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果树嫁接是果树无性繁殖的方法之一,即采取优良品种植株上的枝或芽接到另一植株的适当部位,使两者结合而生成新的植株。接上去的枝或芽叫做接穗或接芽,与接穗或接芽相接的植株叫砧木。采用嫁接繁殖的新植株,即能保持其母株的优良性状,又能利用砧木的有利特性。一、接穗的采集及处理1.接穗的采集选择适应当地生产条件,具备早实、丰产、优质、引入嫁接代数少、生产健壮的母树,从上选取生长充实的一年生外围粗壮发育枝或结果枝,在落叶到萌芽前的整个休眠期进行采集,一般结合修剪进行采集,随剪  相似文献   

2.
<正>果树嫁接是果树无性繁殖的方法之一,即采取优良品种植株上的枝或芽做接穗嫁接到另一植株的适当部位,使其达到丰产、优质、抗病虫能力较强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柿树嫁接比其他树种要求技术性强,因为在柿树及砧木的枝及芽内均含有丰富的鞣酸盐物质,切面的蛋白质一遇到空气极易氧化变色,形成一层隔离膜,阻碍砧木与接穗间愈伤组织的形成和营养物质的流通而影响成活.所以在嫁接柿树时要求:一是操作技术熟练,手要快.二是刀剪要锋利,尽量加快切砧木、削接穗、接芽的速度,减少接口在空气中的暴露时间,并要用干净布随时擦掉刀片上的鞣酸物质.三是要选择无风的晴天上午9点-下午4点,注意把接芽接在阳面.不要在阴天、雨天、风天或早晨露水未干时接.四是要严格掌握嫁接时机.要在柿树及砧木的形成层活动旺盛期,细胞分裂最快时的花期嫁接成活率最高.五是接芽要选二年生枝条基部发育较好的未萌发潜伏芽.8月份芽接,可用新梢上的饱满芽.六是嫁接前要浇水施肥,以满足嫁接后树体对养分和大量水分的需求.七是选择发育健壮,无病害的砧木和接穗接芽.  相似文献   

4.
影响山核桃嫁接成活的因子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通过田间试验及数学分析方法 ,分析了山核桃嫁接成活的影响因子。结果表明 :①不同接穗及生长枝不同接芽部位对嫁接成活率有显著影响 ,1年生枝 (实生苗 ) >生长枝 >结果枝 ,接芽部位以生长枝第 4~ 7侧芽成活最好 ;②砧木圃接成活好于移栽 ,但可嫁接的时间较移栽短。③在外源激素处理中 ,生长素对嫁接成活有显著影响。④嫁接时间与气温对嫁接成活都会产生影响。表 3参 1 3  相似文献   

5.
果树苗木秋季芽接后,一般当年不出圃或出半成苗.对于嫁接成活的苗子,要适时剪砧,促使接芽充实饱满,以利第二年春天萌发生长.习惯剪砧的方法是一次剪砧,即在接活的第二年春天接芽萌发前,在接芽以上2厘米处剪去砧木.  相似文献   

6.
影响山桃嫁接成活的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田间试验及数学分析方法,分析了山核桃嫁接成活的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不同接穗及生长枝不同接芽部位对嫁接成少有显著影响,1年生枝(实生苗)>生长枝>结果枝,接芽部位以生长枝第4-7芽成活最好;(2)砧木圃接成活好于移栽,但可嫁接的时间较移栽短。(3)在外源激素处理中,生长素对嫁接成活有显著影响。(4)嫁接时间与气温对嫁接成活都会产生影响。表3参13。  相似文献   

7.
正果树的嫁接技术对于提高果树的抗性,实现果树品种的改良等方面十分重要。可以使果树的成树产量得到提升。提高果树嫁接成果率,能保障果树产量。但果树嫁接成活率易受多方面影响,包含果树的嫁接季节选择和嫁接技术使用以及接穗质量等方面。下面将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整理。1亲和力砧木和接穗之间所表现出来的亲和力是嫁接成活的基本条件。而我们所说的亲和力是嫁接所用的砧木和接穗经历过嫁接技术之后,成活并且表现出较为正  相似文献   

8.
<正>本文从亲和力、嫁接时期、外界环境等方面入手,分析了影响果树嫁接成活率的关键因素,希望为有关专业人士带来一定的参考与借鉴。嫁接繁殖指的是人们有目的的将一植株上的枝、芽通过一系列的方式嫁接在植株的枝干或者是根系上,经过一段时间的愈合生长形成完整的植株,其中,果树嫁接的成活率会受到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本文主要针对于这些因素展开简单的分析:一、亲和力嫁接能否成活,砧木以及接穗的亲和力是基本条件,其中,所谓亲和力指  相似文献   

9.
龙眼砧穗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及嫁接亲合力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龙眼不同品种嫁接在同一砧木“大乌圆”上的植株枝皮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酶谱分析,证明砧木与接穗存在相互影响,初步认为砧、穗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相同值的大小与嫁接亲合力强弱有关。  相似文献   

10.
沈瑞 《农村百事通》2007,(16):38-38
果树苗木秋季芽接后,一般当年不出圃或出半成苗。对于嫁接成活的苗子,要适时剪砧,促使接芽充实饱满.以利第二年春天萌发生长。通常剪砧的方法是:一次剪砧,即在接活的第二年春天接芽萌发前,在接芽以上2厘米处剪去砧木。  相似文献   

11.
银杏嫁接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6a试验和生产实践证明,长块削芽接和贴枝接是银杏最好的2种嫁接方法,操作方便,接穗利用率高,嫁接时间长,接苗生长好,嫁接成活率达90%以上。普通枝接1年生砧木基径要0.50cm以上,而削芽接和贴枝接只需0.35cm以上。接穗位置效应明显,以结实树树冠外周1年生延长枝为宜,内膛枝,徒长枝和纤细枝不宜作接穗。翌年4-6月科学施肥,延迟接苗顶芽形成,是培养壮苗的关键。1年生砧木当年嫁接,以8月下旬至10月中旬为好,8月中旬前嫁接,接芽发育不良,抽梢差。接后不能立即断砧,否则接苗因饥饿死亡。用大树根蘖枝,幼树和幼苗枝嫁接的假苗,可从苗木长势,抽梢整齐度,削度,有无雌蕊和结实识别。表4参3。  相似文献   

12.
用两性花毛葡萄改良新品种"桂葡1号"(NW 196)作嫁接换种接穗,对野生毛葡萄雌花植株(砧木)进行高位嫁接试验。结果表明:毛葡萄嫁接后萌芽率高、成活率低,其中冬季硬枝嫁接成活率为0,夏季绿枝嫁接成活率为20.1%,越冬后成活率仅为1.2%。生产上采用硬枝或绿枝嫁接方法对野生毛葡萄成年植株进行换种改造的技术方案不可行。  相似文献   

13.
一、砧木和接穗的选择砧木选择生长健壮、无病害的野生枣苗或普通枣树;接穗要剪取大雪枣树上生长健壮的主枝、二次枝或饱满芽。二、嫁接时间枝接在春季树液开始流动时进行,芽接在生长期内均可进行,尽量避免雨前嫁接。  相似文献   

14.
毛葡萄嫁接换种砧穗及其接合部位剖面结构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品种NW196、V-64、V-32做接穗,对毛葡萄雌能花植株(砧木)进行硬枝嫁接换种试验,并对砧、穗及其接合部位愈合情况进行解剖结构观察,结果表明: NW196、V-64、V-32硬枝接穗和NW196绿枝接穗与毛葡萄硬枝砧木的四个组合接口都未能正常愈合,接合线处都不同程度有死细胞.砧、穗的形态解剖结构差异比较均达极显著水平,其中NW196与毛葡萄的差异最大,其次是V-64, V-32与毛葡萄差异最小.  相似文献   

15.
通过枣树接穗与砧木类型的选择以及同类砧木不同嫁接时期的比较,结果表明,以嫩枝接穗嫁接成活率高于贮藏硬枝接穗;7月下旬至8月上旬间的嫩枝嫁接成活率可达82.0%;嫩枝接穗嫁接时期的敏感性强于贮藏硬枝;酸枣的根蘖砧和实生砧间的嫁接成活率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柿树嫁接比其他树种要求技术性强,因为在柿树和砧木的枝与芽内均含有丰富的鞣酸盐物质,切面的蛋白质一遇到空气极易氧化变色,形成一层隔离膜,阻碍砧木与接穗间愈伤组织的形成和营养物质的流通而影响成活。所以在嫁接柿树时要求:操作技术熟练,手要快,刀剪要锋利,尽量加快速度,减少接口在空气中的暴露时间。选择无风的晴天上午9点-下午4点,注意把接芽接在阳面。在柿树花期嫁接成活率最高。嫁接前要浇水,选择发育健壮,无病、虫、伤害的砧木和接穗接芽。  相似文献   

17.
6 a 试验和生产实践证明, 长块削芽接和贴枝接是银杏最好的2 种嫁接方法, 操作方便, 接穗利用率高, 嫁接时间长, 接苗生长好, 嫁接成活率达90 %以上。普通枝接1 年生 砧木基径要0.50 cm 以上, 而削芽接和贴枝接只需0.35 cm 以上。接穗位置效应明显, 以结实树树冠外围1 年生延长枝为宜, 内膛枝、徒长枝和纤细枝不宜作接穗。翌年4 ~ 6 月科学施肥, 延迟接苗顶芽形成, 是培养壮苗的关键。1 年生砧木当年嫁接, 以8 月下旬至10 月中旬为好, 8 月中旬前嫁接, 接芽发育不良, 抽梢差。接后不能立即断砧, 否则接苗因饥饿死亡。用大树根蘖枝、幼树和幼苗枝嫁接的假苗, 可从苗木长势、抽梢整齐度、削度、有无雌蕊和结实识别。表4 参3  相似文献   

18.
祁连弟 《现代农业》2014,(10):16-17
观赏蔬菜嫁接育苗又称"嫁接换根",指将切去根系的蔬菜幼苗或带芽枝段接于另一种植物的适当部位,两者接日愈合后形成一株完整的新苗。无根的观赏蔬菜幼苗或枝段称为接穗,提供根系的植株称为砧木。观赏蔬菜嫁接换根可有效地防止多种土传病害,克服设施连作障碍,并能利用砧木强大的根系吸收更多的水分和养分,同时增强植株的抗逆性,起到促进生长,提高产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金秋梨嫁接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接穗粗度,不同砧木的高度与粗度,采用不同的嫁接处理,金秋梨的嫁接成活率,成株率,接芽新梢生长的长度与粗度是显著不同的。  相似文献   

20.
针式嫁接新法是采用断面为六角形、长1.5厘米的针,将接穗与砧木连接起来.嫁接针由陶瓷或硬质塑料制成,在植株体内不影响植株的生长.作业工具为两面刀片和插针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