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佛教禅宗对中国茶化尤其是中国茶道所作的贡献是突出的.禅宗在推动饮茶之风在全国流行;对植茶圃、建茶山;对中国茶化的向外传播等方面都起了推动作用.更使人不可忘怀的是,禅宗在饮茶意境的创造,把饮茶提高到悟道的宗教哲学高度,正所谓“茶禅一味”,其历史贡献在中国茶化史上写下了重重一笔.本试图就“茶禅一味”谈谈笔的浅显理解,以求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2.
马小川 《茶叶》2016,(2):117-120
茶文化起源于中国。西汉时期,自佛教传入中国以后,茶与佛教就结下了不解之缘。到了唐代,佛教兴盛,寺院的僧人们种茶制茶喝茶的习俗已经十分普及,唐代茶圣陆羽就是自小在寺院里习得制茶方法,写出了中国第一部茶书《茶经》。本文试图从茶叶的种植、制茶技术、饮茶风俗和茶文化的传播这四个方面探寻中国寺院里的茶文化,同时分析了茶禅一味的基本内涵,旨在说明佛教对中国茶文化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茶禅一味的思想在当代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茶禅一味”,就是指习茶研禅,修身养性,茶味禅味,贯通一气之修行法门。  相似文献   

4.
5.
茶禅一味     
正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禅的福地。只要读一读茶诗,就会和无数寺庙禅院蓦然相遇,眼前便会有许多高僧禅师飘然而过。不用查史书,也能恍悟茶与禅的渊源是多么的深长。与茶最早结缘的并非世间的凡夫俗子,而是栖隐  相似文献   

6.
丁希勤 《中国茶叶》2007,29(3):40-42
石屋清珙,俗姓温,字石屋,江苏常熟人,《石屋清洪禅师语录》语其早年“出家海盐崇福寺,遍游天目、淮阳,遇二高僧,参悟禅旨。元统间,住当湖镇福源禅寺,归隐太湖。至正间,诏降香币赐金裥衣,后示寂于湖州霞雾山,建塔焉,又因高丽国王表达诏谥佛慈慧照禅师。明隆庆间,一士人发塔,视之骨皆金色,士人若有击之者立死。其法语山居诗,来复序之,谓有寒山子遗风(注:寒山拾得乃文殊化身),及庵尝语众日:此子乃法海中透网金鳞也。”可见石屋清珙乃是一位高僧,日本学者曾称其为“僧中之仙”。  相似文献   

7.
卢仙阁 《福建茶叶》2016,(7):304-305
众所周知,茶的原产地是中国,四川、云南一带的山丘自古以来盛产茶。史料记载,早期日本没有茶树,茶是在唐朝时由最澄和尚带入日本,并首先从日本寺院发展起来的。同样日本茶文化也深受我国茶文化影响,然而如今的日本茶文化与中国茶文化有很大差异。通过将禅导入茶的精神世界,日本茶道成为日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日本的一种独特的文化体系。本文从日本茶道的发展可以看出茶与禅紧密的关系和日本茶道的本质。通过日本茶道中的"和敬清寂"的禅意意境和"禅茶一味"、"一期一会"的精神境界,我们不难看出禅道思想在茶人精神世界中的反映。  相似文献   

8.
茶禅印存     
林乾良 《茶叶》2013,39(3):180-181
“禅”字,应该说源于佛教。诸如“坐禅”、“禅师”、“禅宗”、“禅定”、“禅杖”、“禅林”等词,均与佛教有关。唐代名著《封氏闻见记》(封演撰)称:“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  相似文献   

9.
禅师以公案引渡修行者顿悟成佛者不在少数,也不乏因公案“东问西答”和“不可言说”二个特征,弄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修行者。如今饮茶已蔚然成风,倾心于“茶禅一味”之点睛公案“喫茶去”的学茶者或参禅者,多半也是雾里看花大惑不解。通过对佛教和禅宗发展过程的沿流溯源,管窥公案“喫茶去”的般若。  相似文献   

10.
南岳茶禅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从古到今南岳茶文化与禅文化的完美结合,成就了南岳茶禅文化学说的伟大构建。笔者在对南岳茶禅文化的调研和考察过程中,通过走访各寺院和庙宇以及查看多种历史资料,初步诠释了南岳茶禅文化之内涵以及"茶禅一味"之真谛,供读者借鉴。  相似文献   

11.
南岳茶禅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从古到今南岳茶文化与禅文化的完美结合,成就了南岳茶禅文化学说的伟大构建。笔者在对其南岳茶禅文化的调研过程中,通过走访各寺院和庙宇以及查看多种历史资料,初步诠释了南岳茶禅文化之内涵以及“茶祥一味”之真谛,供读者借鉴。  相似文献   

12.
周瑶 《茶叶》2020,(3):173-176
茶禅文化是茶文化在数千年历史发展进程之中与佛、释、道三教融合发展而成的产物。茶的现实功能及精神特性决定了"茶"与"禅"的结合是历史必然,而二者结合的最高境界便是"茶禅一味"。茶禅文化内涵丰富,其"正、清、和、雅"的精神底蕴之于当今社会及世界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小至怡情养性、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大至净化社会风气、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还有利于促进中外文化交流,让中华优秀文化走向世界。可以说,茶禅文化是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  相似文献   

13.
王静宜 《福建茶叶》2016,(9):302-303
中国茶道文化汲取儒、道两家思想十分浓厚,儒之"和敬"、道之"清净"和禅宗之"寂静"的融合形成一种"和敬清寂"的精神内涵,也就是和谐雅逸,注重于人与人之间的思想交流和沟通,以此树立和谐且宁静的生活态度。"和敬"是相互敬爱和以礼奉茶,可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情谊。"清"是摒弃尘劳烦苦,追求安逸清净的生活状态。"寂"则是从静中思苦,切身入境,以此攀达"天人合一"的崇高境界。以上是有关中国传统茶道文化的精神体现,同样在瑜伽运动中能够得以体现。瑜伽茶道糅合了传统茶道文化与运动养生的精髓,本文将针对茶道文化与瑜伽的融合发展展开深入浅出的讨论。  相似文献   

14.
李荣林 《中国茶叶》2010,32(3):36-37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南国名山多为茶产之地,又多寺观庙宇,僧院禅寺常常是种植茶叶、传习茶艺的重要场所。常说的“茶禅一味”,就寓有丰富的历史文献和人文典故。在名山寺观那些代代相传的楹联中,也有很多是既叙茶事义妙述禅味茶味历久弥香的茶联。  相似文献   

15.
茶佛一味     
古诗说:天下名山僧占多,好茶出在我山中,佛门也有一句禅语:茶味禅味是一味。佛教重视坐禅修行,息心静坐,不动不摇,不委不倚,聚思悟道,通常坐禅长达数日,久坐困乏,因而具有清心提神的茶,便成为佛家信徒的最佳饮品。  相似文献   

16.
在佛家茶事中,唐代高僧怀海、从谂、皎然、降魔大师等人,或汇集佛门茶事大全,或创立"吃茶去"公案,或留下茶道典故,或开一代饮茶风尚,极一时风流。北宋高僧元净,展示的则是另一种风雅:他不仅被宋帝御赐紫袈裟及"辩才大师"称号,还与多位名臣、名士交游,尤其是与杭州两任知州赵抃、苏轼交情深厚,品茗吟诗,留下佳话。  相似文献   

17.
日本茶道强调形式、礼仪规范.这样的诉求本身使其作为一种文化传统得以世代相传.但日本茶道并不有囿于形式、礼仪,而是在发展过程不断与禅理相结合,日本茶道发展的历史就是日本禅宗的发展史,“茶禅一味”是日本茶道的最高境界,也是其最高原则.如此,日本茶道就将人的内诉求与饮茶的礼式相结合,最终形成了“寓意于形”的茶道传统  相似文献   

18.
邢熙超 《福建茶叶》2016,(6):382-383
在当今时代,茶不仅有着物质层面的属性,更具有精神层面的含义。在国人眼中,茶集天地之精华,是天生的灵物。当人们赋予茶更多的含义时,茶就有了文化内涵,衍生出独特的茶文化。与其他文化一样,茶文化是无形的,但是有着明显的催化、改造和引领功能,中国茶文化是内涵丰厚的,有着明显的德育功能。本文尝试研究中国茶文化中的德育功能,希望使更多的人认识中国茶文化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9.
人们冲泡茶叶饮用,通常用茶壶冲泡乌龙茶时,习惯上把第一泡茶水倒掉,称之为"洗茶".有些茶人解释这样做是因为要洗去茶叶中不清洁不卫生的夹杂物,如茶灰、尘埃等,而不"洗茶"的人,则被认为是"不讲卫生"、"不懂茶艺".长期以来,有的是"人云亦云",有的人则抱着不求甚解的态度,有时,"洗茶"连茶叶精华也在不知不觉中被洗掉了.  相似文献   

20.
翟高泉 《福建茶叶》2022,(5):286-288
唐人文书《茶酒论》以"变文"体裁、运用拟人化手法创作了茶、酒两个对话"人物".问答结构下的茶酒之间的辩诘代表了外来文化与传统中原文化的冲突.本文从茶的历史地位、社会作用、功能效用三个方面进行探究,以期能够对茶文化的传承价值作更深一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