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裕  孔凡信  石来鹄 《植物保护》1966,4(3):106-107
蛴螬是滨海县油泥土(粘土)旱谷地区严重发生的地下虫。主要有朝鲜黑金龟(虫甲)和暗金龟(虫甲),以朝鲜黑金龟(虫甲)为主。 1.越冬虫态不定型。成、幼虫均能越冬,朝鲜黑金龟(虫甲)的越冬虫在有成虫、幼虫交替为主的变化,而暗黑金龟(虫甲)每年均以幼虫为主。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现有耕作制度下河南漯河地区金龟(蛴螬)的优势种群及种群数量变动规律,于2017—2019年,采用Z字形挖土取样法,在秋作物收获后、小麦播种前调查土壤中蛴螬的种类和数量,并设置高空探照灯系统诱集金龟。结果表明,探照灯能有效监测金龟种群发生动态,灯下诱集到的金龟优势种和挖土调查结果一致,均为暗黑鳃金龟(Holotrichia parallela Motschulsky),其次为铜绿丽金龟(Anomala corpulenta Motschulsky);5月下旬至8月中、下旬为金龟成虫的发生盛期。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昆虫病原线虫对蛴螬的致病机理,测定了蛴螬感染嗜菌异小杆线虫沧州品系 Heterorhabditis bacteriophora Cangzhou strain后其酚氧化酶(PO)、羧酸酯酶(CarE)活性以及血淋巴蛋白、海藻糖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线虫侵染后蛴螬 PO 和 CarE 活性大致表现出“升高-峰值-下降”的变化过程,华北大黑鳃金龟 Holotrichia oblita Faldermann、暗黑鳃金龟 H. parallela Motschulsky 和铜绿丽金龟 Anomala corpulenta Motschulsky 3种金龟子2龄幼虫PO活性分别在24、12、36 h达到最大并显著高于对照,CarE活性则分别在48、36、48 h达到最大且显著高于对照。注射线虫悬浮液至铜绿丽金龟3龄幼虫血腔后20 h,血淋巴蛋白含量最高且显著高于对照,28 h含量最低且显著低于对照;海藻糖含量在注射后20 h达到最高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28 h含量最低且显著低于对照。两种酶活性以及能源物质含量的变化,表明嗜菌异小杆线虫入侵对蛴螬免疫系统和代谢过程产生了一定影响,也为揭示昆虫病原线虫对蛴螬的致病机理提供了一定的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4.
蛴螬1号(Bacillus sp.)是中国农科院植保所1975年9月在河南省原阳县首次分离出来的一种蛴螬乳状病菌,系由B型乳状病菌引起。对铜绿丽金龟和大黑鳃金龟幼虫有较强的致病力和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对铜绿丽金龟Anomala corpulenta幼虫具有生防潜力的昆虫病原线虫品系, 测定了9个昆虫病原线虫品系对铜绿丽金龟1 龄幼虫的致病力, 以及不同施用剂量、环境温度及土壤相对湿度条件对线虫致病力的影响。生测结果表明, 樱桃异小杆线虫品系Heterorhabditis beicherriana D26-6对铜绿丽金龟幼虫致病力最高, 处理11 d后的校正死亡率达到了98.3%;对线虫D26-6致病力的单因子测定发现, 侵染铜绿丽金龟幼虫的最佳剂量为150 IJs/头、最佳温度范围为20~30℃、最佳土壤湿度为18%, 有较好的开发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6.
从我国自然患病蛴螬中分离的乳状菌菌株“75P—1”;“77E—a”,“77T一1”,“780—1”等,用注射或喂食感染方法研究其对我国常见蛴螬种类的毒力。以上菌株对12种蛴螬有不同程度的敏感性。通过显微镜和直观症状观察了乳状菌在幼虫体内的发育阶段。用不同剂量和不同温度处理幼虫其感染率亦不同。优势虫种中(四纹丽金龟、阔胸犀金龟)注射感染率最高可达100%。田间小区试验中施用菌土方法虫口减退率可达71.4%。拌种方法虫口减退率达36.5%。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 HBF-1菌株对10日龄铜绿丽金龟Anomala corpulenta和黄褐丽金龟A.exoleta幼虫存活率、拒食、抑制生长及取食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感染剂量的增大和感染时间的延长,两种金龟子幼虫的存活率均下降,对铜绿丽金龟幼虫的拒食作用和生长抑制作用增强,使该幼虫对饲料的选择性增强。感染7 d时,对黄褐丽金龟幼虫的LC50值为64.16 μg/g,14 d时下降到13.98 μg/g,对铜绿丽金龟幼虫的LC50值则由79.69下降到19.14 μg/g。当菌剂浓度为10 μg/g、感染7 d时,HBF-1菌株对铜绿丽金龟幼虫的拒食率和生长抑制率分别为4.74%和9.84%,14 d时分别为30.75%和73.87%;当菌剂浓度达到160 μg/g、感染7 d时,对铜绿丽金龟幼虫的拒食率和生长抑制率分别为39.01%和83.61%,14 d时分别为86.10%和97.75%。可见高浓度菌剂对铜绿丽金龟幼虫有一定的拒食作用。  相似文献   

8.
吴立民 《植物保护》1987,13(2):49-49
华北大黑鳃金龟、暗黑鳃金龟和铜绿丽金龟是本县花生蛴螬的优势种。对华北大黑鳃金龟,只要搞好成虫防治,即可控制为害;但对其他2种,必须采取成、幼虫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为确保适期防治,本站1981—1986年,对3个优势虫种的测报技术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制订了一套测报办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魏新田  门子闭 《昆虫天敌》1990,12(3):132-134
大食虫虻(Promachus yesonicus)幼虫,是地下害虫蛴螬的重要天敌。1975年河南省农学院昆虫教研组编写的《河南昆虫图册》提及可能捕食蛴螬。1987年史永善在《中国农业昆虫》食虫虻科中提到幼虫生活于土中,捕食和腐食。国内外尚未见到对蛴螬控制研究的专题报告。我们于1983年以来,连续七年调查408个样点,挖土2308个平方米,土层深度0.4米,结果每亩平均有食虫虻幼虫1000头以上的样方占2.6%;667头以上占12.8%;533头以上占10.2%;400头以上占6.2%,266头以上占10.9%;133头上下占  相似文献   

10.
贵州高尔夫球场草坪蛴螬种类调查及药剂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随机挖土取样法对贵州高尔夫球场草坪地下害虫蛴螬种类进行调查.结果查到2科5属6种.其中铜绿丽金龟、大黑霉鳃金龟、匀脊鳃金龟为优势种群.用灌注法测定了6种杀虫剂对铜绿丽金龟3龄幼虫的毒力.结果表明,40%甲基异柳磷EC对蛴螬毒力较高,LC50为13.41 mg/L.田间试验结果显示,也是40%甲基异柳磷EC对蛴螬防效好,药后15 d防效达100%,其余5种药剂也具有优良的效果,药后30 d防效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1.
土蜂Tiphia sp.(膜翅目,土蜂科)是蛴螬的一种主要天敌昆虫,其幼虫在蛴螬体外营寄生生活,吸食蛴螬体液,使之致死。我们于1977~1979年,采用田间调查,室内饲养的方法,对该蜂的生物学和生态学进行了观察研究,取得了如下结果。一、寄主范围和寄生率三年来,我们在烟台、临沂和昌潍三个地区八个县调查结果表明,该蜂寄生的虫种有大黑鳃金龟Holotrichia oblita(Faldermann)、暗黑鳃金龟H.titanis(Reit)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通过测定二氧化碳对蛴螬的吸引力为地下害虫的防治提供参考。试验采用"Y"形嗅觉仪测定3种常见蛴螬对不同浓度二氧化碳的趋向行为,并以最趋二氧化碳浓度测试蛴螬在寄主存在环境下的选择行为。结果表明,蛴螬对二氧化碳有明显的趋向性,取食习性影响蛴螬对二氧化碳的趋性行为,植食性的暗黑鳃金龟幼虫对3%~15%低浓度范围的二氧化碳具有较好趋向性,同样为植食性的铜绿丽金龟幼虫也趋向浓度较低的二氧化碳,腐食性的白星花金龟幼虫不仅对70%高浓度的二氧化碳具有显著趋向性,而且对较低浓度的二氧化碳有趋向性。有花生根存在的背景环境下,二氧化碳的引诱力减弱,对寄主植物的选择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
九龙县资源普查中,在海拔2300—2600米农地附近草坡和灌木丛草坡中,发现了一种新的寄生物—蛴螬虫草。 初步鉴定,它是甘孜州东南分布最广的翠绿丽金龟的二龄幼虫,被肉座菌科真菌寄生。虫体内长满菌丝,6月份由虫体  相似文献   

14.
为绿色防控蛴螬,于2006-2018年秋作物收获后、小麦播种前,调查河南省漯河市5个区县不同茬口秋作物田内金龟子幼虫种类、虫口密度以及主要秋作物种植面积,同时在漯河市农业科学院试验基地内设置1台黑光灯,监测金龟子成虫的上灯种类和数量。结果表明,2006-2018年,铜绿丽金龟Anomala corpulenta幼虫平均密度由2006年的2.06头/m2下降到2018年的1.01头/m2,所占比例从2006年的94.12%下降到2018年的38.37%;暗黑鳃金龟Holotrichia parallela幼虫平均密度由2006年的0.06头/m2上升到2018年的1.59头/m2,所占比例从2006年的2.61%增加到2018年的60.46%,表明金龟子幼虫优势种由铜绿丽金龟变为暗黑鳃金龟。灯下金龟子成虫种类和数量变化与金龟子幼虫变化趋势相同。暗黑鳃金龟幼虫密度与玉米种植面积、红薯种植面积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57和-0.690,暗黑鳃金龟幼虫密度与大豆种植面积、花生种植面积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53和0.657,表明大豆、花生种植面积增加,玉米、红薯种植面积减少,是暗黑鳃金龟成为优势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从山东日照、青岛两地的花生生产示范大田采集得到天然罹病的花生蛴螬僵虫中,分离得到两株绿僵菌菌株(Metarhizium spp.)。对两株菌株的ITS1-5.8S rRNA-ITS2区域进行序列分析,并结合菌株的形态和培养特征,分别确定为平沙绿僵菌M.pingshaense(CQM132)和贵州绿僵菌M.guizhouense(CQM135)。筛选了菌株CQM132和CQM135的最适培养温度和最适培养基,结果表明两个菌株均在28℃温度条件下,在PPDA培养基上的生长速度最快且产孢时间显著最短。室内测定了菌株CQM132和CQM135对铜绿丽金龟和暗黑腮金龟幼虫(蛴螬)的致病力。结果表明,菌株CQM132和CQM135对铜绿丽金龟和暗黑腮金龟幼虫均具有较强的毒力。菌株CQM132的高浓度孢悬液(1.1×107~1.1×108孢子mL-1)对两种金龟幼虫的累计死亡率均达到85%以上,致死中时LT50≤7.58 d。菌株CQM135的高浓度孢悬液(1.1×107~1.1×108孢子mL-1)对两种蛴螬的累计死亡率均达到90%以上,致死中时LT50≤6.85 d。相比而言,菌株CQM135对两种蛴螬的致病力略优于菌株CQM132,可以作为优良菌株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不同龄期大黑鳃金龟Holotrichia oblita幼虫(蛴螬)的活动规律及其对6种农作物幼苗根部的取食趋性。大黑蛴螬的活动规律结果表明:各龄期大黑蛴螬均易趋向于幼苗根部寻找食物。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法研究取食时间和幼苗种类对大黑蛴螬取食趋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除二龄外,一、三龄大黑蛴螬3 d后和6 d后在幼苗根部的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而在不同幼苗根部,各龄期大黑蛴螬的虫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7.
蛴螬是淮安市花生生产中的重要害虫 ,近几年一直处于偏重发生状态 ,由于常规药剂防治效果不够理想 ,给花生生产带来很大损失 ,一般田块减产5 %~ 2 0 % ,重发田块减产达 80 %以上 ,严重阻碍了淮安市花生产业的发展。在淮安市花生田蛴螬主要以暗黑鳃金龟 (HolotrichiaparallelaMotschulsky)为主 ,其次是铜绿丽金龟 (AnomalacorpulentaMotschulsky) ,以幼虫取食花生荚果危害。目前对蛴螬的防治仍以化学防治为主 ,但因其食性杂、危害重、抗药性强、药剂施入地下困难等原因 ,防效一直不够理想 ,为此我们进行了有关药剂防治试验 ,取得了较好的…  相似文献   

18.
扬州地区常发生的金龟(虫甲)有8种:深铜绿金龟(虫甲)、浅铜绿金龟(虫甲)、深棕金龟(虫甲)、天鹅绒金龟(虫甲)、毛黄金龟(虫甲)、棕褐金龟(虫甲)、朝鲜黑金龟(虫甲)及小金(虫甲)。不同种类的幼虫和成虫对作物或树木有不同的偏嗜性。幼虫对不同作物的为害方式也不同。本文对前四种金龟(虫甲)进行了室内及田间笼罩饲养,初步了解了它们的生活简史,对部分活动习性也作了记载。药剂试验表明,用666在花生播种期及开花期进行处理,对防治金龟(虫甲)和增加产量都有一定效果,特别是花期处理更有试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铜绿丽金龟(Anomala corpulentaMotschulsky)成虫嗅觉相关蛋白的功能,本文以铜绿丽金龟雌成虫触角为原始材料提取总RNA,利用SMART技术构建了铜绿丽金龟雌虫触角全长cDNA文库。经测定,原始文库滴度为6.74×106pfu/mL,扩增后的文库滴度为1.08×1010pfu/mL,文库重组率为98.98%。随机挑取24个单克隆,通过菌液PCR检测得知文库插入片段的大小在0.5~2.0kb之间,片段平均长度为1.0kb左右。经过菌液PCR并测序筛选cDNA文库,本试验获得了两条编码气味结合蛋白的全长基因序列AcorOBP1和AcorOBP2。以上数据表明,已获得高质量的铜绿丽金龟触角全长cDNA文库,并筛选、克隆获得了气味结合蛋白基因序列。这为进一步研究触角内气味结合蛋白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为筛选出对华北地区蛴螬具有较强致病力的昆虫病原线虫,从河北省采集的30份土样中分离线虫,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鉴定,分析其生物学特性,并测定线虫对该地区3种蛴螬的致病力。结果表明,经鉴定所分离的昆虫病原线虫为樱桃异小杆线虫Heterorhabditis beicherriana的1个品系,将其命名为LF品系;该线虫具有较强的耐高温能力,38℃水浴12 h后存活率达28.4%;具有较好的耐干燥能力,相对湿度50.5%处理9 h后存活率可达80.0%,在此条件下仍然具有较强的侵染能力,可使大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在72 h内全部死亡;具有较强的水平运动能力,30℃处理24 h后有42.2%的个体迁移到3.6 cm外培养皿圆孔处。该线虫对蛴螬具有较强的致病力,室内试验中,在200 IJs/头剂量下对华北大黑鳃金龟Holotrichia oblita、暗黑鳃金龟Holotrichia parallela和铜绿丽金龟Anomala corpulenta幼虫处理7 d后,3种幼虫1龄末期幼虫死亡率均可达70.0%以上;室外盆栽试验中,5 000 IJs/盆剂量下处理7 d后,3种幼虫2龄中期幼虫死亡率均达到了80.0%以上。表明樱桃异小杆线虫LF品系对华北地区蛴螬类地下害虫生防潜能巨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