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为进一步了解重金属复合污染对水生植物产生毒害作用的机制,以少根紫萍叶片叶绿素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POD)、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丙二醛(MDA)含量为指标,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了少根紫萍在Cd2+、Cr6+污染胁迫4 d后的生理生化响应,并探讨了Cd2+、Cr6+单一与复合污染对少根紫萍叶片的毒性效应及其致毒机制。结果表明,单一Cd2+污染时,Cd2+处理对少根紫萍叶绿素含量有显著影响;随Cd2+处理浓度的增加,少根紫萍叶片SOD、POD酶活性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MDA含量都显著增加。Cr6+单一处理对少根紫萍各项指标的影响与Cd2+相似,但均小于Cd2+对少根紫萍的影响。Cd2+- Cr6+复合污染时,叶绿素含量变化趋势与单一处理相同,并低于相应的单一Cd2+、Cr6+处理,Cd2+- Cr6+复合污染处理时SOD、POD活性仍表现为先增加后下降趋势,但SOD、POD活性与镉单一处理时比较有降低现象, MDA含量仍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且高于单一处理,Cd2+- Cr6+复合污染的毒性效应高于单一污染的毒性,表现为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板蓝根为材料,研究了Pb2+胁迫下Ca2+对板蓝根幼苗POD、SOD活性、根系活力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b2+处理下,板蓝根幼苗POD、SOD活性及蛋白质含量随Pb2+浓度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根系活力显著下降;在Ca2+处理下,浓度为80、160mg/L时,板蓝根幼苗POD、SOD活性、根系活力及蛋白质含量显著升高,浓度为320mg/L时,则显著低于对照,有明显抑制作用;Ca2+、Pb2+混合处理,80、160mg/LCa2+显著提高了Pb2+胁迫下POD、SOD活性、根系活力及蛋白质含量,具有缓解Pb2+毒害的作用,Ca2+为320mg/L时,与Pb2+起协同胁迫作用,增强对板蓝根幼苗的毒害效应。  相似文献   

3.
Cd2+对辣椒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不同浓度Cd2+对辣椒种子发芽率、胚根与胚轴生长、MDA含量以及SOD、POD、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Cd2+(≤5.0 mg/L)能提高辣椒种子发芽率,促进辣椒胚根、胚轴生长,诱导萌发幼苗SOD、POD、CAT酶活性提高,降低MDA含量.较高浓度Cd2+(≥20mg/L)降低辣椒种子发芽率,抑制辣椒胚根、胚轴生长,抑制萌发幼苗SOD、CAT酶活性,增加MDA含量.  相似文献   

4.
赵淑玲  王瀚  赵桂芳  卓平清 《种子》2016,(5):99-101
试验用不同浓度Pb2+(100,200,400,600 mg/L)处理豇豆种子,研究豇豆种子萌发、生根以及叶绿素、SOD、POD等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结果表明:随pb2+浓度的增加,豇豆种子的萌发率不受影响,但主根生长、根毛发生、叶绿素含量受抑制,SOD、POD活性先升高后下降.  相似文献   

5.
铬胁迫对薄荷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讨薄荷(Mentha haplocalyx Briq.)耐受和富集重金属铬的生理机制,采用盆栽法研究不同质量浓度、不同时间Cr6+处理对薄荷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不同器官中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r6+质量浓度梯度和时间的增加,薄荷根系活力与对照相比,呈下降趋势;相反,MDA含量呈增加趋势。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随Cr6+质量浓度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SOD、POD、CAT 3种酶活性随Cr6+质量浓度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Cr6+质量浓度为40 mg/L时,三者均出现峰值,3种酶活性随时间呈增加趋势。在Cr6+质量浓度超过40 mg/L时,薄荷的抗氧化酶系统受到损害,无法对铬胁迫做出积极的响应,植株生长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6.
探讨水果黄瓜幼苗对铅胁迫的响应机制,为揭示水果黄瓜抗铅性提供理论依据。在200 mg/L硝酸铅胁迫下,研究了不同浓度的(50,100,300,500μmol/L)外源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对水果黄瓜种子萌发以及幼苗可溶性蛋白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叶绿素相对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00 mg/L的硝酸铅对水果黄瓜种子的萌发起到显著的抑制作用,并使可溶性蛋白与丙二醛的含量升高,POD、CAT活性以及叶绿素相对含量显著降低;加入硝普钠(SNP,NO供体)对水果黄瓜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及发芽指数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降低了丙二醛的含量,增加POD、CAT、SOD活性以及叶绿素相对含量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外源NO能显著促进Pb2+胁迫下水果黄瓜种子萌发,增强细胞的渗透调节能力,提高保护酶活性,明显缓解幼苗叶片受到的氧化损伤,其中以100μmol/L SNP处理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试验以抗虫棉99 B为材料,通过测定发芽率、幼苗叶片电导率、根系活力、POD酶活性和叶绿素、脯氨酸、丙二醛含量等相关指标,研究了硝普钠和Ca2+混合浸种对盐胁迫条件下棉花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硝普纳和Ca2+混合液浸种,显著提高盐胁迫条件下99 B棉花种子发芽率、幼苗根系活力、POD酶活性、叶绿素及脯氨酸含量,显著降低幼苗叶片的电导率及MDA含量。其中0.1 mmol/L硝普纳和5 mmol/L Ca2+混合浸种处理,对提高盐胁迫条件下棉花幼苗的抗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外源SO2对紫苏种子萌发及其幼苗生理生化的影响,用不同浓度的SO2(0,0.5,1,1.5,2,2.5 mmol/L)处理紫苏种子,使其在适当的条件下萌发,测定其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及发芽指数,以及幼苗叶绿素、丙二醛(MDA)、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及可溶性糖含量。结果表明,随着SO2浓度的升高,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POD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都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1.5 mmol/L时达到最大;叶绿素含量随着SO2浓度的升高,呈逐渐上升的趋势;MDA含量、PPO活性则随着SO2浓度的升高,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在1.5 mmol/L时到达最低。实验表明用1.5 mmol/L浓度的外源SO2处理紫苏种子有利于其萌发和生长,可以提高幼苗的抗氧化胁迫能力。  相似文献   

9.
铬胁迫下三种基因型小麦萌发和抗氧化酶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3种不同基因型小麦品种(新麦19、矮抗58和豫麦18),对其进行萌发期不同浓度Cr2(SO4)3胁迫处理.研究幼苗的发芽势、发芽率、根长、芽长、叶绿素、根系活力、MDA含量,以及抗氧化酶的变化.结果表明:随Cr浓度的增加,发芽势、发芽率和芽长均基本呈"先升后降"趋势;同一浓度Cr处理下,发芽率、发芽势和芽长均表现为新麦19>矮抗58>豫麦18,根长为豫麦18>新麦19>矮抗58;150 mg/L的Cr胁迫下,小麦幼芽叶绿素含量、幼根根系活力降低,MDA含量升高;随Cr浓度的升高,幼芽SOD、POD活性升高;SOD、POD活性在新麦19中变幅最小.  相似文献   

10.
GA3、6-BA、Mn2+对楸树种子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探寻适宜楸树种子萌发的条件,提高楸树种子发芽率,以楸树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的温度、浸种时间以及GA3、6-BA、Mn2+浓度等因素处理对楸树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楸树种子发芽影响显著,以28℃处理为好;浸种时间对种子发芽率无显著影响,但可加快发芽;一定浓度的GA3处理可有效提高楸树种子的发芽速度及发芽率,可在一定程度上使茎节间拉长,以100 mg/L较为适宜;6-BA处理后,种子的发芽率明显提高,但随着浓度增加,幼苗的茎变短变粗,过高浓度的6-BA抑制了幼苗根的发育,以20 mg/L处理较为适宜。0.01%浓度的Mn2+溶液处理后,发芽时间缩短,但随着浓度增加,Mn2+对根的毒害作用也呈现出来。楸树种子小、种皮薄,无需浸种但萌发需要保持一定的湿度、温度,可采用低浓度的GA3、6-BA、Mn2+促进种子发芽。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小麦光腥黑粉菌侵染小麦后对小麦茎、叶、穗部防御酶活性的影响,本研究以高感小麦光腥黑穗病品种‘东选3号’和高抗小麦矮腥黑穗病品种‘伊农18/兰考矮早8号’为供试材料,测定小麦被光腥黑粉菌侵染0~6 d后,小麦的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歧化物酶(SOD)的活性变化。研究表明,两个小麦品种的防御酶活性均显著升高,除感病品种叶片CAT活性的升高幅度高于抗病品种外,抗病品种小麦茎和穗部POD和SOD活性均高于感病品种,且抗病品种的酶活性持续时间长,变化幅度较平缓。接菌后两个品种叶片的防御酶活性均高于茎和穗部,而穗部的CAT和POD活性出现酶活性高峰的时间最早。三种防御酶均与小麦抗病性有一定的相关性,本研究可为小麦光腥黑穗病的抗性育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铀尾沙胁迫对水稻和小麦幼苗叶绿素含量及抗氧化酶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王瑞兰  汪琼  易俗  向言词 《作物学报》2005,31(8):1064-1068
以杂交晚籼稻(培两优288)和普通小麦(湘麦11)为材料,用100%砂基(T00)、75%砂基+25%铀尾沙(T25)、50%砂基+50%铀尾沙(T50)、25%砂基+75%铀尾沙(T75)、100%铀尾沙(T100)作培养基分别培育水稻和小麦幼苗,测定了种子发芽率、幼苗二叶一心时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新型种质微胚乳超甜超高油玉米(简称为微胚乳玉米)的耐寒性,选用5个微胚乳玉米杂交组合(ME),以高油115和正甜68为对照,在发芽期和苗期低温胁迫下,测定发芽率、发芽势、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绿素含量以及SOD、POD活性等生理生化指标,鉴定其耐寒性,并利用模糊隶属函数法综合评定其耐寒性。结果表明,ME1、ME2、ME3和高油115在发芽期的相对电导率上升幅度较小,脯氨酸含量和SOD活性上升幅度较大;而ME5、ME4和正甜68在发芽期的相对电导率上升幅度较大,脯氨酸含量和SOD活性上升幅度较小。利用相对电导率、脯氨酸含量、SOD活性3个指标能较有效预测微胚乳玉米在发芽期的耐寒性。ME2、ME1和高油115在苗期的丙二醛含量上升幅度较小,脯氨酸含量、SOD和POD活性上升幅度较大;而ME5和正甜68在苗期的丙二醛含量上升幅度较大,脯氨酸含量、SOD和POD活性上升幅度较小。利用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SOD和POD活性4个指标能较好地预测微胚乳玉米在苗期的耐寒性。以隶属函数值综合评价表明,5个微胚乳玉米材料的耐寒性均强于正甜68。ME2在发芽期和苗期都表现较强的耐寒性,其次为ME1和 ME3,而ME4和ME5耐寒性均较弱。  相似文献   

14.
沼液叶面喷施对设施甜瓜产量和植株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研究不同沼液浓度叶面喷施对设施甜瓜产量和植株生理的影响,以设施栽培条件下‘西州密17号’甜瓜为试材,采用不同浓度沼液进行叶面喷施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沼液浓度对甜瓜单瓜重、叶片中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均有显著影响,对叶片过氧化物酶(POD)有显著影响,而对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无显著影响。单瓜重与叶片营养含量呈正相关关系,而与抗氧化酶活性呈负相关关系。叶面喷施沼液能够有效提高单瓜重,并促进叶片营养的合成;以沼液浓度75%时,单瓜重最大,为2.70 kg。随着沼液喷施浓度的增加,甜瓜叶片中POD、SOD活性呈下降趋势,CAT活性变化无明显规律。综合来看,沼液喷施通过提升叶片营养含量、降低叶片抗氧化酶活性达到增产目的,且以喷施浓度75%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5.
研究不同强度、不同作用时间的磁场处理对柴胡种子萌发及幼苗抗逆性的影响,为柴胡人工栽培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双层滤纸培养法,将处理后的柴胡种子置于25℃恒温40%光照的培养箱中培养,观察柴胡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株高,测定幼苗幼叶中叶绿素含量、CAT、POD、SOD酶活性。多数经磁场处理的柴胡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及幼叶中的CAT、POD、SOD活性高于对照,100 mT 55 min处理的发芽率、POD、SOD活性最高。柴胡种子放置时间越长,种子活力越低。适当的磁场处理,能显著促进柴胡种子的萌发,提高柴胡幼苗的抗逆性,对柴胡的人工栽培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壮丰安对冬小麦春生叶生理功能的调控效应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于运华  刁家连 《作物学报》1998,24(6):984-989
试验以京冬6号和京冬8号为材料,研究了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壮丰安对冬小麦春生叶片生理功能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壮丰安处理使春生1-5片叶长度,宽度及叶面积减少,控制了冬小麦前期旺长;使旗叶长度,宽度及叶面积增加;使叶片叶绿素总量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增加;使叶片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提高,使叶片综合性状得到改善,促进灌浆,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7.
山西运城小麦和玉米苗期地下害虫调查与防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了解山西运城地下害虫对主要粮食作物小麦和玉米的危害并有效控制,调查了2011年山西南部运城市小麦和玉米的地下害虫发生情况,同时研究植物源农药苦参碱及常用的化学制剂吡虫啉和氟虫腈3种药剂拌种对小麦和玉米种子的出苗率、被害株率、防虫效果以及保苗效果的影响进行统计分析,并对拌种后幼苗的株高、根长及相关的抗氧化酶SOD、POD活性及膜脂过氧化产物MDA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小麦和玉米的苗期地下害虫主要有金针虫、地老虎和蛴螬3种,为害程度因地块变化较为明显;苦参碱对小麦和玉米的种子萌发有一定促进作用,但效果不显著,而对地下害虫的防效和保苗效果相对低于吡虫啉和氟虫腈;幼苗的抗氧化酶SOD和POD活性相对提高,抗性增强,且植物源农药对环境友好,可以在农业中推广。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究外源甜菜碱对干旱胁迫下小麦幼苗的生长调节作用,以优质高产、高抗旱的小麦品种矮抗58为材料,四叶期分别用0.1、1.0和10.0 mmol L−1的GB预处理小麦叶片,同时在根部施加30%聚乙二醇(PEG-6000)以模拟干旱环境,研究其对小麦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丙二醛(MDA)、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产生速率、叶绿素含量及相对含水量的影响,并采用Real-time PCR测定叶绿体psbA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明显减少小麦叶片相对含水量和叶绿素含量,降低SOD、CAT及POD活性,提升MDA含量和O2?产生速率,抑制psbA基因表达水平,而外施GB具一定浓度效应,在适当浓度下能明显缓解这些胁迫反应,调控干旱胁迫下小麦叶绿体抗氧化酶活性以清除多余活性氧,减缓相对含水量及叶绿素含量的降低,提升psbA基因的表达水平,从而加快受损D1蛋白的周转并提高小麦的抗干旱胁迫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