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俗话说“三分种,七分管”,田间管理是大豆栽培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田间管理,是充分利用一切有利因素,排除一切不利因素,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促进大豆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措施。大豆整个生长期可划分为3个阶段。  相似文献   

3.
俗话说“三分种,七分管”,田间管理是大豆栽培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田间管理,是充分利用一切有利因素,排除一切不利因素,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促进大豆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措施.大豆整个生长期可划分为3个阶段.出苗到始花前,为营养生长阶段;始花到终花,为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阶段:终花到成熟,为生殖生长阶段.它们又分别称做前期、中期和后期.  相似文献   

4.
白城市的棉花生产一直存在着两大问题:产量低,品质低.十几年来在产量和品质上都没有一个大的突破,在棉花的产业化发展上以及所取得的经济效益上都没有达到我们预期的目标.利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可以增加棉花的产量,提高纤维品质,增加经济效益.目前白城地区内多采取地膜覆盖直播的方式.  相似文献   

5.
白城市的棉花生产一直存在着两大问题:产量低,品质低.十几年来在产量和品质上都没有一个大的突破,在棉花的产业化发展上以及所取得的经济效益上都没有达到我们预期的目标.利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可以增加棉花的产量,提高纤维品质,增加经济效益.目前白城地区内多采取地膜覆盖直播的方式.  相似文献   

6.
《新农业》2017,(15)
<正>利用地膜覆盖马铃薯栽培技术可以缩短马铃薯的生长周期,提高地温,蓄水保墒,促进早熟,提高产量和质量。但是近年来,地膜覆盖马铃薯的产量并不理想,引起马铃薯产量低的原因较多,其中田间管理不到位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由于田间管理技术过于粗放,导致马铃薯在生育期易遭遇低温、冻害、脱肥、干旱、病虫害等,使产量下降,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要  相似文献   

7.
8.
9.
大豆作物的田问管理,直接关系到大豆的产量,所以,加强大豆的田间管理尤其重要。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我们总结出一点田间管理的经验,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1.苗期管理1.1查苗、补苗大豆出苗后进行查苗、缺苗补苗,确保苗全,并及时间苗剔除疙瘩苗.达到苗全、苗壮是栽培中一个重要环节.补苗时可以补种或芽苗移栽.1.2加强中耕培土在间苗后立即进行中耕锄草,全生育最少中耕三至四遍.中耕深度随根系生长状况由浅到深再浅的方式进行.随中耕锄草,向根部拥土,逐渐培起土埂,利于耐旱、抗倒、排涝.看苗追肥灌水,薄地没施底肥的,为保壮苗可在幼苗期追肥,每亩硝酸铵5-7.5千克,过磷酸钙7.5-15千克,对促进分枝形成及花芽分化均有很好作用,也有利根瘤菌和发育,增强固氮能力.  相似文献   

11.
1.及早间苗。农谚说:“间苗早一寸,顶上一茬粪”。间苗对机械条播或大犁扣种手摅豆尤为重要,间苗后幼苗分布均匀合理,及时防止苗欺苗现象,可减少土壤养分和水分消耗,使幼苗发育均衡健壮,从而提高大豆产量。间苗一般在大豆幼苗期两片对生单叶平展、有复叶出现时期进行。间苗时要拔除病苗、弱苗、川苗和杂苗。  相似文献   

12.
大豆进入开花结荚期,此时期是大豆需水、需肥量最大的时期,为争取花多、花早,防止花荚脱落,为高产奠定基础,在田间管理上应主要加强肥水管理,供水供肥要充足.一、田间管理1.苗期管理 种是基础,管理是关键.根据大豆不同生育期对环境的不同要求以及大豆不同生育时期的特性,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才能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3.
总结了大豆苗期、开花结荚期和鼓粒成熟期的田间管理技术,以期指导大田生产。  相似文献   

14.
大豆别名叫黄豆,属于豆科大豆属,是我们生活当中不可或缺的豆类之一。大豆中含有非常高的蛋白质,蛋白质含量甚至可以与肉类相其并论,所以说大豆是蛋白质最廉价的来源。大豆不但蛋白质含量高,同时还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并且容易消化,是人类和动物的主食之一。对于农户来说如何种植出优质、高产的大豆就显得至关重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大豆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然后介绍了大豆中后期田间管理技术要点,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从大豆苗期、花荚期、鼓粒期介绍了大豆田间管理技术,以期指导大豆生产。  相似文献   

16.
17.
研究除草麻地膜、普通麻地膜、塑料地膜覆盖和露地栽培对菜用大豆田的除草效果与菜用大豆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杂草株防效以除草麻地膜覆盖的最高,为80.5%,塑料地膜覆盖的最低,为4.4%;鲜重防效以除草麻地膜、普通麻地膜覆盖的最高,为87.3%和87.6%,塑料地膜覆盖的最低,为53.7%;产量以普通麻地膜覆盖的最高,为13.83 t.hm-2,露地栽培最低,为10.40 t.hm-2;平均粒仁鲜重是塑料麻地膜覆盖的最大,为0.68 g。菜用大豆以覆盖普通麻地膜栽培较好。  相似文献   

18.
近2年,偏关县农技中心技术人员在地处冷凉山区的庄子寺等村推广地膜覆盖大豆套种黄芥技术,每667平方米产大豆210千克,产黄芥80千克,总收入840元,纯收入700元,较单种大豆每667平方米增收200多元。一、种植形式及品种大豆采用80厘米宽的地膜,1.3米一带,膜中间套种2行黄芥。  相似文献   

19.
20.
正俗话说三分种,七分管,田间管理是大豆栽培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田间管理,是充分利用一切有利因素,排除一切不利因素,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促进大豆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措施。一、前期管理适时补苗、间苗、定苗,保证苗全、苗匀、苗壮(一)补苗,每亩株数是构成大豆产量的重要因素。大豆出苗后,应逐行查看出苗情况,断垄30cm以上的的,应补苗或者补种。补种的种子应是同一品种的种子,可先浸泡2~3小时,如土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