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云鸽往事     
李家寿 《科学养鸽》2009,(2):124-125
一战期间,作为抗战的大后方,西南联大一的师生及大批难民们经湖南、广西、贵州如潮水般地徒步进入了云南昆明。南洋机工驾驶着上万辆汽车经过史迪威公路将大批抗战物资及人员从印度、缅甸运往昆明。美国非官方的陈纳德飞虎队驻扎在昆明巫家坝机场,其中还包括六名中国飞行员,从此日机不敢再来昆明投弹。昆明也从西南一隅的边陲小城变为了空前开放的都市,中外各种文化在这里争相交汇。  相似文献   

2.
《中国猪业》2009,4(1):74-74
根据考古发掘,发现家猪骨骸年代较早的有以下几个中心:以甘肃秦安大地湾新石器时代初期文化遗址为中心,以内蒙古赤峰市兴隆洼、河南新郑裴李岗、河北武安磁山与山东滕县北辛新石器时代初期文化遗址为中心和以文本桂林甑皮岩,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代初期文化遗址为中心。  相似文献   

3.
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市第四次党代会部署的重要时期,如何紧扣都市功能核心区定位,提升历史文化中心功能对全面展示历史文化名城风貌以及快速推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实施至关重要。抗战文化作为重庆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中心功能提升的灵魂所依、潜力所在。但实际上,由于重庆抗战文化资源保护长期缺位、开发利用陷入思维误区,导致历史文化中心功能提升严重受制。本文拟在当前背景下,运用SWOT分析法对重庆都市功能核心区抗战文化资源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分析,为进一步提出对策建议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4.
《畜牧市场》2003,(2):21-21
桂林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有着举世无双的喀斯特地貌。这里的山,平地拔起,千姿百态;漓江的水,蜿蜒曲折,明洁如镜;山多有洞,洞幽景奇,瑰丽壮观;洞中怪石,鬼斧神工,琳琅满目,于是形成了“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桂林“四绝”,而自古就有“山水甲天下”的赞誉。 桂林是一座文化古城。两千多年的历史,使它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秦始皇统一思想国后,设置桂林郡,开凿灵  相似文献   

5.
《中国家禽》2008,30(23)
11月27日,农业部在广西桂林召开了2008年全国饲料行业形势分析会,重点研判饲料行业发展形势,研究饲料质量安全问题,明确明年发展思路和工作核心。  相似文献   

6.
3月26日至28日,山东信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广西桂林召开了首届肉鸡龙头企业发展高峰论坛,来自全国各地的40多名龙头企业的老板参加了此次会议。  相似文献   

7.
《吉林畜牧兽医》2008,29(11):66-66
目前,由广西桂林从美国引进的伊利诺伊、爱荷华、印第安纳、俄亥俄和密苏里等7个州的135头具有美国冠军种猪血缘的原种猪落户桂林。  相似文献   

8.
弘扬长征精神和抗战精神,共同创造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既是我们的历史总结,更是包括海内外华侨华人在内的每一个中国人共同承担的历史责任。如何去弘扬长征精神和抗战精神,以及新时期发扬长征精神和抗战精神有何重大意义,值得每一个中国人去认真思考和总结。  相似文献   

9.
11月27日,农业部在广西桂林召开了2008年全国饲料行业形势分析会,重点判研饲料行业发展形势,研究饲料质量安全问题,明确明年发展思路和工作核心。  相似文献   

10.
据悉,由广西桂林从美国引进的伊利诺伊、爱荷华、印第安纳、俄亥俄和密苏里等7个州的135头具有美国冠军种猪血缘的原种猪落户桂林。  相似文献   

11.
辛亥革命肇始,中国思想文化多元的局面得以形成,并造就了沈从文文艺创作的辉煌。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反右斗争和文化大革命等诸次重大社会变局有着深刻的国内国际背景,所形成的社会政治生态使20世纪中国思想文化领域多数时间呈现出由多元向单一的走向。特定的社会政治生态使自由知识分子逐渐边沿化乃至于消失。沈从文创作理念、艺术风格与主流文艺标准的冲突过程以及挣扎沉浮的人生轨迹,显示出20世纪中国自由知识分子一个时代的缩影。沈从文个体经历折射出的普遍意义,或可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研究作出可供参考的注脚。  相似文献   

12.
旅游文学语言是指旅游文学作品中所使用的、体现文学性与审美性的、独具特色的语言。旅游文学语言中丰富的文化知识、丰厚的文学知识及多彩的民俗风情,对于扩大人们的见闻、增长人们的学识、提高人们的素养、丰富人们的生活,都有直接的作用。旅游文学语言的审美体验、文化韵味大大超过景物古迹本身给人的直接感受,留给人们无穷的回味。历代文人名士在云南红河这片美丽的土地上留下了许多优美的旅游文学作品,这些旅游文学作品中的语言既体现中原文化又体现边地文化的特征,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认识价值、宣传价值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3.
文学总是以话语蕴藉的形态而存在,无论是作者还是读者,都只能通过这种话语蕴藉而参与到文学活动中。符号学理论认为,文学语言是具有审美功能的语言,美学功能不以传达了什么为中心,而以如何传达为中心。笔者拟从传达美学的角度分析文学符号的蕴藉。  相似文献   

14.
冯梦龙的“三言”是晚明通俗小说史上的重要文本。其中的僧尼形象充满时代气息,具有与以往僧尼形象遇然有别的审美价值。通过对这一群体形象进行分类解析,探讨其在审美取向上形成“避美趋丑”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5.
评价理论是系统功能语言学在对人际意义的研究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词汇语法框架。这一理论受到广泛关注,并应用于分析多种类型的文本,如新闻、广告等。文中主要通过分析《白象似的群山》来揭示评价理论在文学作品解读中的应用,并从另一角度展示海明威独特、精湛的人物鞭造方式,以彰显其“冰山原则”。分析表明评价理论在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塑造、作家写作风格以及文体特征等方面都有较广的应用前景。对文学作品的分析也有助于评价理论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鲁迅的文学创作是中西文化合璧的结晶,特别是与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艺术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中外学者在将鲁迅与俄罗斯作家进行比较时议论最多的是鲁迅与契诃夫的相似。两位作家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狂人日记》和《第六病室》十分具有相通之处,而正是由于东西方传统文化的不同和主体意识的不同又造成了鲁迅笔下“狂人”形象的变异。  相似文献   

17.
残雪在中国文坛以其独特的写作方式和叙述手法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残雪模式。由于残雪小说借鉴了西方的意识流和拉美的魔幻主义写作手法,使其小说大大开拓了人类的精神领域。另外残雪小说制造的神秘和恐惧又成了人们不断探讨的话题。笔者用弗洛伊德的意识流手法去探索残雪小说的精神世界,对残雪式的恐怖作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和”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元范畴之一,它既是一种伦理道德观念和哲学方法论,同时又是一种美学原则。以和为美,主张和谐美不仅是中国文化和美学追求的目标,而且对当今世界生态环境的建构及和谐社会的创建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本质特征之一。《道德经》作为博大精深的东方文化中永恒不灭的经典,模糊美享悦了一代代读者。文学翻译中,精确性是相对的,模糊性是绝对的、普遍存在的。要将原文的美感真实地传递给译文读者,除了准确解读文本外,更要拥有模糊视野,运用模糊法则,视具体情况灵活变通。本文以《道德经》中“道”和“无”为例,阐释模糊法则在实际翻译中的灵活应用。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宋词对《史记》中“范蠡”这一人物典故的运用,探讨宋人对范蠡理想信念、人格精神等方面的接受情况,从而说明宋代词人是以当时的价值尺度、背景环境审视过去的历史人物,并从该典故中寻找一种宋代士大夫所追寻的功成身退、独善其身的情怀,由此进一步从接受学的角度阐释范蠡这一人物形象丰富的文学审美价值,更加深刻地理解这部“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