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预报网箱养殖大黄鱼细菌性疾病的发生,以舟山市网箱养殖大黄鱼为研究对象,根据2001—2008年间舟山市网箱养殖大黄鱼发病情况的监测数据和各采样点海洋环境因子的测定数据,应用灰色系统理论探索了网箱养殖大黄鱼细菌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建立了灰色预报模型GM(1,1)和GM(1,N),预报网箱养殖大黄鱼细菌性疾病的发生时间和发病率。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大黄鱼细菌性疾病的发病率与养殖水域的环境因子都有不同程度的关联;把水温、悬浮物、无机氮和COD选作先行指标,用这些因子的不同组合建立了GM(1,5)、GM(1,4)和GM(1,3)模型,比较这些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由无机氮和COD构成的GM(1,3)模型平均相对误差最小,为5.304%;用GM(1,1)模型对大规模细菌性疾病发生的时间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
大黄鱼养殖疾病及其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起群 《齐鲁渔业》2002,19(10):13-14
1 细菌性疾病主要是弧菌病,病原为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emolyticus)或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它们均为弧菌科,弧菌属。两者症状和防治方法都比较相似。副溶血弧菌引起的症状为:患病初期,病鱼食欲下降,游动迟缓,平衡失调,体表皮肤有淤斑,鳃浅红色,腹部膨大,肛门红肿;解剖濒死病鱼发现肝、脾、肾、肠均充血,肝脏肿大呈土黄色,肠道内有黄色粘液。治疗:根据大黄鱼的发病情况,在饵料中掺入庆大霉素或土霉素、卡那霉素、丙氟哌酸(环丙沙星)等抗菌药物,用量为投饵量的1%~3%,连续投饵5天。待大黄鱼食欲  相似文献   

3.
网箱养殖大黄鱼溃疡病的预报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倪海儿  王国良 《水产学报》2009,33(2):334-341
本文以舟山市网箱养殖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 (Richardson)为研究对象,根据对2001-2005年间网箱养殖大黄鱼发病情况的观察分析、养殖水域环境因子的监测及其收集的气象资料,对大黄鱼溃疡病的发生规律和养殖环境的状况进行了全面分析,结果表明大黄鱼溃疡病的发生不仅与季节有关,而且还与环境因子的状况密切相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环境因子对大黄鱼溃疡病发生的影响程度和影响方式,筛选出与大黄鱼溃疡病发生密切相关的环境因子,从而建立了网箱养殖大黄鱼溃疡病发生的预报模型。经检验该模型对预报大黄鱼的溃疡病是否发生及发生的程度有高度显著的效果,用该模型对舟山市2005年大黄鱼溃疡病的发生情况进行了预报,预报的正确率达到81.2%。为能有效、适时地对发病季节大黄鱼疾病的控制,本文还同时给出了网箱养殖大黄鱼发病季节溃疡病的预报模型。  相似文献   

4.
一、细菌性病1郾 高温期弧菌病病因每年6 ̄9月,随着水温的不断升高,尤其在高温期阶段,由于网箱内大黄鱼密度较大,鱼的鳃部极易感染弧菌。症状病鱼体表或鳍呈现红点、出血、糜烂、溃疡等,严重时病原菌侵袭内脏,致使肝脏肿大,呈淡黄色,甚至出血,食欲减退致死亡。治疗每天投喂磺胺  相似文献   

5.
大黄鱼网箱育种阶段是指从鱼苗下排入箱至鱼苗长到全长15厘米左右这一阶段。这阶段的主要病害有:细菌性疾病、寄生虫病和非生物性疾病3大类。现就其中较常见的几种病害及诊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胡荣炊 《福建水产》2011,33(2):62-64
于2009年4月至2010年11月在平均水深18m、流速0.7m/s的福建省罗源湾岗屿海区,采用2口(c/)12.8m、入水深10m的深水网箱放养 110.3g/尾规格鱼种进行大黄鱼养殖试验.经19个月养殖,平均规格达到597.5g/尾,养成成活率约43.7%.试验结果表明:相对小网箱养殖,大黄鱼深水网箱养殖成品鱼体色...  相似文献   

7.
林国清 《科学养鱼》2000,(12):28-29
近年来,随着大黄鱼人工工厂化育苗的成功,为大黄鱼人工养殖提供了大量苗种,大黄鱼海水网箱养殖在福建发展迅猛,已成为目前主要海水网箱养殖品种。 1998年作者在福建福安海域进行大黄鱼网箱养殖试验,经十个月精心管理,使尾均 125克的大黄鱼苗种养成尾均 460克的成鱼,并获得产量 9.56吨。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养殖海区:海域水质良好无污染,水深 7~ 15米,水流往复流,潮流和缓,流速不超过 1米 /秒,透明度 30~ 100厘米,盐度 16‰~ 21‰;该海域四面环山,是一个良好的避风港湾。   2.渔排结构…  相似文献   

8.
林后祥 《河北渔业》2011,(9):40-41,42
<正>连江县海水养殖业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进入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时期,特别是兴起了网箱养鱼的大高潮,主要品种有大黄鱼、鮸鱼、真鲷等等,现今网箱数量已发展到10万箱。随着养殖容量的增加,摆在养殖者面前的许多实际问题,也逐一显现出来,尤其是鱼类病害,给养殖户带来十分  相似文献   

9.
刘瑞炜  任全娜 《齐鲁渔业》2002,19(10):12-12
大黄鱼为我国特有的地方性珍贵鱼类,在我国近海,北起黄海南部,经东海台湾海峡,南到南海雷洲半岛以东均有分布,比较明显的产卵场和渔场就有10个之多。大黄鱼是温暖性集群洄游鱼类,对温度的适应范围是10~32℃,最适生长温度为18~25℃;适盐范围为24.8~34.5,最适盐度为30.5;pH为7.85~8.35;一般DO在4 mg/L以上,最低不能低于2mg/L。由于近几年资源衰退,枯渔滥捕,大黄鱼产量远远满足不了人们生活的需要。为此,我们在胶洲湾海域进行了大黄鱼网箱养殖试验,取得较好效益,现将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一、海区的选择大黄鱼网箱人工养殖的海区选择在胶洲湾内,水质肥沃,优质生物种群繁殖旺盛,盐度全年内平均最低值约31.6‰,年平均水温12℃,夏季为25~27.3℃,流速0.3~0.5米/秒,养殖区最低潮时水深在8米以上,透明度在50~120厘米,溶解氧一般在7.1~8.0毫克/升。二、网箱的设置与规格大黄鱼养成阶段的网箱,采用聚乙烯等材料,使用40~12目尼龙筛网,网眼大小在30毫米左右;为避免鱼体擦伤,采用网衣材料质地要比较软,无结节片;网箱的高度一般在3.5~4.5米,低潮时海区水深达到8米以…  相似文献   

11.
研究操作胁迫(追赶惊扰)对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 Richardson)幼鱼的生长、行为、肝脏、脾脏、免疫功能等方面的影响.实验用大黄鱼幼鱼全长(5.85±0.45)cm,实验共设3个组对照组、实验组1(每日操作胁迫1次)、实验组2(每日操作胁迫2次),每组2个重复.分别于实验开始后第10天、20天、30天,取样测定其全长、体质量、脾脏重以及肝脏重,计算脾系数和肝系数;断尾取血做血涂片,在油镜下进行白细胞分类计数,并对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长期的剧烈操作胁迫会显著抑制大黄鱼幼鱼的生长,同时也影响其肝脾脏功能和机体免疫机能,如增加大黄鱼幼鱼脾系数(即脾肿大),肝脏的合成代谢先受到抑制;各种白细胞比率受剧烈操作胁迫(每日2次胁迫)影响发生显著变化,嗜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在实验前期(10 d)或中期(20 d)显著增多,而淋巴细胞则明显减少,但在实验末期均又恢复正常水平,其原因可能是大黄鱼的免疫机能对长期操作胁迫表现一定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2.
福建官井洋大黄鱼AFLP指纹多态性的研究   总被引:43,自引:7,他引:4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福建官井洋大黄鱼(Pseudosciaenacrocea)野生种群和2个养殖群体进行5对选择性引物(共37个标本)的AFLP分析。结果表明,共检出503个不同的扩增片段(50~450bp),每对引物扩增出的片段数目为76~155个;在5对引物检出的扩增片段中,101个(20.1%)为全部37个受试个体共有,312个(62.0%)为部分野生与养殖个体共有,53个(10.5%)仅见于野生个体,37个(7.4%)仅见于养殖个体,养殖群体中出现野生种群所没有的扩增片段;野生种群、养殖1、养殖2多态片段比例分别为76.6%、70.6%、69.2%,遗传差异度分别为0.2464、0.2322、0.2299,养殖群体多态片段比例与个体间的遗传差异度均低于野生种群。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遗传变异相对贫乏。  相似文献   

13.
大黄鱼幼鱼对饲料中锌需要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初始体重为(1.78±0.02)g的大黄鱼为实验对象,在室内流水系统(养殖桶规格:200L)中进行为期8周的摄食生长实验,研究大黄鱼对饲料中锌的需要量.通过在基础饲料中添加ZnSO4·H2O使饲料中锌含量分别达到9.68、30.63、48.94、91.28、167.49和326.81mg·kg-1.每种饲料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40尾大黄鱼.实验采取饱食投喂方式,每天投喂2次(05:30和17:30),实验期间水温为26.5~29.5℃,盐度为25~28,溶解氧含量在7mg·L-1左右.实验结果表明各饲料处理组成活率(84.2%~96.7%)无显著差异.随着饲料中锌含量的增加,大黄鱼的特定生长率(SGR)显著升高[(2.47~2.77)%·d-1,P<0.05],且在91.28mg·kg-1锌饲料组达最大值(2.77%·d-1),然而,随着饲料中锌含量的进一步增加,SGR维持在一相对稳定水平,各处理组间体蛋白(14.0%~15.0%),体脂肪(5.4%~6.1%),灰分(3.7%~4.1%)及水分含量(76.1%~77.9%)均无显著差异(P0.05).饲料锌含量显著影响大黄鱼脊椎骨、全鱼和血清中锌的含量,而对肝脏锌含量无显著影响.以SGR与骨骼锌含量为评价指标,根据折线模型得出大黄鱼对饲料中锌的需要量分别为59.6和84.6mg·kg-1.  相似文献   

14.
A 30‐day feeding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in blue tanks (70 × 50 × 60 cm, water volume 180 L)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dietary lipid levels on the survival, growth and body composition of large yellow croaker (Pseudosciaena crocea) larvae (12 days after hatchery, with initial average weight 1.93 ± 0.11 mg). Five practical microdiets, containing 83 g kg?1 (Diet 1), 126 g kg?1 (Diet 2), 164 g kg?1 (Diet 3), 204 g kg?1 (Diet 4) and 248 g kg?1 lipid (Diet 5), were formulated. Live feeds (Artemia sinicia nauplii and live copepods) were used as the control diet (Diet 6). Each diet was randomly assigned to triplicate groups of tanks, and each tank was stocked with 3500 larvae. During the experiment, water temperature was maintained at 23(±1) °C, pH 8.0 (±0.2) and salinity 25 (±2) g L?1.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ietary lipid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the survival and growth of large yellow croaker larvae. Survival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dietary lipid from 83 to 164 g kg?1, and then decreased. The survival of larvae fed the diet with 83 g kg?1 lipid (16.1%)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larvae fed other diets. However, the survival in larvae fed the diet with 16.4 g kg?1 lipid was the highest compared with other artificial microdiets. Specific growth rate (SGR)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dietary lipid level from 83 to 164 g kg?1 (P < 0.05), and then decreased. The SGR in larvae fed the diet with 164 g kg?1 lipid (10.0% per day) was comparable with 204 g kg?1 lipid (9.6% per day), but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other microdiets (P < 0.05). On the basis of survival and SGR, the optimum dietary lipid level was estimated to be 172 and 177 g kg?1 of diet using second‐order polynomial regression analysis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5.
网箱养殖大黄鱼诺卡氏菌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王国良 《水产学报》2006,30(1):103-107
首次报道了大黄鱼诺卡氏菌病的发生情况。病鱼以体表和心、脾、肾等内脏出现白色结节为主要症状,平均死亡率15%。对病鱼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和光镜、电镜检查,均发现长或短的丝状分枝状杆菌。用分离菌株作回归感染,证实为该大黄鱼结节病的病原菌。对病原菌的基本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确定病原为诺卡氏菌。  相似文献   

16.
不同家系大黄鱼肌肉营养成分的比较   总被引:49,自引:2,他引:4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同等养殖条件下所养成的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Richardson)]3个不同家系:WW家系[野生F1(♀)×野生F1(♂)]、WC家系[野生F1(♀)×养殖F8(♂)]和CC家系[养殖F8(♀)×养殖F8(♂)]成鱼肌肉营养成分进行测定,并以野生大黄鱼作为对照,从营养成分的角度分析和评价不同家系大黄鱼的品质。结果显示,野生大黄鱼粗蛋白含量、必需氨基酸以及鲜味氨基酸总量都明显高于家系大黄鱼,而必需脂肪酸含量则低于家系大黄鱼。3个家系之间,粗蛋白质含量、必需氨基酸总量、鲜味氨基酸总量及必需氨基酸指数排列次序由大到小依次为:WW、WC、CC;饱和脂肪酸总量由大到小的排序为:CC、WW、WC;不饱和脂肪酸总量由大到小依次为:WC、WW、CC。研究认为,家系之间主要营养成分指标存在一定差异,这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因此通过家系选择进行大黄鱼肉质改良是可能的,但是同时必须结合饲料营养成分的补充和调控以及养殖环境条件的改善,才能较快速地使养殖大黄鱼的品质达到或接近野生大黄鱼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养殖大黄鱼溃疡病的病原菌及其防治药物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症状典型的网箱养殖患病大黄鱼体内分离到1株细菌824-1,经人工感染试验证实为是引起该病的病原菌。经鉴定,菌株824-1为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利用杯碟法研究了其胞外产物的性质,结果表明:其胞外产物具有淀粉酶、明胶酶、酪蛋白酶、卵磷脂酶、脂酶和几丁质酶活性以及溶血活性,其中以淀粉酶、明胶酶和酪蛋白酶的活性最强,但没有脲酶活性。研究了20种化学药物和15种中草药对病原菌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复方新诺明、磺胺 TMP和庆大霉素等3种化学药物和石榴皮、地榆、五味子、大黄等4种中草药的抑菌能力最强,可作为防治该病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8.
大黄鱼血清IgM纯化及其兔抗血清的制备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别用饱和硫酸铵二次盐析法和蛋白A亲和层析法对健康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IgM)进行分离纯化,所得产物用SDS-PAGE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蛋白A亲和层析法可以较好地分离到高纯度的大黄鱼血清IgM,产物的电泳胶中只有重链和轻链2个条带;饱和硫酸铵二次盐析法除了有这2个条带,还有很多杂带,而且蛋白A亲和层析法更为简便、快速,因此用蛋白A亲和层析法分离纯化IgM优于饱和硫酸铵二次盐析法;大黄鱼免疫球蛋白重链的分子量在76 kD左右;轻链分子量在28 kD左右.用纯化的大黄鱼IgM免疫实验兔,获得效价高达1:40 960的兔抗鱼IgM血清.本实验所建立的蛋白A亲和层析法提取大黄鱼血清IgM可以方便、快捷地获得高纯度的产物,适合在实验室中纯化鱼类IgM.本研究所制备的兔抗大黄鱼IgM血清可为今后的相关研究工作打下基础.[中国水产科学,2006,13(3):475-479]  相似文献   

19.
养殖大黄鱼冷藏过程中细菌菌相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感官、挥发性盐基氮(TVBN)、菌落总数对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在0℃、5℃冷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对细菌菌相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冷藏初期、高品质期和货架期终点菌落总数N(CFU/g)的对数值(lgN)分别为5.40±0.17、6.98±0.17、7.38±0.09,TVBN分别为(7.00±1.82)mg.100-1.g-1、(13.00±1.42)mg.100-1.g-1、(29.92±1.75)mg.100-1.g-1。冷藏初期分离获得211株菌株,84.8%是革兰氏阴性菌,出现少量革兰氏阳性菌(6.2%),优势菌群是肠杆菌科细菌(6.6%)、气单胞菌属(14.2%)、不动杆菌属(13.3%)、摩氏杆菌属(11.8%),并出现了一定比例的假单胞菌属、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和其他细菌。冷藏过程中细菌菌相逐渐变得单一,腐败希瓦氏菌上升趋势明显。高品质期时,0℃冷藏大黄鱼优势菌群为腐败希瓦氏菌(45.8%)和缺陷短波胞单胞菌(13.6%);5℃冷藏大黄鱼优势菌群为腐败希瓦氏菌(37.9%)和假单胞菌属(15.6%)。货架期终点时,0℃、5℃冷藏大黄鱼优势菌为腐败希瓦氏菌,比例分别为75.5%和59.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