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贺臻全 《蚕学通讯》2003,23(2):44-45,50
南充是中国四大蚕区之一 ,蚕桑丝绸行业一向是全市工农业经济的传统优势产业。但近年来 ,南充的蚕茧质量一滑再滑 ,以致降到了历史最低点 ,其蚕茧的单产、粒茧丝长 ,解舒率等几项主要质量指标与全国先进蚕区相比 ,已拉下了 30 %以上的差距 ,南充的蚕茧质量已成为了制约全市蚕桑丝绸行业健康发展的主要障碍。1  1 5年来蚕茧质量的演变趋势据多年的资料调查分析 ,全市在“蚕茧大战”初起的“六五”期间 ,蚕茧的平均单产为2 6 .2kg ,“七五”期间平均单产为 2 3.7kg ,“八五”期间平均单产为 2 0 .4kg。即“七五”期间单产比“六五”期间下降…  相似文献   

2.
罗红柏 《蚕学通讯》2006,26(1):30-31
我市近年来由于“蚕茧大战”及多渠道收茧的影响,茧价失控,蚕茧质量逐步下降到了低谷,突出表现为“三低一短”,即上车率、茧层率、解舒率低,茧丝短,综合表现为出丝率低。有资料显示,我市蚕茧解舒平均水平比历史最好时已下降10%。因此,切实保护蚕茧解舒,努力提高蚕茧质量,已势急  相似文献   

3.
1问题的提出 蚕茧质量优劣的一个主要判断指标是蚕茧解舒率,解舒率的高低,直接影响蚕茧的解舒丝长和出丝率。优质蚕茧对解舒率的要求是不低于60%.出口茧要求在65%以上,而近几年来,桐乡市蚕茧质量在不断下降,特别从去年开始,每期蚕茧质量都不够理想,至今年春期蚕茧的质量更差,解舒率下降到了54.7%,相比去年的68.8%下降了14.1百分点(中秋期蚕茧质量更差),机缫不能缫丝。  相似文献   

4.
樊民军  郑琳 《蚕学通讯》2003,23(2):35-39
蚕茧质量问题不仅是近年来重庆茧丝绸行业同仁们十分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 ,更是困扰和制约重庆茧丝绸行业发展的根本问题之一。加入WTO后 ,既给茧丝绸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同时也使茧丝绸业的竞争更加激烈。重庆茧丝绸业能否在国内、国际丝绸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其蚕茧质量和经济效益是制胜的关键。为此 ,笔者想通过对重庆蚕茧质量的粗略分析 ,谈谈提高重庆蚕茧质量的主要对策。表 1 重庆市 1992年各地区桑蚕干茧试缫质量情况地 区 上车率(% )上茧率(% )适干率(% )茧层率(% )茧丝长(m)解舒率(% )光 折(kg) 备 注涪 陵 85 .84 8.0 971…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蚕桑学会于1990年7月29日至30日在德清县召开了提高蚕茧质量研讨会。代表们分析了干茧茧质的资料,茧质最好时期是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近几年来蚕茧质量下降主要表现在上车茧率、解舒丝长、解舒率等即有所下降,烘折增大。其原因何在,会议代表开展了热烈的讨论。认为蚕茧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缫丝工业的发展,蚕茧生产不能满足要求,互相抬价抢购蚕茧,收购蚕茧只讲数量不讲质量,给  相似文献   

6.
1 实行科技养蚕的重要性随着蚕桑生产蓬勃发展,蚕茧质量、单产逐年提高.但这两年由于蚕茧收购价格下降,严重影响了蚕农生产积极,蚕农不愿养蚕,更不愿加大科技投入,科学养蚕技术不能应用推广,蚕茧质量、单产随之大大下降.以我县为例,去年蚕茧单产由1994年的21公斤减到13公斤.春茧试缫鲜茧上车率仅65%,茧丝长850米,公斤茧700粒.夏秋茧差距更大.如此质  相似文献   

7.
<正> 1 我市蚕茧质量存在的问题 笔者对文成区蚕茧站近三年春、夏、秋蚕茧产质量调查结果见表1。 1.1 上车率下降。从表1看出,近三年  相似文献   

8.
罗红柏 《四川蚕业》2006,34(3):15-16
我市近年来由于“蚕茧大战”及多渠道收茧的影响,茧价失控,蚕茧质量逐步下降到了低谷,突出表现为“三低一短”,即上车率、茧层率、解舒率低,茧丝短,综合表现为出丝率低。有资料显示,我市蚕茧解舒平均水平比历史最好时已下降10个百分点。搞好蚕业综合管理,努力提高蚕茧质量,己势  相似文献   

9.
吴县市横泾镇地处东太湖水网地区,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大面积发展蚕桑生产,逐渐成为江苏省有名的重点蚕桑乡镇.1992年全镇824hm2桑田,年产茧达1160t,蚕茧质量列全省重点蚕桑乡第3名.1994年与东台市富安镇一起被江苏省计划委员会批准成立乡级茧丝绸一体化管理性公司,受江苏省丝绸集团总公司委托收购和经营蚕茧.近年来,由于多次蚕茧大战的冲击,该镇的桑田面积逐年萎缩,蚕茧产质量逐渐下降,1998年收购鲜茧不足300t,春秋期干茧解舒率分别是47.2%和42.6%,1999年春茧三个茧站的解舒率只有42.4%、40.7%和38.5%,平均粒茧丝长1090m,上车茧率不足80%,干毛茧出丝率不到33%,干茧销售出现严重困难.  相似文献   

10.
<正>近几年由于“蚕茧大战”恶果没有消除,加之蚕茧收烘经营管理混乱,导致蚕农的蚕茧质量意识淡薄,蚕茧质量严重下滑,直接影响我市茧丝绸行业的经济效益。 为提高蚕茧质量,增加收入,巩固蚕桑生产,徐州市各级政府及业务部门近两年采取综合措施,实施配套技改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1996年春期全市发种21.4万张,生产蚕茧7625吨,平均张产35.75公斤,比1995年同期增长4.4%,蚕茧质量大幅度提高。1995年春全市从13个最好庄口抽样送省蚕茧检验所检测,只有5个样茧解舒率达60%,上茧率达95%,解舒丝长700—750米。而1996年春从7个庄口抽样送省蚕茧检验所检测,干茧出丝率平均达41.36%,茧丝长平均达1252.1米,解舒丝长平均达864.6米,解舒率达68.48%,上车茧率平均达99.16%,上述指标比1995年同期全面增加(抽样庄口试  相似文献   

11.
<正> 春蚕是一年中第一次养蚕生产,其饲养条件比夏秋蚕好,蚕茧的质量也以春蚕为最好。在国内先进地区春蚕茧与夏秋蚕茧的出丝率差异甚大,春茧达16%以上,而夏秋茧只有12%左右。本省养蚕布局,从七十年代中期有较大改革,春季发种量由70%到以八十年代后下降到50%。春蚕的发种量虽占50%,但  相似文献   

12.
2007年10月上旬到11月上旬,凉山州遭遇连续的阴雨低温天气,导致晚秋蚕饲养时间延长,上蔟率低,单产低,质量差。2007年晚秋,蚕全州共饲养蚕种77551盒,收购晚秋茧2637835kg,单产仅34kg/盒,每盒比上年同期下降了5.7kg,少收蚕茧884t,造成直接经济损失750万元,而且蚕茧茧层薄,茧丝短,死笼较多。针对这一情况,凉山州蚕业管理局组织科技人员深入到田间地头,农户家中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现就调查的情况及对策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衡量蚕茧内在质量好坏的主要标准有茧丝长、解舒丝长和出丝率。解舒率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蚕茧的解舒丝长和出丝率,而且影响缫丝生产的工作效率,是缫丝工业中尤为重要的考核指标。优质蚕茧对解舒率的要求是不低于60%,出口茧要求在65%以上,而目前我县蚕茧解舒率能达到60%以上的蚕茧仅占一小部分,全县平均解舒率只有50%左右,解舒率低下已成为制约我县蚕茧质量提高的一个致命弱点,因此提高蚕茧解舒率已成为蚕茧生产和收烘人员共同关心的重要课题。1影响蚕茧解舒率的因素在蚕茧生产、收烘过程中,蚕品种、饲养条件、技术水平、蔟中保护、收烘技术…  相似文献   

14.
2017年春,山西省蚕业科学研究院对山西省蚕业科学研究院、山东省蚕业研究所及苏州大学选育的3对家蚕新品种9801×9802、鲁41×鲁42、苏婴×熙阳在山西省进行了实验室鉴定。结果表明:3对参鉴品种的全茧量、茧层率均高于菁松×皓月,苏婴×熙阳丝质成绩好,纤度明显细于菁松×皓月,3对参鉴品种普通茧质量百分率[1-(双宫茧质量+薄皮茧质量)/总收茧量×100%]均高于对照种。9801×9802与菁松×皓月相比,万蚕收茧量高9.51%、万蚕茧层量高11.95%、50 kg桑产茧量高7.82%、50 kg桑茧层量低2.60%;鲁41×鲁42与菁松×皓月相比,万蚕收茧量高17.48%、万蚕茧层量高32.63%、50 kg桑产茧量高2.71%、50 kg桑茧层量高2.38%;苏婴×熙阳与菁松×皓月相比,万蚕收茧量低2.15%、万蚕茧层量高3.38%、50 kg桑产茧量高10.18%、50 kg桑茧层量高2.83%。  相似文献   

15.
正2014年以前,我市鲜茧收购采取"眼看、手摸、心定级、口喊价"方法定价,收购矛盾多,蚕茧质量提升慢。从2014年夏蚕茧收购开始,率先在兴文县蚕桑重点乡镇五星茧站推行仪评收茧试点,当年就取得了良好效果。鲜茧均价比普茧高4.41元,蚕农张种增收160~200元;正茧烘折同比下降9kg,毛折266kg。2015年,仪评收茧定级技术在兴文县、珙县所有蚕茧收购站点全面推  相似文献   

16.
蚕茧收烘工作,既是一个蚕茧干燥过程,又是一个保全茧质、补正茧质的过程,关系到农、工、贸三者的利益,影响着茧丝最终的质量、效益。若收烘处理得当,鲜茧干燥后既可减少解舒率等鲜茧指标的下降,又可对蚕茧的清洁、净度、丝胶溶失等质量指标具有一定的补正作用;若收烘处理不得当,虽然同样把鲜茧烘干了,但会大幅度影响干茧质量,降低经济效益。所以,做好蚕茧收烘工作对提高经济效益越来越重要。近年来.我站认真贯彻落实《烘茧规范》,加强收烘现场管理,干茧质量有所提高,较好地保全、补正了茧质,2001年解舒率65.9%,适干率100%,无霉蛹,干毛茧出丝率全年平均40.42%,洁净都在92分  相似文献   

17.
大蚕阶段,用工最多,食桑量最大,龄期经过最长,养好大蚕是夺取蚕茧优质高产的关键.近几年来,东台市富东镇不断总结和推广科学饲养大蚕的五项关键性技术,蚕茧产量和质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06年全镇桑园面积1 400hm2,投放蚕种5.5万张,产茧2 230t,平均张产40.6kg,上茧率达94.2%,解舒率74.3%,茧丝净度95.2分,列全市前茅.  相似文献   

18.
我国桑蚕茧数量已超过日本一倍多,但生丝产量仅和日本相近。这说明,与日本相比较我国桑蚕茧质量差,出丝率低,日本春秋茧平均出丝率可达18.5%以上,而我国仅10%左右。据调查,江苏省从1970~1977年,全省各丝厂的平均实缫毛折为331.51斤,以平均烘折255斤推算,收购上茧出丝率为11.84%,再以全年收购上茧率87%推算,得出生产茧出丝率为10.3%。蚕茧出丝率处于一个低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十年来出丝率非但没有提高,相反还出现了下降趋势。特别是1977年,全省实缫毛折高达345.45斤,生产茧出丝率仅9.87%,比之1966年有明显下降。因此,缫丝工业部门对蚕茧质量问题  相似文献   

19.
张兴明 《蚕学通讯》2009,29(2):58-59
会理县地处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最南端,是凉山州重要的蚕茧产区,该县的云甸乡是凉山州蚕种场重要的原蚕基地。到2008年全县有35个乡镇131个村栽桑养蚕,全年养蚕17900盒,产茧618.35t,蚕农收入达1385万元,是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经济项目。自2002年以来,会理县蚕茧质量呈下降趋势,特别是上车率、解舒率大幅下降,内染茧增多,干正茧销售价格每公斤比宁南县、会东县蚕茧低10元左右,导致蚕茧企业受损,  相似文献   

20.
<正> 1987年以来,蚕茧质量连年下降,给丝绸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引起了全行业的关注。究竟蚕茧质量下降了多少?为什么会下降?有没有办法尽快恢复和提高蚕茧质量?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究竟蚕茧质量下降了多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