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针对生产上对优质高产早熟广适油菜品种的迫切需求,以川油系列新细胞质不育材料为基础,协同改良优质高产早熟性状,创制双低优质不育系、恢复系,组配强优势杂交组合,育成优质高产早熟新品种川早油1号,2019年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2020年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扩区登记。该品种具有生育期短、双低品质、株高适中、抗倒性强、产量高、适应性广等优点。适宜在云南和贵州早熟油菜地区、四川、重庆、陕西、湖北、江西冬油菜产区秋播种植。川早油1号的育成及其推广应用对缓解我国长江流域两熟或三熟地区油菜与后茬作物的茬口矛盾,推动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楚油 3 号是楚雄彝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选育登记的第一个油菜常规品种,也是云南省当时登记的油菜品种中含油量最高的油菜品种。在 2016-2018 年度三州市(玉溪、楚雄、保山)油菜品种多点联合试验中,2 年平均产量为 3744.60kg/hm2,较对照云油杂 2 号增产 12.52%,达极显著水平。该品种生育期 170.0d,株高 187.2cm,分枝部位高 79.1cm,有效分枝数 9.4 个,单株有效角果数 258.1 个,每角粒数 24.9 粒,千粒重 3.69g。经品质成分分析,芥酸含量未检出,硫甙含量 28.73μmoL/g,含油量48.61%。 相似文献
3.
为了选育出早熟、高产、优质甘蓝型油菜品种以协调水稻-油菜轮作耕作制度,采用杂交、测交、连续回交、连续自交等多种育种方法,结合品质测试、育性鉴定、抗性鉴定和产量比较试验,育成了特早熟、带隐性无蜡粉标记的双低油菜新品种重蓉油1号(原代号07 G-7).在2011-2012年重庆区试中,12个试验点11个点增产,增产点率91.7%,产量变幅121.0~207.0 kg/667m2,平均单产173.6 kg/667m2,比对照油研10号增产12.02%,生育期较对照油研10号早7.8d,受到当地农民的热烈欢迎.不育系07 A携带隐性无蜡粉基因,恢复系01 Tr47-3-2为正常有蜡粉植株,因而可在苗期通过去除无蜡粉杂株,提高杂种F1群体的纯度.于2014年5月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重庆冬油菜主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
4.
甘蓝型双低油菜品种豫油2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豫油2号是用系谱法从“(7818×Marnoo)F_2×QVa”的杂种后代中选育的甘蓝型双低油菜品种.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耐)病等特性.在河南省三年区试、两年生产示范和国家黄淮区域试验中,比双低油菜品种豫油1号(ck_1)增产15.6%,比高芥酸、高硫甙油菜品种南阳41(ck_2)增产3.8%,比低芥酸油菜品种秦油3号增产23.2%.该品种含芥酸0.244%、硫甙16.57μmol/g,含油量39.48%,达到了国际优质油菜标准.较抗(耐)病毒病和菌核病. 相似文献
5.
特早熟优质甘蓝型杂交油菜制种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已通过国家审定的特早熟甘蓝型杂交油菜青杂7号的制种产量,首先对不育系进行了遗传改良,而后利用改良的不育系进行不同生态区、亲本比例、密度及施肥量试验.结果表明,特早熟甘蓝型杂交油菜适宜在2 500m左右的区域制种,适宜的亲本比例为2∶6,不育系合理密度为450 000株/hm2,恢复系合理密度为420 000株/hm2,化肥施用量尿素120.0~150.0kg/hm2、磷酸二铵270.0~300.0kg/hm2,利用这些技术制种产量可以提高30%以上,达到1 800kg/hm2. 相似文献
6.
7.
8.
台油523系四川省宜宾市农业科学院以核不育两用系宜10AB为母本、恢复系12-5423为父本组配而成的甘蓝型双低优质杂交油菜品种。台油523于2016-2018年参加长江上游组国家冬油菜品种试验,2年平均产量2546.18kg/hm2,比对照蓉油18增产3.2%。平均芥酸含量为0.05%,硫苷含量(饼)26.37μmol/g,含油量41.28%。该品种稳产性好,适应性广,品质优,抗倒、抗寒、抗裂荚性强,于2019年通过农业农村部品种登记,适宜四川、重庆、贵州、陕西汉中冬油菜区秋季种植。 相似文献
9.
春播油菜生育期短 ,生育进程快 ,栽培上必须根据品种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环境的要求 ,为其提供必需的生长发育条件 ,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挥品种优势 ,从而获得高产丰收。根据这一原则 ,杂交油菜杂油 59号春播栽培管理应立足抓好以下几点 :1 选购良种 ,早耕细整杂油 59号是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用甘蓝型双低 (低芥酸、低硫甙 )雄性不育系陕 3A与单低 (低芥酸 )雄性不育恢复系垦 C8配制的低芥中硫冬春两用型杂交油菜新品种。 1996年通过品种审定以来 ,该品种以其杂交优势强、适应性广、播期弹性大、优质丰产等特点 ,被我国春、冬油菜区大面… 相似文献
10.
荣华油6号是南通市种子管理站和陕西荣华杂交油菜种子有限公司以甘蓝型油菜不育系20A与恢复系C4R组配而成的早熟矮秆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2011年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苏审油201104。其特征特性及栽培要求与南通市目前大面 相似文献
11.
12.
1996年春,以R08(从中国油料作物研究所引进的甘蓝型油菜黑籽双低常规品系89008中系选的优系)为母本和甘蓝型油菜黑籽双低品种6218(从上海市大面积油菜生产区引进的沪油15中的1个选系)为父本进行杂交,在此基础上经过7年8代的连续定向选择,于2002年育成了甘蓝型油菜双低常规优质品系(隐性核不育恢复系)6215R.其芥酸含量均在1%以下,硫甙23.6~28.6μmol/g,含油量42.6%~43.7%,种子蛋白质21.6%~23.8%.以该品系作恢复系组配的优质杂交油菜新组合油YL050已通过贵州省2005~2007年区试和生产试验,于2007年12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正式定名为油研50. 相似文献
13.
14.
甘蓝型杂交油菜杂双1号的选育及高产保优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杂双1号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选育的甘蓝型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该品种农艺性状优良、抗寒、抗倒伏、较耐茵核病、抗病毒病.在两年河南省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 646.6 kg/hm2,比对照秦油2号增产11.4%.在河南省油菜生产试验中,杂双1号产量2 131.5 kg/hm2,比对照华杂4号增产0.71%.芥酸含量0.15%.硫甙含量18.55μmol/g(饼),含油量40.46%.规模化种植、适期播种、合理密植、合理施肥、及时进行病虫草害防治等技术,是杂双1号获得优质和高产的关键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黔花生六号是贵州省油菜研究所用自育的黔花生一号为母本、引进的粤油200为父本组配选育而成,经8年7代采用单株选择与集团选择相结合的方法成功选育出的优质高蛋白花生新品种,于2014年6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1-3].该品种具有蛋白质含量高、抗旱性、抗倒性及休眠性强,高产高适等特点,适宜贵州省海拔1 300m以下地区及相似生态区域种植[1].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