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通过对两个年龄组共196例猪的鼻咽组织的研究,除见一般性病变外,检出了被覆上皮单纯性增生、被覆上皮异型性增生、被覆上皮单纯性鳞状化生、被覆上皮异型性鳞状化生、被覆上皮乳头状增生、外突型乳头状瘤、内翻型乳头状瘤、基底细胞内生性增生和癌变、乳头状瘤癌变和7例分化程度高低不一的鳞状细胞癌(包括原位癌与浸润癌)。研究证明:鼻咽上皮的增生性与化生性病变以年龄较大(2.5~12岁)的母猪多见。鼻咽的被覆上皮与陷窝上皮的鳞状化生以及基底细胞增生与癌变是形成猪鼻咽癌的病理组织学的基础;异型性鳞状化生是形成猪鼻咽鳞癌的必经阶段,它是这种恶性肿瘤的重要的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2.
对犬的皮脂腺瘤、肛周腺腺瘤、肛周腺癌、毛基质瘤、间叶性软骨肉瘤、腺样型基底细胞上皮瘤、囊样型基底细胞上皮瘤、水母样型基底细胞上皮瘤、混合型基底细胞上皮瘤、基底鳞状细胞上皮瘤、甲状腺腺瘤、肥大细胞瘤、组织细胞瘤、乳腺良性混合瘤(软骨腺瘤)、乳腺良性混合瘤(肌上皮腺瘤)、恶性肌上皮细胞瘤、乳腺恶性混合瘤(癌肉瘤)、汗腺囊性增生、汗腺腺瘤、汗腺癌等20种24例肿瘤(良性肿瘤14种,恶性肿瘤6种)作了详细的病理组织学描述。  相似文献   

3.
犬病毒性乳头瘤(Canine viral papillomatosis)是由犬乳头瘤病毒(Canine papillomavirus,CPV)引起的一种犬传染病,主要感染犬皮肤和黏膜的鳞状上皮(如口腔、唇周、生殖器及皮肤),表现为疣或"花椰菜样"的乳头状瘤,恶化时可转化为鳞状细胞癌.目前国内外对于该病毒的基础、预防及临...  相似文献   

4.
鹅的肿瘤少见,我厂在今年收购的十二万只浙东白鹅中,宰后发现六例肿瘤,经病理组织学检查诊断为间皮肉瘤,囊性畸胎瘤,鳞状上皮乳头瘤,淋巴肉瘤,软骨瘤和类性畸胎瘤。一、间皮肉有巨检可见腹腔脂肪、肠系膜和横隔膜上有黄豆大小黄白色肿瘤组织,突出包膜,质地较硬(图1)。  相似文献   

5.
1只2.5岁雄性英短猫,就诊前10天出现呕吐、排便困难、粪便稀薄症状,经检查,患猫消瘦,体温38.5℃,呼吸频率、脉搏均正常,腹部可触及1个游离硬物,按压腹部无痛感。B型超声检查显示,腹中部有1个大小为4.41 cm×3.08 cm的肿物。为明确肿物性质、确定治疗方案,对患猫进行开腹探查,可见肠系膜有多个大小不等的球形肿物,手术切除肿物,分别进行细胞学、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其中细胞学检查可见多种形状细胞,有分散排列的梭形细胞,有多角形体积较大的细胞,据此怀疑为间质来源的神经纤维瘤、胃肠道间质瘤或上皮来源的鳞状上皮癌。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见肿瘤细胞排列呈巢状,肿瘤细胞为多边形或梭形,细胞大小不一,细胞核深染,可见多量病理性核分裂相,异型性较明显,肿瘤组织中心伴有坏死灶,具有低分化鳞状细胞癌特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肿瘤细胞细胞角蛋白(CK)5/6阳性、DOG1阴性、S-100阴性、SMA阴性、波形蛋白(Vimentin)阴性,支持低分化鳞状细胞癌。根据病理结果建议术后化疗,但主人未配合,术后出院时各项指标均恢复正常,但应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6.
<正>口腔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是一种鳞状上皮的恶性肿瘤,在犬猫临床发病率很高,在猫的口腔肿瘤中约占70%,犬可占到20%~30%,多见于老年犬猫~([1])。主要发生于齿龈、唇、舌或扁桃体,颜色为红色,通常表现为固着、肉质、易碎的肿块,血管丰富,常见进行性溃痛和浸润灶,通常累及骨髓。1病因鳞状细胞癌发病机理仍不明确,但其高发病率  相似文献   

7.
为判定乳头瘤病因及是否引起肿瘤的恶化,以期为犬乳头瘤的快速正确诊断及预后提供方案。本研究对一例斗牛犬进行表征、血常规、血液生化、凝血、C反应蛋白、犬B型钠尿肽(BNP)、心肌钙蛋白(cTnI)试纸等初步检测,并进行病理组织学诊断。结果表明,该病犬除血红蛋白含量偏高外其余各项指标均正常。病理切片检测可见细胞核周围形成包囊结构,界限明显,为良性肿瘤。内衬复层鳞状上皮,有丰度的角化,角质细胞多肿大,且细胞质中空透明,细胞核偏心,核仁染色明显。肿瘤基部可见少量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上皮颗粒层和透明层细胞内及细胞间存在许多大小不等的嗜碱性颗粒。说明犬唇部乳头瘤为良性肿瘤,没有发生恶化,且手术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8.
<正>牙源性肿瘤是来源于牙胚组织的口腔肿瘤,包括上皮类、间质类和混合起源的肿瘤。这些肿瘤一般被认为是良性的,但在局部往往具有侵袭性或扩张性。犬棘状成釉细胞瘤(CAA),以前被称为棘皮瘤,是一种由釉质器官引起的上皮性肿瘤,有骨侵袭性,因此需准确的诊断和广泛的手术切除。CAA可发生于整个牙弓,但更易见于下颌门齿及前臼齿区域。快速生长,可使病变部位出现溃疡,表现质地坚硬或易碎,并经常取代周围的牙齿。鲜有报道该病会转化为恶性鳞状细胞癌(SCC),或与之有关联。  相似文献   

9.
石鲽鱼鱼苗中一种弹状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养殖石鲽鱼(Kareius bicoloratus)鱼苗中分离到1株弹状病毒(080113株).用研磨离心除菌后的组织匀浆液,接种11种鱼类细胞系.结果在鲤上皮瘤细胞(EPC)和肥头鲤细胞系(FHM)等8种细胞中均出现明显的细胞病变(Cytopathic effect,CPE),在鲤上皮瘤细胞(EPC)中的滴度最高.对该毒株的理化性质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080113株对温度和pH敏感;对5′-碘-2′脱氧尿密啶(IUDR)不敏感;对氯仿敏感,提示是一种有囊膜的RNA病毒.制备电镜超薄切片,观察到在细胞质中有大小为(80~118)nm×(28~55)nm、形态为典型的弹状的病毒粒子.SDS-PAGE电泳分析该毒株的蛋白质图谱,结果表明该毒株有5条主要的蛋白带,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分别为200 000、56 000、42 000、29 000和24 000.用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HNV)、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病毒(VHSV)和牙鲆弹状病毒(HRV)等水生动物弹状病毒特异性引物对该毒株进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结果用HRV的引物能扩增出阳性片段.对该片段进行测序分析,发现与HRV的参考序列有99%以上的相似性.因此,初步鉴定该毒株为牙鲆弹状病毒.  相似文献   

10.
孙艳争  郝静  董军 《中国兽医杂志》2012,48(3):66-67,99
犬口腔乳头状瘤病是由犬口腔乳头状瘤病毒(COPV)引起幼犬的一种接触性良性肿瘤病[1]。在犬感染COPV后一段时间,局部口腔黏膜上皮增厚隆起,开始形成乳头状凸,随着病程发展,乳状凸成熟转变成菜花状瘤体[2](中插彩版图1)。在这过程中,病变上皮组织细胞出现一系列形态、结构变化。  相似文献   

11.
对送检的3例犬的病例样品分别进行了病理学诊断。通过甲醛固定、石蜡切片、H.E.染色后进行显微镜观察以及结合相关病理学知识,初步判定为非亲上皮性淋巴瘤、肥大细胞瘤和组织细胞瘤。非亲上皮性淋巴瘤表现为在真皮深层和皮下组织形成无包膜的片层聚集物或由相对单一形态细胞组成的血管周围结节性聚集物。肥大细胞瘤可见胞浆颗粒、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胶原溶解,甲苯胺蓝染色后瘤细胞的胞浆内出现特有的紫红色颗粒。组织细胞瘤则有一个"顶部厚重"的结构,瘤细胞侵入表皮内呈弥漫性的增生。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前山东省出现的某些商品蛋雏鸡皮肤增生、结痂为特征的致死性皮肤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剖检、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该病仪在某场家、某批次的海兰褐商品蛋雏鸡中发现,多在5日龄左右发现病变,病程1月左右,病鸡最终衰竭死亡,发病率1%~10%不等;病初可见皮肤多发性黄色结节,随后结节融合,导致皮肤增厚、结痂,内脏器官无肉眼可见肿瘤病变;病理组织学观察,真皮层存在不同分化状态的毛囊样瘤细胞集团,瘤细胞有明显的异型性,病灶呈浸润性生长,侵犯神经及真皮下肌肉组织,伴有肌样纤维结缔组织大量增生;病变部皮肤表皮细胞显著增生,增生的基底细胞也有一定的异型性;免疫组化检测,肿瘤细胞呈广谱细胞角蛋白(CK)阳性;波形蛋白(Vim)、高分子量细胞角蛋白(CKHMW)、低分子量细胞角蛋白(CKLMW)、P53、Ki-67阴性;真皮层增生的肌样纤维结缔组织主要为平滑肌.该皮肤肿瘤初步诊断为毛源性上皮细胞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13.
5 诊断5.1 临床诊断及病原分离根据该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迅速发病,高发病率,有明显的尖峰死亡曲线和迅速康复)和肉眼病变可作出初步诊断。发病早期的法氏囊有特征性的组织学病变:滤泡中的淋巴细胞几乎完全消失,仅余网状细胞、结缔组织细胞、异嗜细胞及核碎屑。选择法氏囊和脾脏组织做病毒分离。Hitchner(1970)证明,9~11日龄鸡胚的绒毛尿囊膜(CAM)是分离病毒的最敏感的组织。  相似文献   

14.
倒置性毛囊角化病(inverted follicular kerato-sis)是一种良性皮肤病变。由于过去对此病认识不足,临床常易误诊为基底细胞癌、恶性黑色素瘤、寻常疣等肿瘤。病理组织学检查又易误诊为鳞状细胞癌、脂溢性角化病及毛母质瘤等,误诊率较高。2011年本实验室在接诊的病例中发现1例倒置性毛囊角化病,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5.
通过肌肉注射其它牛类似肿瘤的石炭酸生理盐水浸液,常可使牛眼鳞状纳胞癌(BOSCC)部分或全部消退。同样,chauhan等(1980)报道,用同种异体角癌石炭酸生理盐水浸液治疗牛角癌(在印度常见的一种鳞状细胞癌)10例,其中6例消退。本文报道一个应用BOSCC浸液治疗后牛外阴鳞状细胞癌消退的病例。该牛是一头爱尔夏母牛,年龄10—12岁之间,外阴部无色素沉着,它所在的牛群曾发生过儿例外阴癌。1983年9月,兽医外科医生对该牛左阴唇的一块肿瘤作出可能为鳞状细胞癌的诊断,故予以尽可能多地切除。笔  相似文献   

16.
子宫内膜炎是奶牛产后普遍发生的一种生殖疾病,可导致奶牛产犊间期延长、产奶量降低、淘汰率增加、治疗期间奶源废弃、管理及治疗成本增加,也是导致奶牛不孕症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国内外防治奶牛子宫内膜炎的诊断技术和治疗方法众多,主要有阴道镜检查、Metricheck装置评估、子宫细胞学检查、抗生素疗法、中药疗法、中西医结合疗法、激素疗法、臭氧新型疗法等诊疗技术。阴道镜检查是一种可视化检查方法,利用内窥镜直观评估奶牛阴道内分泌物性状确定子宫内膜炎严重程度;Metricheck装置是根据阴道内分泌物含量和性状,设置不同评分值评估产后奶牛子宫内膜炎和繁殖性能;子宫细胞学检查通过子宫细胞刷、灌洗或活检技术确定子宫内膜细胞和中性粒细胞(PMN)的比例,设定奶牛产后不同时期PMN最佳阈值诊断子宫内膜炎;抗生素疗法通过宫内灌注、皮下注射、静脉注射抗生素等途径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治疗成本低,见效快,是目前治疗奶牛临床子宫内膜炎最常用的疗法;中药疗法筛选不同组分的中药复方制剂,通过调节奶牛机体免疫系统,改善子宫内血液循环,抑制致病菌繁殖,促进子宫恢复正常生理机能;中西医结合疗法兼具中药辩证治疗的优点和西药见效快的特点,临床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具有广泛应用价值;激素疗法中前列腺素通过诱导黄体溶解,消除黄体酮产生和免疫抑制,刺激子宫复旧,降低产后奶牛长期子宫感染和炎症的风险;臭氧新型疗法是将臭氧制作成泡沫制剂、油制剂等产品通过宫内灌注杀灭病原菌。这些诊疗技术在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的过程中均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效果,对评估产后奶牛繁殖性能和生产性能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文章通过介绍这些诊疗技术在奶牛子宫内膜炎中应用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对禽髓细胞性白血病(ML)自然病例和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内蒙株(IMC10200)试验感染肉鸡的骨髓组织,采用Ag-NOR染色技术,进行了瘤细胞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蛋白)的形态观察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随着ML病变加重,瘤细胞核内Ag-NOR蛋白颗粒数量明显增多;其大小、形态均与对照组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文章旨在提升临床中对犬异位性皮炎的诊治效果,为相似病例诊疗提供参考,分别从临床症状、诊断过程及治疗方法对1例犬异位性皮炎继发浅表脓皮症的病例进行报道。病例接诊过程按照临床标准化流程的问诊、视诊、实验室检查和鉴别诊断等方法对患犬进行全身体表寄生虫检查、患处皮肤刮片、细胞学检查、过敏原筛查以及血常规和血液生化检查。结果显示,细胞学涂片中可见大量的炎性细胞,与血常规白细胞数目升高的结果吻合,过敏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 (IgE)血清学检测阳性,且临床症状符合异位性皮炎的诊断要点。综合上述检查结果,诊断为犬异位性皮炎继发浅表脓皮症。该病例通过修复皮肤屏障、减少与环境过敏原接触、控制瘙痒和炎症的方式进行多模式管理,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建议兽医遇到类似病例时,结合病史、典型的临床症状、细胞学检查和过敏原筛查等方法进行综合诊断,可提高疾病确诊率。  相似文献   

19.
对比调查了湖北省钟祥县柴湖公社人食管癌高发的河南淅川县移民与低发的本地居民所养的鸡咽食管癌和口、咽、食管粘膜的非癌瘤性病变。发现:在饮水改善后,移民鸡咽食管癌的发病率(87.3/10万)仍显著高于本地居民鸡( P<0.05)。移民区与本地居民的鸡口、咽、食管粘膜上皮均有增生性病变、乳头状瘤、粘膜炎症、糜烂或溃疡、寄生虫的损害等病变。除寄生虫损害外,其余各种相应病变的发生率,移民区的鸡均显著高于本地居民鸡(P<0.05)。 本文将组织结构与超微结构结合起来,描述了鸡咽、食管癌及其口、咽、食管粘膜非癌瘤病变的病理学变化。在4例癌组织及9例增生的粘膜上皮中见有大小、形态类似于病毒的粒子。  相似文献   

20.
奶牛子宫内膜炎诊疗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子宫内膜炎是奶牛产后普遍发生的一种生殖疾病,可导致奶牛产犊间期延长、产奶量降低、淘汰率增加、治疗期间奶源废弃、管理及治疗成本增加,也是导致奶牛不孕症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国内外防治奶牛子宫内膜炎的诊断技术和治疗方法众多,主要有阴道镜检查、Metricheck装置评估、子宫细胞学检查、抗生素疗法、中药疗法、中西医结合疗法、激素疗法、臭氧新型疗法等诊疗技术。阴道镜检查是一种可视化检查方法,利用内窥镜直观评估奶牛阴道内分泌物性状确定子宫内膜炎严重程度;Metricheck装置是根据阴道内分泌物含量和性状,设置不同评分值评估产后奶牛子宫内膜炎和繁殖性能;子宫细胞学检查通过子宫细胞刷、灌洗或活检技术确定子宫内膜细胞和中性粒细胞(PMN)的比例,设定奶牛产后不同时期PMN最佳阈值诊断子宫内膜炎;抗生素疗法通过宫内灌注、皮下注射、静脉注射抗生素等途径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治疗成本低,见效快,是目前治疗奶牛临床子宫内膜炎最常用的疗法;中药疗法筛选不同组分的中药复方制剂,通过调节奶牛机体免疫系统,改善子宫内血液循环,抑制致病菌繁殖,促进子宫恢复正常生理机能;中西医结合疗法兼具中药辩证治疗的优点和西药见效快的特点,临床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具有广泛应用价值;激素疗法中前列腺素通过诱导黄体溶解,消除黄体酮产生和免疫抑制,刺激子宫复旧,降低产后奶牛长期子宫感染和炎症的风险;臭氧新型疗法是将臭氧制作成泡沫制剂、油制剂等产品通过宫内灌注杀灭病原菌。这些诊疗技术在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的过程中均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效果,对评估产后奶牛繁殖性能和生产性能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文章通过介绍这些诊疗技术在奶牛子宫内膜炎中应用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