同追肥水平下,春玉米净光合速率、叶面积指数、叶绿素SPAD值干物质积累量与追肥量正相关,追肥100%和追有机肥能使生育后期的叶片保持较高的光合特性;(3)春玉米单作不追肥时产量最低,春玉米大豆间作追肥100%时产量达到最高,春玉米与大豆之间存在间作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增密对河西灌区春玉米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为合理密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耐密抗倒玉米品种正德305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9.0(T1)、10.5(T2)、12.0(T3)和13.5万株/hm2(T4)4个种植密度,分析不同密度对春玉米光合特性、农艺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叶面积指数(LAI)在大喇叭口期和吐丝期随种植密度增大而增大,但灌浆期和乳熟期LAI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叶绿素含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降低趋势,不同密度处理的叶绿素含量在吐丝前随生育期递进逐渐增加,在吐丝期达到最大值后随灌浆逐渐降低。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胞间CO2浓度(Ci)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以T2处理最大,在吐丝期T2处理Pn达到27.18μmol/(m2·s)...  相似文献   

9.
为加速辽宁地区花生产业发展,改善花生品种单一的问题,本研究选取7个花生品种,对各品种不同生育期的光合特性及产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各品种随着生育期延长,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变化趋势均为先降低后升高(阜花12的Gs和Ci除外),其中豫花9326中后期有较高的Pn、Tr、Gs;5个品种叶绿素含量趋势为先升高后降低,其中豫花9326各时期叶绿素含量一直保持较高水平,而阜花12和花育917呈先降低后升高。品种间花针期和饱果期的Pn、Ci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品种间花针期的Gs、叶绿素含量和饱果期的Gs、Tr差异达显著水平;光合指标与产量的关联排序为叶绿素含量>Pn>Tr>Ci>Gs,其中豫花9326光合特性最强,产量也高,适宜本地区引进种植。  相似文献   

10.
11.
种植密度对不同玉米品种农艺、光合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山西农业科学》2015,(5):548-551
为确定山西主推玉米品种的适宜种植密度,以郑单958和先玉335为研究对象,设计了不同玉米品种不同种植密度试验,并对不同玉米品种不同种植密度的农艺性状、叶片净光合速率和产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品种的株高、穗位高、空秆率、倒伏率均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而增高;净光合速率、单株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呈降低趋势,但因品种不同,其净光合速率达到峰值的生育时期不同;郑单958种植密度为8.25万株/hm2,先玉335种植密度为6.75万株/hm2时,玉米群体产量最高,分别为13 657.83,12 998.50 kg/hm2。相关性分析表明,玉米群体产量的高低与适宜种植密度密切相关,因此,适宜种植密度的选择可为玉米高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在2种密度水平下不同熟性棉花品种花铃期的光合特性,为南疆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以3种熟性品种(早熟、中早熟、中熟)棉花为材料,在常规密度(21.00万株/hm~2)和低密度(5.25万株/hm~2)下研究花铃期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低密度下气孔导度、蒸腾速率、胞间二氧化碳浓度略高于常规密度,在低密度下净光合速率存在早熟>中早熟>中熟现象,在常规密度下则表现为中熟>中早熟>早熟。在2种密度下3种熟性叶片SPAD值均呈现倒四叶>倒三叶>倒二叶>倒一叶的现象,叶片SPAD值呈现早熟>中早熟>中熟现象。低密度下的单株铃数、单铃重均高于常规密度,但是由于单位面积株数的差异,低密度下的产量依然低于常规密度。2种密度下的产量性状表现为中早熟>中熟>早熟。因此,在南疆自然生态条件下,选择21.00万株/hm~2的常规密度和中早熟品种组合能发挥群体优势,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3.
为促进河北省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应用,采用2017年测定的共77组产量数据构建产量数据库,对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间的关系进行遗传相关和通径分析,研究冀东地区春玉米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与籽粒产量的遗传相关系数均为正值,除单位面积穗数外,穗粒数和千粒重与产量的相关系数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3个产量构成因素对籽粒产量的相对重要性依次为穗粒数>千粒重>单位面积穗数。杂交种选育过程中,重视穗粒数的选择,同时协调好3个主要产量构成因素之间的关系是实现玉米高产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种植密度对旱地不同株型春玉米品种光合特性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目的】研究种植密度对渭北旱塬不同株型春玉米品种光合特性与产量差异的影响,旨在揭示旱地不同株型玉米品种对种植密度的响应规律,确定与降水资源相适应的适宜种植密度。【方法】于2015—2016年以豫玉22、郑单958和先玉335为供试品种,设置D1(5.25万株/hm~2)、D2(6.75万株/hm~2)、D3(8.25万株/hm~2)和D4(9.75万株/hm~2)4个种植密度处理,研究玉米各生育时期光合特性、叶面积指数(LAI)、干物质量和产量相关性状的变化规律。【结果】(1)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均降低,而LAI增加,密度每增加1万株/hm~2,Pn降低1.32μmol CO2·m-2·s-1,Tr降低0.297 mmol·m-2·s-1,LAI增加0.181。(2)有效穗数随种植密度增加而显著增加,但穗粒数和千粒重显著降低(P0.05),密度每增加1万株/hm~2,穗粒数平均减少45粒,千粒重平均减小12 g。3个品种籽粒产量均以D2密度最高,2015年豫玉22、郑单958、先玉335产量分别为10.52、9.59、9.14 t·hm-2,2016年分别为11.37、9.73、9.77 t·hm-2。密度从5.25万株/hm~2增加到6.75万株/hm~2,两年内平均籽粒产量分别提高了21.9%、19.5%和7.5%;密度从6.75万株/hm~2增加加到9.75万株/hm~2,籽粒产量分别降低了19.8%、15.4%和7.7%。(3)春玉米基部茎粗、穗长随种植密度增加而逐渐减小。密度每增加1万株/hm~2,穗长平均降低0.86 cm,基部茎粗平均减小0.09 cm,豫玉22和郑单958倒伏率随之增高,但先玉335各密度下均未出现倒伏。(4)收获指数在两年间差异较大,平均表现为2015年高于2016年,品种间表现为先玉335郑单958豫玉22。水分利用效率和光能利用率均随着种植密度增加而先增大后降低。【结论】渭北旱塬旱地豫玉22、郑单958和先玉335最适种植密度分别为7.25、7.40、7.32万株/hm~2,其中豫玉22稳产性和丰产性较高,不同类型玉米品种最适种植密度范围为7.26—7.40万株/hm~2,稀植型品种宜采用较低密度,密植型品种宜采用较高密度。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适宜定兴县种植的玉米品种,在河北省定兴县特定气候和土壤条件下,对7个玉米品种进行了性状和产量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京单28’叶片光合速率最高,综合性状好,单产达10321.5 kg/hm2,产量构成因素为:穗数74025株/hm2,穗粒数395粒,千粒重353.0 g。参试品种中‘京单28’和‘郑单958’产量水平显著高于其余5个品种。‘京单28’和‘郑单958’适宜定兴县及光热资源相近区域的玉米高产栽培,对提高单产增总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筛选适宜定兴县种植的玉米品种,在河北省定兴县特定气候和土壤条件下,对7个玉米品种进行了性状和产量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京单28’叶片光合速率最高,综合性状好,单产达10321.5kg/hm2,产量构成因素为:穗数74025株/hm2,穗粒数395粒,千粒重353.0g。参试品种中‘京单28’和‘郑单958’产量水平显著高于其余5个品种。‘京单28’和‘郑单958’适宜定兴县及光热资源相近区域的玉米高产栽培,对提高单产增总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不同种植模式对春玉米光合性能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西农业科学》2015,(11):1434-1437
为了比较玉米不同种植模式的实施效果,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田间试验设计,设置了3种不同种植模式:宽行双株、宽窄行双株和常规种植(CK),并对3种不同种植模式下玉米叶片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产量、效益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宽行双株种植模式连续2 a在整个生育期平均净光合速率均最高;叶绿素含量与叶片净光合速率保持一致;2 a平均产量分别较宽窄行双株和对照高15.38%和23.11%;产出投入比最高,为3.66,效益显著。因此,宽行双株为最优种植模式,可为今后山西省种植玉米选择种植模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针对我国高纬度寒冷地区玉米收获期籽粒含水率普遍偏高,制约机械粒收技术高效推广应用的关键问题,本研究在大田条件下,将不同熟期玉米品种按一定比例间作,以期明确不同熟期品种间作对春玉米籽粒灌浆、脱水特性及产量的调控效应。【方法】 以生育期长短不同的品种郑单958(ZD958)、先玉335(XY335)和益农玉10(YNY10)为试验材料,采用两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置生育期长的品种与生育期短的品种间作,即ZD958与YNY10间作(Z‖Y)、XY335与YNY10间作(X‖Y)2个水平;设置6种间作幅宽(行数)比例,即6﹕6、4﹕4、2﹕2、1﹕1、0﹕1、1﹕0,比较分析了不同处理组合条件下玉米籽粒灌浆、脱水特性及产量的变化规律。【结果】 随间作比例的减小,生育期长的品种生理成熟和收获期的籽粒含水率降低,生理成熟前、生理成熟后的籽粒平均脱水速率及总脱水速率呈加快趋势,平均灌浆速率(Gmean)、籽粒最大灌浆速率(Gmax)、灌浆速率达到最大值的粒重(Wmax)逐渐增加,灌浆速率达到最大时需要的天数(Tmax)、籽粒活跃灌浆期(D)逐渐缩短,产量和百粒重增加明显(P<0.05);生育期短的品种则表现为生理成熟和收获期籽粒含水率增加,脱水速率下降,GmeanGmaxWmax不断减小,TmaxD略有延长,产量和百粒重有下降趋势但变化未达显著水平。同时,间作复合群体收获期籽粒平均含水率较晚熟品种单作显著降低,其中Z‖Y-(6﹕6—1﹕1)收获期籽粒平均含水率较ZD958单作2年平均显著降低了6.44%—7.29%;X‖Y-(6﹕6—1﹕1)收获期籽粒平均含水率较XY335单作显著降低了4.30%—4.75%。从间作复合群体的籽粒平均产量来看,随间作比例的下降籽粒平均产量有增加趋势,且与生育期短的品种YNY10单作相比,Z‖Y-(6﹕6—1﹕1)、X‖Y-(6﹕6—1﹕1)的籽粒平均产量都有所增加,2年增幅比例分别达5.12%—6.49%和1.87%—2.96%,且以Z‖Y处理的增幅明显;而Z‖Y和X‖Y处理的籽粒平均产量与生育期长的品种单作无显著差异。【结论】 密植栽培条件下,不同熟期玉米品种间作显著促进了生育期长的品种籽粒最大灌浆速率和粒重提高,籽粒活跃灌浆期缩短,以及籽粒总脱水速率加快,有效降低了收获时田间复合群体平均籽粒含水率,实现了玉米籽粒高产稳产与高效脱水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9.
夏玉米品种间籽粒灌浆与产量形成特性的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解不同夏玉米品种籽粒灌浆与产量形成特性的差异,应用12个新育成品种(系),采用随机区组试验方法对籽粒灌浆速率、含水量和百粒体积变化及产量形成进程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授粉后6-12 d,产量〉9 000 kg/hm^2的4个品种平均籽粒灌浆速率分别比产量8 000-9 000 kg/hm^2和〈8 000 kg/hm^2的8个品种平均值高57.58%和107.42%;灌浆高峰出现时间较早,较其它产量水平的品种提早6 d左右,授粉后18 d的籽粒干重分别高出其它水平23.2%和64.8%,产量建成早。籽粒灌浆期内,产量〈8 000 kg/hm^2品种的籽粒含水率较高,百粒体积较小,而产量〉9 000 kg/hm^2品种的籽粒含水率较低,百粒体积相对较大。这对于产量建成和后期脱水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