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杜明凤  陈庆富 《种子》2012,31(5):72-74,100
对原产贵州、四川的15个种、38个居群淫羊藿属植物进行种内杂交、自交结实率统计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该属所有的种类自交结实率普遍较低,最低为0%,最高为22.2%,与种内杂交结实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说明大多数淫羊藿种内自交不亲和,是异花授粉植物,有性繁殖方式可能以风媒授粉为主.  相似文献   

2.
淫羊藿属植物多数种类在形态分类性状上存在连续过渡的形态变异现象,导致种间的鉴别困难.本研究对粗毛淫羊藿、巫山淫羊藿、天平淫羊藿,3个物种合计29个居群之间的种间杂交F1代植株及其亲本形态学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AC×MY、AC×WU、WU×MY 3种组合杂交F1代的叶片形状表现为双亲过渡形态,控制淫羊藿花瓣距短于内萼片的基因可能是部分显性,E.acuminatum的花瓣和内萼片颜色属于显性遗传.所得结果为淫羊藿属植物分类学、种间系统关系及其起源与进化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和线索.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内转录间隔区2(ITS2)序列及其二级结构在15种淫羊藿属(Epimedium)中的鉴定效率。利用试剂盒提取叶片总DNA,对ITS2序列进行PCR扩展与测序,计算K2P遗传距离,构建系统发育树,预测其二级结构。结果表明,ITS2序列在15种淫羊藿属植物中的通用性好,扩增成功率与测序成功率均为100%。从K2P种间和种内遗传距离看,ITS2在淫羊藿属中的种间变异较小,部分种类种内遗传距离大于种间遗传距离,鉴定成功率约为60%。采用比对法(Blast)分析,ITS2鉴定效率为75%。由ITS2系统进化树可知,淫羊藿属与鬼臼属各为一支,易于分开。除薄叶淫羊藿、竹山淫羊藿、巫山淫羊藿外,其余种类均能较好的进行聚类;除粗毛淫羊藿、保靖淫羊藿外其余均不能与NCBI下载到的序列进行较好聚类。研究表明,15种淫羊藿属植物ITS2序列在ML系统进化树中具较好的鉴别能力,但淫羊藿属各样本种内与种间遗传较为混乱,遗传距离复杂,ITS2二级结构形态结构亦较为相似,将各种间进行区分存在一定难度,不适合单独作为该属条形码使用。  相似文献   

4.
报道贵州省小檗科淫羊藿属特有植物(或已知仅贵州分布植物)10种1变种,分别为黔北淫羊藿(E.borealiguizhouenseS.Z.He & Y.K.Yang)、短茎淫羊藿(E.brachyrrhizum Steam)、德务淫羊藿(E dewuense S.Z.He,Probst & W.F.xu)、普定淫羊藿(E.pudingense S.Z.He,Y.Y.Wang & B.L.Guo)、多花淫羊藿(E.multiflorum T.S.Ying)、剑河淫羊藿(E.myrianthum Steam var.jianheense S.Z.He & B.L.Guo)、小叶淫羊藿(E.parvifolium S.Z.He & T.L.Zhang)、拟巫山淫羊藿(E.pseudowushanense B.L.Guo)、贵州淫羊藿[E.sagittatum (Siebold & Zuccarini)Maximowicz var.guizhouense S.Z.He & B.L.Guo]、水城淫羊藿(E.shuichengense S.Z.He)和单叶淫羊藿(E.simplicifolium T.S.Ying);易危植物2种,分别为小叶淫羊藿和单叶淫羊藿,被《中国物种红色名录》收录.描述了贵州淫羊藿属特有植物和珍稀植物的药用和保护价值及其分布产地.对淫羊藿属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并提供贵州省小檗科淫羊藿属植物新名录和以贵州标本命名的淫羊藿属新物种名录.  相似文献   

5.
通过资源调查,分类学研究,发现贵州有淫羊藿种质资源18种.其中,巫山淫羊藿(E.wushanense)、箭叶淫羊藿(E.sagittatum)为国家药典种;粗毛淫羊藿(E.acuminutum)、天平山淫羊藿(E.myrianthum)、毡毛淫羊藿(E.coactum)、黔岭淫羊藿(E.leptorrhizum)为贵州省地方标准种;黔北淫羊藿(E.borealiguizhouense)、短茎淫羊藿(E.brachyrrhizum)、毡毛淫羊藿(E.coactum)、德务淫羊藿(E.dewuense)、小叶淫羊藿(E.elachyphyllum)、水城淫羊藿(E.shuichengense)、单叶淫羊藿(E.simplicifolium)、普定淫羊藿(E.pudingense)、贵州淫羊藿(Epimedium sagittatum var.guizhouense)为贵州特有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6.
淫羊藿为小檗科(Berberidaceae)淫羊藿属(Epimedium,)植物,目前记载有55种,80%为中国特有种,贵州、四川、湖北等为淫羊藿属植物的变异中心.本研究对主要来自于四川、贵州的17种淫羊藿植物进行了较系统的RAPD标记研究,建立了淫羊藿植物DNA标记系统关系图.研究结果表明,该属植物遗传关系与其地理分布关系密切,并支持了将中国种类划分为大花类群和小花类群.  相似文献   

7.
广亲和粳稻恢复系选育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滕利生  申宗坦 《作物学报》1995,21(4):391-395
广亲和粳稻恢复系的选育除采用WA型恢复与广亲和粳稻杂交选育和不同广亲和恢复系间杂交选育外,本研究提出以粳稻为父本杂交选育的4种办法:1、以型杂交稻F1为母本转育同质广亲和恢复系;2、以WA型下育系为母本筛选同质广亲和恢复系;3、以WA型广亲和不育系为母本,筛选同质广亲和恢复系;4、以同质广亲和恢复系为母本转育新的恢复系。用上述方法已育成02428等广亲和恢复系,并可同时恢复WA型和BT型胞质不育系  相似文献   

8.
以2个甘蓝型油菜品种为母本,3个云南小油菜材料为父本,研究了单一授粉、混合花粉授粉、重复授粉3种授粉方式对其杂交亲和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菜与云南小油菜的杂交为高度不亲和,最强的组合是云油23号×23号小油菜,其亲和指数为0.130.混合花粉授粉降低了其杂交亲和性,花油3号×小油菜的亲和指数为0.092.重复授粉可以提高杂交亲和性,亲和指数比单一授粉和混合授粉的都高,但角果中的种子几乎都是皱瘪的,可见甘蓝型油菜与云南小油菜杂交是受精后不亲和,其杂种胚发育受到阻碍而不能形成正常的种子.  相似文献   

9.
梅树结实不稳定因素的观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梅树结实多寡和不稳定性与品种器雌蕊败育有密切关系,败育花的多少是梅品种特性之一;梅品种间授粉亲和力差异大,常有自花不实和异花授粉不亲和以及某些组合正交而反浆亲和等现象;一些品种还有作父本授粉亲岙和作母本接受花粉亲和面的广窄之别。花期气温是制约梅着果率的重要环境因子;品种差异和异地引种不当是影响梅绳索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17):5782-5792
紫牡丹是进行栽培牡丹花色改良育种的关键亲本之一。设置紫牡丹与亚组内、亚组间、亚组间杂交后代及芍药组等多个杂交组合,并观察受精前障碍。结果表明:(1)紫牡丹不存在无融合生殖,异株授粉结实率最高,自交结实率最低;(2)紫牡丹作母本的杂交组合亲和性好于作父本,紫牡丹与其杂种后代组合亲和性较好;(3)紫牡丹为母本,栽培品种为父本的杂交组合亲和性高于紫牡丹为父本的组合;(4)紫牡丹×黄牡丹受精前障碍主要表现为花粉粒附着、花粉管萌发慢、到达雌蕊各部分时间延迟,生长方向杂乱、管内出现胼胝质块,形态基本正常且能正常到达子房的花粉数量较少。探究紫牡丹结实特性及不同杂交组合亲和性差异,有助于获得更多杂交种子,提高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